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共有47家陶瓷企业,其中38家企业已建成投产,3家企业在建,6家企业签约待建(其中来宾市迁江镇华侨农场两家企业已签约入驻)。整个广西产区已建成投产86条生产线,6条生产线在建,规划待建28条生产线。86条瓷砖生产线日总产能达到173.7万平方米,其中,瓷片生产线24条,日产能72.4万平方米;抛光砖生产线19条,日产能36.5万平方米;仿古砖生产线17条,日产能28.3万平方米;外墙砖生产线10条,日产能12万平方米;全抛釉生产线7条,日产能9.6万平方米;耐磨砖生产线6条,日产能12.5万平方米;薄板生产线2条,日产能1.6万平方米;微晶石生产线1条,日产能0.8万平方米。此外,喷墨机在线使用数量达109台。
2006年以来,广东省内众多陶瓷企业迫于环境压力和生存竞争,急于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江西、四川、山东等地纷纷向佛山陶企伸出了橄榄枝,成功吸引了一些陶企,从而逐渐发展成新兴的建陶产区。而广西拥有便捷的水运优势和丰富的陶瓷原料,还有“两广”地缘的优势,却在承接广东建陶产业转移的大潮中,仅有南宁武鸣县抓住了发展机遇,引进了数家陶企,其他地区则错失了一轮重要的发展机会。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我国陶瓷产业的转移高峰期已过,但远未接近尾声。尤其是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对陶瓷企业的要求在提高,而由于第一轮企业迁移所产生的系列问题也使得陶瓷企业的迁徙开始变得理性。与此同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异军突起,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区域板块之一。坐拥西江黄金水道和贮量丰盈的陶土原料,再加上当地政府的鼓励政策及进军东盟桥头堡的地利,广西西江黄金水道陶瓷产业带有望快速形成。
从2008年开始,梧州市藤县依靠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开始发力,陆续引进了近20家陶瓷企业,梧州陶瓷产业园岑溪市大业集中区、贵港桂平市龙门陶瓷工业区、贺州市信都陶瓷工业园区等陶瓷园区也是方兴未艾。可以预见的是,被激活了的广西凭借其不可比拟的后发优势,将会实现大转变、大崛起,从而成为陶瓷产业的重要基地。
目前,陶瓷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新兴的建陶产区将在相关区域市场的竞争中主动或被动地逐步完善新的建陶产业格局与产业体系。广西想要在产区的竞争中突围,就必须要完成自身的产业定位及相应的产业体系,这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路子。
梧州市藤县:产业集群效应好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以下简称中和集中区)位于藤县县城东部,由于工业发展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开发高岭土资源的需要,结合陶瓷产业发展趋势,藤县建设了中和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达21000亩。藤县陶瓷生产资源丰富,经初步勘探证实,县内高岭土覆盖区面积达23平方公里,储存量超过6.7亿吨,深度在100米左右,可供园区200条窑炉生产线连续生产150年以上。矿区距离陶瓷园区约6公里,陶瓷园区可就地取材,减少原料运输成本,实现“前厂后矿”的发展模式。
2009年,梧州市出台《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陶瓷产业基地化和集群化发展,努力把梧州陶瓷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广西规模最大、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园区,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及泛珠三角区域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同年8月,藤县政府来到广东佛山招商引资,巨大的优势引起了众多企业的浓厚兴趣,纷纷前往藤县进行实地考察。
作为一个新兴产区,除了资源优势外,藤县的地缘优势尤为突出。目前藤县距离佛山仅需3个多小时的车程,而且这里的语言、生活习惯和广东也如出一辙,广东的高管到这里也没有什么不适感。
据广西瑞远陶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透露,中和集中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藤县处于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节点,承东启西,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除水电、土地等成本优势外,水运亦优势较为突出。中和集中区距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15公里,距规划中的新港码头5公里,西江全年可通航,上行可达南宁、柳州等广西各大城市,下行可达粤港澳。
到目前为止,中和集中区共有9家陶瓷企业建成投产,拥有29条生产线,产品涵盖抛光砖、瓷片、仿古砖、全抛釉、微晶石、耐磨砖六大类。另有盛汉皇朝、名盈建材、信达陶瓷、帝豪建材、鑫诺陶瓷、五星瓷业6家陶企签约进驻,盛汉皇朝、名盈建材已经开始动工建设。
瑞远陶瓷的负责人表示,在陶瓷企业的规模壮大后,需要配套的产业支持,这样才能长久发展,这是目前中和集中区的不足之处。据了解,中和集中区正加大招商力度,并积极开展陶瓷配套的物流、包装、机电、化工、五金、原料等项目的招商工作。中和集中区总体规划已经确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园区建设发展的实际不断修改完善,并进一步完善商业金融、公共服务设施、行政办公、休闲娱乐等园区配套功能区与生活区的规划设计。同时,规划建设商贸物流配套区和占地面积约3000亩的陶瓷配套工业园区,以加快物流、包装、模具等陶瓷配套产业建设。
岑溪:产业规模较小
2009年7月,梧州陶瓷产业园岑溪市大业集中区正式设立,是岑溪市抢抓广东陶瓷产业转移机遇,推进具有资源优势的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构想,充分开发利用本地丰富的高岭土、钾长石资源而规划设立的专业性陶瓷产业园区。大业集中区规划总面积18710亩,包括大业、筋竹、归义、马路、糯垌、安平等六个片区,规划总投资60亿元。
岑溪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如今高速到达南宁、桂林仅需3个小时,到达广州也仅需要4个小时。在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的热潮中,岑溪的陶瓷企业主要分布在下辖的大业、筋竹、归义、马路四个乡镇。集中区现有新建球、新动力、新鸿基、金沙江、远方、名爵6家企业建成投产,拥有15条瓷砖生产线,日产能达22.5万平方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
据远方陶瓷负责人沈志明透露,目前岑溪市的陶瓷企业市场销路广,竞争压力小,但是也有一定的短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用地指标不够,影响企业扩大规模;二是供电质量不好、生活用水紧张,影响企业的日常生产运作;三是资金短缺,部分企业后续投资跟不上;四是陶瓷产品和原料运输主要靠公路,火车运输优势发挥不了,物流成本较高等。
如今,随着珠三角地区关于陶瓷产业布局的新调整,岑溪市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越发凸显。陶瓷产业作为岑溪市重点培育三大新兴产业的首要产业,市委、市政府将继续重点推进陶瓷产业发展,敦促各有关镇、各部门认真做好陶瓷产业的布局规划,对已落户岑溪的陶瓷企业要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打响行业品牌,同时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再引进两到三家有实力的品牌企业,提升岑溪陶瓷产业的综合影响力。
玉林市:发展相对落后
玉林市的陶瓷企业除了一家在容县的老牌耐磨砖生产企业长城建筑陶瓷外,其余的企业都集中在下辖的北流市。北流市有陶瓷之乡(日用陶瓷)的美称,据了解,北流的白泥资源丰富,而且烧出来的产品白度很高,是优质的陶瓷原料。
北流有四家工业陶瓷生产厂家,分别是智鹏陶瓷、永达陶瓷、悦兴陶瓷和新高盛陶瓷,其中,智鹏陶瓷有限企业设立的时间最早,在2008年就开始生产。新高盛陶瓷是2012年建成投产的,是生产薄板砖的新型企业。据新高盛总经理唐卓表示,之所以选择在北流市建厂,一是看中了北流的白泥资源,二是出于规避无序市场竞争的考虑。在唐卓看来,成本加上大规模建设生产线的发展模式的确促进了陶瓷行业的发展,但也是导致市场一片红海的原因,核心技术与品牌价值才是陶瓷行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企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制订出品牌发展战略,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及可行性的实施步骤,抓好品牌的培育,争创陶瓷品牌。
贵港市:集约式发展推动产业壮大
贵港市下属的桂平市拥有丰富而优质的陶瓷原料、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及通车,桂平的水陆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发展工业的条件更加优越。依托优势,桂平市积极响应自治区建材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建立龙门陶瓷工业集中区,加大园区招商和以商招商力度,大力促进陶瓷产业集群发展。
桂平市计划把龙门陶瓷工业集中区建成国家级陶瓷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建陶产品展览中心和商贸市场。目前,龙门陶瓷工业集中区已建成贯穿园区长7千米宽60米的通途,码头、水电设施、污水办理厂、标准厂房、生计设施、商业区、金融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紧紧环绕陶瓷企业的入驻而日臻完备。
龙门陶瓷工业集中区内有高贵陶瓷、新金盛陶瓷、灵海陶瓷、大成陶瓷、新权业陶瓷等五家陶瓷企业。高贵陶瓷的总经理表示,龙门陶瓷工业集中区有地理优势和原材料优势,可以就地取材,集聚原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避免了陶瓷企业单打独斗的情况。同时,集中区成立了专门为企业服务的园区管委会,沟通政府,相互支持。此外,集中区还在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化工、环保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种种优势齐备,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会逐渐凸显其发展潜力。
贺州市:内强外引的发展策略
2010年,八步区为了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特别是陶瓷产业转移,采取内强外进的发展策略,加快东靠步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构建平台,出台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理念建设的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先进、生态环境优美的陶瓷产业园。
贺州市八桂建材工业基地,位于贺州市八步区东南部的仁义镇、信都镇和八桂木材集散中心,计划发展为高标准、高起点的以陶瓷工业项目为主,其它新型建材为辅的工业园区。享有水路、高速、国道、省道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且陶土贮藏量非常大,为发展陶瓷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目前,八桂建材工业基地引进了恒希建材、金门建材、挺进建材三家陶瓷企业。金门建材总经理刘贻芳告诉记者,工业基地的水路、陆路交通方便,靠近广东,拥有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很大,这是企业进驻的原因。
刘贻芳介绍道,工业基地对陶瓷企业的环保要求严格,工业用水要达到零排放,脱硫除尘等设备也要按要求安装,企业的投入较大。八桂建材工业基地将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坚持环境保护与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依靠增加资源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将加速陶瓷资源的消耗进程。因此,加强资源保护,从源头上保护资源,这既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十分符合陶瓷行业的实际,更是陶瓷业的生存之道。
南宁市:陶瓷产业集聚发展
伊岭工业集中区位于南宁市武鸣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006年,南宁市伊岭工业发管委按照集约化、规模化、簇群化以及培育主导产业群带的发展思路,以集中区发展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目的,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重新做好招商工作的思路定位,根据武鸣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陶瓷产业为重点,派分队到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开展招商活动;二是利用武鸣县丰富的陶瓷原料资源,开辟陶瓷工业园;三是全面实施零距离、零收费、零时段“三零”服务,加快招商进程。
在2006年下半年,伊岭工业集中区成功引进了亚欧瓷业等6个陶瓷项目。如今,集中区内一共有十家陶瓷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瓷片、全抛釉、耐磨砖和仿古砖,初步形成了陶瓷产业的集聚发展,在武鸣县经济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鑫源陶瓷区域经理何顺教透露,武鸣县对伊岭工业集中区内的环保工作十分重视,早在2011年,县环保局就组织召开过陶瓷企业环境综合整治专题座谈会,如今更是会不定时地对企业的环保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不出现环保问题。
武鸣县政府对陶瓷企业的情况保持了高度关注,服务工作到位。据了解,伊岭工业集中区内的瓷砖生产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检测能力无法满足产品出厂检验的要求,若将产品送至县外检验机构检测成本又太高。为帮助企业严把质量关,有效提高陶瓷砖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武鸣县质监局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以武鸣县质检所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为依托,与陶瓷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利用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技术优势,提高质监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来宾市:建陶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2011年,来宾市迁江镇华侨农场计划建立陶瓷园区,规划用地面积5000亩,项目总投资50亿元以上。陶瓷园区注重建筑陶瓷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充分利用来宾市及周边陶瓷的原料供应优势,形成建筑陶瓷、原料配送、包装等系列陶瓷产业集群。
盛汉皇朝陶瓷总经理张树荣介绍,盛汉皇朝的前身是来宾力拓陶瓷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2011年开工建设,2012年正式投产,最终经营不善在2014年由另外一个投资人接手,更名为盛汉皇朝。目前盛汉皇朝有一条仿古砖生产线,并规划再建一条生产线。整个陶瓷园区已与3家陶瓷企业签约,其余两家企业正在平整土地。
记者了解到,陶瓷园区的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园区已经确定坚持走陶瓷产业特色化发展的路子,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辐射、带动、聚合同类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引导企业差异化、特色化错位发展,加快壮大产业集群。
相关知识
广西:建成86条陶瓷生产线 待建28条
山西:陶瓷已建成46条生产线,规划待建16条
新疆:已建成27条瓷砖生产线,规划待建14条
苏浙沪:已建成58条陶瓷生产线
新疆已建成27条瓷砖生产线 规划待建14条
淄博陶瓷:约30条生产线停产
盘点:2011年中国陶瓷行业大事件回顾
央企投资6亿建设河南息县3条陶瓷生产线
广西省瓷砖产区生产线及工厂产能统计
实录:广东兴辉陶瓷与美国莫霍克合资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