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房地产企业拿地金额骤减意味着什么?

房地产企业拿地金额骤减意味着什么?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9月15日11:06 家居装修知识网  

  10家标杆房企,8月份拿地金额同比骤减八成!

  中原地产最新研究报告显示,10家标杆房企8月份的权益购地金额50.78亿元,环比回落38.6%,再创年内新低。而去年同期这10家房企的权益购地金额为343亿元,今年8月份拿地总款比去年同期减少85.2%。中原地产研究监测的10家标杆房企为保利、复地、富力、华润、金地、绿城、万科、雅居乐、招商和中海。

  这是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标杆房企的动向是观察楼市走势的重要风向标,也是影响地价的温度计。标杆房企拿地金额骤减,虽与这些房企观望楼市、收缩战线、现金为王的“过冬”心态有关,但也充分显示出这些房企有多么缺钱。要知道,这些房企一直叱咤楼市江湖,在他们眼里,只要有地,钱从来不是问题。作为对房地产业影响举足轻重的“土豪”,他们在房企的拿地大战中,常常扮演“地王”角色,他们也一直是各地地价上涨的重要推手。拜他们所赐,地方政府这些年坐享土地价格飙升、地方融资平台大举抵押融资的投资盛宴。

  仿佛一夜间,房地产业从夏天来到了冬天。去年同期,10家房企在购地上一掷千金,今年8月则捉襟见肘。

  是什么让房企如此缺钱?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或许能说明问题。统计显示,7月份无论是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还是二手住宅,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都超过了受调查城市总数的九成,达到64个,而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也首次出现全面下跌的情况。房地产市场的普遍低迷由2014年初延续至今,销售冷淡、库存高企的局面始终未能缓解: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649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3%,降幅比1至7月扩大0.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41661亿元,下降8.9%,降幅比1至7月扩大0.7个百分点;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6160万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万平方米。搜房网监控数据显示,上半年销售金额排名前50位的上市房企中,近半数未能达成全年销售目标的40%,金地(28%)、首创(24%)、莱蒙国际(24%)等甚至未达三成。因此,几乎所有上市房企在其半年报中,都将“去库存化”作为下半年的首要目标。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只有加速产品开发销售,快速回笼资金,才能继续拿地,才能维持以相对较少的资金撬动多个项目同时滚动开发的野心。现在库存累积,出货不畅,必然导致房企现金流短缺,拿地自然也就缩手缩脚。

  当然,房企即便库存居高不下,如果其他融资渠道畅通,也能在拿地之战中一显“英雄本色”。问题是,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一直实施的是“滴灌法”,而非“大水漫灌法”。定向降准也好,定向再贷款也罢,资金重点支持的对象都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以及棚户区改造、高铁投资等重点领域,资金渗流到房企的很少。不仅如此,受管理层加大对影子银行监管力度以及楼市拐点到来的影响,作为房企融资重要通道的房企信托贷款,也显著萎缩。8月信托贷款减少515亿元,同比少增1724亿元;7月份减少158亿元。

  此外,以前颇受房企青睐的海外融资,今年不仅成本普遍上涨,融资难度也越来越大。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7个月,中国房企海外融资规模达到424.33亿美元,其中,7月份海外融资规模为56.6亿美元,环比下滑幅度为40.79%。此外,从万科等10家标杆房企国内外融资的表现来看,7月份融资额度为50.37亿元,环比下降63.74%。

  一向“钱多多”的标杆房企,突然变得手头拮据。拿地金额骤减,当不意外。

  房企拿地金额骤减,虽然会影响未来楼市新增供应,但更值得警惕的是,它拉响了地方政府债务偿付风险的警报。

  众所周知,2014年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到期的高峰年份之一,有约3.56万亿元的债务到期。不仅如此,未来3年里,地方政府还有将近10万亿元的债务到期。由于债务集中到期,此时如果地价收入急剧减少,那么,地方政府将因为缺乏收入而可能出现偿付危机,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偿付风险。据了解,上半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为2.1万亿元,但7月份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仅1475亿元,环比减少15%,同比减少49%。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不断下滑,倒逼部分城市不得不对限购政策松绑。

  为了防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爆发,今年以来,管理层双管齐下,未雨绸缪:一方面,今年将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扩容到10个省份,推进阳光融资;另一方面,为改善房企融资环境,继房企再融资、发行债券放开后,房企中票融资也拟放开,国研中心日前甚至建议“调整和完善房地产信贷政策”,这有望为开发商拿地提供流动性,从而支撑地价。

  当然,这些办法只能惠及少数地方政府以及具备中票融资条件的房企。但毕竟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也知道房企拿地金额骤减对地方债偿付意味着什么,而且已经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前有关方面突然放开房企中票融资,不应仅视为是改善房企融资环境,更是对拿地金额骤减的应对。

相关知识

房地产企业拿地金额骤减意味着什么?
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面积骤然下跌
房地产企业拿地面积骤然下跌 同比下跌14.5%
前9月标杆房企拿地金额减49% 土地市场进速冻期
泰禾董事长黄其森:今年拿地金额将超去年
企业周报:土地市场降温明显 房企拿地热情骤减
标杆房企拿地金额降五成
5月拿地金额同比降五成 房企拿地积极性明显下降
20大房企半年拿地金额同比减23%
上半年土地市场成交“速冻” 房企拿地面积同比降39.96%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房地产企业拿地金额骤减意味着什么?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42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