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CES观察:一个典型的智能家居生活是怎样的?

CES观察:一个典型的智能家居生活是怎样的?

https://m.biud.com.cn 2015年01月09日09:43 家居装修知识网  

CES观察:一个典型的智能家居生活是怎样的?

今年CES展上,那些关注智能家庭的企业们已经不再空谈“平台级战略”,他们用一些实际的产品或者可供演示的样品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的智能。通过联网和控制,小到智能灯泡、智能门锁、摄像头等,大到安防机器人,让人们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家庭生活。

在智能家庭里,你准备睡觉的时候是这样的:灯光会随着一点点地变暗,你将在一些舒缓的音乐下进入睡眠。你终于可以摆脱枯燥乏味地盯着黑漆漆地天花板数绵羊了。

就拿智能灯这个产品来说,围绕它的智能化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而不仅仅是满足其联网的需求。德国光源制造商欧司朗在2015年CES上发布了一款连接照明的套件,可以调节灯泡是指发射出不同色温和颜色的灯光。

与一些创业公司的简单产品不同,欧司朗设置的灯光可以在早晨自动切换成朗爽的蓝色帮你醒来,而在晚上又可以自动变成橙色让你放松。

然而,如果欧司朗只是基本款,那么你同样可以拥有“土豪”的享受。有着大型灯光设备研发背景的中国IGOO智能灯团队则将这种变化做得更加极致,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室内灯光的颜色,还可以设置不同使用场景下的灯光与音乐的配合。

IGOO已申请了22项专利,用于光曲文件格式等基础专利。IGOO的想法与智能手机有些类似,它销售灯具并提供一整套的网络商店,用户可以直接购买不同的灯曲模板,也可以自己通过手持终端设备进行DIY创造,其拥有16个光点,可以设计不同的颜色。

与灯泡类似的产品,比如插座和开关,这些小的家用产品尽管目前看起来附加的价值仍是延续了其传统的物理特性,但是其在提高能源节省和重复性任务自动化操作上有着初期的尝试。这或许无法说服更大的市场接受,但是会让更多的互联家具因此受益。

家庭安防类产品在今年的CES上同样颇受关注,但在国内却很少被提及。智能门锁其实是最接近你的一类产品,它可以节省钥匙的存在,只需要用手机便可以开门,并且可以进行远程控制,这比传统的指纹识别要更加方便易用。

当然,由于手机这个物理设备的加入,让其可以想象的空间更加广泛:比如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将你的脸变成开门的“钥匙”;比如,进行动态的权限分配,你不在家的时候,可以使亲戚朋友或者家政服务人员凭借授权的手机进入房间,或者在适当的时候放你的宠物出门遛遛。只不过这种安全的理念在国内尚未建立,也是该类产品在国内市场难以见到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类安防产品则是室内摄像头。作为这次CES智能家庭类获得最佳创新奖的荷兰公司Amaryllo,近日推出了“家庭安防机器人”iCamPRO FHD。当它检测到有人入侵家庭后,不只会在手机端推送通知,还会将镜头锁定到入侵者身上,支持1080P视频录制。

你也可以想象这种理念用在其他场景下,比如对婴儿的监护,这会让手忙脚乱的新妈妈就可以变得更加轻松;比如对独居老人的关注,社工可以第一时间为其提供所需的帮助。

这些产品看起来彼此相对独立,但实际上其已经开始尝试着通过一台终端设备进行连接,不远的将来用手机控制整个家庭将不再是一个奢求。

欧司朗的那些灯泡也已经开始支持与谷歌(微博)Nest恒温控制器进行联动,其正在倡导“让生活更容易”。这样的产品已经很广泛了,奢侈工业风扇制造商Big Ass Fans将其智能吊扇与Nest整合,如此一来,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界面使两者协调控制房间的温度。

另一些厂商,如移动外设厂商Incipio和家庭自动化公司Insteon则选择了追随苹果的HomeKit平台发布产品。在智能插座获得成功的Broadlink也推出了为智能家居产品联网互动提供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产品加入这一联网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其智能遥控产品对依靠红外遥控器的家用产品进行控制。

由此可以看出,联网和控制仍然是智能化当前的主题,但上述这些设备同样可以收集用户使用的数据,这其中已经开始初步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也许到了那一天,当大数据发挥作用,智能家庭领域将有新的改变。

相关知识

CES观察:一个典型的智能家居生活是怎样的?
2015年,智能家居界还面临什么?
迪信:有钱人的家居生活是这样
优点科技亮相AWE2019,演绎全屋智能家居生活!
用户心中最真实的智能家居
功能“酷炫”的智能家居 真的适合我们吗?
物联传感再祭杀招:超低价推智能家居“巨浪活动”
ecoisme:可以连接所有智能家居设备的小盒子
云智家:我们要做智能家居的引领者
智能指纹锁:慑力打造智能家居安防的“门户”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CES观察:一个典型的智能家居生活是怎样的?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9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