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翰墨破万卷 挥毫境界成——专访书法大师孙如超

翰墨破万卷 挥毫境界成——专访书法大师孙如超

https://m.biud.com.cn 2014年11月17日10:49 家居装修知识网  

    孙如超,字文远,副教授、诗人、书法家。人称“诗人中的书法家,书法家中的诗人”。

    初见孙如超,是在他的家里。先生待人亲切随和,睿智健谈,妙语迭出,聊到开心之处,他还在墨台上即席挥毫,写下了一副大字书法作品。书法依然是他自成一派的风格,字体飘逸潇洒,遒劲有力。

    正如“字由心生”,传递着孙如超如今超然豁达的心境。在接受记者的独家专访时,孙如超笑谈自己近半个多世纪的书法艺术创作之路,对我国文字的诞生和历史演变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对于书法中篆、隶、楷、行、草等各种字体,孙如超也是如数家珍,妙语生花。

    博览群书,五岁习字的“才童”

    孙如超自幼聪慧,五岁入塾,师从书法名家王从圣先生,十岁即为当地书写中堂对联,时人誉为“才童”。

   “我一进书塾就特别喜欢书法。”孙如超告诉记者,在书法大师王从圣的指导下,从开始的描红、摹仿,到后来的独立练习,对书法的兴趣越来越浓。王从圣亲自指导学习的这个“良机”更平添了他学习书法的兴味。当时,写字的学习资料极少,有时孙如超就到集市上买点碑帖之类的材料,每次都爱不择手,废寝忘食的翻阅和临写。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古字的书籍,使他学习书法的兴趣更加高涨,书法练习也开始走上正道。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孙如超,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深度接触书法艺术。在工作、学习、创作、研究的实践中,孙如超不但开阔了眼界,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对他学习书法大有裨益。

    孙如超不仅爱写书,还爱看书,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当时很多人把他叫做小神童。孙如超告诉记者,当时有人为了测试他的记忆力,特意把当天报纸刊登的诗词拿给他,并让他只看一遍把内容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让大家惊讶地是,孙如超真的一字不漏地报纸的内容给背诵出来了。

   “当时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是有技巧的。”孙告诉记者,那时候的诗词很讲究押韵,尤其是平仄等特别有规律,他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再结合一些关键词记忆便把诗给背出来了。

    博览群书的孙如超告诉记者:书法艺术是门多学科的综合体,你只有多积累知识,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你的书法艺术才能获得突破,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记者看到,在孙如超的家中,不仅书房摆满书籍,连客厅也并排摆放着书籍。

    孙如超告诉记者,他收藏了很多书法方面的经典书藉,这些书籍是他最好的老师,有时间就翻阅,这对他书法艺术功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其他系列的书籍,在帮助他提高自身的素养方面,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孙如超总结说:书法艺术创作中,不仅要多看书,还要多看书法展,这样才能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勤学苦练,功夫到时境界成

   “学习书法,重在练笔,缺此实为纸上谈兵。”孙如超说。

孙如超告诉记者,平时他只要在家,必坚持练笔。退休前,因工作繁忙,白天没时间,晚上及节假日便是他弄墨的良好机会,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现在退休了,练习书法就成了他全部的工作和爱好。

    功夫到时境界成,孙如超老师的勤学苦练终于铸就今日的辉煌。记者在孙如超的写字台上看到在工作时期出版的中学生书法字帖,这些书籍均是孙如超和一些教育界的专家一起主编的作品,被誉为教育界的书法宝典之一。

    大学毕业后从事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期间从未间断习字,常受邀为一些企事业单位和领导题字。上世纪八十年代应邀参加苏鲁豫皖四省书法大赛,获一等奖。九十年代,因其在书法上的造诣及在书法届的声誉和影响力,受安徽省教育厅邀请,与著名书法家曹宝麟、许云瑞等人共同编写安徽省现行中学生书法教材。

    将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上的孙如超,除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外,还对古典文学及旧体诗造诣颇深且著述甚丰。先后出版教育教学用书20多种,旧体诗集《穷达轩吟稿》更是在业界享有盛誉。

    造诣天成,古典文学著述甚丰

    作为书法界的诗词爱好者,在诗词的这条路上已是行走数十年。时光流逝,带走了孙如超太多的似水流年,唯一没带走的,是他对诗歌的眷恋与钟爱。孙如超五岁入塾时,一是练字,一是习诗,这两项几乎饱和了他少年时代的全部。他诗集中的“即景”一诗就是他十二岁时作的一首抒情习作。

    “吟诗须有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孙如超的诗集作品以应景题材居多,分为山水篇、应时篇、情友篇、闲适篇四大部分,诗词中有很深厚的人文情怀。正如孙如超所说,他的诗歌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精神史,源于生活中的小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跟当下很多现实情景直接对话。

   “写诗数十年,诗歌风格自然会有很多阶段性变化。对于我而言,是先有需要再创作,每年遇到新的命题、主题时,我就用写作的方式投放答案。”孙如超告诉记者,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写一些诗词,时间一长,索性就出了一些属于自己的诗词集。《穷达轩吟稿》中几乎包含了孙如超数十年诗歌写作的无限事,梳理出他从“青春时期的情感丰富、天马行空”到“中年时在感性与理性交织中对时光反复回旋的提炼”的诗意脉络。

   “我们在历经知识断层的年代后,对书几乎是‘饥饿’状态,无节制,什么书都看。”孙如超说,读书是繁重课业的调剂品,“除了教室和宿舍以外,其余都在图书馆度过。”孙如超当时开始阅览哲学、美学类书籍,也拜读了一些优秀外国诗人的作品,后来自己慢慢开始尝试写诗。

   “唐诗宋词的作品是我的诗歌启蒙书,然后开始创作自己的诗歌风格,自己抓取素材,比较随意。”孙如超认为写诗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放松,“我会选择在状态松弛时提笔,但每每深入其中,就严肃起来,诗词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2000年,孙如超从安徽省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退休之后,更是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书法创作上,书法作品更是精益求精,兴之所至,还不免哼上几句。

    如今,孙如超是中华名家书画协会副会长,中华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梦百米书法长卷编审,《开渠书画院》名誉院长,还是中华诗词《淮北吟坛》特约编审。

    变则出新,在传承中书法创新

    孙如超在谈到书法艺术时指出:变,就是书写要有变化,作品要有新意。在书法练习的探索上,他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他告诉记者,在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派纷呈,各种表现技法被前人研究得十分精微,要想出点新意,非常困难。在探索的道路上,孙如超除了继承传统,利用自己掌握的艺术理论来指导创作实践,并进行创新。

   “均衡、对比、多样化统一,是所有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书法创作也不例外。”孙如超告诉记者,在书法创作中,他采用对比的方法,有意识的将笔画的“干湿”、“粗细”、结构的“疏密”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比如沉着干墨的运用,使其与饱满湿墨笔画形成对比,让字显现出生动变化,避免作品的平面之感。再如强化疏密对比原则,把“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绘画原理,运用到创作中去,使“疏"和“密"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视角上的立体感。

   “在力学中,弧线最能表现力度,在不影响字型的情况下,将弧线伸长和缩短,能表现字上的“力”在运动变化,这样就能产生大张大合、纵横开张的强弓满放的艺术效果。”孙如超说。他告诉记者,以学识涵养书法、以理论引领书法、以勤奋锤炼书法、以工作经验驾驭和把握书法的长处和优势,辅佐了他在书法道路上探索和追求。这仅仅是求变探索的尝试,还不成熟,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他将继续丰富和完善这种创作技法。

    翰墨破万卷,挥毫境界成,作为一代书法名家,孙如超一直很低调,默默耕耘,甘于奉献。孙如超说:“艺术之路,并非坦途,只有不畏艰苦,在崎岖的道路上勇于攀登,才会有所收获。”这或许就是他追求的书法境界吧,我们祝福孙如超的书法之道励志于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也让他的书法永远给人以德和美的享受。

    孙如超(文远)诗词和书法作品赏析:

《送客归来》

铜叶声声弄晚风,

归来顿觉小园空;

壶中茶叶温犹在,

桌上烟灰味尚浓;

久客常怀三径树,

天涯惟忆旧时踪;

鲲鹏自有凌天日,

不信书生到老穷。

注:该诗七十年代末。时值孙如超先生和皖学泰斗吴孟复先生一周日午饭后,吴先生随兴写到“醉起凝眸喜看山,当窗紫翠染秋颜。得从佳士谈终日,须觉岚光绕笔端。鸣盛文章须俊杰,著书岁月老宽闲。不知老秃中意否,知有山员笑我顽。”看后颇有所感的孙如超在吴先生走后便写下该诗。吴先生在读孙如超此诗后,对其尾联十分赞赏,评曰“很有豪气,道出我们这一代读书人的心声”。

即景

近是层楼远是山,

池塘绿水映天兰。

黄莺偏爱人间好,

飞入长空去又还。

注:此诗是孙如超十二岁时,在老师“以山为韵”限韵作诗时的一首习作。

相关知识

翰墨破万卷 挥毫境界成——专访书法大师孙如超
2010年国内家电市场规模首破万亿大关
11月新盘开盘平均卖五成 二手房月成交量首破万套
汪晓龙:设计没有窍门,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南京12月上市量再破万 70盘推近1.3万套房
读万卷书看万般美景 书房飘窗巧装置
受自住房保障房刺激 新房成交有望再度破万套
8月北京新房成交稳破万套
北京新房年内月成交量首破万套
新房成交有望再度破万套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翰墨破万卷 挥毫境界成——专访书法大师孙如超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7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