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领略中国匾额上千年文脉的传统文化

领略中国匾额上千年文脉的传统文化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8月20日12:00 家居装修知识网  

  名不正则言不顺

  正如不了解中华木文化就无法进一步去定位和了解红木文化一样,只有在对中国匾额有一定了解之后,才能对科举匾额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馆长姚远利告诉我们,匾额最开始的一种形态叫“榜书”。榜书是为装饰帝王城池和宫殿而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巨大的城池和宫殿,因此,为了标示名称和宣扬教化,在宫门之上、重檐之下,就必须悬挂“榜书”。为配合环境、突出气势,就要求字体必须大,字体的载体也必须大。不是大而无当,而是大而恢宏。

  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在统一文字的同时,也规范了战国时期各国不规范的标名形式,于是就出现了匾额,它的功用同样是标示名称和宣扬教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沿用过程中,匾额形成了两大体系:官方体系和民间体系。谈到官方匾额体系,姚远利一针见血地说:“这是治理国家的需要,从政治层面上讲,它所标示的内容,可以说是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

  最典型的例子:“大明门”是明王朝的象征,当“大明门”匾额被换成了“大清门”,就表示一个王朝结束了,而“大清门”后来又变成“中华门”,则又代表着清王朝的被取代;再举一个例子:因为古代中国农耕文明总是跟游牧文明产生冲突,中央王朝为维护统治和版图,建了很多关隘和边城,这些地方必然都会高悬一块具有象征意义的巨大匾额,比如张家口城墙上的“大境门”匾额,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匾额……直到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些匾额的精神意义。这正如姚远利所说:“匾额,是两千年来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它高高悬于一座建筑物最显著的地方,表示着一种自尊、自爱,代表着正统、正宗、正气和正派。”

  这也恰恰是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匾额(甚至是建筑)上的集中体现。悬挂了匾额,就做到了“名正言顺”,就可以昭示社会、面向万众、宣扬教化了。

  千秋功名匾上悬

  在当下中国,尽管高考依然面对着众多的不同声音,甚至严厉的批判,但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从整体来看,从目前来说,却仍是最公平公正公开的。

  虽然古代的科举制度跟当今的高考制度有本质而巨大的区别,并且两者都绝不完美,但毫无疑问,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不仅如此,它还是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被充任到一个国家的所有国土,共同组成一个权力和政治大网络,就像一架大机器上的零部件,这些精英人才维持着一个国家的正常、有效运转。

  从隋唐初创到晚清废止,科举制度持续了1300余年。在这漫长历史中,读书人青灯黄卷,苦读几十载,所读的是孔孟圣贤之书,所追求的是功名,是光宗耀祖,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等到终于考取了功名,在厅堂正中或居所门楣之上,悬挂一块举人、进士的匾,而且这块匾还是当时的高官(或者社会名流)书写的,则对受匾人、对整个家族都是万分荣耀的事,正所谓“光耀门楣”。

  古人将“金榜题名”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理想之一,因此作为“金榜题名”象征物的科举匾额自然会受到格外重视。姚远利从几个方面对科举匾额进行了分析,以表达古人对这块匾达到了相当重视之程度:首先,从材质上来看,科举匾额几乎无所不包,木质的、金银铜铁锡等金属质的、玉石质的、炉窑烧制的砖和琉璃质的,甚至还有丝质的和竹编的等;其次,中国传统工艺中的技法几乎无所不用,篆刻、书法、雕刻、漆饰、彩绘等;更具意义的是,如前面所说,这些科举匾额会悬挂在最重要的建筑上最显著的位置(比如门首之上或厅堂之中),而随着时间往后推延,这个家族中举登科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科举匾额就会被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地移到家庙或祠堂里,这表示家族的文脉传承。这是一个大家族最重要的一件事。

  文脉藏于匾额中

  当今天的我们面对着博物馆内这数百方科举匾额时,心中自然会生发出一种敬仰之心,而在听了馆长姚远利的理论后,再回头想想,又会慢慢觉出历史的血脉传承。

  关于科举匾额的看点,姚远利总结:一看题写的科第,是秀才、举人还是进士、状元;二看题匾人,题匾人大都比受匾人的学位或官职要高,有举人、进士、状元、榜眼、探花,宰相、各部尚书、各省总督和巡抚等;三看内容的国学含义,因为在众多的科举匾额中并不直接题写科名,而是题写国学典故,比如“浪跃三千”、“凤毛济美”等;四看书法,题匾人多为进士出身的高官,很多都是大书法家;五是看制匾的工艺,很多传统工艺藏于其中。

  不过,对一块科举匾额,最重要的还是它所传承的文脉。这文脉不只是一人一家的文脉,更是一时一地的文脉,也就是说,一块科举匾额不仅对中举者和他的家族有重大意义,还对某一地域内的社会价值和道德取向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价值。

  对此,姚远利有更深远的思考。他说,因为现代中国跟传统中国出现了文化断层,现代人已经很难理解一块匾额尤其是科举匾额的价值所在,其实它不仅不是过时的物件,并且它还对现代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说得更简洁一点,就是匾额依然是现代中国文脉的传承。为什么?因为在这里,匾额早已不再是一块简简单单的匾额了,而是道德的引领、社会风气的塑造,并且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方式面向万众、深入人心。这才是匾额文化(当然也包括科举匾额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真正价值所在。(梁浩_文 邵河钟_摄影)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相关知识

领略中国匾额上千年文脉的传统文化
文化新城——海南澄迈千年文脉的保护与传承
以现代科技创千年蒸味技法之新高
持证上岗 国家出台景观设计师职业标准
“屋面上的中国”那流传千年的美
北京湾:续传统之魂 谱千年文脉
北京湾:续传统之魂谱千年文脉
[游走设计]遇见景德 探索瓷都千年记忆的觉醒
老板厨房电器:34年专注大吸力 品味家的味道
文化名人话年俗,揭秘传统中国味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领略中国匾额上千年文脉的传统文化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2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