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差钱”的房企巨头,面对今年楼市的持续低迷,其销售业绩反而同比多有增长。抄底拿地,似乎成为这些房企的统一节奏。
据了解,保利、蓝光、万科、龙湖等品牌房企纷纷集中在成都拿地。除了个别单枪匹马之外,房企合作拿地渐成趋势。那么,这种合作模式是仅在寒冬期的抱团取暖行为,还是将来地产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执行主席顾云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合作拿地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减少竞争对手,这是地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年底上演“抢地”大战
今年初,房地产业延续了前两年的低迷态势,因此房企多持观望态度,拿地意愿不强。而9月30日出台的楼市松绑政策鼓舞了房企的情绪,不仅消化了一部分库存,还筹划开展新项目。
“今年1~10月开发商拿地量同比增加1.2%,土地价格同比上涨20%,房价虽然在跌,土地价格却在涨。”顾云昌认为,未来房价要么跟着土地价格上涨,要么持续走低,因此市场是开发商不敢贸然拿地的因素之一。
以龙湖地产为例,其董事长吴亚军曾在中期业绩会上公开表示公司将采取保守策略,放缓发展速度。这体现在龙湖地产除了2月份新添一小幅地块以外,并没有新添项目的计划。但在“9.30”政策出台1个月后,龙湖便选择在“双十一”狂欢之际拿下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金泉街道办的两幅地块,交易额为5.7亿元,溢价率约17%。
成都龙湖相关营销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年底往往是政府推地高峰期,近来多家品牌房企都在拿地,这是一次补仓机会。据统计,从10月份下旬起至11月上旬,龙湖地产还在杭州、广州等地频繁拿地,累计耗资超过50亿元。
顾云昌认为,年底拿地的现象是对楼市回暖的预期,“说明房企看好明年下半年和后年的地产市场”。
合作开发渐成趋势
尽管处于行业寒冬期,但房企对商业、养老、旅游等地产项目种类的开发依然不断推出各种花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仅是开发项目的求新,连开发模式都由过去的独当一面向联手合作变革。
12月8日,保利地产公告显示,公司通过拍卖和挂牌方式取得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两地块,目前拥有该项目51%权益。土地用途为商住用地,用地面积约22.7万平方米,成交总价约5.06亿元。
这只是保利地产选择合作拿地模式的一个缩影。两个月前,一篇有关信保基金如何32次成为保利地产项目股东的报道引起业界高度关注,而这家地产PE管理机构背后的主要股东之一就是保利地产。
实际上,万科地产自2009年后就开始实行合作开发,与合作方按比例持股。而保利地产也在2011年开始与其他企业 “联姻”,并且这一势头在最近几年表现火热。其他房企如龙湖等也纷纷向合作开发模式靠拢。
根据CRIC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龙湖地产上半年新增的土地均为合作开发,并且未来合作开发的项目比例将提升至43%。
顾云昌认为,目前合作拿地开发的项目大多集中在一线和比较好的二线城市。由于土地价格高达十几亿至几十亿,分摊资金成本意味着降低风险,合作模式将实现资源共享、互补。“比如一块好地,大家都想争,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联手合作,减少竞争对手”。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合作开发模式会造成利润分摊不均、影响公司整体盈利等。顾云昌则表示,开发商合作时会根据出资比例安排责任承担方,持股比例多的一方相应的持股比例会增加,利润分配会有所倾斜。 每经实习记者 黄宗彦 发自成都
相关知识
品牌房企岁末抄底成都 合作拿地渐成主流模式
品牌房企加速战略联盟 “抢食”豪宅市场
四强房企年内花2000亿元拿地创历史新高
成都:联姻基金搭建合伙人 品牌房企提速轻资产化
成都秋交会上品牌房企占据主流 老盘推新产品升级
成都秋季房交会:200余盘参展 品牌房企占主流
出手阔气 房企年末抄底抢地
年底抢地动作频频 多家房企今年拿地投入飙涨
北京土地出让成交量下滑 房企抱团拿地渐成常态
产业资本活跃 房企整合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