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庞嵚:“再生•交流”的微平衡

庞嵚:“再生•交流”的微平衡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9月22日18:46 家居装修知识网  

        “再生•交流——绿色设计活动”y由两个致力于推动中国设计创新的民间组织“创E汇”和“空间.慧”发起,本次活动是2014“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打造核心活动。

        主办方跨界整合了知名设计师、各领域知名设计企业、独立艺术家、在校学生志愿者、制作工厂等多方设计力量,组成联合创作团队。以“再生•交流”为主题,重新利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会展与商业活动中的废弃材料,进行创新设计,创作服务于公共生活,并有助于公众进行交流与沟通的空间装置类作品。

英国贝诺建筑设计上海区域总监 庞嵚 上海区域总监上海咨普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庞嵚

        用微感受强调“再生•交流”
        【搜狐焦点】:怎么看这次“再生”活动?
        【庞嵚】:再生的英文是revive,其实中文的表达更加的精准,不但重新塑造了一个形态、形体,更重要的是赋予了他生命力。我们希望用一个大家不太关注的材料去玩儿出一个更多可能性的空间,或者称之为装置。
谈及再生,大家往往想到的是比较宏大的命题,全球变暖、冰川溶化、动物灭绝等等。那么,作为人这个个体,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微感受反而被忽视。所以这次活动我认为应该从小尺度装置入手,与人产生互动和交流,近距离接触再生概念。

        【搜狐焦点】:参与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什么?
        【庞嵚】:建筑是一个能耗大户,尤其是综合体项目,如最基本的电耗,集中空调、灯具都需要长时间运作,能耗消耗非常大。但是以目前的技术基础、投资、民众对能源使用的习惯性等现状,作为建筑师想通过某一个项目去完全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些小项目,让建筑师、业主有反醒的可能性,是不是建筑也有不同的做法?
人心灵最深处都愿意与自然接近,愿意接触温暖的、小情小趣的东西,这和大建筑并不矛盾,需要的是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尺度,这也是人类很大的课题。我最早参与这个项目的初衷亦如此,无论大项目或是小项目,这种差异化的角度会给大家提供一个不同的思维方式。

        【搜狐焦点】:对于活动的另外一个主题“交流”,您又如何解读?
        【庞嵚】: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项目新闻发布会上,主持人问一个小朋友她认为交流是什么,小朋友很清脆的回答:交流就是两个人一起说话!这个回答太妙了,交流就是你来我往,大建筑和小装置亦如此,他们都存在交流的可能性。

        “潜望镜”是逻辑非灵感
        【搜狐焦点】:请介绍您的作品理念。
        【庞嵚】:我的装置作品利用潜望镜原理,把三米高的景观吸引到我们坐着的视点上,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这家伙是个三米高的潜望镜。人坐下的状态只有一米左右,但是在这个装置里,你看到的是三米高的风景,同一个景观当我们换不同角度去看的时候,他会有不同的变化,这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交流互动。另外一个互动是通过这个作品的镜像对称结构来实现,一个元素有对称感,意味着你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看到周边的风景,这两个元素之间有一个空洞,位于两边观看的人也可以交流互动。
        生活中即使是恋人、朋友、同学、亲人等亲密无间的关系,其实是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视野,我们只能求同存异,但是分享是保持亲密关系的前提基础享。我要让对方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对方亦如此。所以我们通过这两个思路引喻当下沟通现状和需求,当两个人坐在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同的高度,但是通过共同交流窗口享受分享交流的乐趣。在这个装置里实现人和人之间、人和景观之间、人和建筑之间、建筑和景观之间的交流,这是我对交流这个概念的理解。
 上海咨普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庞嵚作品 上海咨普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庞嵚作品上海咨普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庞嵚作品
 上海咨普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庞嵚作品上海咨普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庞嵚作品
 上海咨普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庞嵚作品上海咨普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庞嵚作品
 上海咨普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庞嵚作品上海咨普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庞嵚作品
 上海咨普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庞嵚作品


        【搜狐焦点】:灵感来源是什么?
        【庞嵚】:对于我而言这是逻辑并非是灵感。这个项目给我们最大体积限制是3M×3 M×3 M,建筑师习惯做大物件,所以我们就尽量把能使用的空间利用最大化。
满足交流这个主题,必然是提供参观者一种适应性,和人的某一些行为模式产生互动。产生互动需要通过人有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衡量五感之后我选择了调动人的视觉。
        最初设想是把传统假山做成一个切片状的装置,然后利用数字化的方式实现,但是这个装置视觉观赏性大于互动性。最后就想到潜望镜,所以这个装置没有特别神秘的灵感,有的只是逻辑思维。

        【搜狐焦点】:您如何将废弃材料运用到作品中?
        【庞嵚】:最开始组委会提供的是一种纸版材料,这种再生板材的硬度、强度、加工简易程度、环保性都很好,但致命的弱点是不防水,那么肯定不适合放在户外。后来想用废弃的钢板来完成这个潜望镜,但是钢板从工艺角度考量,短时间里无法实现我们的要求。从环保、户外、时间、工艺等因素考量,最后选择了利用回收的木屑做的木板为主材。

        【搜狐焦点】:材料的变更会让你的作品有遗憾么?
        【庞嵚】:不会,每一种材料各有利弊。这种板材质感、触感都和木材接近,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比较温暖、亲切的感觉。金属导热系统系数很快,太阳下暴晒会很烫,夜晚又马上很凉,而且它也有一点拒人千里之外冷冰冰的感觉,当然钢材可能永久性更强。

        【搜狐焦点】:材料的处理给作品带来哪些趣味亮点和挑战?
        【庞嵚】:亮点是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挖掘,大家的惯性审美偏向高端材料,实际上这些材料的美是被约定俗成的理解。比如铝板、金属、石材感觉是高级材料,泥土、混凝土则认为是廉价材料。站在设计师的角度而言,没有任何材料是廉价的,只有廉价的设计手法。我们希望用这种看似廉价的材料,打造出比较好玩的、干净的空间。好的设计不需要刻意做奇特造型,最需要的是干净、便利、符合需求和目标。项目主题是“再生“,如果为了一些特别的形状而切掉很多废料,反而是一种浪费,我们希望材料有效性的使用也可以在这个装置中有所体现。同时这种材料上面的肌理有一种再生的自然美,把原来没有生命力的木材废渣,做成有表情的材料,这非常符合活动的主旨。

        【搜狐焦点】:这件作品的创作和您平时设计的项目有何不同?
        【庞嵚】:最大的不同就是不需要平衡那么多矛盾,大建筑要平衡各种各样的要求和矛盾,造价的要求、工期的要求、审美的要求、政府的要求、投资商的要求、施工单位、技术的限制、等等一系列的要求。对于小建筑而言承载的参数少,矛盾点也少,更加容易用简单的方法表达出最纯粹的理念,这是小东西的好处,也是一个让设计产生愉悦感的体现。

        “合作”既平衡矛盾
        【搜狐焦点】:您在与制作团队合作是第一次合作么?时有否遇到问题?如何磨合?
        【庞嵚】:无论与什么团队合作都会产生问题,比如材料的选择,组委会提供厂家和我们自己找的厂家,都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能提供帮助,但是当你真正落实的时候,结合你的方案,都会存在适应性不足的问题,这个不足不是项目的问题,也不是说人的问题,是因为每个物品都有局限性,比如说刚刚再生纸板材料,它的局限性就怕水,钢材则因为加工工艺和时间的冲突,一个矛盾点就可以完全颠覆材料的选择,所以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矛盾,对我们而言是常态,绝不是难点,因为任何矛盾都可以平衡。
        现在跟我们合作的是麦加仑先生,他做过很多的工程,有加工厂和设计团队,对这个项目也很有兴趣,当有共同兴趣并且达成共识,那么合作就不存在问题。

        【搜狐焦点】:您的作品已经进入施工期,目前最大的感触或收获是什么?
        【庞嵚】:通过小项目让自己有一个沉淀过程,脱离开繁重的日常工作,脱离开一个习惯性的思维,在天天解决困难问题的时候,突然有一个轻松的环节,让我看到了绿色,呼吸到了空气,感受到了阳光,享受心情得到的短暂释放,这就是活动给我的意义。

 

相关知识

庞嵚:“再生•交流”的微平衡
杨小峰:“再生•交流”收获激情和快乐
何炯:“再生•交流” 高参与&低成本&最亮眼
“2014再生•交流——绿色设计活动”拉开序幕
再生•交流 绿色设计活动 策展人赖志辉、何根祥
庞嵚,一个平衡自在的建筑师
萧爱彬:以再生艺术解读屏风新生命
新明珠:做有创意的微营销
直击华润涂料:目前最火热的微互动
韩波:设计是交流的成果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庞嵚:“再生•交流”的微平衡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4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