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西译董千:培养合格的有素养有品德的设计人才

西译董千:培养合格的有素养有品德的设计人才

https://m.biud.com.cn 2015年05月07日12:51 家居装修知识网  

  在当今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过程中,如何使得教育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是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西安翻译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为了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故联手企业将室内设计实践课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拉动学院派设计与实战派设计之间的互动;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做设计施工、正确的认知及使用建筑材料、恰当的与业主沟通等系列内容,并增加专业学生真正的感应到工程、开阔眼界;为专业学生顺利进入社会从业打基础。
  本期搜狐设计师网有幸采访到西安翻译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董千先生,从专业教学、设计师的从业职责等方面为我们揭开室内设计教学的故事。

  搜狐王艳:今天很高兴来到西安翻译学院,组织《设计进校园》的活动,也感谢院校对媒体活动的支持,希望后期有更多更好的合作,实现我们媒体平台的一己之力。
  董千:我们要感谢搜狐网,对进学校活动的支持,我们觉得跟企业、跟材料商、跟设计师之间的交流,需要搭建这么一个平台,所以对这样有益的活动,我们是大力支持的,感谢搜狐网给我们搭建了这个很好的平台,对前来参加教学指导的设计师和材料商一并表示感谢!
  搜狐王艳:谢谢董院长的肯定。今天想和您请教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高校的教学和行业市场怎样挂钩?另一个方面,高校如何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材,真正在这个行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室内设计作品的产生 应是业主和设计师珠联璧合的产物
  搜狐王艳:先想请教下董院长,我自己一直以来有个疑问: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比较好的室内设计作品?我看很多室内设计作品的时候,仅从感观上来理解为好看,但是专业设计师未必觉得好看?
  董千: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表现的技法,最终的含义不在设计。设计大赛跟技法大赛,跟手绘图和3D是不一样的。设计大赛从设计角度体现,室内设计是三个大的环境:空间、装置设计和物理环境设计,有灯光、空气容量等等,从这三大块面里,空间是主体。我们都讲没有功能的建筑是不存在的,包括在室内空间都在提、再说功能,但是在真正设计中,并没有或缺少功能。例如很多人都在谈低碳、环保,但是作品中既不低碳也不环保,觉得自己说过就是做过了,容易被忽略掉。
  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我们首先解决的是第一个问题:就是功能;可行性、建筑结构的严谨性,既要表达的好看、形式美感,但前提是结构的合理性:做东西不能有安全隐患的,或是一个虚幻的,压根不能实现的;就是目前的施工水平和材料是不能实现的,我们所做的是工程,而不是一种创意的表达。创意表达很重要,工程是一个完整的工程实例,所以两者不一样。对于建筑室内空间的工程而言,我们更强调落地性,从功能、结构、安全性、从形式美感要一并完成,是一个综合的。包含了空间、装置、空间的物理环境,从三个方面共同审视一个作品的好与不好,而不能从单一一个方面谈。
  搜狐王艳: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看重的就是这个设计美不美;人的视觉冲击力是第一,感官满足了才考虑实用功能、个性化、安全等,很可能在看到作品时,直觉是我喜欢不喜欢,而不是说好不好,是不是这个概念?
  董千: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作品的产生,是业主和设计师珠联璧合的产物,是两者共同的结晶培养的设计作品和工程实例。最终使用者是业主,有自己的喜好、颜色的偏差、喜爱的程度,以及自己的生活习惯。
  我记得吴昊老师说过:一个有内涵、很有生活质量的业主是50%的设计师,根据自己的喜好颜色、审美观实现作品,留下的50%,设计师通过专业知识的统合,然后给业主提出更合理的建议和导向性;由设计师通过专业、理性的分析,完成设计作品。设计师要引导业主,告诉你刚才的形式,哪个问题是功能性的,哪个问题必须达到,否则有哪些隐患?这些内容是设计师通过他的专业知识,后期要来引导的。
  搜狐王艳:如果业主是50%的设计师,那么这一套作品,设计师只占了一半的作用?
  董千:对。因为最终的使用者是业主,业主有自身的喜好的颜色。比如说业主的生活习惯是一进门就回卧室休息,他认为这就是合理的,因为他的生活习惯就是这样,那么作为设计师就得尊重业主的生活习惯,为业主做设计。这个举例比较极端,是为了说明使用者的主导性。话糙理不糙,设计师需要尊重业主的生活习惯。
  搜狐王艳:设计师要做针对个性化的需求?
  董千:对,不能以设计师的主导思想强加于业主。

  提倡设计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及品德的修炼
  搜狐王艳:我接触的设计师和业主沟通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情况是业主有决定权,设计师只是提供专业的辅助,把想要的东西表现出来就可以。还有一种情况是设计师占主导,设计师说什么业主就得听什么,必须要按照设计师的要求才可以达到效果;这两种情况下做出来的作品,怎么去判断好与否呢?

  董千:如果只是从视觉上的表达来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这不是很好评价。从专业角度讲:例如这个房子通风不好,影响到居住的空气容量,告诉业主理由是什么;设计师要通过专业的知识来告诉业主这样做不好,不好的理由是什么?从这个角度讲一般是有说服力的。形式美感的层面,也是由设计师引导业主,因为业主的审美观念层次不一。全民的装饰文化水平要提高,这个需要仰仗于媒体和专业人士共同的引导。
  一个室内设计作品形式美感的好与不好,从两个方面来讲:你刚才讲的两个层面都有问题:第一种不叫设计师、叫制图员,就是给业主制图。业主要什么,设计师给什么,业主强加的主导思想是业主自己的,出来不好的效果是设计师代业主承担,说设计师没有按他的意图来。
  第二种设计师会比第一种设计师有长处:第一种仰仗于业主的能力;第二种仰仗于设计师的能力。我们把设计师群体分成两类:一个是心地很纯洁,希望作品很好、希望更好的节约成本;还有一种是怎么样挣钱怎么样来的。设计师的设计保障全仰仗于个人的修为:我觉得设计师的个人素养除了专业素养提高以外,我们提倡设计师品德的修炼,这也是衡量作品好坏的一个标志。在学校期间,我们培养设计从业者,可以说是一个摇篮:不仅仅是学历文凭保障的前提、专业知识保障的前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德;你培养的是一个什么样品德的设计从业者。
  我觉得第二种设计师好的一点:或者有很好的作品,不好的也很媚俗;但是具体到设计作品,哪种方式更好呢?还是前面那句话:业主和设计师珠联璧合的作品。我碰到一个业主,他看到一个任何好的家居商品,会给设计师打电话询问:这个东西放到我家好不好?所以,设计的过程首先是业主满意的,因为最终掏钱的是业主。业主能不能承受、能不能买这个东西、最终决定的是业主;设计师不能强加个人意图给业主,应该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到最好。设计师要懂预算、要懂施工工艺、要在有限范围内做到最好,才是最好的水平。
  搜狐王艳:这么总结您的观点:就是室内设计作品的好与坏,除了取决于设计师的能力,还反映了设计师的美德。
  董千:基本上是的。

  室内设计不是材料的堆砌 但是靠材料来表现
  搜狐王艳:现在市场上材料很多、品牌也很多,但是对于学生,在学校见到的实际产品并不多,这些学生后期在做材料选择的时候,怎么样配合、挑选适合的产品?
  董千:在学生期间而言,只是为了效果,选适合这个空间的材料。比如说厨房、卫生间:卫生间来讲选地砖要防滑的砖;第二个根据空间尺度的大小,需要考虑砖的规格、大小,因为地面要找坡、要给地漏流水,材料太大的不好找坡;至于这个砖的颜色,根据室内空间的效果、尺度感、美感、造型,可能再去考虑。
  至于什么品牌,对于学生来讲暂时考虑不到那么细,更多考虑的是产品:作品需要什么样的形式?从功能上必须是防滑、必须是这样规格;最后再讲它铺贴的方式。砖还是根据空间大小的尺度关系考虑,学生学习阶段不会考虑品牌,需要关注的是尺寸、规格、功能。最后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可能会考虑一下预算、造价,因为我们限定的题目会有一个范围,多少钱内要完成;所以有个材料表要去考虑一下品牌。但是一般来讲:对于成熟的设计师来讲,他考虑的面跟我们就有差别。
  我们的设计教学是分三个阶段进行: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和工程图设计阶段。在我们的方案设计阶段,学生在大一做创意设计的时候,仅限一个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阶段,还谈不到施工图的深度,不考虑品牌、不考虑预算,才是一个概算的阶段,大概知道控制在多少钱范围内。到出去工作就不一样了,已经达到了施工图阶段,预算的价格、情况把握的更全面,所以它是一个进度延续的过程,是设计延续的一个过程。

  搜狐王艳:对于材料,学生学习阶段考虑的主要是产品,而不是品牌;那么学生需要了解产品的话,是进入工厂看彻底还是进入市场看个大概?
  董千:市场也可以。对于设计来讲,要记住一些材料。比如说拿板材来讲:做咖啡厅设计,如果选择了一个锯木板觉得颜色有点飘,那么建议选择沙比丽。但如果没有看到或认知过这样的材料,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比如说水曲柳、橡木、红橡,学生最少要知道斑纹是什么?色彩关系是什么?脑子里面必须有。室内设计不是材料的堆砌,但是最少它是靠材料来表现的,没有材料的表现力或者材质的对比,没有肌理的运作是不可能的。
  搜狐王艳:就像网购买衣服一样,体验不到质感。就像现在学生看图片认知材料一样,缺少体验感。
  董千:要求学生去市场,最主要是记材料的规格、肌理,特别是装饰面板板材的形式要记下来。材料的规格大小决定了用量,因为在设计中耗材不能太大,可以横着铺贴的偏要竖着铺贴的话,耗材就会很大。到高年级,预算老师会让学生们记市场价格,因为有材料差价,会让你套定额的时候算材差。
  尽管我们有系统的理论课来讲解材料知识,但实际的结果往往是:因为没有实际的演练操刀,今天学明天忘、转身就还给老师了。所以要求学生去市场了解材料,要增加感性的认识。

  设计进校园为让学生真正的感应实操性工程的实现过程
  搜狐王艳:我之前也了解到,咱们院系的教学旨在和社会接轨,并邀请毕业多年的学生返校讲解案例、分享经验,这样的现身说法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董千:我们会请一些有资历的或小有名气的设计师,不一定是西安翻译学院毕业的学生,每学期会进校园进行案例讲座,比如说讲家装、娱乐性空间、商业空间。一是朋友帮忙,让学生真正的感应到工程,而不是方案阶段,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实操性的工程,以及在各个环节中面对的问题,他们碰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感悟。另外从设计师分析作品、提出理念,最终演绎出这样一个空间载体的时候,请设计师来解读自己的设计作品,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很清晰的理一条线,对设计作品会有一个概念。所以,很感谢来过我们学校的一些朋友们,以及即将后期要来的朋友们,对我们教学工作的支持。

  搜狐王艳:也感谢西安翻译学院给搜狐这个进校园的机会,架起了一座桥梁,将走入社会的设计师从业者与学生相对接,相互沟通交流。设计进校园的主旨很好,是从教学角度出发,那么学生的反馈怎样呢?

  董千:反映不等。高年级的学生学到专业课很感兴趣,会提一些理性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才学到专业基础课、才认识空间,对于实战性作品还没有概念;只能是开阔一下眼界,但是具体的深度达不到,有些专业术语可能都不清楚。我们的主导思想是让受益面更多,所以高年级、低年级学生都来听讲,从实际作品出发先引导大家对室内设计的概念和逐步的认知。
  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不拿这个专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是感受一下大学4年的校园生活。要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

  西译教学特点:英语加专业、加现代化技能的培养模式
  搜狐王艳:说到学校教育,请董院长介绍下西安翻译学院环艺系的教学理念和基本情况?
  董千:从民办院校来讲:翻译学院的专业就是起步相对较晚一点;但因为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教学、学习,所以学生生源底子还是比较好的。我们曾经在08、09年是在二本招的,艺术类在A类招生,学生底子比较好。
  学生总体来讲,想学好这个专业的人还是多。而且翻译学院强调的非英语专业,是英语加专业、加现代化技能的培养模式。学生早晚自习必须上,而且必须读英语,这是全学校的理念。晚自习专业教师进班辅导,环艺系这个专业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要求专业老师晚自习进班辅导。学生在专业能力上还可以,最少在毕业过的学生的口碑,还是相当好的。
  环艺系09届有一个女学生,在一家世界排名第5的公司PK掉其他院校学生被录用,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细节;当时画CAD图的时候,别人只画了平面,她画了细节大样。第二个就是她英语的口语好;跟外国设计师可以直接交流,然后回来给团队解释。这个同学就很感谢西安翻译学院的英语角、英语平台,给她搭建了这个好的平台。西安翻译学院号称英语4年不断线,最少混个耳熟;学校每年搞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辩论赛,就是刺激学生敢说英语,这是翻译学院的优势。我们环艺系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艺术生里面还是比较好的,至于能力怎么样这是个体形式,我们最少是这样强化和要求的。
  另外就是我们的切入点,我们把它按工程类分类,课程设置里面以建筑学的课程延续的:有装饰施工与构造、建筑工程预算等等。学科里工程类的科目不少,有别于其他院校,只是一个建筑设计基础,室内设计是建筑的延续和发展,必须在建筑的主体上完成;如果对消防、规范不清楚,比如说一些基础学科的专业术语、建筑密度、容积率、层高、净高,这些概念都不清楚的时候,谈何设计呢?
  比如说我接触过一个高层图书馆的改造,把消防门都可以改成木门,还做造型?这种功能上的低级错误,就是对建筑的切入点太薄弱才造成的。我们在课程设置中,就给学生做了这方面的调整。
  我们最终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各个院校都是想达到这样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所谓的合格:包括品格、业务能力、还有技术能力、专业能力、素养,都是想达到这样一个水平。
  搜狐王艳:这样的培养目标很基础也很实际。今天非常感谢董院长接受搜狐设计师网的采访。希望西安翻译学院环艺系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多多的成为西译的骄傲。

相关知识

西译董千:培养合格的有素养有品德的设计人才
西译环艺系 培养合格有素养的室内设计人才
筑巢奖评委董千:筑巢奖要引领设计
一梯两户一定是“买东不买西”?风水大师:你穷是有原因的!
贾比得:希腊的美创造了好的设计人才
唐朝楼梯董建华:品质是楼梯产品的生命线
浙江家具产品:抽检合格仅有六成
余静赣:培养“绿色设计”人才 打造安全住宅
设计大师李益中:多途径传播设计理念 为社会培养设计人才
设计聚焦:整合资源 做有西安特色的家居设计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西译董千:培养合格的有素养有品德的设计人才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54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