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收房别心急 需仔细查验渗漏、管道、裂缝等问题

收房别心急 需仔细查验渗漏、管道、裂缝等问题

https://m.biud.com.cn 2015年03月12日13:42 家居装修知识网  

  房屋质量是购房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房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势必会存在各种质量问题,但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后天的装饰来弥补,而有些问题如果被忽视,就有可能给购房者造成损失或在日后使用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拿钥匙时千万别急着收房,一定要仔细查验,确定没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后再签字。

  对此,记者采访了银川家和万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验房师,他们介绍了需要注意的房屋质量问题,并给出了一些简单的验房技巧,业主不妨在收房时自己动动手验验房吧。

  不能忽略渗漏和管道

  渗漏现象在验房中也是常见的问题,业主在收房时一定要注意查看房屋的地面、房顶、墙角等处的渗水情况。可以通过观察房屋墙面、地面是否有变色、起泡、脱皮、掉灰,这些很有可能都是渗漏的迹象。

  周老师说:“特别是房屋在顶层的住户,除了肉眼观察外,如条件允许最好在雨后或雪后看。”

  此外,还要注意查看下水管道是否通畅。据介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卫生间等处的下水管道裸露在外,因此水泥渣等杂物容易堵塞管道的弯头处,业主在验房时带一瓶水,将水倒入管道口,看看水流是否正常。如果堵塞则需要物业部门及时疏通。

  空鼓面积超过20×20cm要注意

  空鼓,一般是指房屋的地面、墙面、顶棚装修层(抹灰或粘贴面砖)与结构层(混凝土或砖墙)之间因粘贴、结合不牢实而出现的空鼓现象,俗称“两层皮”。“在验房中空鼓是较常见的,问题小的可以通过装修来弥补,但问题大的话,就会影响到以后的日常生活,甚至存有安全隐患。”验房师周老师说,按照验房标准,一般空鼓小于20×20cm的,业主可以不用担心,在装修时进行简单处理即可,如果空鼓面积超过这个标准甚至更大就属质量问题,需要将空鼓全部敲掉,重新找平。

  周老师还介绍,空鼓是由于原砌体和粉灰层中存在空气引起的,如果大面积空鼓在交房时没有被发现的话,等装修以后,墙壁可能会慢慢往外胀,出现墙体开裂、瓷砖脱落等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大片的墙壁涂层脱落。验房师一般会用专业工具响鼓锤贴着墙壁滑动,出现咚咚声的位置就说明墙体存在空鼓。

  裂缝虽小但不容轻视

  在验房中,常见的裂缝有墙体裂缝、屋顶裂缝及地面裂缝。周老师告诉记者,房屋的裂缝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就裂缝轻重程度而言,轻者影响其美观,重者影响其安全使用会造成屋面、墙面、地面渗漏及门窗变形、外墙抹面脱落等现象。他介绍,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发现裂纹是可仔细观察,通过裂纹形状可判断,例如:温差裂缝,形状有正八字缝、倒八字缝、水平缝等;不均匀沉降裂缝,常见的有斜裂缝、水平裂缝及垂直缝等。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一般房屋材料伸缩、温度变化等引起的裂缝等,是允许存在的,我国的设计规范对伸缩裂缝作了限制,即0.3mm以内的裂缝是允许的,不被视为严重质量问题,由开发商修复或业主装修时自己修补即可。而对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墙体纵深贯通裂缝、地质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等,这是业主仅凭肉眼和普通知识无法判断的,必须经过房屋质量检测部门检测而定。周老师建议,如发现裂缝业主无法自我判断时,可请专业人士进行检验,确定是否属质量问题。

  自验房时可带些小工具

  记者看到,验房师在验房时都会用到一些专业工具,那业主自己验房时没有专业的工具怎么办呢?周老师表示,业主也可以通过一些随手的小工具来查验,例如:卷尺、小锤子、报纸、打火机、电笔等。

  其中,卷尺可测量房子的开间,看看面积是否准确;小锤子可以轻轻敲击墙面、地面,看看是否有空鼓;报纸和打火机的用处则是,用火机点燃报纸,放在卫生间、厨房的通风口处,看看烟是否顺着通风口被抽走,如果是则证明通风管道畅通;反之则通风管道堵塞不通,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遇到卫生间返臭、厨房油烟倒吸等麻烦。电笔则用于检查插座的通电情况。

  周老师还强调,验房也是一项技术活,因此业主提前储备一些验房知识,如果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或者认为自己没有把握,可找专业的验房公司对房屋进行全面的查验。

  本报记者 赵媛媛

相关知识

收房别心急 需仔细查验渗漏、管道、裂缝等问题
收房有技巧 层高墙壁厨卫地面等需重点检查
二手房收房 相关知识介绍
家居装修前业主必须掌握的收房小常识
100万住进心仪房 北京刚需小户型总价60万/套起
新房收房流程是什么 新房收房注意事项有哪些
专家支招:如何做个精明的验房人
新房收房注意事项 毛坯房怎么验房
二手房收房时要注意什么
不满万科假日风景装修标准 业主迟迟未收房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收房别心急 需仔细查验渗漏、管道、裂缝等问题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51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