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改造不只有旧貌换新颜一种方式,有时反倒是去除了平庸生活的遮蔽,显露出它最初的样貌与气氛,才更会带给人温暖和熟悉的感受。老舍Lost就是这样一间会让你流连忘返的家庭旅馆。
寻常巷陌之中
老舍Lost是一家只有两间房的家庭旅店,位于上海并不太繁华的山阴路上。虽说不远处散落着多处名人故居,然而这里终究不是旅游热门地,因而“老上海们”在这寻常里弄中可以生活得清净自在。旅店所在的山阴大楼建于1949年,原名施高塔公寓,是少见的西式公寓住宅。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出于实用性的考虑,逐渐把自己的住所内部改装成与新建公寓楼别无二致的风格。彼时,建筑师出身的袁守颖正在寻觅一处适合做家庭旅馆的老屋,偶然漫步于此的他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座特别的老公寓楼。即使它原本的建筑语言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可高耸的坡屋顶和锈迹斑斑的老铁窗还是能透露出它难以挥去的老上海韵味。老舍从外面看来,只是一户位于山阴大楼顶层的普通人家,若想体会普通上海人的生活,这里是最佳选择之一。旅店接待过出差的公务人士、学画画的学生、设计师、过来拍照的淘宝店主等等,令人意外的是,竟然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上海本地人。其实,山阴街区曾是上海沦陷期间鲁迅、茅盾、瞿秋白等大批先锋文人的生活聚集地。如今,老上海特有的生活气息与传统美食、风格小店在这里汇集,成为了解上海风情不可多得的生活样本。
"惬意的休闲角落,皮沙发、樟木箱、无漆矮桌都是带有使用痕迹的旧物,让人备感亲切。树枝架、旧电视则被设计师转换成更具生活化的用途。"
朝南的高挑铁窗令屋内采光良好,窗帘和铁窗框的颜色是由淡到浓的同色系。
老屋的自我意识
改造之前,设计师单儿并没有在这里强加太多的个人意识,而是把遮盖住老房子的一些庞杂之物清理干净之后,让它的性格和氛围自然显现。家具和配饰也几乎都是慢慢试出来的,“很多东西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一点点搭配融入的,现在看到的家具和配饰后面其实有两倍乃至三倍数量的备选。”这恐怕就是出于建筑师对老建筑的深刻理解和严谨的理性思维吧。除此,老屋的原始结构之美也是设计师单儿期望呈现的。起初,房间里加了吊顶,他让工人把吊顶凿开,没想到里面别有洞天。屋顶的三角梁保存完好,局促的房间一下子变成挑高达到七米的洋房。锃亮的红色复合木地板被掀开之后,竟然是一层传统的亚光黑色木地板,虽有不少地方被腐蚀掉了,但换上各处寻来的老木头,再经过打磨、上漆之后,也基本恢复到了原本的状态。
旧木板打造的舒适大床,表面并不施加颜色,仅仅刷了薄薄的桐油和白蜡。设计师会经常调整床品色调,以适应不同季节不同心情。
悬在屋顶的竹竿灯由施工用脚手架打孔改造而成,16个球灯悬挂其间。靠墙的梯子恰好充当毛巾架。
熟悉的家什熟悉的家
Lost的含义是双重的,它既是逝去的过往,也是旅人在老舍里回味旧物时所产生的片刻恍惚。可以说,老舍的每一件家具都来自设计师的耐心寻找与朴素设计,每一件老家具都在这里找到了它的新生命:缝纫机改造成桌架,冰箱用作书柜,老收音机变成了床头柜⋯⋯在老舍,你总能或多或少找到一些原本熟知却已失去的东西,这也正是Lost的本义。简单朴实,给使用者提供短暂却温暖舒适、充满生活细节和画面感的“家”。
“回到房屋本来的样子”,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行的,但在情感上可以实现。家什虽然大部分不是这里面原有的,但大多结实、朴素、似曾相识。老舍里大部分家具来自设计师单儿多年以来的收集,每个物件都能引出一段故事,樟木箱子、矮桌、竹夫人、旧冰箱、旧电视、旧地毯无不如此。这些满是使用痕迹的旧物亲切而温情脉脉,有不远处的童年、故乡以及家人的气息。
两台旧缝纫机架上长木板构成的微型餐厨区,在这里可以做些简单的西式早餐。
四角猫浴缸本是山阴大楼里家家户户都有的标配,只不过岁月变迁,仍使用它的人寥寥无几,设计师将其从邻居家里搬过来,修葺一番,仍能使用。
相关知识
老屋改造 老舍Lost只有2间房的家庭旅馆
全球只有“一间房”的旅馆长啥样?
73平米老屋改造 变身时尚精致小三房(图)
小户型福音:只要选对床 家里就能多出一间房!
小户型福音:只要选对床 家里就能多出一间房
100块都不到的小玩意,竟能给你腾出一间房的大小
一间房装修效果图 46平一居老房华丽“变身”
六间房刘岩:从布道者到颠覆者
鼓浪屿家庭旅馆泛滥成灾 老别墅神韵七零八落
对不起,我们酒店只有一间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