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三年,滨海新区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000个,完成投资1.5万亿元。1.5万亿投资,对于滨海新区意味着什么?将给普通人带来怎样影响?本期滨海周刊,早报记者采访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对此予以解读。
新增5千至万人就业年销售额可破千亿
泰富重装集团“中国(天津)国际港口海工高端装备制造及交易服务中心”项目日前领到了相关行政许可决定书,为启动建设打下基础。该项目位于天津临港工业区,投资120亿元,预计2016年全部竣工,是滨海新区今年力推的大项目好项目之一。
该项目投产后,泰富天津临港工业园将成为全球最大、唯一的高端港口、海工装备制造、再制造及产品展示国际服务中心。可提供全球港口、海工高端装备交易、展示、租赁、金融、基金、技术等全方位服务,将吸引全球300家港口、海工高端装备知名企业及金融、保险、投资机构加盟。年销售额和交易量可突破1000亿元,实现利润30亿元,税金2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5000至10000人,带动环渤海区域周边上千亿产业共同发展。
大项目利好多
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
新区成立以来,累计实施100项市级重大工业项目、550项重大服务业项目。特别是2014年,为新区GDP跨越9000亿台阶奠定坚实基础。每走一步,新区都需要大项目好项目做支撑。”滨海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2015年,新区计划累计引进和建设百亿元以上大项目20个,十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完成重大项目投资5000亿元。
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1359个,包括:美克精细化工、高灵能源、泰富重装等工业项目500个;安博国际物流园、新都汇中心等服务业项目493个;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项目46个;绿色坐标食用菌、梦得奶牛养殖等农林水利项目17个;老年养护员、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61个;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242个,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1.5万亿投资背后
折射滨海发展诉求
滨海新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曹金秋认为,当前,新区面临着国家开发开放战略、自贸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大机遇叠加,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谋划未来显得非常有必要。
为此,滨海新区提出了新时期“三步走”战略,把到2020年实现国家功能定位这一远景目标细化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步是到今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100亿元,完成新区“十二五”规划目标;第二步是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初步建成类似浦东陆家嘴的核心标志区,提前三年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第三步是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以上、力争2万亿元,公共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基本实现国家对新区的功能定位。
但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新区与这些目标实现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新区尚处形态开发阶段,投资仍是支撑经济增长最大动力,贡献率在70%以上。这就决定新区要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必须千方百计地稳定和扩大投资。其根本途径就在于加力吸引聚集大项目、好项目,以增量项目带动投资扩张。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基础设施以及民生服务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需要尽快补足“短板”,强筋壮骨。这些都需要大项目的支撑。
12下一页相关知识
滨海新区加速实现国家定位 打造京津冀发展高地
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述评
石家庄打造京津冀第三极 有选择性承接北京外迁企业
保定拟打造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 2030年人口将超500万
保定拟打造京津冀区域中心 城区面积欲扩张7倍
保定大谋略:打造京津冀区域中心
郭金龙: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 要当京津冀发展桥头堡
京津冀发展可借鉴国际都市圈经验
京津冀发展设计方案完成 武清楼市再成置业焦点
解构京津冀发展纲要,亦庄东区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