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6日,惠而浦与合肥三洋在安徽合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并发布新公司运营战略。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美国老牌电器生产商惠而浦终于取代日本三洋电机成为合肥三洋的控股股东。未来,重组后的新公司将充分运营惠而浦、三洋、帝度、荣事达四大品牌,打造一个千亿级的中国家电航母,改写中国家电版图。
扎根中国布局全球新战略
公开资料显示,惠而浦集团作为纽交所上市公司,成立于1955年,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并于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作为全美最大的家电制造企业和供应商,惠而浦2013年销售额超过190亿美元,在全球有59个生产和科研中心,旗下拥有惠而浦、美泰克等多个品牌。
不过,由运营机制、文化差异等因素,惠而浦在中国的市场表现平平,水土不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跨国企业的在华发展。在此背景下,并购合肥三洋这个近年来中国家电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或为惠而浦重振中国市场的最佳方式。
惠而浦正式控股合肥三洋后,将通过管理理念、品牌国际效应和技术注入为合肥三洋带来提供综合性的生产平台,并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未来,惠而浦还将以合肥为中心,打造集研发、采购、销售、生产等为一体的亚太区经营中心。而合肥三洋既有的渠道优势、营销体系等资源亦将为惠而浦在中国本土化战略带来更好的资源支撑。
强强联合坐稳行业第一方阵
作为中国家电行业较早的品牌企业,合肥三洋最早是合肥市国资委与日本三洋成立的合资公司。近年来,合肥三洋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从2008年到2013年,合肥三洋平均销售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6%,净利润增长率达到了35%,市场占有率从行业第十位跃居行业第三位、国际品牌第一位。
不过,由于控股股东日本三洋电机的全球战略收缩带来的品牌负面效应,近年来,合肥三洋一直谋求“去三洋化”。一方面,三洋电机在合肥三洋中的持股比例逐年降低。另一方面,合肥三洋通过运作荣事达品牌,推出自有品牌高端“帝度”等经营策略,持续淡化三洋品牌的影响。
随着日本三洋的战略收缩,其在合肥三洋公司的股份急于脱手,而此前在中国市场一直经营不善的惠而浦成为最好的接盘手。专家表示,日本三洋是一个日暮西山的品牌,相比之下,拥有先进理念和品牌美誉度的全球白电巨头惠而浦和在本土渠道、市场均占有优势的合肥三洋联姻,将是强强联合,坐稳国内家电行业的第一方阵。
四大品牌协同打造中国家电航母
实际上,2013年8月,合肥三洋就与惠而浦中国签订协议,后者通过与三洋电机的股权转让和定向增发两种方式,最终以34.01亿元的价格,获得合肥三洋51%的股份,并成为实际控股人。
收购完成后,合肥三洋更名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拥有“惠而浦”、“三洋”、“帝度”、“荣事达”四大品牌。事实上,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用多品牌战略经营的例子并不鲜见,但在这两年中国家电行业整体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市场上仍然存有对惠而浦中国多品牌运作的担心。
“惠而浦主打品质感和科技感,定位为欧美风格的高端品牌,三洋帝度则是日韩风格的中高端品牌,而荣事达主要是满足消费者基本功能需求、性价比高的优秀品牌。”惠而浦中国董事长金友华表示,基于这四大品牌的差别化定位,“我们有信心做好未来的多品牌战略运营。”
未来,惠而浦中国将通过产品差异化形成品牌差异化,技术上,全面推动帝度、荣事达等各个品牌在产业链上的快速升级。市场上,依托合肥三洋已经成熟的渠道和本土化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在共享技术、渠道协同效应的作用下,逐步扩大新公司的市场规模并降低运营成本,从而让新公司享受到多品牌运营带来的红利。
“我们非常有信心通过这次投资,使惠而浦公司在中国这个重要的市场,在营收及盈利有快速的增长。”惠而浦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Jeff Fettig说,这次交易“体现了我们对这个市场的长期承诺和信心。”
重组后,新公司携四大品牌强势进军中国家电业,惠而浦中国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大洗衣机制造商、前三大冰箱制造商和中国出口第一家电企业,到2024年打造一个千亿级的家电航母。“预计从四季度开始,这种多品牌齐发的协同效应将会越来越明显。”金友华如是说。
相关知识
惠而浦控股合肥三洋:多品牌打造中国家电航母
收购价约20亿 惠而浦或成三洋第一股东
惠而浦正式控股合肥三洋
合肥三洋向惠而浦定向增发审核获批 外资取代国资控股
惠而浦借道合肥三洋 拟进中国白电第一集团
合肥迎家博会,惠而浦全球研发中心落户合肥成最大亮点
合肥迎第九届家博会,惠而浦全球研发中心落户合肥
合肥三洋:多品牌阵营下 帝度迎战新机遇
金友华:站在风口迎接挑战,同惠而浦(中国)一起奔跑
并购潮:谁将是中国家电企业下一块“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