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要
2008年底,美国一些媒体开始报道说不少美国居民房屋因使用一家德国石膏板公司在中国天津工厂制造的石膏板,造成金属物件以及空调系统变黑或者锈蚀,不仅损毁了房屋,而且带来了健康问题。美国政府责成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CPSC)会同相关政府部门组成研究机构对该事件进行科学调查。后来类似的投诉和报道涉及到几乎所有来自中国大陆工厂生产的石膏板,包括欧洲公司在华企业、中国本地的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目前,CPSC收到 3082份相关投诉,分别来自于3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涉及被告96家。
CPSC在2009年11月公布的检测报告中认为,“问题中国石膏板”有害物质含量没有超出美国的石膏板产品标准规范。美方研究机构认为,投诉中所说的鼻子流血、经常性头疼、呼吸困难和哮喘等健康问题应源于甲醛,其来源是居室内的家具地毯等物质。石膏板本身不会产生甲醛。报告指出,即使是在没有中国产石膏板的房子里,由于室内采用空气内循环、建筑物设计不合理、通风不良、气候过于潮湿等原因,其甲醛含量也会很高。据了解,事件所在地区弗罗里达州等地目前都采用空气内循环设计的空调系统。
美国是全球石膏板工业的发源地,也是最大的消费国。在美国,一年的石膏板用量超过20亿平方米。美国石膏板市场由其国内的石膏板巨头掌控,美国最大的石膏板公司USG每年的销售超过10亿平方米,其他国家石膏板公司基本很难将产品销售到美国市场。中国的石膏板行业以前一直没有在美国开展石膏板销售。2005年,美国发生卡特里娜飓风等多起恶劣天气灾难,使得众多房屋倒塌,石膏板的需求在2005年年末和2006年急剧增长,美国国内石膏板短时间供不应求。石膏板是高重量、低货值产品,并不适合出口,中国部分企业稍微增加了对美石膏板出口量,2006年和2007年分别出口58万吨、43万吨(《中国建材报》)。
根据美国的有关规定,出口到美国的中国生产的石膏板需要经过中国生产商、中国出口商、美国进口商、美国建筑商和房屋商等多个环节检查,只有经过所有程序的石膏板才有可能合法用于美国的房屋建筑。被调查的中国石膏板产品均符合美国ASTM 标准的要求,都是按照美国采购商的要求进行生产的。
中国的石膏板行业从1979年北新建材引进西方石膏板技术在北京建设的第一条年产2000万平米生产线正式开始,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在技术和质量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北新建材是中国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集团和亚洲最大的石膏板产业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导入并建立了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0012 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同时石膏板产品也获得包括美国UL认证和英国BS 认证在内的相关国际质量认证。
二、对美国问题石膏板事件性质的基本判断
二战以来,石膏板开始在美国大规模应用,并逐步欧洲乃至及全球推广开来,一直是最安全环保和价廉物美的建筑材料。石膏板是以无机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建材产品,其原材料及生产过程都没有采用也不会产生任何苯、甲醛等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学物质。中国新型建筑材料杭州设计院的石膏板专家指出,几十年来,石膏板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产能和质量的提高、产品生产能耗的降低和新产品创新,生产石膏板的基本原理、原料及其配方,在全球范围一直都是类似的。
除了此次美国的突然集中投诉之外,在全球从来没有类似关于石膏板的投诉。中国制造的石膏板在国内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使用过程中从未出现“硫污染”损害人身体健康或造成财产损失的问题。2006年以来,中国石膏板出口国家不仅涉及美国,更遍布在中东、亚洲、欧洲、东南亚、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此次事件中石膏板主要为2006年的出口产品,但迄今为止并没有收到任何世界其他地区关于该批次产品出现问题的投诉和声音。美国检测报告表明,中国石膏板产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都符合美国石膏板和建筑空气质量等相关标准。因此,在美国出现的所谓中国“石膏板事件”本身有些不同寻常。
《参考消息》援引一些网友的言论,认为这里面可能存在经济因素,因为诉讼集中的美国东南部几个州,比如佛罗里达,正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下滑最厉害的地方,飓风之后当地集中建设了大规模的房地产项目,许多房屋价格比高峰时下降了一半还多,房产早已资不抵债,因此,对一些房主来说,将问题归咎到“中国石膏板”头上以此逃避房产抵押贷款,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消息》(2009-10-29)在《美国媒体炒作中国“毒墙”背后》一文中报道,美国媒体引述弗吉尼亚退休警察比尔.摩根的话说:“(次贷危机后)我的房子现在已根本不值原先的价钱......每当我驾车从旁边经过,我的心都碎了。”
《华尔街日报》(2009-12-23)专题报道《美因问题干墙受损房主有望延期还贷》一文指出“美国住房及城市发展部(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说,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暂停或减少抵押贷款还款,以便让贷款人能补上逾期未还的贷款。”
房屋出现问题原因是非常综合和复杂的,跟产品本身、使用环境、使用方式、建造方式都可能有关系,并不是仅仅是石膏板产品本身这样简单。围绕中国石膏板纠纷,法律专家认为,美方提起诉讼应按照法律规范层层推进,行业链条中各环节都应承担其责任,跳过中间各环节而直指中国制造商的行为值得商榷。
在美国,产品责任案件中的责任主体一般被称之为“加害者”,包括产品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就石膏板而言,其中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石膏板销售商、石膏板进口商以及石膏板生产商和原料供应商等。从责任来说,开发商、建筑商和经销商、进口商,作为美国的公司,要确保使用和销售的是符合美国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的产品。同时,美国的监管部门有义务和责任推行适当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并监督其实施。
专家表示,既然经过美国权威部门的认定,不能证明此类产品不合美国质量标准,那么产品责任被诉的主体,就应该是整个产品的流通链。中国的生产商是按照美国ASTM的相关标准要求,以及美国采购商的要求生产的,把问题归咎于中国生产商,这样做显然不合常规。美国的企业不能因为目前经济状况差,资金不足,而通过将事件引向中国生产商来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是无法让人接受的。美国保险公司也逃避责任,并得到有关方面默许,是不合逻辑的。
2010年4月8日,美国新奥尔良市联邦地区法官Eldon Fallon就原告诉石膏板质量问题一案做出判令,判决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山石膏)向7户美国家庭支付赔偿费共计260万美元。泰山石膏是一家由四个法人企业和经营层合资的,完全独立经营和独立管理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通过每年的分红获取投资回报。经询泰山石膏,未收到美国法院送达的上述文件,亦不清楚美国该次判令相关结论的技术机理和调查过程,原告的诉讼请求和理由也没有事实依据,但是法官的政治性倾向明显。
其在判令中,详细论述了泰山石膏、中国建材集团及其他成员企业、国资委之间的关系。这些论述都是与案件本身完全没有关系的。事实上,北新建材作为泰山石膏的股东之一,2005年通过增资直接持有泰山石膏42%的股权,2006年8月通过收购一家法人企业间接持有泰山石膏23%的股权,但北新建材并不参与泰山石膏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北新建材本身也是一家完全独立自主经营的上市公司,根据中国有关上市公司的监管法律规定,北新建材严格实行了公司与股东之间“三分开”的规定,并一直因为独立性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良好表现获得有关部门表彰。美国有关人士越过中国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浓墨重彩的强调泰山石膏是一家国资委“控制”的企业,被有关专家认为是明显的企图将此纠纷政治化,通过对泰山石膏施加压力达到美方经济利益的目的,这根本不符合美国自己一直宣扬的司法独立精神。
《华尔街日报》(2010-5-15)报道指出:“专家估算,对一栋面积适中的住宅来说,拆除劣质干墙、替换受腐蚀电线及设备需要约10万美元。” 而“4月份时一家法庭裁定中国石膏板生产企业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应赔偿7个弗吉尼亚家庭260万美元,合每家平均37.1万美元。”此判令仅为直接损失赔偿,不涉及人身及健康损害问题,金额已高于房屋价值,预计下一步索赔金额会更高。
泰山石膏2009年和2010年刚刚出资设立的子公司泰山石膏(河南)有限公司和泰山石膏(铜陵)有限公司也成为多宗美国诉讼的被告之一,但是这两家公司目前尚未投入生产、更不可能向美国销售任何石膏板。所以,尽管泰山石膏曾考虑积极应诉,但通过审慎评估,有关专家建议不要落入原告滥诉的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报告公布后,美国相关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并没有“没有超出标准规范”和“与健康问题无关联”的字眼。通篇都是在强调“关联”。在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情况下,美国方面指称中国石膏板“有毒”,不断将中国石膏板“污名化”甚至“妖魔化”的舆论倾向,已损害了中国产品的信誉。但迄今为止,美国方面仍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中国石膏板应当受到如此指责。
《美联社》的一篇文章指出了这种“污名化”宣传的效应:48岁的乔治在2004年买了佛罗里达州西南部的房子,他闻到有异味,电线腐蚀和头痛。当他看到有关中国石膏板的报道,他就推测自己的房子也是因为用了中国石膏板才产生的问题。于是,马上打电话给相关的承包商。结果他被告知他使用的是百分百的美国产品。有意思的是,乔治并没有起诉这家美国公司。但CPSC已经证实,有其他几个诉讼案起诉的是美国石膏板制造商。
美国的报道还提供了这样的事实:“有些美国企业的产品同样存在问题,虽然这些企业受到的投诉少于中国企业。”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位名叫乔恩的网友指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将“有毒”的结论安到中国产品头上,是不公正的。他说:“我希望能看到明确的科学结论,而不是条件反射式的假设。”
美国纽约一名叫罗伯特的网友指出,现在美国的失业率高,特别是制造业的工人,他们就认为自己的工作被中国人抢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就是想抓住这些来转移对政府搞砸经济的指责,就是找个替罪羊。
中国石膏板质量的争议,无疑也让“中国制造”再度成为美国舆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但这起所谓的质量纠纷案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突然升温并直指“中国制造”,显然也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建材出口大国地位,欧美一些国家一直对建材产品设立种种贸易壁垒,采取各种方式打压市场份额稳步快速增长的中国建材产品。
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北新建材是我国新型建材领域的一杆民族大旗,其从诞生那天起就以打造中国世界名牌和振兴中国制造为己任,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称号的企业,目前已发展成我国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集团和亚洲最大的石膏板产业集团。北新建材在业内率先导入并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0012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通过了美国和英国的有关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并逐步整合形成具有北新特色的QEMS管理体系。北新建材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发展成为核心业务世界第一,有自主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新型建材产业集团。
2004年以来,北新建材石膏板业务用3年时间成为中国第一、用5年时间成为亚洲第一,在2009年世界石膏大会上被评为“年度全球最佳石膏板公司”,并提出在2012年实现15亿平米的石膏板产能布局,包括进军国际市场,成为世界第一的石膏板产业集团。有关专家分析,北新建材石膏板业务的快速崛起引起了部分石膏板国际巨头的高度关注。据了解,在前年北新建材的管理层与国际石膏板巨头沟通交流时,国际石膏板巨头承认北新建材的石膏板技术和质量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和竞争优势,甚至提出请北新建材为他们的海外石膏板工厂提供全套EPC服务(即整个石膏板生产线的设计、装备和建设工作)。
北新建材目前在中国石膏板市场,特别是高端石膏板市场掌握了明显领先优势,内资或外资企业投资建设的几乎所有的大型建筑项目都采用北新建材的石膏板产品。不论是外资石膏板企业扩展中国生产,还是保护其所在国市场,北新建材都对其石膏板业务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威力。
目前,美国建材市场低迷,而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快速兴起,据了解美国USG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建设了与石膏板配套的矿棉板工厂,正在伺机进入石膏板领域。
前车覆,后车鉴,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北京大学法学博士魏衍亮在美电池诉讼分析中指出,从2003年开始,中美电池行业爆发专利战略大决战。战役发起人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企业美国劲量公司。中国全行业凑钱应诉,败诉两次,最终获胜,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企业的专利竞争能动性。但也从2003年开始,美国吉列、科博等企业釜底抽薪,发起金融大决战,一举占领中国60-80%的市场,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外资电池占有率超过90%,中国出口的电池产品也改旗易帜,改由外资产品主导,这使中美专利大战演变为中方全行业支付诉讼费和律师费,美方个别电池巨头受惠的美国本土专利大战。魏博士特别指出,中国企业仅仅在战术上打赢了一个337诉讼,但实际上已经在战略上输掉专利、金融两大决战。
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对“中国制造”采取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态度,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也愈演愈烈,所谓“有毒石膏板”问题已损害了中方产品的声誉,让中国企业蒙受了损失,美方理应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其中的信任危机。事实上,此事石膏板事件最开始只是涉及一家德国石膏板巨头可耐福公司在中国天津投资的工厂,但没有人说“可耐福问题石膏板事件”,很快事件就演化成了“中国问题石膏板事件”,可见“中国”题材在美国的敏感性和偏见之深。
(以上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JN101)相关知识
关于美国石膏板事件的情况通报
谨防"干墙"事件对石膏板行业的不当伤害
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审视所谓“问题石膏板”的安全性
万科集团:关于安信地板质量遭质疑事件的情况说明
纸面石膏板吊顶和普通石膏板吊顶的区别
石膏板隔墙施工工艺 石膏板隔墙的优点
石膏板和石膏板之间的接缝出现了裂纹
石膏板吊顶的好处 了解特点很重要
可耐福引领华南高端石膏板市场
杰森石膏板:品质售后两抓 筑造健康幸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