[提要]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逛了几家家居卖场发现,比较正规的大型家居卖场、品牌专卖店基本上都做到了明码标价,然而,一些标价和实际销售价却相差甚远。家居建材行业价格水分泛滥,消费者即使经过讨价还价还是觉得心里没底。许多消费者都认为家具建材行业价格混乱、暴利,个别商家已出现不搞促销就销售额锐减的情况。
如今正是家装旺季,记者在北京各家居卖场看到家具、建材卖家都在大搞促销活动:秒杀99元马桶、特价大礼包、限量抢购超低价、最高返上万元现金……各种优惠促销活动让人眼花缭乱。
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逛了几家家居卖场发现,比较正规的大型家居卖场、品牌专卖店基本上都做到了明码标价,然而,一些标价和实际销售价却相差甚远。
家居产品价格水分大
“价格牌没法看,标价太高了,你直接问销售人员就行,在销售人员报价的基础上再砍价。”在北京万家灯火(查看地图)建材市场,一位正在买灯的顾客向记者传授了他的“砍价经”:“那个标价480元的阅读灯,我砍到120元成交。”
记者注意到,在众多的家居产品中,卫浴洁具价格水分普遍偏大。
在某名牌卫浴专卖店,一款马桶标价1580元,看到记者对价格不太满意,销售人员立即表示:“今天生意清淡,如果你想要,可以按工程价给你,只要550元。”记者在北京集美(查看地图)家居建材城看到,卫浴洁具销售区各品牌产品几乎都可以在原来标价的基础上打折,折扣范围一般在7.5折到4折之间,有的甚至可以打3折。
在一家产地为广东佛山的卫浴洁具店中,一款马桶醒目地标着价格为2300元,可是销售员称,只要1500元就可以成交。她表示,这款马桶为名牌产品,定价比较高,所以给的折扣不能太低。在另外一家店铺内,经营者直接告诉记者,店内的坐便器、浴缸、洗手台和面盆全部可以打4折。记者问销售员:“为什么不把打折后的价格直接标在价签上呢?”她回答道:“现在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打折、讲价,所以卖家都把价格标得较高。”
特价促销活动猫腻多
“刚购买不到半年的衣柜,如今已经关不上门,隔板都掉下来了。”王小姐对记者说,购买衣柜时,她先是看中了款式,销售人员说此款家具正在做特价,原来价格3500多元,现在一下降到了1500元,她立刻就动了心。
如此大幅度的促销,是商家真心让利给消费者,还是在玩价格游戏?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特价促销大多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消费者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实惠。
据了解,一些家具建材卖家往往以样品特价、节日促销等各种理由常年打折,比如原本1500元的柜子却标着原价4000元,以低折扣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许多消费者自以为聪明买到了便宜货,其实到其他卖场进行价格比较,或者比较一下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就会发现,自己并没占到多大便宜。
正在为新家挑选沙发的刘女士对家居卖场的种种促销活动不以为然地表示道:“我从来不相信那种购物返现金或者特价促销等活动,大多是愚弄人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买家具建材还是要看质量和实际成交价。”
实价销售让消费者安心
“这几天逛家居卖场累坏了!拿着纸、笔记型号,记价钱,还要和商家讨价还价,还要比较不同卖场的价格差别,太累人了。”刘女士告诉记者:“先自己去看,讲价,然后再找懂行的朋友帮着讲,精力全放在讲价上了,就怕花了冤枉钱。”
据记者了解,家居建材行业价格水分泛滥,消费者即使经过讨价还价还是觉得心里没底。许多消费者都认为家具建材行业价格混乱、暴利,个别商家已出现不搞促销就销售额锐减的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家居建材市场普遍存在明码“虚价”的现象,高标价、低折扣几乎成了行业潜规则。之所以有如此现象,和行业的消费特点有很大关系。
家居建材产品不属于日常消耗品,消费者并不经常购买,对产品品质、价格知晓度不高。另外,家居建材产品由于在功能、设计、颜色、材质上各有不同,产品难以形成统一的价格标准,消费者很难就同一类产品做价格比较。
虽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颁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商家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打折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但是商家大多在文字上动脑筋,尽量规避原价的说法,而以零售价、挂牌价等取而代之,导致价格虚标现象泛滥。
“家居建材品牌为什么不能所有门店都执行统一零售价?这样消费者可以把更多精力、时间放在选择产品上,而不用讨价还价。”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朱长岭对记者表示,价格不真实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不尊重,希望通过明码实价,给消费者真正的保障,让消费者可以依据品牌、品质判断产品价格,放心购买家居建材产品。
相关知识
明码虚价成常态 家居消费向价格兑水说“不”
明码虚价成建材行业普遍现象
明码实价者占比不到10% 家居业明码虚价之痛
明码虚价成行业潜规则 卫浴产品低折扣引质疑
建材业明码虚价现象泛滥 实价才能让顾客安心
家具行业普遍“明码虚价”商家与消费者伤不起
建材低价促销自露底 明码虚价让市民不齿
橱柜市场盛行“明码虚价” 监管力度仍需提升
橱柜市场盛行“明码虚价” 监管力度仍需提升
橱柜市场盛行“明码虚价” 监管力度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