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三方】之复杂与矛盾的共生共存
协办:海地国家设计机构
协办媒体:搜狐焦点家居
一个成功的建筑项目离不开开发商、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良好合作,开发商与建筑设计师、开发商与景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与景观设计师,他们各方合作中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为了促进三方通力合作并达成共识,以及更多更好建筑项目的落地,北京构筑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海地国际设计机构就“三方——复杂与矛盾的共生并存”这一独特主题,成功举办了本次对话沙龙。
【嘉宾参与】
于 华 东方城置地股份有限公司
史 南 金科集团
刘 洋 尚8文化集团
单 波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孙晓勇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胡旭虹 海地国际设计机构
赵立刚 海地国际设计机构
徐 丹 海地国际设计机构
罗 劲 艾迪尔建筑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蒋晓飞 NEXT建筑事务所
陈德军 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曹一勇 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朱爱霞 北京清水爱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张 兵 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邵 兵 北京构筑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邵兵:很感谢大家参加家我们的对话栏目,此次是由构筑传媒和海地国际设计机构共同商定的三方的话题。当时我们目前之前跟海地国际事业机构在王总跟胡总碰的时候,为什么想做这个?因为在甲乙双方沟通过程中,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每个公司解决方案不太一样,我们今天来做这样的一个对话,希望通过这次对话形成一个我们对这个甲乙双方沟通之间,包括你们之间现在存在的矛盾和当下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是这样的一个环节,大家分别来做一个自我介绍。
罗劲:我们公司从事室内设计的,做的比较相对比较有特色的,做商务办公,给知道的,包括阿里巴巴,小米,很多网络公司给他们做大量的室内设计,包括自己办公室,这是我们主要的特点。我们也给这些团队公司做一些售楼之类的。今天来到这块,我们这还有点憋屈,大家中途有什么要求可以跟我们说一下,我们那边还有一个甜店。
我们这块来的以建筑设计,开发商,顶端设计为主,室内设计就我们一家,我们有一个我们公司介绍图册,有些是我们的老朋友,有些是陌生的。
胡旭虹:海地国际合作人之一,也是创始人,我们公司也刚刚成立,之前没做过宣传,靠一点点实际建成的项目,我们做的像万科,华润,华远,相对比较就是地产商,园林设计。我们今天组织这个会也想认识认识大家,我们这个行业可以说是埋头做自己的东西,对市场有名的设计师并不是太了解,看看大家怎么做设计的,怎么做市场的,学习学习。
张兵:我是设计公司的,我们也算是华润的合作伙伴,因为我们团队除了建筑以外,也做一体化设计的事,从规划开始,也做室内的事。
曹一勇:我们公司成立第五个年头,是一个小型公司,公司本身做规划,建筑景观,生态,绿色建筑,主要4个板块,主要做商业地产这块,今天来也是跟大家学习交流。
陈德军:大家好,我是柏涛建筑设计的。
蒋晓飞:我们也是建筑设计公司,同事我们也从事灯饰、家俱,游戏设计等等,一直是建筑自身延展区比较多的设计事务所,主要以文化建筑,商业建筑。
赵立刚:来自海地国际设计机构,主要从事项目后期管理这块,以及从后期到施工图这块的工作。
朱爱霞:我本人是注册建筑师,来自清水爱派建筑设计,另外也是室内设计协会的理事,我们公司有四大块,规划,建筑,设计,室内景观,也做一条龙的设计。
刘洋:今天来之前看名单也是比较纠结,身份比较特殊,有地产,设计公司,媒体朋友的,我们是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现在做投资,我们叫老房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投资地产,97年就开始做,20多家子公司,我们是一个投资综合性服务创意创业的公司,今天来主要向各位专家领导学习,我也听听课。
孙晓勇:我来自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今天跟单秘学习的。
单波:我是装饰协会的。
史南:来自金科集团,我们总部在重庆,北京有4个项目在建,各位都是建筑园林、室内、媒体、投资跟我们都有打交道,来这里也是感谢构筑传媒邵总,有机会可以合作。
于华:东方园林基地,我是建筑师助理,张总,胡总我们都有合作过,原来也是建筑师,后来一直在地产公司做设计管理工作。
邵兵:我们今天尚8文化产业运营上,他们的位置,他们所做的工作,跟我们有些不同,还有包括于总,史总他们是地产,景观公司以海地国际设计机构为代表,中联环一直做住宅的,罗总做室内设计的,另外协会的单总这样的一个代表。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个会,价值是非常大的。
我们中间设置两个议题,一个是复杂与矛盾,我是想这样,我的问题是这个方向主要问题,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乙方眼中的价值观,乙方最大的困境,这是乙方对甲方产生的有什么问题,刚好史总和于总这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反馈。另外一个根据甲方的思路,有什么策略,这个在反复修改方案过程中大家有这个问题,比如说跟甲方的方案、思路有碰撞,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大概四个方向,先请我们于总,因为这是乙方的问题,你们在跟乙方合作遇到的问题,最大困境是什么?
于华:我做过乙方,也做过甲方比较理解设计师。作为甲方是这样的,首先内部有很多沟通,有效的把房地产,我们前期土地拿地,把营销策划定位怎么有效转化成一个非常好的设计单位他能理解的设计任务书,这个在甲方设计管理很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首先要明白自己公司产品定位是什么,客户定位是什么,找到相应的比较擅长于做这样定位,这样产品的设计公司来做。当然这个设计公司是一个广泛性的,包括规划公司,建筑公司,室内建筑公司,比如说夜景照明等等,甲方设计师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和选择设计单位调动设计单位一起大家完成一个好的产品,好的作品的过程。这个时候遇到主要困惑,比如说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单位,因为比如说以北京为例子,北京设计单位大大小小的是不同的,每一个设计单位,从设计风格,主创人员,擅长的产品,设计理念是不同的,首先找到跟自己产品定位,包括公司操作模式能够很好吻合的设计单位很重要的。
怎么样把公司产品立意有效沟通。第三个怎么调动各个单位设计性,怎么完成好的作品,好的产品,设计公司经常完成一个好的作品,我们经常遇到一个设计师,他很执着,有一个想法可能不太放弃,有时候甲方会综合各方面的。比如说定位,造价,时间进步等会综合平衡,有时候就会产生矛盾,怎么在这个之间又尊重设计师,又能发挥优势,又能一起创造好产品。
我们经常困惑,一开始找一个好的设计公司,可能冲着设计公司头牌去了,可能一开始很重视,后来做着做着发现主创人员太忙了,最后变得变得一个小设计师跟我们对话了。这可能是我们在很多项目设计时候有这种问题,我们怎么去有效的调动设计公司,相当于既激发又有管理,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当然有多样性的管理,我觉得这不是好的管理方法,尤其对设计院创意团队,需要人大脑思维时,怎么样调动设计师积极性,一起做一个好的作品和好的产品,这个是比较重要的。
邵兵: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在配合之前,如果对这个室内公司或者是景观公司建筑部很好了解的话,是不是有好的项目出来,包括跟乙方存在的问题,想请胡总谈谈跟于总合作中间是否存在类似问题,您怎么处理的?
胡旭虹:其实我们跟于总合作过程,基本上已经相当顺畅了,我很难回忆到一个特别难的节点,我们跟华润当时是第一个合作项目,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项目。这个中间的过程还是有一点曲折的,我们一开始给他们提的概念方案他们非常满意,但是到了深化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小波折,之前跟万科合作比较多,万科,华润都是级别差不多的大公司,他们对于什么是好的概念是不太一样,每个公司都有他自己的文化理念,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细部是他们认为好的细部,我们深化做的没有太把准,通过磨合和沟通他们知道什么是需要的东西,一开始的点很重要。
邵兵:您一般怎么把握点,于总主要是设计管理职能,有导向的作用,如果成熟的设计没有这个怎么办?
胡旭虹:要看他们认为好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有些细节和文化是在不断的沟通和磨合中体会到的,不是一下子抓到的,抓住了一切都畅行无阻了。我觉得一个设计师是比较多面的,根据甲方要求能提出很多种解决方案,首先要了解甲方要的是什么,这个是重要的。
罗劲:我在想,刚才于总来之前介绍了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针对很大一块最终是用户,直接各个的企业,房地产这块是我一部分我们给房地产做,就是任何一个甲方,甲方和乙方能干成一件事,我觉得是一段缘分,对甲方来说找准设计师是幸运的事,我们有一个好的甲方是一个幸事。我觉得双方建立这段缘分是要好好了解,这个团队,这个设计公司适不适合做这个项目,我们甲方有没有这种需求。我们作为设计师来讲的话,不可自我陶醉,一定要做一个给自己树碑立传的作品,完全不考虑甲方的需求,设计师有时候是这样。
我们要事先好好考查,将来找好设计师,可能将来并不自己亲自做,可能具体事务由下面做,这是设计师责任问题,很难避免市场化的情况下,一个好的设计师,优秀设计师有很多事情要忙的,关键点要他来把控,关键负责人甲乙双方一开始对接是由他来把握的,如果把重点点约束好的话,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设计师的话不能朝三暮四的。整个要保证甲乙双方沟通的最终一个很好的作品,我觉得我们可以有机制上、约束上的控制。我特别同意于总这样的,他自己又是乙方,做了很多年设计,又做开发商。我有时候是这么想的,这样的就是最好的设计。
我自己亲身体会,我一开始介绍时,我是学建筑出身,我又室内,我又控制施工,我就缺乏开发大脑了,我想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设计师的,我做建设对室内完全不了解,而且做的特烂,又叫室内设计师对你又添,又减。我们应该提倡全过程的,现在我知道咱们有一条龙设计院比较多,像薛总他们那边也是一样,就是变成这样一个团队,整个全链条制的一个整体。
单波:刚才您说的设计师同时干8个项目的事,现在住建部刚下一个文,强化项目设计的终身负责制,只要你签了字就要负责任。
邵兵:其实乙方有责任书,甲方有一个任务书,这样在后期协调过程中,有一个调节和数据化的东西对甲方更有优势。比如说你选一家建筑公司,选一家景观公司,你看他的东西是不是很多,这是他的东西,这个是非常好的一点。
原来跟胡总跟张总沟通时,华润的项目让我感触很深,我见过当时跟华润,他们几个在交流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和谐了。但是前期项目落地之后是比较和谐的,前期肯定是有种种碰撞,当时张总你们做的室内还是建筑。
张兵:我们做的设计。
邵兵:你们跟华润出的问题怎么处理的?
张兵:我觉得今天出的题挺有意思的,交流的广泛存在房地产跟设计的方方面面的。我这么觉得,其实像这种沟通方面的问题,我个人可能跟前面罗总,胡总都差不多,不是觉得障碍那么大,我觉得市场上,反响上有时候比较针锋相对,微信、微柏上出一些图,恨不得掐死,我觉得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当刚才说的华润的公司,海地我们是服务的华润公司,我们是从12年前开始。当时第一个华润项目是早期做的,我们第一次和华润合作,凡是一个新的甲方,新的领域想要充分了解一下。当时那个项目,我们让各个专业负责人和华润设计部各个专业负责人完全对口,了解他们的需求。设计期间,当时互相商量,建立了一个例会制度,这个制度华润在用,我们跟很多开发商也在建议,建立一个制度。我觉得开发商有自己的开发逻辑,有的开发商要做快,开发商一个活使劲做做好了,挖掘他的商业利润。另外我觉得开发商可能设计阶段做的事比较多以外,做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很多时候也不可能出现设计师做完设计活就完了,马上转到下一个项目,我们对后期这块也还比较关注,能够让项目完成度比较好,这也是最后能够沟通比较顺畅的原因。
另外还想说一块,刚才也听到说也在做设计一条龙服务,我们也差不多从10年前做的,我们叫一体化设计,也是规划,设计,室内,景观,但是并不是我们团队做,有时候像帮助一些甲方特别是政府,帮助他们进行控制。就像前一阵,我们北京做的,我们除了承担建筑和室内设计外,在景观,市政,木墙等等我们是做主控。我们进入一体化设计是有点被市场推着,早年做一些项目,甲方这种施工企业去做室内,当时没碰到像罗总这样好的设计公司。做完以后,就对他的理解拆拆改改,该通的地方给堵了,就很不理解了。后来觉得这也挺好,让我们更多了解室内的要求。即使做建筑一个专业时候,我们也能够比较多了解到室内跟景观的要求,这个对于我们同样是设计公司横向的配合,也会有一些好处。
单波:您刚才说的那种情况多吗?
张兵:这两年越来越多,非专业甲方这方面的需求,省时间,省施工成本,甲方各个间出现对不上口的事,如果最后一间对不上你的事。
单波:设计总包的事还是概念?
张兵:设计总包,我们基本上自己团队在做。像刚才说的项目,甲方也需要我们控制木墙和泛光的作用。
邵兵:我特别想知道协会里面对甲乙双方都有关系,我们对协会这个词看起来感觉很遥远,因为跟媒体接触比较多,有时候活动你们也比较支持,我想知道甲方跟乙方平时有什么可以帮助的或者说解决问题的方式?
单波:我们其实是装饰协会,我为什么特别关心装饰的问题,一体化全给建筑做完了,我今天本来想说设计费的问题,全国现在装饰行业设计费,应该大概去年在800亿左右,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行业了,从业人员大概到100万人左右,装饰设计,包括家装,应该是一个不小的行业了。但是装饰设计费还比不上建筑设计费,建筑设计费比装饰设计费要好的多,装饰设计从北上广深不错,很多地方,像西部地区、山东也是比较发达的地区费用收的不是很理想,从装饰设计来说。不管建筑设计,装饰设计基本上采用零二标准,从02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市场情况变化很大,人力资源,物价涨的很多,正在修编02年标准,今年年底出一本装饰设计收费标准。我主要想说收费的事。
其实我觉得甭管甲方乙方对收费问题很关心的。
曹一勇:有什么趋势吗?
单波:收费从02年到现在十多年了,会有一些上。
于华:我01年从北京院辞职以后,这么多年在地产公司我们收费没有那么大变化,我们以前在院里好的单体工建好的100块钱,住宅可能20、30、40。但是很多住宅设计签的还是40块钱。我们找的设计单位,基本上如果是公寓还是40多块钱,但是室内设计费涨了不少。可能我们找的是好的单位,室内设计费差别比较大,可能小的平均大概700,800,这个实际应该改革一下,十几年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各行各业设计公司人员成本占了很大的运营比重了,实际上设计费没有太涨。如果我们大家行业都涨了,我觉得房地产公司愿意通过一个比较好设计费找到比较好设计师,大家一起创造好的产品,提高了附加价值,这个应该大家都认可的。
单波:3000,4000是极端的。
于华:邱先生跟他合作是04年是1000多,后来合作完变2000多,现在基本上变成3000,4000了。
张兵:我觉得甲方跟协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现象。前几天我们做一个总结,光这两年人员成本,随即抽样人员成本上涨50%,房租成本基本上是100%,但是设计费没有涨。
单波:行业自律的问题,刚才我说了,咱们装饰设计大概100万设计收入,还是需要一个行业的,我们也在推动这个事。
邵兵:刚才我听几位讲都比较专业的,我的理解可能关键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衡量钱的标准甲方设计管理任务书,乙方张总提到我们最基本的数据,前期的协议也好,合作制度。刚才单老师也提到了,现在一体化设计,曹总他们也做一体化设计,可能我理解的国际做的一体化设计,他们做的绿色、养老、规划上是咱们很多优势的产品。
曹一勇:主要是来听,学习一下,因为我们今年才第五年,还没成型,正在成长过程,我本人从毕业到现在20多年一直做设计。这个话题可能微柏、微信上太多了,包括企业年会上演的节目也是甲方是这个,储备设计是这个,那个,我经常在微柏、微信上讲,设计师有自嘲挺好的。抛开这个讲,我觉得一个成功的项目,我觉得有一个前期条件,我觉得加以双方一定是彼此形成合力的,起码信任层面是一定存在的,如果这两方彼此产生隔阂或者是想法不一致,这个项目一定不成功,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是最核心的。
我也讲过课,跟开发商也在沟通,跟建筑协会跟设计师讲,设计师有职业设计师,在座的都属于职业设计师,我觉得刚才也都谈到作品不是自己的,一定不要这么认为,为自己做什么什么作品,这个一定不能,首先要理解项目的效益,投资方作为的回报,如果这个层面不理解,市场层面我觉得会举步维艰,这一点作为设计师来讲要明确的。当然不代表甲方,投资商得到利益就全部了,还要承担社会责任,自己追求都没有问题。
作为开发商来讲,设计师是一个双方人格,首先第一点要有个性,因为有创意,但是创意过的话,只追求自我的话,过了就叫个色,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共性,包括跟甲方、乙方的沟通,在座都是自我营销的高手,如果共性过了,走到另外一个阶段就是平庸了。我经常跟开发商讲你们要尊重设计师,要跟设计师产生功名,能够形成一个合力,项目得以保证。
这里面有很多技巧,包括开发商,每个企业不一样,包括老板,个人魅力,管理方式,我们服务企业也有很多,真的是内部好像价格很齐,但是说的不错,也有下面说的不算,老板说的算,这个考虑团队处理,判断,不能说技巧,诚意加技巧,沟通能力才能形成一个好的合力,最终形成好的作品。
邵兵:我觉得沟通的策略也需要,不是我对你不真诚,而是要有一个平等心态,要形成合力才能完成一个好的项目,如果甲方乙方没有合力的现象就没有好的项目。
史南:在座都是前辈们,作为甲方刚才于总说了,做项目要有自己的清晰的思路,首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东西,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另外我们做很多项目时,我们公司做的住宅偏多一些,一种是成熟类的项目,长期合作战略公司,可能了解我们控制点在哪里,这样做起来会很快。因为房地产市场还是一个时尚行业,另外创新的项目,这块需要在沟通,配合当中,甲方、乙方。乙方不光是建筑方,园林,室内设计要一起充分沟通,把创新性项目做好,基本上有些是这样的,这个需要考验我们这几方在前期是否能够提升到位。
另外我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操作项目时候,不是按照流程往前推,有了想法找规划,设计规划,做设计,在户型要考虑将来经常修他们的一些想法,可能相对建筑设计单位来说,对小空间的营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另外园林这块也是,希望在整体规划时,有充分考虑,符合我们项目掉性,大概是什么样的空间预留,把三方综合起来。刚才曹总说有一站式服务,我们也希望有一站式服务,包括园林、景观、照明,所有的细节都能操作起来,我们也能适应的。
曹一勇:我觉得,打个比方今天是三方,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和开发商之间的对话,设计除了景观,规划,还有室内设计,每一朵花都很漂亮,但是花放一起不一定是一束漂亮的花,可能是垃圾。大家的掉一定要统一,在往下深化,哪怕没有,不是一站式服务,大家都在一个框架之内,一个轨道之上。
第二个我觉得作为开发企业,各专业,各部门,设计团队协调的成本。当然在深的包括技术之间协调,就属于技术层面。商业地产也是这样,涵盖通常概念的建筑设计,也涵盖商业设计,包括景观,室内空间,还包括照明,艺术归案,广告等等的东西都涵盖进去,这样保证他一条线,一种语言或者一个主线出来,最终营造一个好的商业氛围。
史南:方面多了都整合在一起,也互相合作过,可能单看哪个单位都不错,协调起来有问题,如果大家都合作过的话,之前合作好的基础。
单波:施工总包的问题,设计总包也是这个概念。
邵兵:一体化设计是指导的服务,可能协调起来给你一些这方面专业的引领。上8企业我了解的比较少,对品牌这块还是做的比较好,我理解他可能是一个文化产业园的一个运营商,咨询商,投资商这个方向的,咱们身份特别有意思,在几方中间应该是平台性作用,可能前期投资也会有,刘总分享一下。
刘洋:我先讲讲今天的话题,先说开发商跟设计公司的矛盾,我个人的理解不专业,开发商前期有一个定位,针对什么样的人群,造价多少,找设计师公司,出现矛盾是在修改方案的过程中,可能预算会超过30%,40%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矛盾了。解决这个方案我想,第一个开发商要足够对你了解设计,楼体设计,方案设计的掌握的一些知识。第二个监督设计,规范设计,理解设计和松绑设计。
另外我们集团是这样,目前是投资了10个园区,今年刚刚战略定位想要去外地,我们大上周日去天津南开区,把天津理工大学3.3万平方米的主体楼我们拿下来做运营。我们铺全国各个地方文化园区时候,没有地产体量那么大,我们考虑每平方米地价的能力,我们拿创意做事,这一平方米能造多大空间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文创园区比较年轻,06年刚开始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我们97年就做了,园区这块没有一个标准化,我们想做一个标准化出来。链锁酒店,7天,如家,这样我们想做链锁酒店当中的桔子酒店,主要目的就是扶持文化创业能量,发挥到极致。然后在协调到传统行业,到地产当中去服务他们。
另外说到建筑,我觉得现在中国建筑应该有更多特色,我觉得最漂亮还是中国老式建筑,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永远不是落后,不是过时的,他的比例不是现在的建筑。比如说中国旗袍里面是有文化的。
我们北京现在项目筹备是80个,全国 各地更多。最近是柏螯集团,大连益达集团,山东的,北京地产公司都转型,做一部分功能区,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包括首钢体量很大,一开始想让我们运营全部项目,我们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帮他做了5年顾问。
邵兵:其实也存在一个问题,国际事务所与中国甲方合作时,我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蒋晓飞:我们公司的外地合作人都已经在中国工作10年以上了,这个跟前面于总提到过,甲方跟乙方的一个关系,今天讲三方,我先讲两方的事情。两方就是设计界流行就是甲方有千百虐,乙方从一而终,为什么要虐待你,可能没有达到一种结果,你为什么又始终不渝的,可能就失掉设计。从设计院方面出发呢,要跟设计院建筑师提的最大的要求,包括跟我的合作人,外地设计师也是这样的要求,设计出了本身因素以外,还要考虑市场化。我们虽然做政府项目比较多,预算比较开放,但是做一些商业产业,万科他们预算比较紧,首先要考虑市场行为,其次要考虑社会的。因为在创造社会使用的东西,第三点我们要考虑使用者,最后你才能去通过项目实现你建筑师的理解。往往把所有的点,最后一点放在建筑师,应该怎么样在影响上面。可能在业主的区分有大有小,建筑师理想实现度就有高有低。
第二个建筑师还要体现专业化,为什么甲乙方会形成一个非常对立的状态,建筑师最大专业化叫沟通专业化,很多建筑师做的非常好,但是不会沟通,一个事情到了跟甲方沟通时,所有的想法,思路很难转化甲方可以理解的部分。从乙方来讲真的要比较认真思考的问题。
刚才提到设计费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大的环境,所有的东西都会产生影响。第一个中国设计费,我觉得于总提的设计费在上升,我当时也在北京院,当时很高,现在自己做觉得跟当时差不多。开发商的形态越来越土豪化,越来越财大气粗,导致很多很有才华建筑师流失,甲方需求设计团队能力在慢慢变弱,另外所有建筑师本身承载两三个项目,把甲方能干的人都吸收走了,用了不是很强的人承担起项目,这实际上对行业不公平。我呼吁地产商招人不能随意加价,那里招建筑师对你们成本非常低,但是对设计公司来讲成本非常高。非常的担心建筑设计环境的一个下滑。
下面讲三方关系,我们是做商业建设,文化建设,主要有三分之一业务还是桥,景观,柏物馆,文化艺术中心,景观的关系非常强。在这里面我一直强调甲方针对设计公司,景观公司,甲方跟乙方的关系,我比较赞成前面讲的设计管理一体化,这个管理的专业龙头肯定是建筑,建筑做整体管理,甲方针对一个乙方,制定乙方管理所有的乙方公司,并不是对他进行业务的管理,对他这样的一个设计方向,设计理念,完成度的部分,这样甲方很容易把自己的理念灌输给建筑设计公司,室内景观的公司,我强调建筑设计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如果没有大的公司的话,基本上很困难的。
陈德军:其实说实话我们并不觉得我们和业主关系有这么复杂,我觉得普遍的看起来业主对建筑师还是比较尊重的,并没有觉得说特别成天想难堪,好像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当然一个很基本的前提,因为工作习惯,我们一个项目开始之前跟业主很深入的沟通,业主找我们一般会有一点期待,我们一般会坚持跟业主有一个很深入的沟通,至少你要知道他的项目定位是什么,要卖给谁。这个定了以后,项目的基调就出来了,实际上柏涛(音)不光在中国大陆,在外国也是这样的,你的设计必须反应甲方的观点。在国外也是一样的,国外建筑师的空间,据我了解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难驾驭,你必须要考虑到甲方是否能接受,或者是甲方喜欢什么东西。他还有结合的问题。对于明星建筑可能就是例外了,对我们来说,我们必须关注甲方观点,是最基本的逻辑。这种情况下一路走下来的话,不会走的太偏,不会甲方说为什么老对你不满意。
因为你走的不太偏,所以目前甲方、开发商一般来说,大的开发商有自己的专业团队,尤其设计管理团队,开发商对好的设计还是心里有数的,不会要求你做一个重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还是比较理性。我们对于开发商也有一些可以说技巧或者是方式。比如说有的开发商,因为柏涛的案例、经历是比较多,有时候对一个项目,我们排除很多可能性,直接拿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对于比较成熟的开发商沟通很顺畅,有的开发商会觉得这个东西说你在试试这个可能,试试那个可能,有这样的。我们方式是试,因为对于甲方来说没有看到这个东西,亲眼看到这个东西是不行的,没有问题,如果没有看到他总这样试,这是一个策略。有部分原因,现在乙方对于甲方有懊恼,觉得这是不行的,甲方说你试一看给我看,我自己的经验会有。但是总体来看,我们并没有觉得有这么多冲突,有些东西可以把1%的东西放大到80%。
邵兵:我也比较赞同于总的观点,寻找一种平衡,大家在合作的基础之上,还是有数据化的东西和实体化的东西来说话,我们今天定的三方的话题,以前三也是多的意思,其实是多方。在地产产业链上存在很多企业,景观、建筑,胡总这一块你们从美国到中国来,做这样的一个事务所,我想听这样的一个背景的话,对咱们公司在国内寻找合作方有没有,在这中间有什么困境,你们有什么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胡旭虹:美国那边合作方之前也是在中国做了十几年了,对中国甲方还是很了解,跟他们合作过程中,外国人的思维,到项目落地性,还是有一点的,他需要我们跟合作方做一个沟通协调的工作,我们跟本土开发商沟通比较多,我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我们帮他们翻译了之后,甲方对他们设计改动他们就更容易理解,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更容易让甲方满意,他们的设计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针对一块场地,你提出一些要求,他们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如果你给他的要求没听懂,给他得框架有歧异,有些翻译的问题,必须我们懂设计的和了解开发商的人进行比较好沟通之后,做出来的东西才是最有效的。
邵兵:今天本来预备来两个上市企业,今天宋总没有过来,这边清谁是我跟朱工,谢总关系保持非常好,谢总特别忙没有时间过来,请了朱工过来,想请朱工分享作为咱们这样的企业,我了解咱们公司发展比较稳定,项目是很平衡的,每次去公司都能感觉到不同,这些基础之上,你们跟甲方进行合作时,有没有特别的问题?
朱爱霞:我本人是建筑师,也工作20多年了,带过建筑项目,带过室内项目,也带过建筑室内景观一体的项目。我觉得一个很明显的,咱们的建筑师,实际上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候接到一个项目特别复杂,甲方知道比较你还多,他看过的地方,知道的地方一说你不知道。我觉得建筑师这块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去充实自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觉得沟通能力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跟甲方在一起,说觉得甲方一般并不挑剔,并不是说跟你过不去。实际上建筑师,我的感觉就是闭门造车,有时候在空想主义来回转,落不了地,你想通过实际落地的话,通过开发商给你实现的话,实际上是需要考虑他的利益的,社会效益的。你的这个东西虽然好看,但是不管用没有办法,就让你不停的改,不停的改,一直改到适合社会能够落地了,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实际上我觉得建筑师这方面需要自我的完善。另外还有一个双方的沟通非常重要,就像找对象一样,两个人说话不投机,怎么说都弄不到一起,这个项目就是做不好。如果说两个人像朋友一样一见很投缘,有些甲方我们成了长期好朋友,在一起没有项目逢年过节也坐在一起聊天什么的,感觉就是特别投缘,也能说到一块,项目做起来特别顺畅,最后结果也特别好。尤其文化方面认同,背景文化,各方面层次非常接近,这一点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我觉得甲方找设计单位,如果找有实力的设计单位没错,我觉得更重要找对设计师,设计单位里面的设计师,设计单位在强派一个一般设计师,就像高校的教授给你找学生,你也没哲,什么事都是他做,我觉得这个你要一个牌子,一个名字有时候不一定保证你的事情。我觉得设计师很重要,我希望行业里面大力推擅长我们的设计师,设计公司当然有实力这是一个基础,但是设计师更重要。
邵兵:我觉得可能设计企业,可能设计团队的组合,这样更有利于他们项目后期的一个延展。
孙老师:其实我觉得刚才都在说,网络放大了,大家对于甲方和设计方矛盾确实是网络和媒体上放大的,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初设计和再设计的概念,就像两个谈恋爱一样,不可能第一次见面,到谈恋爱中间肯定有磕磕碰碰,为什么结婚了,大家磨合了,你的理念,团队文化大家都彼此满足了,在设计是在重复合作的过程当中,甲方了解乙方给予什么,乙方了解甲方想要什么,不是真的是天天刀光剑影的,我觉得没有那样的状况。当然初始甲方肯定是磨合的状态,但是合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包括一体化的概念,也是再设计过程当中。你在不断不断给甲方提供更好的建议,更好的团队,慢慢磨合过程中出现一体化的概念,无论是管理还是设计。网络上确实有点放大这个,我觉得获得挺好,合作的状态。
邵兵:前两天在微博上看了一段话,最好的业务方式就是聊天,我觉得是需要一个平衡,谁来把握平衡,我觉得是乙方把握平衡多一点,就像蒋总提到我要始终不渝的态度。设计的事还要做,但是甲方项目没有像他说的那么悬乎。我们做的相关话题就作为我来提出概念,从胡总,张总提到概念原因是什么?背后看到他们合作挺好,背后有没有其他的项目,比如说设计任务制度书,在加上态度,一种方法,各种思路,沟通方式,服务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长。甲方选择乙方进行合作,可能看到最优势的东西恰恰是最需要的就归结为两个字是否。
邵兵:我们今天还来了资深设计师赵立刚跟徐丹,听听你们的意见。
徐丹:我们作为设计师在房间里面是处于第一线,也是和甲方项目负责人直接接触最多的,我们接触很多项目,每个项目,不管是成熟的甲方也好,不成熟的甲方也好,最终是要把事情做成。这个过程中,有些项目进展很顺利,也非常有效率,有些项目推进的很慢,最终结果我们都是要达成一致结果。从结果往回推,问题出在哪?我们要找根源,最开始我们哪块做的不足,不到位。刚才很多老师说到了,开始沟通非常重要,尤其项目负责来讲一开始非常重要,特别是不成熟的甲方来讲的话,设计公司会给一些建议,一些引导。如果说甲方说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的,我们可不可以什么说一句,需要什么样的效果,不希望什么样的效果。我们还会跟建筑、规划,室内,甚至和一些甲方的广告公司来对接,我们先来合作,乙方希望甲方是什么样的,甲方是一个平衡,不仅能说出甲方的需求和我们不想要的,还要能够把所有的整合起来。单独的一个环节我们希望能做到这样,但是毕竟能力有限,但是和建筑,室内这些配合来讲,也是每个项目必然要碰到的。有些是因为前置环境没有做好。
现在市场这么快,我浪费一天可能下一个房就赶不上了,我们也不想白白浪费资源,我们就总结出我们前面宁可多花时间去交流,思考,才能让后面的工作大家方向一致往前走,我们理念要一致,我们的概念要一致,这样的话,即使我们分开工作,我们目标是一致的,这样所有人都把时间节约,成本节约了,对于我们客户是满意的,对于消费者也是,我们最终的客户,我们的业主他们也是满意的。不会出现以前的质量问题,这个问题,那个问题,这是我们多年在一线有一些体会。
在一个设计费的问题,我们今天也是从一些境外公司过来的,收费方式确实跟国内不一样,这一点也是导致我们整个项目他的进程,可能会稍微延长一个点。在境外可能柏涛也都知道,境外是按工时收费,甲方和设计有一个中间机构,他来找设计公司,比如说到我们公司来说,我的设计公司可以投资什么样的设计师,大概工时多少,多少 人员配备,时间是什么样的,这个甲方是很慎重的。但是会好的多,少的多,在国内就是受市场整个影响,甲方就是我多少设计费之后,市场放缓了,我在改一下好上加好,这设计公司受不了。好多公司倒闭,一个时间问题,还有一个成本的问题。
赵立刚:一个项目从设计方来好,建筑,景观,规划,甲方最终目的呈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呈现一个商业地产还是房地产。做设计无论做设计人才或者是做设计的人才是决定这个项目是否做成功的关键,不是这个公司多有名,有多大平台。或者公司多有名建立在有名的设计,有名设计团队基础之上的。
第三点就是说,目前社会上的现状,以中国设计行业现状来说,同一个设计师,一个设计团队,一年要创造一定的产值,5个甚至10个项目才能维持公司运转,一个团队稳定性。目前整个行业来说,工作快10多年了,十几年中,我所了解到差不多设计费,设计师收入各方面来说,并没有呈现很大增长。
从综合各方面考虑来说,我觉得整个行业还会体现一个,增长还是比较缓慢一点,从整个海地来说,我们海地公司虽然公司规模不是特别大,算是一个外资公司,我们公司比较注重以人为本的公司,特别注重团队稳定性。像我所在后期团队,每个设计人员对公司归属感还是比较强烈的,我们公司在项目运营上,一个项目从开始到运营,到后期结束,也许别的公司会换很多设计师,项目负责人。从目前公司发展来说,我们公司这块还是做的不错,一个项目负责人从项目开始到后期结束,交付的话项目负责人可以做完。从效果上来说我们还是比较负责人,产生比较负责任的效果。
【三方酒会】
大数据时代的设计交互
现场记录的时代印记(海地国际设计机构赞助)
邵兵:在大数据时代,甲方和乙方回到三方话题.能不能通过媒体,信息化等手段实现良好的沟通方式和具体实现?
于华:我觉得甲方和乙方沟通激发的作用,思想火花碰撞,我觉得一个好的作品和产品,首先要适应公司的发展方向,同时要有创意,甲方产生很多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如果是包括你刚才的问题,甲方作为设计产品的接受者,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懂设计,现在的开发商,当然开发商层次非常不齐,从特别小的开发商,五流开发商到一线开发商差距非常大。在好的地产公司里面,也有很多的部门,需要有一个部门来去跟设计院做沟通解释,这样的我在地产公司十几年,我一直起到这样的一个作用。一直认为在地产公司要有好的设计管理团队,起到一个彩虹和纽带作用,把不懂设计老板,不懂设计部门无理要求要过滤,转化,自己先做判断,在去找合适的设计。如果自己没有判断的话,你找一百个设计单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甲方也需要自身的提升,不但只是懂建筑设计,要有市场,懂成本,懂将来落地建造,懂将来营销市场等等。现在大数据时代,可以促进市场分析,以前靠一些营销策划公司,如果在大数据时代的话,这些东西非常好分析了,在什么样的产品下,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包括设计院的分级,要给不同的设计院他的不同的,哪怕设计费也是不同的,自己根据自己的项目要求去选择,适合商业地产,适合旅游的,文创的是不同的。大数据时代会促进多方的一个共赢时代,我觉得会有一个促进作用。
实际跟很多设计公司、老总都成为老朋友了,我跟张总认识十来年了,跟胡总合作,我们有很好的关系。这个时候甲方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第二创造一个好的平台,要激发创造力。
邵兵:我觉得这个时代在变,现在微信非常的方便,以前做业务就是拿着会刊,后来接触很多客户以后,在微信交流方面,可以很快的展示我们的设计,我们的一些品牌营销观念。那天曹总我们在聊的时候,现在价值感一种营销手法,也是我说的一种可能理念如果共赢形成一个合力的基础。
单总可以给我们讲一下您在岗位上,应该是有体会,协会这边还是比较广泛的。
单波:刚才朱老师也讲到了,宣传设计师,包括设计团队,我发现一个现象,建筑师自我宣传的应该不够,室内设计师自我营销、自我宣传很厉害,有一大批叫明星设计师,但是没有听说建筑设计有什么明星建筑师。
其装饰协会来说,也特别希望我们的作用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大家,特别希望推出宣传咱们设计师,包括设计机构,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做,比如说评一些奖项,评一些设计机构,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当然是室内设计师。
曹一勇:于老师跟单总讲的我都同意,可能还有一个逆向方向不可忽视,做商业地产都知道,现在网络的消费对传统商业力量,大家都在讨论。我个人观点网络时代越发达,其实人对满足物质上或者是基本需求根本毫不费力的情况下,对情感需求毫无增加。今天的场所,刚才咖啡店,文化创意的,尤其老的厂房反而更能打动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国外的做宣传还是传统的水彩、手绘的是相辅相成的。谁都有微信,随便看资料也是很多,如果在网上组织,我觉得基本上也能做到,真正给人的触动,感动、收获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包括以后的设计,尽管通讯方式,但是人和人当前探讨、当面沟通最终沟通完成好的作品。
胡旭虹:大数据的东西为未来诚信营销提供展览,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在一个平台上,如果你讲的假话很快就能发现。都是机构负责人,在营销方面大家都处在一个学习的过程,或者说需要一个平台需要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这个事情,找到更好的姻缘,他们也能更多关注设计,更好的把精力投入到设计管理当中去。
史南:媒体的冲击更大一点,包括现在我们也在宣传推广广告什么的,这个东西花钱了以后影响面又小,相反网络宣传占了很大一部分,可以快速的给目标客户进行定位,筛选直接传达到他那里了。另外传的特别快,也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可能对于媒体上面临革命性的一种时代的产生的一个契机吧。作媒体能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知道咱们设计相关的这种园林、建筑,灯光等等设计口是不是有,所谓的交易会,大的平台互相直接交流一下,可能对于行业促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一种推广宣传。
单波:我说装饰行业交流会很多,我看做的还不够,甲方邀请还不够。
孙老师:我说一下我们协会一些论坛,邀请一些院的院长上台。普遍一个现象,文化行业也是这样,你从香港来整个状态是潮流往内地,室内设计也是这样,从营销方面的状态。香港设计师无论是刚才邱老师什么的,上台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滔滔不绝,不会按PPT一个字一个字念,我们每年做论坛,国内的一些设计负责人,在台上分享性,临场发挥差很多,会一个一个字念PPT,大家的状态。我觉得作为媒体来讲,包括我们协会搭建平台让大家在不同的场合,让大家站出来真正意义上去做一些交流。媒体毕竟比我们协会更往前跑的快一些,无论是国外的方式方法,还是平台,机会也好,多往行业传递。
室内还相对而言比建筑师活跃一些,我们经常有一些论坛,交流,以及艺术型的交流。
曹一勇:室内建筑来讲比个人魅力要大,团队协作性要求更大一些,更强一些,室内造成一种氛围比建筑要差。
徐丹:大数据时代给我们最大受益就是沟通便利了,跟传统模式来讲,沟通效率提高了,沟通方便了。在一个从项目本身来讲,我们考虑到大势所趋,大数据来了谁也躲不过去的,都要往前走。从设计来讲,以后的面对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增加什么,怎么改进,在这种形势下为人做的服务,需要设计师跟甲方探讨的。
陈德军:大数据对建筑师的影响确实了解不多,新媒体我觉得是一个明显趋势,尤其移动终端的使用,因为在网上看到很多很好的宣传或者是作品什么的,这以前是上网站。这是一个明显趋势和报纸,广告联起来。
蒋晓飞:大数据有几点思考,本身我们就做相当于创意产业服务的行业,大数据最大的就是没有隐私,没有隐私怎么做东西。两点好处,一个甲方来讲通过大数据严格限定整个项目我想要什么,我自己虽然不知道,通过大数据全面的分析,可以把我要的东西告诉,对设计师最大的权力,我发现给你做设计,已经通过大数据做出来了,我要做的通过建筑师,景观设计师,表现出来通过大数据解读不出来的。真正到大数据时代建筑师是要事业的,一个层面建筑师做创意,医院真正的医生治疑难杂症的,普通的医生照单抓方子。这个行业未来会有分化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类似于工业发展,让工厂的人在后期就下岗等等。大数据时代让很多貌似做创业产业的人做收集,你必须要满足信息量要求才能达到他的需求,所以我觉得实际上是值得大家去想的一个问题,大数据时代时候向我们这种创意产业怎么发展。
刚才还讲到一个问题是,关于媒体的问题,媒体中国建筑师的弱点导致没有室内设计等等,这些会有非常多的社会交流的平台。第一个国内习惯性的建筑师,这个专业到现在不是非常理解。第二点建筑师作为建筑师的团队制式比较高,除了跟建筑媒体合作,很少跟时尚,其他的媒体做很多交流,限于范围内。我也参加室内的很多评奖,感觉他们相对更灵活一点,基本上我感觉建筑师需要通过这种多媒体推广表达建筑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赵立刚:目前我觉得大数据时代对设计师要求会越来越高,我很统一蒋工的意见,将来设计师会两极分化,如果我是本身有能力的设计师,我们可以在大数据下归纳,总结,如果说我能力有限,我可能就是设计流水线的工人,最后随着时代发展被淘汰。
从目前设计要求来说,很多甲方对于设计风格,设计了解上,了解很多,不比设计师弱。在目前大行情下,我的觉得对设计师而言需要了解更多。如果真的对自己设计作品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自己本专业,甚至各个专业融合的,时尚类的,家装类的各行业融合才能提炼出更高的设计作品来。
朱爱霞:我觉得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信息这么灵通,其实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平台,前段时间参加我们的历史单位,中装也办了一个中装新网,我们也是上面的其中一个设计单位,这个事一直我来复杂做的,自己设计师推到设计新网上面,介绍他们的特点所擅长、设计的内容,公司的一些业绩。
我觉得他能够在平台上将施工、设计、甲方、多方给共享一个信息资源,让大家互相能够了解,互相在这个里面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服务方,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平台。其实我们设计单位不能闷着头搞设计,一定要跟着市场需求,要把自己宣传出去,要找对平台,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我们本身作为设计来说,对公司管理并不是很擅长,我们希望能够沿着能够适合我们发展的发展渠道去走,我们现在上新三版,目的让市场管理我们的公司,而不是我们自己管理公司,有更好的资源整合,有更大发展,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刘洋:其实大数据时代,按大数据字眼讲,我们就是一个如果说有责任就是保密责任,另外一个就是别在数据当中扰乱市场。大数据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分析工具,有那么一句话,以后公司就是互联网公司,一个是互联网用户公司,我们将来也会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将来用微信就能解决,在线看我们的园区,看我们的户型,在线浏览,直接交定金,可以直接在上面做付费的。比如说销售部,我们今后可以去销售化了,没有销售了,直接可以在网上做,只不过留的都是客服人员,像今天的会议确实有必要的,我们之前研究过,互联网以后不用在去办公室办公,在互联网都能实现,但是落地的活动还需要场所,有创意的氛围,要有人气。
邵兵:沟通还要面对面,刚才胡总讲的,是一个内心的一个过程,前期的揣摩,感知是没有办法形成后期的。那天我去上班也听到以后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用户企业。还有一个概念跨界,跨界就是一个大数据下的,包括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等,他们的配合,建筑与景观,建筑与室内他们的融入。现在叫混业,就是不同行业的,我觉得这个词提的特别好,作为不同的产业链,不同的位置上这样的一些公司之间协作。
刚才陆陆续续的提到前期良好的沟通,好的服务态度,好的管理,一体的制度,自身拥有不同的特色,各设计公司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想每个甲方选择时有他们的标准,我们作为乙方来说,其实甲乙双方是这样的平等的关系,刚才各位老师都讲的非常好,我们今天在海地国际的支持下做这项活动,我收获最大的。我们构筑传媒做的活动,三方概念引入更多模式,我们会到全国各地大型城市,我们考查当地区域市场地产开发商的活动,10月份可能要去苏杭一趟。我们都跟各地房地产商合作,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融合。
今天来了很多媒体朋友,可以有两个问题时间,如果要提问可以举手。
时代楼盘:因为我们杂志刚刚在哈尔滨做了一个当地的楼盘考查论坛活动,这个活动项目操盘手提到一个概念,房地产市场里都有这个概念,在一个高端楼盘最后拼的就是景观了,他的地区是在哈尔滨道外地区,他的文化在哈尔滨当地相对比较低端的地区,小商贩在那里的。那个楼盘针对当地情况,在当地只能卖7000到8000。这个盘做一半曾总接手做的盘,最后他的盘卖的价格是14000,提升二分之一这么高。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作为设计单位,怎么达到甲方对于市场方面的一个尚且需求,我需要卖这么高的价钱,成本这方面又有一个控制,怎么达成成本控制跟需求的?
胡旭虹:这不是景观做的,肯定是规划,室内设计,景观一起做的。可能景观的稍微来说新一点,如果这个做的好,体现价值上给人打动明显一些。尤其北方地区,天然景观资源比较差,不像南方长在自然景观当中中,如果你景观做好对人冲击力是比较强的。我们现在都面临成本控制的问题,首先不可能说无限制的花最少钱,办成特别好的事,这本身不太现实,肯定有一个性价比关系的问题。在跟别人成本相当情况下,通过设计做成一个相对更完善,更好的一个感觉,这个是可以做到的,这个手法很多,涉及到专业的问题,首先有一种文化体验的设计,把钱用在关键部位,不可能每个地方花很多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你可能花在其他的地方,保持植物茂盛的地方,要有一个节奏,一个铺陈关系,都做到了,会给人非常强视觉冲击力。
还有一点你要做出一个标致性的东西,可能是很细小的,人性化的东西反而会打动人,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在景观里面四两拔千斤。我觉得硬质做的再好,对人的使用,建成后的效果不如小小的硬质在加上大大的软质,没有这样的效果好。
中国建设报:我觉得很多设计公司特别有思想,主要三个问题,今天提的设计一体化,设计管理一体化,现在这两个方面哪个真正落地,比较普遍的?第二个刚开始运营时候没发现问题,但是运营一段时间发现有些业态发展不是很好,后期想改,这个过程中,如何在商业地产项目中把运营空间做好,尺度如何?第三个问题,现在很多城市里面的商业,讲究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沟通和互动,在设计中形成什么样的趋势?大家讨论的大数据这块,大数据讨论的很多,原来买过大数据的书但是没看,里面有句话很好,大数据是设计工作和思想大变革,现在目前看更多目前更多是营销的概念,落地还是比较少。咱们现在设计公司设计这块在宣传渠道上有些欠缺。发现一个东西还是很好的,你看现在每个项目出来以后,宣传都是地产公司宣传的,后来发现首开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做宣传比较好,当时把景观设计叫过去了,那个会将近40分钟,有20分钟是景观设计师在讲,不光讲设计的理念,还有他的理念结合的宣传,听的大家对项目印象加深了。更多不光是媒体,纸媒,借助开发商平台,如果每次开发商项目推广把设计师,建筑师叫过去,比在网络上做广告更大一些,现在开发商话语权太强了,后面真正做事的人都掩盖了,这个很委屈的。有些项目开发商目前出了一些,做项目推广时把设计师,景观设计师都叫上。这是一点感想。
邵兵:我先说一下最后一个问题,我觉得是这样的,我之前在策划公司待过一段时间,我们在做的时候,因为我天天打交道就是建筑师,当时做暖场活动方案,让我们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告诉我们这个居住者,有些没有不了解的技术,设计方面的体验,想做这样的活动,做体验指导方向的活动,结果就被淘汰了,我觉得比较有实效性的,我借助媒体力量推广一下设计师。但是最终被淘汰了,做龙舟,文化节是比较吃香的。
于华:刚才您提到的事情,不同的开发商对于设计理念的宣传,包括对设计师的尊重,能够对传达项目各种设计理念,层次是不一样的,您刚才说的事情,我们公司和我们在11年,12年前我们在做,我们当时做完把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请邱先生给客户讲传达,我们十几年前就做这样的事情,给项目做一个设计论坛,我会把我们的准客户叫来,第一宣传我们项目,宣传设计理念,也宣传我们设计团队,也是一个软文化营销,我觉得这个好的地产公司应该是能接受这样的吧。
曹一勇:我觉得没有义务来宣传设计师,我觉得这个设计师也认可,汽车制造商,比如说宝马,奔驰,在高端,我相信50%以上都是对立的采购方,原件供应商供应的,没有义务。但是好在什么,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主打的主线,通过宣传方式可以间接去做,没有必要去。
于华:没有必要做,挑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开发商。我去国外,就像西班牙很多建筑,在100年,200年前房子上面都会刻一个牌子很自豪的。如果说我设计一个好的产品,我是一个好的结构,将来不会变成豆腐干工程为什么不去。
曹一勇:没有正面引导。
孙老师:设计师的一个符号,他出现是对项目的加分状态,刚才于总在讲,邱德光(音)行业里面都知道,他是室内设计的代表人物,是加分的状态,把他放那所有媒体蜂拥而至,不用大把花钱,做到效果了。我觉得地产商是很好的出品人,如果地产商愿意的话让设计师去讲,他可以把项目讲的非常好,我觉得地产商应该让设计师来聊。
曹一勇:我觉得这两个概念,我个人理解一体化设计还是很多,至少10年以前我知道这个已经在操作了,这个应该不稀奇。我觉得全专业的链条在联动,另外一个是产业链条在拉动,前期的运营,策划,做开发都有,这不是什么新话题。
设计管理这个就更不用质疑,房地产不开始之前,国有投资什么的,国家建设,国有企业建设都是全程管理,可能一个人,把所有的建筑结构都干了,只是管理高效不高效,专业跟深度的问题,这些概念不是现在发明的。只是在今后发展当中,一个是专业团队更匹配,团队专的更深,应该是这么个概念。
蒋晓飞:业态调整这是比较大的问题,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的。我举个例子,我们做百货,2003年开始做,一直做到去年开业,最早是国内商业公司做的,整体打包卖给日本百货,后来就建,建完以后又不做了,最后找到买家找到法国老飞百货。这个例子主要说两个问题,第一个设计师一定要给未来商业业态改变性,因为现在发展很快,很难保证某种业态能够维持,中国标准是50年的标准,必须要留出这样的空间,我们在设计中间刻意跟业主讨论。第二点需要大家理解商业公司他们理念,他们的营销,他们的的流线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他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终你只要一个建筑有可变性,就会跟他们的事业能力有比较好的对接。我们在西单项目例子,可以看到他们这种适应能力,在我们项目中间的表现。最终没有改变的,我们内部基本的空间流线,外部造型,其他的内部装饰等等都是做了一些调整,都是在建筑设计以外的。当时跟我们谈对外力面做一些改造,最终也是被我们否定的。
张兵:我是感觉其实在一个项目里面,因为有参与的各方,我感觉最后完成好的项目,刚才大家也提到,完成好的项目,通常是一个好的甲方和一个好的合作方共同完成的结果。我觉得建筑,室内,景观90分,归在一起不是90分,如果是完全冲突,各说各话的,反而是不成功的案例。我觉得一体化,空间冲突了,功能上相互互通,我觉得在一个统一节奏做好了,可能出的是一个98分,是更好的建筑。
媒体:除了现在的设计师事务所除了跨国公司之外,设计方面还涉及到夸界,除了做自己本身的专业,比如说家具,或者是时装,游戏其他行业的东西,我想请您谈谈对于跨界设计的理念?
蒋晓飞:我们从茶杯到城市都做了,我们也会延续一些,世界第一款建筑游戏,在欧洲卖的很好,还做了关于时间的灯,这个也在欧洲卖的不错,还做了有环保材料为主形成的家具的系列,城市环保的打印。
另外我们公司四分之一业务在做桥梁的设计,我们号称世界上最好的做桥梁的设计公司,去年也有建筑做桥的建筑,被评为世界最性感的。
谈到跨界我们希望设计是涵盖性比较广的东西,不是简单的建筑的范畴,刚才我提到的,建筑师是需要有延展性的,加上我出席的,他们出来以后会做很多事情。我觉得建筑做其他的东西的感觉跟其他专业人做不一样,包括我们做家具,做景观,做室内。包括罗总从建筑转到设计我相信他的层次会高于建筑的层次。我觉得跨界的东西第一个比较意义,第二个跨界可以给设计师带来不同的思考,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做很多这样的工作,包括做游戏有很多机构给我们提供经费。
邵兵:感谢大家今天能来参加我们的这次构筑传媒对话,我们算是第二期栏目。今天感谢我们各位媒体朋友,今天辛苦到场,感谢我们各位嘉宾,感谢海地国际设计机构,感谢胡总,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
【海地国际设计机构简介】
美国海地国际设计机构(SEALAND INTERNATIONAL DESIGNGROUP)-国内全资北京海地艺墅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注册会员。机构在美国、加拿大、中国、马来西亚都拥有精英设计团队和分支机构,集中了多位具有国际化设计视野和教育背景资深设计师,囊括了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环境景观设计等设计咨询服务,在旅游地产策划、GOLF球场设计和高端山地别墅、酒店项目设计领域优势尤为突出。并在国内外参与过许多高端山地居住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公司景观设计项目已覆盖北京、山东、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武汉等多个省市,皆与万科地产、远洋地产、中信地产、金地置业、世茂地产、华润置地、融创置业、天泰集团、吉林信托、中建国际等多家国内和地方知名地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海地国际景观对高端地产项目:别墅、高尔夫度假、城市公园以及旅游度假项目的景观设计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在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过程中,合理的处理景观与建筑、景观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处处得以体现。海地国际景观的服务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和绿色、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在关注环境的同时,更关注客户需求、成本、营销等综合因素的平衡与共赢。
【对 话】栏目
跨文化诉求交流平台---为设计师寻找另一个精神家园!
北京构筑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TEL:010-80595412
EMAIL:gzkj001@qq.com
ADD:北京亦庄中关村经济开发区合生世界村H8-1602
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由家居装修知识网(https://www.biud.com.cn)转自搜狐焦点家居
http://home.focus.cn/news/2014-09-29/416566.html
相关知识
沙龙直播:对话三方之复杂与矛盾的共生共存
沙龙预告:三方——复杂与矛盾的共生并存
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开发商三方如何在复杂与矛盾中共生共存?
对话三 方,复杂与矛盾共生并存沙龙圆满结束
网易直播:胜者归来 丁宁与你相约TATA木门呼和浩特旗舰店开业
亚太年会 | Lek Mathar Bunnag:当代设计之美与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
COLMO空调“一屋一世界”品鉴会: 以家居回溯人与自然的共生原点
阿Sa来了:一起听奥普与她的故事
肇启旭:别墅设计是艺术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主编专栏 | 又有大动作?这个不甘于只做新闻的家居平台重新定义未来品牌与媒体的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