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为何能从昨日的一个农业小镇成为今日的中国灯都?著名产业经济学家谢中凡先生曾说过,产业集群效应给予了古镇腾飞的翅膀。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制造,再到产品流通,从产业基地各服务机构到传播媒介,再到市场终端,成千上万的企业紧密合作,配套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出现小企业大合作的发展局面。
其实,在珠江三角洲,像古镇这样以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专业镇共有120多个,2002年时,每个专业镇区的经济规模均在20亿元以上,2005年则达到6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跨区域跨城市的产业集群,如从深圳到东莞、惠州一带形成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走廊,2002年其经济规模就达2500亿元;再如从中山到顺德、南海以及东莞、深圳、惠州一带形成的照明电器制造产业带,其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近80%。
专家称,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迎来了三次经济浪潮。第一次是农村经济发展浪潮;第二次是城市经济发展浪潮;第三次就是目前的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
珠三角已形成大照明产业群
珠三角照明产业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地位不言而喻,典型的产业基地当属中山古镇。一个仅47.8平方公里的南国小镇,到上个世纪70年底末,还没有任何照明产业发展基础。当地约6万农民仅以种植花卉和凿塘养鱼等为生,谁也没有想到后来会以灯饰为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然而,一根电线和一根弯管的简单组合就像燎原之火,引燃了古镇以灯饰产业为龙头的“工业立镇”的经营思路,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到了2001年,古镇已显现出产业集群的雏形,万商云集于此,或投资兴建工厂,或提供配套服务,或建设物流体系,或采购各式灯具,古镇灯饰产业经济蒸蒸日上。截止目前,古镇拥有灯饰及其配套企业4800多家,工农业产值近130亿元,灯饰配件应有尽有,产业配套十分完善。
重要的是,在珠江三角洲,不仅古镇已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东莞、惠州、深圳、佛山、广州等地都聚集了一批照明电器制造企业,而且各有各的侧重点。东莞目前拥有照明企业300余家,90%是台资企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尽管东莞还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但其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灯饰产品出口基地,而且为珠三角照明产业提供了高质量的灯饰配件及电镀、喷漆等服务;深圳目前也有灯饰企业300家左右,以出口为主。更重要的是,深圳已成为除南昌、大连等地以外的LED集散基地,国内近七成LED企业扎堆于此,使珠三角照明产业链得到补充和延伸;惠州尽管照明企业不足100家,但其拥有一批在国内较具影响力的照明品牌,如雷士、千丽、TCL等,他们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珠三角其他地区照明企业逐步从坐商式经营向品牌化经营转变,他们为整个照明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佛山则是国内灯具制造企业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顺德以格栅灯盘为主,南海则以筒射灯为主,重点各有不同。
从产业分布和区域特色上讲,与其说这些地区正处于互相竞争态势,不如说它们都是对照明产业链的延伸和充实。事实上,古镇、佛山、东莞、深圳、惠州等珠三角众多特色经济区域的协同、渗透和联合,已构建成为珠江三角洲大照明产业群。不仅如此,小榄、南海的五金、东凤的电子等更是为这个大照明产业群提供了完善的配套服务,使大照明产业群更加具有凝聚力、竞争力、生命力及稳固性、完整性。
珠三角为何能形成强大的产业群?
珠三角各地区的照明产业基本上是自然形成,那么,在这里为何能形成这么强大的产业群呢?专家认为,这主要取决于珠江三角洲拥有培育产业集群的优质土壤和条件。
一是政策开放。无论是国家对于珠三角地区的扶持政策,还是地方政府对当地企业的扶持政策,都是十分开放的,开明的。政府为地方,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本地创业者提供资金、土地方面的支持,为外来创业者提供公平、合理的优惠条件,以包容的姿态接纳八方宾客。譬如古镇,政府当初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创业,制订出一项扶持政策:5万元以下贷款可由村委直接审批即可,5万元以上贷款由镇政府审批就行,鼓励一批待业青年投资办厂,鼓励企业主走出去,把灯推销到全国各地。政府领导还组团到国外参观学习,然后将国外先进经验移植到古镇,为古镇灯饰产业注入新的思想、新的活力。
二是政府具有战略眼光和胆识。“不仅要做,更重要的是要做成什么样子!”珠三角一位地方政府官员如是说。在当初做出发展区域产业的决定时,政府领导就早已把当地当作一个市场来经营,而非一个普通小镇,其中包括土地规划、资金预算、产业配套、政策制订、人才引进等各项内容,从长远角度规划城镇未来远景.
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南下广东谋生俨然一股新的浪潮,祖国大江南北的商人、文人涌入广东,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和智慧。而成千上万农村青年的涌入,为珠三角产业经济提供了宝贵、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照明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普通工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正满足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高密度的劳动力又会使人力成本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因此企业启动和运作资金相对不高,保障了企业的前期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各种人才汇聚于此。不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各种高素质的人才也能在以广州为轴心的经济圈内能找到,上至尖端科技人才,中有技术、营销、管理、设计类人才,下有普通的基层人才,应有尽有。他们进入企业后,既是企业的员工,又充当企业的外脑,以主人翁的心态服务企业,服务产业。
五是配套服务齐全。在整个珠三角照明产业尚未成规模之前,照明产业所需的配套服务其实比较齐全。譬如起步较早的南海,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聚集了一批五金配件企业和物流公司,小榄五金也小有名气,佛山照明又是大型普泡制造商之一,做灯用的配件基本上都能在珠三角内配齐。因此,古镇、顺德、南海、惠州等地的照明企业完全可以借助其他区域的力量制造成品,壮大自己,壮大产业。
六是信息流庞大。珠三角属沿海城市,毗邻港澳,水陆交通发达,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优势。企业主们经常往返于港澳与内地之间,每次出门都能学习到许多先进的知识,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然后付诸于实践,将信息转化成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而广州、深圳等城市则成为了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输出之地,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谢中凡曾评价古镇说,古镇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悟通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产业理论。古镇如此,小榄、沙溪、南海等珠三角特色产业镇区何尝不是?
古镇有灯饰,顺德有格栅,商照在南海,LED去深圳,惠州则打出“打造照明电器产业基地”新王牌,中山横栏亦在两年前就提出“打造南方最大的户外照明生产基地”这一口号,而电工行业则有TCL国际电工、松本电工、朗能电器等高端电工品牌,表面看来,珠江三角洲在照明产业各个产品群中都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实际上,珠三角大照明产业群还缺了一块重要的产品族群。那是什么?答案是电光源(LED除外)。除了佛山照明在普泡和T8荧光灯。
方面较具竞争实力和影响力之外,珠三角还少有颇具规模的光源制造企业,尤其是缺乏毛管、荧光灯等类别的光源企业。
从1958年开始,中国先后分三个阶段建立电光源企业577家。20世纪80年代,全国电光源产品除产量增长明显外,产品品种逐渐增加,荧光灯等新型节能光源得到发展。90年代初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光源企业规模迅速扩大,1995年全国电光源总产量达到45亿支。因部分企业已经停产、关闭、破产,到2002年全国电光源生产企业500余家。2001年全国电光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67.75亿元,销售收入132.09亿元;2002年全国电光源总产量约72亿支;2005年全国电光源总量超过100亿支,全年电光源产品销售收入248.5787亿元。
目前,国内高档光源市场主要被飞利浦、欧司朗、GE、松下等国外品牌垄断,但TCP、浙江阳光等民族品牌通过自身努力,逐渐与国外品牌相抗衡。国内电光源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等地。上海可以说是中国光源技术研发基地和孵化地,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经济优势、窗口优势和人才优势,以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为核心,不断在电光源领域取得技术上的新突破。美国TCP、上海绿源、东升电子等都颇具制造规模,而上海宏源和浙江元光德则在无极灯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江浙地区也拥有较大的技术优势,电光源企业起步较早,产业规模已现雏形,因此当地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如浙江阳光、华东电子、杭州飞华、浙江晨辉等企业。而浙江临安的高虹镇则是中国毛管生产基地,该镇目前拥有毛管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近20亿元,形成以毛管为支柱产业的区域产业集群。该镇的毛管主要供货给厦门光源企业及国内知名照明企业,其中有一部分毛管则供应给珠三角照明企业,该镇同时为国外企业做OEM。而浙江缙云、宁海、宁波等地也是中国照明行业毛管供应地,浙江双士、浙江三友、长虹光源、山蒲光源、大榭光电等企业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光源至少70%来源于浙江,浙江的节能灯产量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之多。
素有光源岛之称的福建省,约有光源制造企业百余家,主要制造高档光源产品,并以出口为主,年产值数十亿元,国外电光源巨头基本上在当地都有合作企业。著名电光源企业有通士达、利胜、东林电子等。此外,江西贵雅、陕西宝鸡、河南安彩等企业的光源产量也在业内享有一定的定位。
比之下,尽管珠三角这些年的光源制造能力和规模都有较大的增长,但完全自主生产光源的有影响力的企业不多,在光源产品上逊色于长三角地区。就毛管而言,据统计,目前珠三角照明企业80%的毛管来自浙江,企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于毛管供应商。如2004年初出现的毛管紧缺现象,让不少照明企业减缓生产速度,拿现金去抢购毛管。一旦毛管供应受阻,等于是掐住了照明企业的脖子,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而且,珠江三角洲地域广阔,企业分布面广,没有对现有光源企业进行有效整合和集中。另外,企业到外地采购光源配件的成本较高,若自身生产,又会相应增加生产成本,这就导致企业的综合成本提高。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光源企业资源,已成为珠三角大照明产业群发展最值得探讨的课题。光源产业整合有利于行业发展。
事实上,珠三角完全有实力,也有必要将珠三角大照明产业群的缺陷之处弥补起来,从而形成更为紧密的照明产业联合体。
首先,有强大的内需。节能灯、荧光灯、吸顶灯等制造企业需要大量的光源配件,而格栅灯盘、筒射灯等企业又需要大量的光源成品与之相配套,这一循环流通使珠三角大照明产业群存在较大的内需市场。对光源配件和成品企业进行集中化和产业化,是有利于珠三角大照明产业群的发展。
其次,有完善的配套。目前,五代光源产品:白炽灯、荧光灯、金卤灯、节能灯、LED灯所需的配件都能在珠三角地区找到相应的生产企业,再加上拥有产业集群丰富的培育经验,整合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从整合意义上来讲,对光源产业进行集中和整合有助于照明产业的发展。对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区域的照明产业而言,光源整合有利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协调、互补、渗透和嫁接。对中国整个照明产业而言,有利于对鱼龙混杂的照明市场进行有效规范和管理,更有利于促进中国光源产业的整体发展,从而打造能与世界光源巨头相抗衡的"中国光源"整体品牌。
相关知识
珠三角形成强大照明产业群缘由何在
珠三角照明产业群为何越来越强大?
行业观察:珠三角照明产业群发展状况分析
浅析:广东省灯具照明产业的竞争力
解析照明产业的新星城市江门的发展现状
“灯都”转型 珠三角千亿照明产业该如何?
分析江门照明产业现阶段状况
我国LED产业政策分析及主要省市产业政策细读
直播:粤进成都创富西部 中国家具业发展论坛
欧唯居葛野:做好网络销售需要形成强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