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日,《人民日报》1版和4版分别以《不打群众算盘 尽力让利于民——南昌棚改,动迁户点赞》、《南昌两万棚户区居民实现安居梦——用创新钥匙解棚改难题》为标题重点报道了南昌棚改让利于民的举措,两万动迁户圆安居梦的故事。本报今日全文转载。
南昌两万棚户区居民实现安居梦
用创新钥匙解棚改难题
(《人民日报》记者 刘士安 吴齐强)
旧城改造、房屋征迁,是许多地方政府眼中的“头号难题”。
两年多时间,江西南昌市顺利完成两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征迁工作,成功实施万寿宫、十字街、青山湖西岸等棚改项目。两万多棚户区居民实现了“无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旧房危房变新房”的梦想。
梦想成真背后的故事,精彩而又曲折。 牵住“牛鼻子”,破解资金困局
以十字街为代表的棚户区,普遍有“三怕”:天热怕火、下雪怕塌、落雨怕淹。2000年以来,十字街棚改三启三落,都是因为资金问题不了了之。老百姓说,想改盼改改不了,心都凉了。
“总是为钱发愁啊!”青云谱区副区长王强说,十字街棚改后土地出让收益预计不到20亿元,改造资金需要35亿元,而区财政收入去年仅8亿元,靠区级财力难以填补资金缺口。
与同类省会城市相比,南昌棚户区改造的步伐已经滞后10多年,资金难题尤为突出。
“要把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作为棚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先后三次就棚户区改造到南昌调研。“大白天要靠打手电筒走路,我们不能让老百姓再过这样的日子了!”在一次省委全会上,他讲述了到十字街走访的情景和感受,让与会者深受震动。
棚改目标明确了,实现路径也随之改变。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认为:“过去政府更多考虑向土地要财政,依托开发商搞棚改,容易造成与民争利,动迁成本大的项目难以推动。如今由政府主导,民生为先,一定要有所作为。”
以前,南昌棚改项目资金运作方式多为单个项目自求平衡,即各棚改项目资金主要由项目责任单位自行筹集资金,资金主要来源为棚改所拆除土地的出让收益。而南昌市中心城区改造项目容积率高、房屋密度大,单个项目的土地出让收益难以弥补改造成本。
“没钱”的瓶颈怎么打破?“我们重构了顶层设计,将原来分散在各个区的棚改资金全部封闭放在市土地储备中心账户上,全市统筹棚改的收支平衡。”南昌市副市长刘建洋说。以十字街棚改为例,资金缺口由南昌市封闭运行的棚改资金先行支付,以后再从青云谱区有收益的棚改地块土地出让金中扣除。
一组数据,印证了棚改思路创新带来的不同结果:
十字街棚改拆迁总面积350亩,可出让用地120亩,通过市场招拍挂可得资金18.7亿元,而棚改资金共需21.6亿元,一进一出尚差2.9亿元。同在青云谱区,象湖东岸棚改拆迁总面积260亩,可出让用地120亩,通过市场招拍挂可得资金9.6亿元,棚改资金需3亿元,一进一出尚赢6.6亿元。
思路一变,皆大欢喜。
据初步测算,南昌5年内完成1439万平方米的棚改任务,还有300亿元至400亿元的缺口。南昌对收支能够平衡的棚改项目规范条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上海绿地集团从海外融资100亿元设立江西省棚改基金,2014年已签约向象山南路棚改项目投入10亿元。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的“地铁+社区”运营模式,对地铁车站、上盖空间及沿线周边合理规划、综合开发,吸引了银团贷款243亿元、世界银行低息政策性贷款2.5亿美元。
政策给力,撑起为民“大伞”
钱的问题解决了,“难迁”问题同样制约棚改进程。万寿宫棚改项目启动了10年,一直没有大进展。这里曾是历史商业区,8万多平方米房屋涉及1170多户,征迁难度很大。
南昌市房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西湖区万寿宫街区1176户被征收户中,有481户被征收房屋面积在36平方米以下,占总户数的40.9%。由于地处老城区,约有80%的居民属于低收入者、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
“政府舍得‘钱袋子’,老百姓才能‘搬得出’旧房,‘住得起’新居。”刘建洋说。
好钢用在刀刃上。选择货币补偿的,最高还可获得被征收房屋市场评估价40%的奖励;对住房特别困难的,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小于36平方米的无偿补齐36平方米……按照让利于民、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利益的宗旨,南昌市制定了优惠最大化的房屋征收补偿方案。
每个征迁片区还成立了征拆安置监督小组,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拆迁户代表等为廉政监督员,对征拆全过程实施监督。
不仅在征迁补偿价格上不与民争利,南昌市还拿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地块,为征迁户建设安置小区。九龙湖是依高铁新站和地铁兴起的新区,安置小区就坐落在那里,周边配套了学校、医院、商场。不少征迁户到实地一看,便决定到九龙湖安居。
南昌市市长郭安说,老城区人口密集,通过棚改可以把人口导入红谷滩、朝阳新城等新城区,不仅可以疏散老城区人口、改善交通状况,还有利于促进新城区的繁荣。象山南路沿线棚户区人口5890户,仅258户要求就地安置,95%的居民都选择了异地安置。
千辛万苦,助力百姓安居
棚改,是南昌眼下的一大工作重点。东湖区百花洲街道办党委书记傅振海说:“我们基层干部不用操心改造资金的事,就是专心致志负责征迁,必须吃得起苦、受得了累。”在西湖区,2000多名干部被临时抽调出来,为象山南路棚改征迁户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他们寻房源、找店面、解决就业。
搬进桃苑二区的金贤进说:“没有动迁宣讲员的苦口婆心、不辞辛劳,我们到现在还住不上新房子!”老金一家原住西湖区翘步街一间仅22平方米的小房子有6个产权人,且每个产权人对房屋面积和产权继承问题都有不同想法,存在着较大矛盾。
为了解决争议,动迁宣讲员何爱珍多次到房管部门调阅档案,还到丰城、高安等地上门做工作,把久未联系的产权人及继承人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议解决办法。最终进行了分户处理,给每个产权人以最大限度的利益。
“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走破鞋皮、磨破嘴皮”,是棚改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有一个工作人员为了给七八十岁的老人租到合适的房子,仅中介那里就跑了50多次。他们的真情让征迁户为之动容。地处市中心的象山南路沿线棚改项目,征迁规模全国罕见,然而征收令公布不到50天,99.65%的住户签约交房。
“只有把群众当成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成家人。”西湖区副区长吴江辉说。
随着征迁工作的推进,人口失踪、产权人死亡、继承纠纷等产权纠纷不断暴露。南昌市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征迁工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化解棚改过程中的产权利益纠纷。
“有了法院这一纸确认,拆迁这事总算有个了结!”2013年11月28日,经青云谱区人民法院调解,郝春山兄妹4人最终达成房屋拆迁款分配协议,并收到法院下发的“确认决定书”。这是南昌征迁过程中生效的第一份司法确认,“诉调对接”机制逐渐引入棚改工作中。
“一般产权纠纷案例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耗时较长,容易拖延棚改整体进程,影响其他征迁户利益。”青云谱区人民法院院长梁洪说,通过实行人民法院与人民调解“诉调对接”机制,公正合法、及时有效地化解了棚改征迁遇到的难题,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相关知识
南昌两万棚户区居民实现安居梦
四川棚户区改造:居民自治让“忧居”变宜居
北京今年将有200万户居民更换智能电表 可手机买电
让棚户区居民告别“蜗居”
新任住建部长关注棚改 两个月来曾4次调研
长春23万户居民告别棚户区 历时11年投资869亿
长沙水表改造:今明两年40万户居民“一户一表”
内蒙古百万居民告别棚户区
两部委下达投资计划:766亿元支持棚改及安居工程
朝阳1.7万户居民今年告别烧煤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