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商品短缺,不得不“凭票供应”。那时候,有票比有钱还重要。在当今世界,尽管早已告别了产品供应匮乏时代,甚至很多产品都供应过剩了,但有一种产品似乎永远都是短缺的,那就是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即大家经常说的城市里好的小学和中学。
别看大城市里小学和中学很多,但称得上好的就是耳熟能详的那么几所。既然短缺,就产生了另类的“凭票供应”,即所谓的学位房。越大的城市,不仅就业和成长机 会越多,生活也越丰富和多样。相应地,公共服务就越有价值、越稀缺,享受的门槛也就越高。所以,就不得不以是否拥有户籍作为能否享受大城市公共服务的门 槛。
但是,光靠户籍来作为门槛和分配公共资源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像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公共服务来说。于是,在户籍的基础上,就有 了所谓第二道门槛——学位房。也就是说,只有拥有了学位覆盖范围内的产权住房,才能享受教育资源。当然,对于那些“优中选优”的名牌学校,例如像北京西城 区实验二小、深圳百花学区、广州越秀区培正小学等,还有诸如居住年限、纳税和父母学历等第三道、第四道门槛。
当然,从笔者调研来看,学 位房占据了优质教育资源70%以上的分配权重。应该说,以房子来分派稀缺学位,目前来看是最公平、最可行的方式。从房产税的角度说,买了某个区位的商品住 房,就相当于像西方国家一样缴了房产税了,也就拥有了享有该区域公共服务的资格。我国9年制义务教育本质是公益性、公平性,教育资源分配的一般方式就是 “就近入学”、“对口直升”,是否就近的判断也就是申请者是不是在该区域居住。
于是,在国内各大城市就出现了如出一辙的“学位房”热,特别是优质的学位区域,学位房价格在近年来创出“天价”而令人咋舌。
另外,学位房热也产生了跨区“择校热”,大家纷纷涌向教育强区买房,而其他区域的教育质量则越来越弱。为维护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促进区域间教育水平 均衡发展,避免学位房价格走高,教育部要求,2015年重大城市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这就是“大学区”政策,即一个学区内有多个不同的小学或 中学,按照户籍、住房、居住、工作地和社保缴纳等是否在本区域为条件,对申请人进行综合打分,最后根据得分高低来进行学位分派。
表面看,综合打分取代了以学位房为主的分派方式,但一个学区内学校质量的差异早已形成,大家还是会追逐那些好的学位,积分排名靠前的往往在本区域有住房。也就是说,如果在学区内拥有住房,就在获得学位上占得先机,房子再次在学位分派中占据了绝对角色。
大学区政策不仅没有让学位房热潮降温,而且把整个学区范围内的房价都给炒高了。因为,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越早买学区内的房子,就可以把户口从其他区域迁过 来,最重要的两项——户籍和居住的打分也就越高,也就越有可能获得该区域内优质的学位,今年以来学区房价格之所以高涨,正是源于此。
为控制学区房热,政府又祭出了治理学位房热的那一套,如规定购买学区房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限才能入学。目前来看,解决学位房热、学区房热,还得要实现区域间教 育质量均衡发展,但目前政策仍旧在存量上做文章,学区内“强帮弱”也仅仅是一厢情愿。再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便加大教育弱区的投入,短期内也根 本无法见效。因此,优质学位稀缺的局面未来几年内无法改观。
在外来人口本地化,单独二胎政策松绑,人口继续向大城市流入的背景下,学位房需求有增无减。供求缺口的剪刀差不断扩大,以房子来“凭票供应”还得延续。大家不要惊呼目前学位房价格太高,因为未来或将更高。
相关知识
学位房天价频出的背后
“中国好声音”天价椅子的背后:难的是创意
买房送学位?“学位房”只是开发商的“噱头”
学位房陷阱多:说好的名校要抽签才能读
评论:学位房是城市教育管理的负面标签
广州学位房新政搅动楼市暗涌
评论:学位房已成家长们的刚需房
学位房“泡汤”屡屡发生 谁该为失灵学区房埋单?
深圳 “大学区制”或令学位房火上浇油
大小学位房都不靠谱 民校招生周期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