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由《中华木作》创刊 让我们忆起了他们

由《中华木作》创刊 让我们忆起了他们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8月21日10:54 家居装修知识网  

  深古的黢黑,像堆散落的土。掉下几声咳嗽,便呼啦啦地声响飞扬。“行吗,病刚好些。”思成关切时,相机闪了一下。“还以为是什么……”徽因捂着嘴咳。一瞬光,脸庞美丽而憔悴。籍着这点光,可以看到屋顶檩条上,四散的蝙蝠跳着怪舞。这群见不得光的幽灵,把唐代木顶熏染得晦气难耐;得益蝙蝠血的滋养,上边还趴着无数只臭虫。

  五台山唐木探古幽

  “慢点儿,当心脚底。”梯下人们叮嘱着。梁思成略显吃力地端着画板,有残疾的腿微微颤着,他要将斗拱中的小木头一点一点画下来。众人围作一圈,七嘴八舌议论。“爬上去画这做什么,不嫌脏。”“兵荒马乱的,从北平跑来看寺庙……”正议论着,一小沙弥跑进东大殿南侧砖塔,递上了一块湿润的抹布。轻轻一擦,千年尘土下现出一抹木香,木梁上的唐代墨书重见天日。与殿外石经幢做个对照,确认佛光寺砖塔系建于公元857年(唐大中年间)的木构建筑!

  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木作文化领域永远铭记的时刻。日本学者的傲慢顿感式微——他们曾断言:“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再也看不到唐朝及以前的木结构建筑了。”“很久了吧?”围观众人啧啧暗叹。“嗯,很久了……”梁思成、林徽因笑得那么开心。几十年后,当人们重新研究中华木结构时,发觉他们那时童真般的笑容是那么可敬。站在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巨人肩上,我们的视野才得以如此深远广阔。

  下田野学术雪国耻

  不久,《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发表,业内大震。连同此前的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蓟县独乐寺,以梁、林为代表的中国学人,以其斐然的“田野调查”实绩,再次回击了日本学者的骄慢。那是1930年的一天。在朱启钤统筹下,中国营造学社举行开幕式。不料,日本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竟在会上表示:“完成如此大事业,其为支那国民之责任义务,固不待言。而吾日本人亦觉有参加之义务——盖有如前述,日本建筑之发展,得于支那建筑者甚多也。据鄙人所见,在支那方面,以调查文献为主;日本方面,以研究遗物为主。不知适当否。”

  在梦想“脱亚入欧”的日本人看来,中国人只知埋首故纸堆,不懂也不会实地调查。而梁思成、林徽因则以实际行动予以了驳斥:1932到1937年,营造学社共测绘建筑群200多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留下了一整套研究中国建筑的资料;如果没有这种努力,二十处最古的建筑、几百处公元1400年前的古建筑,都有可能遭到损毁或不复存在。后人每读至此,常为其学术雪耻之壮举而感佩赞叹。

  水无情海河毁心血

  阴云密布,噩梦不断。一份《东亚共荣协会请柬》,寄给了梁思成。发现唐木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梁思成、林徽因在中华古建研究领域的旗帜性地位,引起了日人注意。为笼络人才,日方主办“东亚共荣协会”,并希望梁思成参与进来。然而,青年时便矢志爱国的梁思成、林徽因,怎能同日本人合作呢?将七年田野调查成果存于天津英租界外国银行地下室后,这对命途多舛的夫妻,便开始了颠沛流离。

  长途的迁移,车马劳顿、疾病复发。1939年1 月,梁思成、林徽因来到四川李庄。不久,天津海河发大水,城区被淹,他们藏于租界地下的测绘稿、底片惨遭浸泡。七年心血凝结,毁于一旦。林徽因不停地咳着,梁思成凄然落泪。后来,女儿梁再冰回忆道:“从来没看过父亲流泪;那次听到这批资料损失以后,他和母亲都伤心得不得了,我父亲当时都哭起来了。”

  在李庄这五年,林徽因患有严重肺病,梁思成脊椎软组织硬化,营造学社的经费来源更是业已断绝。贫病交加的处境,并没有让他们伤心难过;但营造学社多年的研究成果被河水浸泡,这种打击于他们是与丧亲之痛无异的。身处物欲横流的21世纪,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罔顾学者尊严,身陷名利的纷争、浮躁而无法自拔?当我们为了豪宅、名车而钻营学问时,是否该想想1939年那两位先生?

  在历史的昏黄光影中,梁先生走路都吃力,林先生不停地咳着痛着,可他们颤巍巍的手,始终不停地写啊,画啊,伴着那严谨清晰的思考。为了保护饱受涂炭的中华古建,也为了后人研究有更多凭据可依,他们耗费了毕生的心力与一切。

  安陋巷梁林绝美邀

  “国难当头,我们绝不离开祖国!!”这发自学人的柔弱声音,在中华苦难史的大空间里,却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国人常说,人穷但志不能穷。纵然身无一物,我们还有学人的傲骨,和那作为炎黄子孙的最后一份尊严。在李庄,梁思成、林徽因生活困窘,这让当时经历者印象深刻。好友费正清后来回忆,他1942年11月10日造访林家时,看到他们住在建筑研究所的院落里,喝井水、点油灯,生活设施之简陋,物质生活之清苦,与当时一般农民无异。

  兵灾不断,物质贫瘠。精英阶层中有多少人离开祖国,到国外继续事业、安稳生活。尤其是知识分子、学者阶层,不少人甚至选择了放弃国籍、永居国外。就当时大环境与人性趋利避害而言,似乎也无可厚非。于是,崇尚实用的美国人,也向梁思成、林徽因发出邀请。几家学校、机构表示,欢迎他们赴美疗养。然而,夫妇俩谢绝了这份善意——如果想过安逸的生活,当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时,他们就可以开事务所赚大钱,又何必从事“费力不讨好”的古建研究呢?

  虽然家境清寒、肺疾缠身,林徽因始终充满活力,哪怕说话多了难受也不改健谈本色。梁思成则在爱妻的资料支持下笔耕不辍:1942年,撰写《中国建筑史》;1943年,又写《中国雕塑史》。生活的苦,与他们内心无干。费氏因之感触颇深,称梁思成、林徽因为“把中国文化传统和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传统结合起来的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古有颜回,近有梁、林。

  护牌楼蜡炬泪终干

  病榻上的徽因,面色苍白,骨瘦如柴。昔日的光华不再;最后一缕喘息,只为揪心古建而存。“徽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思成从隔壁病房过来,颤巍巍地说。望着相伴三十年的丈夫,徽因微微点点头。而窗外,古城改建正隆隆作响;牌楼,牌楼,那些即将倒下的宝贵文物……

  20世纪50年代前期,大规模拆除古建的想法,在京城一些人中蔓延。因担心古都仅存的牌楼街被拆毁,梁思成与一位负责人发生了激烈争论。获悉对方坚持要拆除牌楼街,梁思成当场失声痛哭。不久后,在一次欧美同学聚会中,林徽因也同这位负责人发生了面对面的争辩,而后病情恶化、拒绝吃药。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享年51岁。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亦坎坷非常。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他不得不对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检讨。他常对人说,即使被打倒踏上千万只脚,也要死在祖国大地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这句诗,曾在多少人心中掀起过汹涌的波涛,又曾让多少坚守信念的学人面对历史泪流满面。 (王小刚/文)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相关知识

由《中华木作》创刊 让我们忆起了他们
《中华木作》杂志简介
木作行业集大成者《中华木作》杂志问世
欣赏《中华木作》杂志里的“小木屋”
中华木作全球华人木友联谊会在京成立
申报“中华木作世家”让祖辈基业有迹可循
《中华木作世家》专题访谈值得期待
感受《中华木作》杂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一人获选宗族荣光—中华木作世家授牌记
“中华木作世家”是光宗耀祖的荣誉归属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由《中华木作》创刊 让我们忆起了他们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2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