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G10设计师峰会现场
首届G10设计师峰会主持人梁景华致辞
2月16日上午,2014首届G10设计师峰会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
G10设计师峰会,由Idea-Tops艾特奖组委会倡导并发起,定位每年一届,于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颁奖盛典期间举行。G10(英文GROUP10),是十个研讨小组的简称。为达到深度探讨交流之目的,每届G10设计师峰会限邀100位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且极具代表性的设计师参与,并由业界极具影响力的设计师担纲峰会主席及主持人。峰会主题则由组委会结合当下世界设计业的发展格局、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广泛征集并最终筛选确定。G10设计师峰会旨在为每一位参会设计师提供一个平等的发声机会、思想碰撞以及交流合作的平台,以此引领设计业的发展,推动世界设计产业的共同进步。依托中国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设计大奖——艾特奖,G10设计师峰会备受业界关注。
中国在亚洲设计发展上应扮演什么角色?东方的设计对西方的影响力有多少?西方的设计有哪些影响着亚洲设计?亚洲与中国设计的区别是什么?设计师应该怎样去适应互联网的世界?设计与传统文化有何关系?未来东方生活的变化存在什么样的可能性?亚洲设计能否带动世界潮流?中国设计对世界设计的影响。中国及亚洲各国联手打造新东方的可能性存在吗?
首届G10设计师峰会堪称一次设计界思想的大碰撞,本届峰会由2014艾特奖推广大使、国际著名设计师梁景华博士主持,以“蜕变中的东方”为主题展开,围绕10个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本届峰会共有来自欧美、亚太、台湾、深港、华南、华东、华北、华西等10个代表团,参与者既有国际知名资深设计师代表,如全英国排名第一的设计公司——Atkins建筑设计公司室内设计总监PamelaHinton,意大利总统骑士勋章获得者、著名建筑师GiuseppeGiarracca(Pino),也有新锐设计师如深圳市艺居软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施少芬,还包括设计学术界权威代表,如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博士、台湾亚洲大学副校长刘育东,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研究院院长王铁等。
G10设计师峰会会议形式也十分独特,100名参会代表被分成十组,每组十人,分别就峰会系列主题进行探讨,经过50分钟的深入交流之后,每个小组汇总各自研讨成果,并以PPT形式向全体参会人员进行汇报呈述。峰会现场,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背景的设计师代表讨论热烈,深刻的论点与鲜活的理念碰撞出了诸多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从各个层面丰富着设计界的意识流,全方位促进设计行业的无界限交流。
2014首届G10设计师峰会为中国设计、东方设计、甚至世界设计带来何种震撼和启发?中国设计在亚洲乃至世界格局中,需担负起哪些责任?世界设计格局将诞生哪些新的发展可能?A963为您全程再现G10峰会当天实况,共同见证智慧的碰撞与激发!
深港代表团一
主持:
洪忠轩(HHD假日东方国际·设计机构(香港+深圳)负责人)
成员:
梁景华(2014艾特奖推广大使、PAL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葛亚曦(LSDCASA创始人、艺术总监)
梁锦驹(香港吕元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室内设计总监)
任清泉(深圳任清泉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王勤俭(墨客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陈任远(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院长)
罗伟(美国高思迪赛设计集团深圳高思迪赛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汪子滟(深圳市御融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陈伟文(深圳市同心同盟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讨论主题:中国在亚洲设计发展上应扮演什么角色?
对于此议题,代表团各位成员凭借在设计领域的驰骋和感悟,各持真知灼见,观点中肯而富有深意。他们时而畅谈见解、时而进入沉思,时而专注聆听,梁景华、洪忠轩等资深设计师更不时为团内新锐精英设计师们进行引导和指引,过程激烈而深刻,宗旨不谋而合。
最后由洪忠轩作为代表上台阐述观点总结,他通过生动的言辞表达道,亚洲设计没有典型的边际,中国设计当然有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一个生产大国,文化底蕴和经济效应是我们的优势,但他们更愿意把中国比作一位学生,学习是成长中的重要历程,未来才有可能成为典范。
紧接着他通过PPT进行展示,他认为,中国在寻找自己角色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地就会形成了一种新中国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中国设计已经逐渐地将自己的特色及风格内涵展现出来,可以说在带动亚洲设计发展中国越来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价值及市场需求给了我们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面对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时,中国应该作为文化传承与结合的主导力量。如此,设计的多元化才能走向世界,设计师的发展才能广泛地走向世界的舞台,同时也使得中国文化得到各国的认可。
港深代表团二
主持:
陈志毅(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长、CREAM设计公司创始人)
成员:
于强(于强室内设计师事务所创始人、设计总监)
杨邦胜(YANG杨邦胜酒店设计集团创始人)
洪约瑟(香港洪约瑟设计事务所董事兼设计总监)
何宗宪(香港何宗宪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
王黑龙(深圳市黑龙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段勇(深圳逸品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司徒刚(深圳市美芝装饰设计院副院长)
梅杰(深圳市森爵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
郑鸿(深圳市鸿艺源建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主题:东方的设计对西方的影响力有多少?
伴随着深港代表团一的精彩观点展示,深港代表团二不甘示弱,同样以简洁精要的论点阐述赢得场内的阵阵掌声。“东方的设计对西方的影响力有多少?”,这是一个颇具内涵和时代意义的话题,陈志毅代表团内成员们总结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我们看到文化差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拥有几千年的文化精髓的中国文化对于西方的影响力量。
首先中国人讲究对称性,建筑、设计、文化的对称性所传达的理念对于西方人来说,会影响他们如何去看待不同的事物或解决事情的方式;第二,思想,包括道、儒思想,通过这些学术思想能让西方人感受到我们的文化内涵和待人接物的生活方式;
第三,从中国宝贵的艺术品中可以体现出东方人的美感,越来越多的西方设计作品中会使用中国元素,这就是我们的审美观念对于他们创作思维所起的作用。再如我们的历史、文化等等都对西方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之道,其实我们不必太注重谁对谁的影响更大,重要的是在于中西方优秀文化的融合,这种多样性、包容性正是体现了我们博取众长的优秀民族传统和文化内涵。
深港代表团三
主持:
琚宾(HSD水平线空间设计|北京|深圳|首席创意总监)
成员:
姜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J&A姜峰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刘波(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PLD刘波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吴文粒(深圳市盘石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丁晓斌(华南装饰设计研究院院长/AHD亚历山大酒店设计顾问公司亚太区设计总监)
兰敏华(本果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设计师)
程飞(荣美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彭百祥(深圳市T8旅游创意园董事长)
席凡(森瑞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施少芬(深圳市艺居软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刘艺(深圳尚流艺品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
讨论主题:西方的设计有哪些影响着亚洲设计?
深港两地具有代表性的知名设计师和新锐设计师们,围绕“西方的设计有哪些影响着亚洲设计”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他们一致认为主要的影响体现在思想和人文两方面。琚宾总结到,“从建筑和教育方面看来,我们中国所有的教育都沿用的西方体系。回归到本质,东西方在全球化时代会展现出各种风暴,任何一方都没有对错,设计是创造美好生活,这与文化的强弱、东西方划分没有关系,设计师要在西方或亚洲多元共生的大背景下思考问题。”
最后,琚宾谈到要做“适志”、“温度”、“真实”的设计,意味着设计师们应当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造价做合适的设计,同时要做出感动人的,触及内心的、接地气的设计。
台湾代表团
主持:
刘育东(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博士、台湾亚洲大学副校长)
成员:
王明川(台湾室内设计专技协会理事长)
曾传杰(台湾高雄市空间艺术学会理事长)
陈国辉(台湾中华室内装修专业技术人员学会理事长)
孙建亚(上海亚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林同利(台湾室内设计专技协会秘书长)
罗伊真(罗伊真照明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陈子淳(中国科技大学室内设计系副教授、台湾室内设计专技协会常务理事)
王世豪(罗伊真照明设计事务所副总)
陈韵如(班堤室內裝修設計企業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方荣郎(罗伊真照明设计事务所特助)
讨论主题:亚洲与中国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台湾代表团设计师们热情而真挚,王明川和陈国辉共同为大家分享的小组成员们独到的观点总结。为了让在场的嘉宾们更透彻的理解议题,首先王明川对“亚洲”的地域定义进行描述,紧接着再从文化、教育、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不同来介绍中国与亚洲其他各国的区别。在王明川的分析基础上,陈国辉进行最后的论述,即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地位来看,建议设计师们更多地了解亚洲各国的文化,更多地给予包容并引导亚洲设计的和谐发展。他们的发言简短却面面俱到,有力而深刻的演说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思想启迪。
华北代表团
主持:
王铁(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研究院院长)
穆拉德(中央美术学院外籍教授、博士)
成员:
张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
武红军(天津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彭军(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高辉(北京天元世纪装饰设计有限公司CEO)
王砚晨(经典国际设计机构(亚洲)有限公司首席设计总监)
谷鹏(谷鹏艺术设计机构设计总监)
李向宁(经典国际设计机构(亚洲)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讨论主题:设计师应该怎样去适应互联网的世界?
华北代表团成员阵容庞大,不同背景的专业大师围绕“设计师应该怎样去适应互联网的世界?”这个主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每位代表团成员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最终,王铁、穆拉德代表华北代表团上台汇报讨论成果。王铁提出,有无互联网,设计师都在做设计,但是互联网改变了设计师什么却是值得大家深思的。互联网时代,设计师是时代信息的受益者,设计师信息采集速度更快。查资料、和客户签约等都便捷了许多,但是设计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如何甄别使用者身份:素质,修养,法律,责任。穆拉德立即补充道,互联网改变不了设计师的思维,需要设计师自己去思考。“设计师不仅是互联网忠实消费者,更应该作为主导者,注意互联网的使用与安全,注重原创设计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王铁代表华北代表团成员提醒在座的设计师同仁“戒网”,“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是真正的戒网,是善意的提醒同仁,工作方式我们可以使用互联网,但是诚信、安全和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
华东代表团
主持:
王践(宁波矩阵酒店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2013艾特奖最佳娱乐空间获得者)
成员:
李文亮(上海西麦国际-益西装饰设计设计总监)
赖建安(十方园国际设计工程公司)
邱乾殷(宁波逸文设计设计总监、宁波设计之门创始人)
毛赟(宁波启仓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史琳(香港神采设计建筑装饰总公司宁波分公司设计总监)
尹杰(杭州意内雅空间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朱晓鸣(杭州意内雅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颜呈勋(穆哈地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金彦鸿(《宁波设计》杂志执行主编)
讨论主题:设计与传统文化有何关系?
华东代表团精英荟萃,在“设计与传统文化有何关系?”这个话题的深入地探讨中,总结出了三点精华分享。
华北代表团一致推荐王践作为代表上台汇报讨论成果。他认真地总结到:第一,萃取精华,摈弃糟粕。传统文化里面有精华也有糟粕,设计师是去发现和创造的,设计是传统文化的集中地,设计要去传承其中美好的东西,摒弃一些糟粕的东西。第二,改变,传统文化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变,设计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和改变。第三,设计贯穿传统文化。本能产生欲望,欲望代表需求,需求催生设计,人类首先是要生存,其次才是生活,传统文化是长期生活的不断积累的成果,人在有生存需求的时候,设计已经产生了。
华西代表团:
主持:
李军(成都上界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成员:
李昕(陕西艺时流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范松灵(CIDA秘书长、大理松灵室内设计工作室)
赵云龙(西安本末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董百胜(西安DZ室内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王鹏(陕西艺时流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姜洋(陕西艺时流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主创设计师)
讨论主题:未来东方生活的变化
华西代表团围绕“未来东方生活的变化”的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李军首先抛出了一个观点:设计作为一种创意产业,整个产业的配合对未来东方生活的变化有着深刻影响。话语一出,大家纷纷对此观点表示赞同,同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昕表示,创意产权的保护是对创意产业最基础的支持;而范松灵认为,创意设计产业要注重民生关怀,现在很多设计师都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梦想改造家》,这是民生关怀的一个点,未来应有更多创意产业的东西融合到民生中去;赵云龙结合本次探讨的话题,提出产业融合应考虑到东西方的生活差异,特别要考虑到在改善东方人生活时,注重人情对东方人生活的影响;董百胜思考片刻后,发言道:“创意产业需和国际接轨,我们要在保持自己文化属性的同时,将其变成我们东方设计的一个创意点,来影响我们东方人的生活;最后,王鹏和姜洋将整场讨论进行了一个小结,他们觉得设计正在引领人们的生活,而在东方设计中,未来应该多提到生活美学的变化,像陕西的陶瓷文化,巴蜀文化,这些地域文化的融合会让未来东方的生活素质有更大的改变,比如人们精神需求的满足;心境和眼界的开阔;新中式的推出;创意产业的品牌化发展等方面。
华南代表团:
主持:
崔华峰(广州崔华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成员:
黄思祥(柏舍励创设计机构高级建筑装饰设计工程师)
陈洁平(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周俊宏(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高级设计师)
麦德斌(创达•维森设计机构设计总监)
张成荣(珠海天王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珠海经济特区天王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孝意(厦门铭筑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施明军(福建御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室内建筑师)
黄鑫(东郡设计整合机构设计总监)
李昱(昱宸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吴祯祥(湖南无极装饰文化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讨论的主题:亚洲能否带动世界潮流?
华南代表团的探讨话题是“亚洲能否带动世界潮流”,崔华峰在这个议题中提出了两个关键词“带动”和“潮流”,让这个稍显宽泛的话题,立马有了明确的探讨方向。大家在踊跃表达各自的观点时,延伸出了另外几个关键词“轮回”、“文化”和“翻译”。崔华峰对此进行了精炼的总结:
“带动”:我们认为东方文化或者是整个亚洲地区的文化,在人类的历史上曾经起过带动过作用。历史上的两条丝绸之路,一条在北方,一条在南方,运送的主要商品有陶瓷、茶叶、丝绸等,这些典型的商品影响了欧美那边的生活方式。“潮流”、“轮回”:我们东方人很怪,在互联网时代,大家认为地球是平的,但东方人偏偏认为地球是圆的,于是我们带出了另一个关键词“轮回”,这是我们东方人的一个世界观。把“轮回”套到“潮流”上去,可以证明“潮流”不是一个永恒的观念,用“轮回”解释得通。
“文化”:“是什么使得某种东西变成潮流?”我们认为是“文化”,文化是我们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东西,它有明显的“地域性”。圆的地球就产生了东西方文化,东西方的生活方式,就连语言也是不相通的,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职业“翻译”。
“翻译”:翻译对于设计和文化来说很重要,西方的一些设计师在引用我们东方文化元素时,做得非常国际化,出来的成果也非常潮流,这里边其实就是一个翻译的问题。中国设计师也在做翻译,但我们总是不自然地就被母语系统带动或影响,缺乏国际性语言。翻译很重要,翻译的水平更重要,我们觉得这个题目里的“带动”应该要变成“感动”,我们要把翻译做好,要感动世界。
亚太代表团:
主持:
FrancisSurjaseputra(APSDA亚太设计师联合会会长、印度尼西亚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
成员:
长谷川演(日本商业环境设计协会会长)
武石正宣(日本商业环境设计协会国际委员长)
GeorgeBudiman(新加坡室内设计协会会长)
MarkUnger(澳大利亚著名建筑师,HUAStudio董事长)
讨论主题:中国设计对世界设计的影响
以印尼、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知名设计师组成的亚太团对“中国设计对世界设计的影响”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成果展示环节,FrancisSurjaseputra总结到,“中国文化可以概括为帝皇文化。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过快,中国设计开始失去个人特色,而且发展一旦过快,质量就无法跟上。”他还提到,亚太组成员一致认为中国富豪们打造外表独特的建筑设计显得有些幼稚。并以意大利为例,阐明意大利建筑之所以经典,是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得到,因此中国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在世界设计中夺得话语权。
除此之外,Francis提及本土文化、设计速度以及设计思想三个关键词对中国未来设计的影响尤为重要。同时他还表示,自然和环境在世界各国的设计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中国设计想要吸引世人的关注,成为世界的领导者,需要更加注重这两者。
欧美代表团:
主持:
GiuseppeGiarracca(Pino)(意大利总统骑士勋章获得者、著名建筑师、骑士,北京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
成员:
PamelaHinton(全英国排名第一的设计公司——Atkins建筑设计公司室内设计总监)
KenIp(英国Atkins建筑顾问有限公司品牌总监)
BertGhys(比利时皇家建筑学院会员建筑师、KRA设计建筑总监)
PeterHasdell(香港理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理事)
JohannesJaeger(JaegerandPartnerArchitects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讨论主题:中国及亚洲各国联手打造新东方的可能性存在吗?
以GiuseppeGiarracca为首的欧美地区知名设计师围绕“中国及亚洲各国联手打造新东方的可能性存在吗”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探讨。 Giuseppe总结设计文化比政治重要,而文化又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科技和材质的质量需要大幅提升。在探讨中,欧美团设计师们得出的 统一观点是,无论未来新东方是否存在,与异国相互交流本身能带给所有人好处,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每个人应该尽情展现自己国家的文化特长和技术优势。他们还 特别提出,如果中国设计能与其他亚洲国家相互交融,一定会给亚洲各国带来好处,同时让亚洲每个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
PART2高峰对话——冲破常规的新生力量
伴随着中国文化的逐步苏醒,中国的声音在世界舞台上不断放大,越来越多中国设计师的身影出现在世界舞台之中,他们中不乏“国母”御用服装设计师马克,也有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
在十个小组分别讨论并汇报之后,国内外设计师们的同台论道,展开两场激烈的高峰对话,这为中国设计大师崛起之路带来哪些启发?是哪些因素桎梏了中国室内设计师的成长?中国室内设计师当如何抱团取暖,提升中国室内设计在世界设计中的话语权?且看以下精彩观点分享。
高峰对话一:
冲破常规的新生力量——中国设计力量之源
对话主持:洪忠轩(HHD假日东方国际•设计机构(香港+深圳)负责人)
对话嘉宾:
PamelaHinton(英国Atkins建筑顾问有限公司室内设计总监)
葛亚曦(LSDCASA创始人兼艺术总监)
王勤俭(墨客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陈任远(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院长)
罗伟(美国高思迪赛设计集团深圳高思迪赛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段勇(深圳逸品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司徒刚(深圳市美芝装饰设计院副院长)
葛亚曦(LSDCASA创始人兼艺术总监):
关于慢设计:如何可以让设计慢下来,这个不是希望的问题,而是价值的问题,如果你的工作没有价值,你就没有慢下来的机会。你没有可能去思考,去创作,去尝试。一个设计师对美的坚持和对商业的尊重是两回事,慢下来的这种期望当然很美好,但前提是我们要去思考我们工作的价值。
标准化与个性化:我们在服务系统上,在提供服务的方式上力求标准,但个性化的设计是永远的课题,本质上设计是一个非标准化的工作,很多优秀的公司已经做到了在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之间建立界限和关联,然后去应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在设计中,有个性诉求,但不是我们的个性,而是我们和客户之间一起寻找项目的个性,艺术和文化的表达是有的,也是我们坚持的。
关于原创:别动不动就觉得自己可以做原创,也千万别每个人都去做原创。我们的项目能够给人留下独特的印象,能够传达清晰的主张,能和参与空间的人建立情感的联结,作品也就有了力量。
段勇(深圳逸品装饰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追求高效、低成本、标准化成为主旋律,任何慢的事物都被认为是低效率的。深圳,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一个随处可见奔跑的城市,但调查结果显示深圳人的幸福指数并不高。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被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而在这样一个高压、高难度环境下,“慢设计”的理论孕育而生,它的出现是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是通过满足设计产品功能性的同时,更强调人和身边事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帮助人们徜徉于精神生活的世界。
我所理解的“慢设计”不是某一种风格,而是一种设计理念。它不是单指设计周期的长短,而是强调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一种耐心、谨慎、深思熟虑的态度,充分享受设计的这个过程,从而创作出赋有独特内涵的作品。我认为现在大多数设计师正是缺乏这种态度,他们一味的追求速度,而使得设计的作品缺乏灵魂,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这使我想到了现在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低成本,一味的将所有设计过程标准化,缩短设计周期,这种做法显然无法给设计带来新的生命,绝多数情况下,在此情况下设计出的作品无论对项目本身,还是对设计师而言都是一种伤害。因而我们不应一味的向前走,要时常停下脚步,驻足思考、欣赏、聆听,真正的去体味生活中的意境,从而与自然形成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在此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慢设计”的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同并广泛传播,让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注,给设计师们一个更好的创作空间。
PamelaHinton(全英国排名第一的设计公司——Atkins建筑设计公司室内设计总监):
关于慢设计:设计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服务,所以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达到一个更完美的结果。设计的过程是需要我们大脑去思考的过程,我们需要坐下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去酝酿,这个过程也是需要时间的积累。
标准化与个性化:设计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话题,我们不应该一味的标准化任何事物,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尝试和创新,每次创新都应该是非常兴奋并且非常激动的体验。
关于原创:产品的原创是非常重要的,能做出原创设计的人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罗伟(美国高思迪赛设计集团深圳高思迪赛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关于慢设计:慢设计是多维的,我们在快速的消化这些项目的过程当中,可以在这种多维中形成了一种持续不断的慢设计的思考。
标准化与个性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焦点化,焦点的事情标准化。在设计领域的概念里,可以有强烈的个性化,但前提是要有一个标准去促使这个项目形成,在再这个标准上将个性放大。
关于原创:原创是吸收、融合、进化的过程。
王勤俭(墨客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关于慢设计:我觉得这是一个设计态度的问题。慢设计是对设计的思考、创作的谨慎,是一种认真对待设计的态度。他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设计周期。我们主要从事的设计项目是房地产的样板房、售楼处、会所的设计。大部分这样的项目设计周期相对较短,每个项目的设计可能只有2-3个月,但每个项目我们都会认真面对,静心思考。我给自己和公司主创都定期规划出时间去旅行(不是旅游,是随心那种),让自己静下心来去整理思绪,整理前一阶段的设计心得。这是我对慢设计的一个态度。
标准化与个性化:应该辩证的去看这个问题,他们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他们需要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工艺、标准化的成本控制,但并不阻碍每个项目不同的个性设计创造。
关于原创:这也是每个设计师对待设计的一个态度、一种职业操守。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做到:不重复自己,不抄袭别人。
陈任远(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院长):
关于慢设计:慢下来是为了把品质做好,希望作品设计的更有深度。我认为“慢设计”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设计工作节奏的“慢”。我们设计师的工作方式要慢下来,不急功急利,多花一些时间沉淀和研究项目。尤其对人性关怀、环境影响、社会发展等应多角度的思考,做一些有深度和高品质的作品。同时也应推动一个良好的行业环境,项目不要赶得太急,留出合理的时间做设计,尽量少留遗憾。
另一个方面是设计理念上的“慢”,我们室内设计项目是直接给人使用和体验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作品可以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慢”是相对当前人们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我们提倡一种平和、随性、放松的设计理念。让人们慢慢体验生活真谛从而提高生活品质。
同时“慢”是为了更好的“快”。合理的慢才有一个好的、完善的设计、才会有一个顺利展开的工程项目。在舒缓的节奏中慢慢品味生活才能更快的的达到一种均衡、适度、和谐的美好状态。
标准化与个性化:“标准化和个性化”从设计作品而言他需要针对项目类型和需求而做相应的区别。大部分作品我们希望是多元化的设计体验,都有自己个性的设计表现。但是如果只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有和生产需求的项目可能更关注成本因素而“个性”弱化了,更多的是“标准化”以提高建设速度和降低成本。有些商业项目由于它需要快速扩张和可控,也需要“标准化”,例如我们做过多家银行和证券的“标准化”设计。
关于原创:原创是设计师的基本职业操守,深度的原创更有价值。只有每个设计师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百花齐放”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有句话“设计改变生活”就是指创新带来的社会进步。
司徒刚(深圳市美芝装饰设计院副院长):
关于慢设计:一个好的设计不光是技术做得好,还需要对各个层面都有所涉及。
标准化与个性化:一个好的设计,一个新鲜的事物,需要打破常规进行重组,标准化是没有重组这么一说的。
关于原创:原创要有门槛,必须是对社会文明有推动作用的才是原创。
洪忠轩(HHD假日东方国际•设计机构(香港+深圳)负责人):
关于慢设计:做设计就如登山,我们在不停的往上爬,当爬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越快就越容易摔跤,所以总要有个歇一歇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发展的时候要有一个合适的步伐,设计是有沉淀的,有文化的。
标准化与个性化与原创:中国那么多工厂,标准化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需要原创。
高峰对话二:
冲破常规的新生力量——中国设计大师之路
对话主持:洪忠轩(HHD假日东方国际•设计机构(香港+深圳)负责人)
对话嘉宾:
BertGhys(比利时皇家建筑学院会员建筑师、KRA设计建筑总监)
陈志毅(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长、CREAM设计公司创始人)
梅杰(深圳市森爵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
郑鸿(深圳市鸿艺源建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施少芬(深圳市艺居软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吴文粒(深圳市盘石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丁晓斌(华南装饰设计研究院院长/AHD亚历山大酒店设计顾问公司亚太区设计总监)
程飞(荣美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王黑龙(深圳市黑龙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陈志毅(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长、CREAM设计公司创始人):
开放的思想是成为大师最必不可少的条件,广纳文化差异地域差异,另外是要立足根本,回到我们自己的文化上来。最后是要从零开始,随时清空自己,重新认知一切。
吴文粒(深圳市盘石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关于中国设计大师之路的问题,我想到了以下几点:一、扎根于本土文化的设计,例如斯里兰卡的设计大师巴瓦,就是立足于本土文化,才做出世界级的设计;二、学术上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向也必须完整的考虑建筑和环境、文化、工艺、人文、习惯和可持续的发展关系;三、设计大师的社会责任,中国设计师往往缺乏的是社会责任,因为顾虑太多商业和舆论,所以在做学问和讲真话的时候太多顾虑。四、多做事少发牢骚,国内设计师要想成为大师,要有静心去做事的心态,不要老去抱怨,而应该是解决问题。
施少芬(深圳市艺居软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我认为真正的大师是伴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不断思考与实践设计的本质,以期更准确的把握设计能给人带来的价值,并能将对万物之美的领悟表现在设计之中;甘于为创作而坚守,不惧挑战,敢于创新。如此,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设计师。设计界能人不少,大师不多,我尊重他们,也努力向他们靠近,以设计的理想促成理想的设计。
梅杰(深圳市森爵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
何为设计大师?如何成为设计大师?首先设计大师必须是一名全方位的设计师,而最重要的我认为是自信,坚信个人的信仰,经验,眼观,品位,不盲目的孤芳自赏,不骄,不浮。而且必须拥有独特的素质和高超的设计技能,即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课题,都能够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汲取同类形的优秀设计,提取其精华,实现新的创造。
而设计既然作为一种职业,设计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和设计人格的完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决定一个设计师水平的就是人格的完善程度,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把握权衡能力,辨别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等等,而这些将协助一个设计师在成为设计大师的生活中越过一道一道障碍,所以设计师必须注重个人修为,文人常说:“先修其形,后练其品”。
郑鸿(深圳市鸿艺源建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具备专业的设计能力,提升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保持与西方前沿思想的对话与沟通,在良好的设计风气和艺术创作氛围的营造下,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设计才能够创造价值达成共赢。
BertGhys(比利时皇家建筑学院会员建筑师、KRA设计建筑总监):
为什么我们要去设计,我们不是为自己设计,我们是为别人而设计,所以我的建议是我们要离开电脑离开画室,要去外面的世界去体验。
丁晓斌(华南装饰设计研究院院长/AHD亚历山大酒店设计顾问公司亚太区设计总监):
大师就是开行业先河的人。我一直在设计中坚持创新,每一个新的设计作品都具有它独立的灵魂和个性。我认为,设计不为奢华代言,只为创造独特。至于是不是大师,等到30年,50年之后,由后人去定论。
程飞(荣美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设计,尤其是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合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体现在多层面的合作,比如园林、景观、软装等,但是最重要的合作是在理念上的,作为一个设计师,你要跟商业活动的参与者、管理者如经理、厨师、服务员、收银员、演员、甚至保洁员去合作;你还要与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合作,要了解他们的经营理念,营销模式,你还得学习各种文化内涵,各种主义。所以合作是多层面的,是要与各种专业人士合作;要博学!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字“杂”!我不认为没有过五星级酒店住几天的人能设计好酒店;没有去过酒吧玩几天的人可以设计好酒吧。
另外我们谈到什么是品牌,其实品牌就是一碗牛肉面!它必须的好吃,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牛肉面是你的工作,当然大家都在做牛肉面!你的面不好吃?谁找你?另一个就是必须!做品牌就是做大家都只记得去吃你做的牛肉面!仅此而已,道理的东西永远那么简单!
王黑龙(深圳市黑龙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这是一个难以产生大师的时代。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大量机遇,正所谓是猪都能飞上天的时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积淀的过程和时间,春心涌动、人人思变,谈营销,谈策略,唯创新的管道缺乏畅通,所以这又是一个难以产生大师的原因。
在高等教育方面,同样是急功近利,由于大学的近乎无限的扩招,大凡考不上正规院校的考生都争相应试设计专业,而不管不顾其条件和真实志向,仿佛设计是一个消除就学就业危机,脱贫致富的法宝,所以生源素质泥沙俱下;学校教育仅有关设计文化、设计历史的教育,普遍缺乏设计思维的培养,缺乏设计材料学和设计工程学的训练等等。
设计师这个职业如果称之为职业的话,本质上是单打独斗的,是个体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设计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设计师之间的合作只能是松散的而非集团式的。大设计院式的或生产型的设计企业有利于推高设计产值而不是其他。
所谓群体的合作,除了各专业的配合外,更多是通过协会、学会和其他专业组织的平台和窗口,以多样化的面孔参与国际性的交流,放大中国设计师的声音,真正提升中国设计师在国际创新圈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小资料一:关于G10设计师峰会
G10设计师峰会,由Idea-Tops艾特奖组委会倡导并发起,定位每年一届,于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颁奖盛典期间举行。G10(英文GROUP10),是十个研讨小组的简称。为达到深度探讨交流之目的,每届G10设计师峰会限邀100位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且极具代表性的设计师参与,并由业界极具影响力的设计师担纲峰会主席及主持人。峰会主题则由组委会结合当下世界设计业的发展格局、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广泛征集并最终筛选确定。G10设计师峰会旨在为每一位参会设计师提供一个平等的发声机会、思想碰撞以及交流合作的平台,以此引领设计业的发展,推动世界设计产业的共同进步。
小资料二:关于Idea-Tops艾特奖
近年来,中国室内设计界评奖层出不穷,每个奖项设定的背后是不同定位的价值导向。Idea-Tops艾特奖自诞生之日,其定位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国际化的定位。艾特奖由中华室内设计网(A963.COM)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共同发起主办,其宗旨是:发掘和表彰在技术应用、艺术表现及文化特质再现上,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打造全球最具思想性和影响力的设计大奖,以最高的专业标准、严谨的专业责任及良好的专业沟通来促进设计业的发展。
艾特奖为推动中西方设计交流搭建了一个沟通协作的平台,高水平的国际级评委、严谨公正的评奖机制及奖项设置……使艾特奖成为了中国境内最具国际化和专业性的设计奖项。2010年,首届Idea-Tops艾特奖收到国内外参赛设计作品616件,2011年收到参赛作品1596件,2012年收到参赛作品2616件,2013年收到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参赛设计作品3661件,每年递增上千幅。
艾特奖参与者可谓众星云集,包括全球三大设计事务所之一的Gensler设计总监GraemeScannell、“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设计者MarkHemel,全球酒店设计公司五强、BBG-BBGM建筑与室内设计公司设计董事RobertJ.Gdowski,拥有140年历史的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Woodsbagot(伍兹贝格)全球总监RodgerDalling;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设计者、BBC苏格兰总部设计师RossHunter,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主创设计师MartinHawthornthwaite;曼联俱乐部亚太区首席设计师MikeAtkin等等。
相关知识
首届G10 设计师峰会引领亚洲设计
G10设计师峰会——百位名家共探未来设计之路
2013首届两岸三地建筑装饰设计与产业发展峰会
名雕丹迪别墅设计出席深圳市2017首届海峡两岸别墅·大宅设计峰会
第八届艾特奖引领中国设计走出国际新高度
2009设计赢商·首届中国(深圳)家具设计高峰论坛
圣弗朗首届精英设计师沙龙 设计创造无限价值
上层上品杯首届硅藻泥(国际)设计创意大赛正式启幕
越秀•财富天地首届新锐设计师大赛火热招募
首届苏州设计师年会暨苏州设计师俱乐部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