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瑞士瑞信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成年人人均财富值,在过去十年中从2000年的6000美元增至2010年的18000美元,而2010年全球人均财富为4.38万美元。报告称,中国财富总值增加到现在的约16.5万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新兴财富阶层的主力。(《新华网》11月29日)
“人均财富1.8万美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厘清其中的财富构成结构,从报道中可以看出,由于中国人的高储蓄率,以及相对健康的金融机构,中国人的财富中有相当部分为金融资产(44%)。此外,中国成人人均不动产为9600美元(约合6.5万元人民币),其中分配住房、新购商品房和农村土地已经成为中国人财富的重要形式。
这恰恰说明,高存款率、一定比例的股票投资以及大比重的不动产,是“人均财富1.8万美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高存款率并非是令人骄傲的事情,尤其是在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的今天,已经有专家计算出存款的负利率化趋势日益明显,用民众最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存在银行的钱不但没起到升值保值的作用,反而在高物价时代不断贬值。
实际上,中国民众同样在力图摆脱单一的储蓄模式,但投资到股票市场的收益同样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中国股民哪怕是在所谓“牛市”也呈现“10%的股民赚钱、20%的股民保本、70%的股民亏本”局面。中国股票市场虽然发展多年,却始终没能成为最初规划的经济发展“晴雨表”,既没有促进上市企业优胜劣汰的格局,上市公司给予股民的分红往往也是杯水车薪,而大多数股民似乎并不关注企业发展而热衷于概念炒作,投机风潮盛行投资理念淡漠成为阻碍股票市场长远发展的最大桎梏。
中国成人人均不动产为9600美元,恰恰是对“人均财富1.8万美元”的反讽。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言,房价脱离普通民众实际承受能力的趋势不加以扭转,将带来四种危害:一、日趋严重的经济泡沫;二、大幅度抬升生活成本;三、加剧食利剥削和社会断裂;四、城市化进程受阻。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这些危害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社会将产生失序的危险。
社会创造的总财富量是一定的,但民众财富过度积累到以房地产、金融为主导的资本领域,意味着依靠创新创业、辛勤劳动等部分相应减少了。从经济现象与社会伦理的塑造关系来衡量,高房价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均财富1.8万美元”的资产泡沫化、“被财富化”,还将对公众的道德精神构成伤害。简单说,在高房价这场财富高度垄断的游戏中,在为避免负资产而全民炒股的投机过度热潮中,如果普通民众持续认为,创造财富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掠夺和垄断财富的速度,且不说那些祖孙三代买一套房的凄惨,就是那些相对富裕的购房者,一旦认为存在的价值已被房屋这样的“砖瓦堆砌物”所吞噬,这种被物质所压迫的生存状态,将不可避免造成精神的扭曲和行为的异常,目前所盛行的“脆弱的中产”即为印证。而将创造财富的希望寄托于股票价格的上下波动来套利,同样是置国民财产与社会经济发展于险境中,这已有多个国家的前车之鉴。
从“人均财富1.8万美元”的表面光鲜数据中,我们所能品出的却是“伪财富”的苦涩味,实在值得公共决策者慎重对待。
相关知识
“人均财富1.8万美元” 房产家居占比重大
89家房企存货逾1.8万亿元 同比攀升14%
一月山东家具出口1.8亿美元 同期增长7%
青岛海关:一月份山东家具出口1.8亿美元
美国豪宅卖2888.8万美元 用吉利数字吸引中国人
2017第10届画稿交易会南通举行 1.8万幅画稿参与交易
广州地铁二号线2900万元换1.8万套LED灯具
1.8万名网友晒全家福 引百万人点击
房东小罗无缘世界杯忙捞金 别墅日租价1.5万美元
北京入市自住房达1.8万套 近期四项目将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