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的胡子很整齐,那是专门修剪过的。
虽然他现在还经常穿西装,但却很少打领带了。现年63岁的他还有肌肉,没有满月脸,也没有啤酒肚,这是他和他的企业家朋友聚会时最骄傲的一点。这一点,还影响了他的接班人郁亮。现在的郁亮能穿下Dior最小号的西装。
王石的腰板依然挺直。不过,在他站着讲话时,总习惯一条腿微曲,用手肘或者一只手顶住或者扶住桌子、椅子。他现在不喜欢谈怎么经商,就连谈登山都不是那么兴奋。他现在最喜欢谈的,是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企业家的未来。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曾经惊诧于王石的超脱。但如此超脱的王石,也是历经了痛苦嬗变而来的。他从来不把万科当自己的孩子,他甚至至今也不能流畅地讲一口地道的英语,他决定放弃登珠峰……在超脱了这一切之后,王石最喜欢的是未来。尽管这位万科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石,马上就到64岁了。
他身边的人说,依照“老爷爷”的性格,他恐怕不会接受“董事会终身主席”这个称谓。毕竟,在他自己看来,万科只是他的作品之一。
主动放手
“人都跑去哪了?”王石问自己的秘书。这一天既不是公休日,也不是法定节假日,但他在工作时间却找不见几位高管的踪影。
“开总经理办公会去了。”秘书答道。王石怔了一下才想起来,一天之前他刚辞去了总经理一职。现在的他只是万科的董事长。后来,他自己回忆当时的情景说,第一反应就是要问秘书,“为什么不叫我?”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在没有王石的总经理办公会开过之后的第四天,总经理来找他做汇报。汇报一共分为7点,说到第3点的时候,王石打断了他,然后语速平缓地说出了第4、5、6、7点。并且告诉他,第6点是错的,第7点不要那么做。说完了,王石很满足,三天以来的不适感都没有了。
第二个星期,第三个星期,同样的场景接连上演。王石觉得有点不对,因为他从汇报者的眼睛里看不到兴奋的表情了。他后来回忆说:“我一看那状态,就知道有问题了,而且这个问题还出在我身上——一不小心扮演了‘垂帘听政’的角色。对方很快已经没有最初的那种情绪、那种冲劲了。”
于是,王石开始让自己忍住,然后十分干脆地告诉他“没有意见”。这一次,意外的是汇报者。
用王石自己的话说,他是“自愿交权”的。他对待自己的“接班人”们奉行这样的原则——他们犯的错误只要不是根本性、颠覆性的,就装作不知道。
2005年的时候,王石又一次见了牛根生,此时的牛根生很羡慕王石的状态——那时的王石,多次登顶珠峰,俨然成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代表之一。更关键的在于,王石放得下,能够超脱。牛根生把这个羡慕,原原本本地说给了王石。
王石笑了,他说他不培养接班人。他经历过文革,印象很深的是当时林彪曾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但最终却携全家乘飞机出逃,折戟温都尔汗。王石说,这个例子是否说明把组织的传承建立在某个人身上,会有很大风险?对于现代企业,我更相信制度的建立、团队培养。
王石的“超脱”,自此开始。
在珠峰历练
曾痴迷于登山的王石,总会提起一个日本老人,叫山本龙一。那个时代的王石,心里是要与山本龙一较劲的。这个日本老人,身材精瘦,曾两次心脏搭桥,但仍对攀登珠峰不遗余力。王石曾经想,在72岁的时候,再登一次珠峰,打破山本龙一创下的纪录。
尽管现在珠峰已经成为成功者王石身上的标签,但在第一次即将登上珠峰时,王石却经历着在万科从未遇到的事情。面对触目可及的珠峰,王石和他第一次冲顶珠峰的队友们,在海拔6500米的高度,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这一次王石意识到,这里,不是自己说了就算。
2003年,恰逢非典之年。王石和他的企业家朋友登顶珠峰的行动被中央电视台纳入直播计划。针对这一情况,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特意指示了两点,第一,冲顶必须成功;第二,要避免山难发生。
要达到这一要求,所有登山者被分为A、B两组,体能、实力较好的人,被编在A组,相对体能、状态较差的人,被编在B组。王石在B组。
王石对分在B组没有太大的意见。然而,在这次被赋予了鼓舞士气抗击非典重大政治意义的登山活动中,领队却宣布,只有三个人可以冲顶。
“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事大家都很明白,又不是小孩子了。几天前,队长还鼓励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好样的,都有登顶的可能,怎么今天突然变了,说我们都不行了,为了安全取消登顶资格了呢?选择登顶还是放弃应该是队员自己的决定,而不是被放弃。队长不就是来提供我们登顶的机会吗?”王石当时说。
“谁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队长反驳。
“你不能保障安全来这里干吗?”
“你还让不让人家说话了?”
“谁不让你说话了?”
“这样要求我也没法干了!”
“如果刚才的话伤了队长,我收回。我的意思是,登不登顶的选择权在队员自己,而不是被选择。我们进山之前和登协的探险公司签订了生死契约,明文规定:如果在山上下不来,责任不在探险公司,但探险公司要负责登山队员的后勤保障和协助向导。怎么说不让登就不让登了呢?既然签了合同就要遵守合同。现在基于某种政治考虑,不准备履行合同了是不是?没问题,合同可以不履行,但按契约原则,单方撕毁合同的,要给对方赔偿。以安全的理由取消登顶资格我就是不服,就是不服!说着说着声音又高亢起来,只要给我赔偿,我扭头就走,这样别扭地登山太没劲了。不登了,改去航海了!”
王石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如实记录了这次发生在海拔6500米的争吵。实际上,登山是极端情况下的人生历练,包括如何面对荣誉、应对突变、化解矛盾冲突,如何平衡拿捏队长、队员之间的微妙关系和不同利益的诉求,又如何在维护契约精神的前提下保证团队朝目标迈进。
几经磋商,登山队仍维持了AB组方案。王石仍在B组,并冲顶珠峰成功。此后,王石开始了一发不可收的登山生涯。然而,他试图打破山本龙一纪录的愿望却并没有实现,因为山本龙一在81岁高龄的时候,又登了一次珠峰。在这之后,王石放弃了。
曾经想放弃
这不是王石第一次有放弃一件事情的念头,尽管这样的做事风格与外界熟知的王石并不相符。而且,王石那一次的放弃念头,是想放弃万科的董事长职务。没错,外界知晓的,就是2008年汶川地震当中的捐款门。王石把那段日子总结成为自己人生的低点之一。
即便多年过去,王石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况——5月14 日,一位新浪网友在王石的博客中质疑:“你也太虚伪了,面对这么大的灾害,在各界纷纷解囊的情况下,仍一毛不拔,还谈什么社会责任?”王石则回应道:“不用高音喇叭也可以做慈善”。一来二去,王石与网友的互动有了争论的味道,最终,王石说出了那句话——“万科在内部号召进行的慈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 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舆论的口诛笔伐扑面而来。已经经历了成功的王石,或许可以不在意外界的评价,但这一次,对他个人的舆论攻伐甚至开始来自万科的内部,不少员工都对王石当时对捐款的表态,颇有微词。
一位全情投入抗震救灾的员工志愿者在《万科》周刊上写道:“每天都会有几个朋友、同学质问我,你在万科这样的公司上班,不觉得可耻吗?我无言以对。因为那时我也不能理解,素来令人敬仰的董事长是怎么了?”
不仅被网络上的舆论口诛笔伐,而且被十分拥戴自己的员工质疑、微词,王石内心的震动不小。2014年时,王石还在回忆这段日子——“我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从大家崇拜的、追崇的高点上,打翻在地,恨不得再踏上一只脚。”王石的心里落差可想而知。
“那时候我是随时准备辞职的,如果这种舆论继续下去,影响了万科的股价,我作为董事长,我应该辞职,如果影响到了销售,影响到了万科团队的情绪,其中任何一个原因,我都会辞职。”王石说。
在外界持续的压力下,王石最终公开道歉,并且决定向汶川地震灾区追加捐款,但是,在万科这样一家治理结构十分现代的企业里面,王石和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必须将这一计划向股东大会说明,并获得股东大会的同意。
2008年6月5日,股东大会召开,王石认为这可能会是所有压力的集中爆发点。在股东大会上陈述这一计划时,王石说,发现自己还像个青涩苹果。由于万科的影响力,社会对你有了不同要求,我却浑然不觉。这是社会的问题呢,还是我自己的问题?显然,社会有问题,但更多的是我和万科在成长中未能意识到自身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万科这几年成长太快了。
然而,就在王石陈述结束后,一位小股东站起来提问, “王石以前是万科的金字招牌,现在却成为万科的负资产,你将如何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在那一刻,王石终于想到了辞职。
尽管如此,大会以99.8%的高票通过向灾区捐赠1 亿元的议案,投同意票的股东占股18.96 亿股。万科管理层决定私人出资1000 万元,捐赠灾区。而在临时股东大会召开前,个人股东刘元生就表示:若大会不能批准追加赈灾款项的预案,他将个人出资完成此前万科与地方政府签署的赈灾框架协议——向成都下属两个镇援建政务中心及避难所。
王石的思考并未停止,后来,他回忆道——事过多年,还有很多人问我:觉得委屈吗?我并不觉得委屈,但郁闷是有的。多年之后再谈论起这个事件,我会觉得,如果没有当时的负面压力,我们灾后重建的效率不会这么高,可能也不会有现在的成果。当社会对你有成见和误解,而你却在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你可以放弃,也可以去做得更好。
相关知识
王石:回到未来
王石:地产挖个坑就赚钱时代过去 赚钱很容易
王石:企业家要做敢说话的阶层
王石:楼市一降价消费者就闹事 政府基本袖手旁观
王石:房地产黄金时代结束 态度仍谨慎乐观
王石:我不移民因为我是既得利益者 跑了算什么
王石:万科的变化刚刚开始
王石:中国与美国、日本的经济差距有多大?
王石:万宝之争并非突然发生 捍卫的是万科30年的文化
王石:万科重组已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