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城和佳兆业各走一遭,孙宏斌的烟瘾增加了不少。“今年打算把烟戒了”,这是他口中的下一个目标。遗憾和愤怒都被这个52岁的山西男人巧妙地收敛起来,隐藏在看似云淡风轻的语言里。
过去一年,这位有着坎坷过往的融创中国(01918.HK)掌门人,在中国房地产历史上最重大的两笔并购案里铩羽而归。面对记者,他像从前描述顺驰失败一样洒脱,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不论成败无关得失,“生意就是生意”。
但重量级并购被轻轻放下,反而显得不太自然。如果没有对整个并购过程有深入观察与调查,你很难从这些话语中解读到他的真实情绪。
一场跑调的发布会
6月18日,北京壹号院发布会。孙宏斌在佳兆业收购失败后,第一次公开亮相。
他是要为融创旗下即将入市的豪宅代言。北京壹号院——2013年北京农展馆“地王”,这个项目有着一个宏大的目标,它号称要在全世界顶级豪宅项目里“为中国代言”。这是中国豪宅项目里几乎从未有人喊出的口号,也是融创最为高调的作品。
但孙宏斌有点心不在焉。记者向他抛来第一个问题,紧贴发布会主题,问他为什么亲自来为项目站台。孙宏斌显得慢热:“他们非要叫我来,其实没我什么事。”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他顺势把与项目有关的技术性问题,推给了一旁的下属。他的旁边坐着融创北京公司的总经理荆宏,以及北京区域营销负责人楼艳青。
然而,这个以北京壹号院为主题的发布会,注定要被载入更多更为丰富的内容。就在两天前,融创终止了对佳兆业上海四个项目的收购。这意味着,融创在佳兆业将近五个月的并购尝试,无功而返。新闻热度犹在,当事人就在话筒前。大部分记者都期待,能从孙宏斌本人那里获得一点什么。
不管有没有准备好,是该对这个并购案进行总结的时候了。第一个关于佳兆业的问题如约而至,孙宏斌话匣子也被打开。
他显然对此早有准备。孙宏斌不断强调放弃收购佳兆业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没有成功和失败之分,本来就做不成的生意没必要强制撮合完成,融创在佳兆业的收购中,没有犯过错误,“我没有那么傻。”
孙宏斌不断向外界释放他的平和与淡然,也不忘对佳兆业狠狠揶揄。“佳兆业不值得收购”,“按我们的理解,佳兆业的净资产为零”,“如果复牌了,佳兆业的小股东应该把股票赶紧卖掉”,“佳兆业复不了牌,它的年报永远出不来”,“佳兆业的结局还没到来,它的前景不容乐观”。
这些评价都来自孙宏斌本人。这些话足够耸动,也符合读者对孙宏斌的期待。
所有人也都能感受到他的愤怒。在谈到佳兆业年报问题时,轻声细语的孙宏斌突然提高了音调:“我们感到很奇怪,一家企业发不出年报,港交所除了阻止它复牌,居然什么也做不了。”
佳兆业经过审核的年报是融创实施并购的前提,也是推进债务重组的前提。佳兆业董事长郭英成回归董事会后,搁置了年报发布,对此融创、港交所毫无对策,融创一度向港交所申请豁免,即在佳兆业未发年报的情况下批准融创的收购,但未获港交所的同意。这样,融创在整个收购案中开始变得十分被动,最终的退出在所难免——孙宏斌因而深度吐槽。
有孙宏斌出席的发布会,总不会令记者失望。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地产“骇客”,有点大舌头,但思维敏捷,语速快,且遣词造句不加修饰,养成了口无遮拦的说话风格。他是记者们最乐见的房产大佬类型。此前,孙宏斌曾在业绩会上公然抨击九龙仓,令这家香港房企十分恼怒,要上法庭告他,最终以孙宏斌主动发微博致歉了结。
这一次,他又对佳兆业发了一通牢骚。不过,对语句进行片段式的摘取,往往会有失客观。孙宏斌曾以“白武士”之姿无限接近佳兆业,掌握着佳兆业大量内幕信息,他发出此番言论,略显夸张,经过媒体的放大之后更显失真,恰似逼婚不成、怒而分手而夹杂的对“前任”的幽怨。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孙宏斌所在意的几个问题,也是佳兆业并购案的肯綮所在。
和九龙仓不同,面对孙宏斌略带锋芒的指摘,佳兆业十分淡定,一点公开的回应都没有。这家备受争议的房企,刻意与公众保持着距离。它的发言人这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由他说去,我们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融创在佳兆业遭遇了什么
佳兆业真的不值得收购吗?
其实,融创已经用行动做出了回答。从介入谈判到完全退出收购,历时五个月。甚至在正式退出的前几天,融创还在与佳兆业的境外债权人接洽,试图用更有说服力的债务重组方案吸引债权人站到自己一边。
孙宏斌说,是他主动放弃的收购。但很显然,对融创而言,佳兆业并非一无是处。
孙宏斌“值得与否”的判断,缘于对佳兆业实际净资产的认定。他说,在融创眼中,佳兆业的净资产为零,只是普华永道把部分科目的费用按年摊销之后,才没有出现资不抵债的局面。
今年3月,佳兆业公告给出的初步财务数据中,截至去年底,它的净资产为101.7亿元。孙宏斌说,他最初以为是以每股1.8港元的价格,去收购一家每股价值超过4港元的企业,然而走近一看才发现,这家企业每股价值为零。佳兆业真实的净资产到底如何,在经过审计的财报发布前,无法判断。但孙宏斌的吐槽,也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佳兆业的复杂。
郭英成家族出自潮汕区域,和很多从这里走出的企业一样,佳兆业是一个家族色彩浓厚的企业。家族公司和上市公司的界限十分模糊。你可以发现,在全国范围内不少打着佳兆业旗号的项目,其实并非佳兆业上市公司所有,它们是郭氏家族的私人金库。还有不少合作的建筑公司、装饰公司、园林公司甚至营销顾问公司,其实就是郭氏家族自己人的企业。他们与佳兆业上市公司有着频繁的业务往来,对郭氏家族而言,不过是左口袋和右口袋的交易。佳兆业并不是一家管治规范的公众公司。
这给外来的并购者增加了难度,就像要从一堆泥中拔出一根干净的萝卜。短短半年间,佳兆业债务陡增352亿元,迅速跌落至破产边缘,除了境内外债权人的相逼,供应商和合作商的逼迫也是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佳兆业不少债务压力,其实来自郭氏家族自己人。
这部分债务可以随着郭英成的去留而变幻属性。去年12月,郭英成辞任上市公司职务,这些钱变为被“独立第三方”追讨的计息预收按金,成为压在佳兆业庞大债务上的致命稻草。而随着今年4月郭英成的回归,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从短期债务列表中抹去,重新变为“第三方”对上市公司的预付资金。
佳兆业上市公司与郭氏家族的牵连,已经深入到这家企业的毛细血管,很难完全区隔开来,但融创要顺利把佳兆业拥入怀中,它又必须这么做。
资产状况并不理想,但收购的价值可以争取得来。孙宏斌选择向债权人施压,试图通过更大幅度的债务削减,寻求收购的空间。为此,担纲此次债务重组任务的武捷思担负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使得境外债权人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抵触情绪,为后续谈判增加的难度。
但孙宏斌并不认为自己的决策失误。“投资了一家错误的公司,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他说。他试图让债权人明白,只有融创才能真正救活佳兆业。
但孙宏斌也面临一种身份的尴尬,作为融创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他只对融创的投资人负责,所以当佳兆业的债权人要求融创为佳兆业债务提供担保的时候,孙宏斌果断拒绝了,他不能因为对佳兆业的收购而让融创的投资人承担风险。
从一开始,孙宏斌就小心翼翼,没有表现出破釜沉舟的决心。这让融创始终保有一种泰然自若的安全感,但也损害了并购重组各方对融创的信任。
孙宏斌带着几十人的团队进驻佳兆业总部。但他并没有取得佳兆业大多数员工的好感。由于并非市场原因导致的企业困境,佳兆业内部员工对老板郭英成抱有深深的同情。而对于孙宏斌而言,“白武士”和“野蛮人”只在一线之间。要救活佳兆业,不伤筋动骨怎么行,但降薪、裁员等措施,又无疑会动摇太多人的利益。
他遵从着最原始的商业逻辑,但常常面临捉摸不透的人心。“挣钱容易,得人心难。”孙宏斌总结说。
有人认为孙宏斌心太急,但孙宏斌说,其实他“想快而快不了”。收购的流程都需要根据佳兆业的一些固定节点来设置,比如业绩发布的时点、年报发布的时点。但佳兆业故意不发年报让孙宏斌有点措手不及,诉诸港交所也无济于事,这让孙宏斌愤怒。
值得一提的是,孙宏斌参与的两笔并购案中,都有一个身份微妙的第三方——绿城中的九龙仓,佳兆业中的生命人寿。为了顺利完成收购,融创需要与这些第三方达成某种妥协,或者有所共谋。但这种共谋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并因此左右整个收购案的走向。
孙宏斌坦言,在收购绿城股份时,曾和九龙仓达成默契,要将绿城私有化。融创和九龙仓的这一意图,是否在宋卫平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很少有人知道。宋卫平反悔之后,九龙仓和融创的同盟关系也破裂,以至于在融创准备拿走融绿平台时,九龙仓横加阻碍,这让两家房企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在佳兆业的并购案中,生命人寿也扮演了同样的角色。一方面,它需要为佳兆业引入一个“白武士”,让佳兆业不至于破产,自己的权益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保障;另一方面,生命人寿控制人张峻与佳兆业大股东郭英成的关系匪浅,假如融创和郭英成的买卖同盟破裂,生命人寿很可能毫不犹豫地倒向郭英成一边。事实正是如此,促使融创放弃佳兆业的直接原因,跟生命人寿密切相关。
收购者都是类似的,被收购者却各有各的不同。从深圳铩羽而归,引发业界对融创在此类并购中“有意图却没能力”的风评。然而,佳兆业的复杂程度远超所想,即便有最富盛名的并购重组专家坐镇,融创依旧没有笑到最后。
大买家融创
经历绿城和佳兆业两笔并购案之后,融创的“大买家”形象愈加清晰,现在,它无论对谁发起并购,似乎都不会让人觉得惊奇。
融创是孙宏斌的公司,它有着鲜明的孙氏风格,这种风格,在孙氏十余年的地产沉浮中一以贯之。表现于外,则是一套纯粹的商业逻辑,带有侵略性的处事风格,和对规模以及行业地位的渴求。
对于上市房企而言,净资产回报率(ROE)是讨好投资人的利器。在杜邦分析法则中,ROE与三个指标正相关——净利率、周转率和杠杆率。然而,房地产公司的利润和周转往往处在跷跷板的两端,抓取一头就必须放弃另一头,很难同时兼备。不过,融创是一个异数,它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融创的产品聚焦中高端,具有较高的利润水平。同时,狼性营销和强执行力是融创的标签,这让它具备了快速的单盘去化能力和整体周转速度。另外,融创的项目依赖于大规模的信托和基金融资,甚至普遍采用股权合作的模式进行扩张,其真实的杠杆系数也处于高位。
2014年末,融创凭借销售规模首次挤进了全国房企的前十。这殊为不易,要知道,与领先自己几个身位的企业比起来,融创的全国化尚处于不完全状况。它的战线不太长,聚焦京津、重庆和长三角部分城市的深耕。2014年合同销售额658亿元,在上海、重庆等城市做到了区域榜单的头排——还能期待怎样更好的业绩呢?
有不甘沉寂的中小型房企开始对标融创。融创距离成为行业里开山立派的“模式”只有一步之遥,孙宏斌想在规模上更具说服力。第一梯队已经开始从千亿规模向两千亿跨越,融创需要保持高度专注才不至于掉队,遑论追上那些强大的对手们。
孙宏斌最辉煌的时刻在十年前。当年,领导着“黑马”顺驰的他,在一次论坛上向王石开战,他们对赌谁将成为这个行业的第一。那个时候,年轻气盛的孙宏斌并没有表现出对前辈应有的客套虚礼,这让人侧目,鲜花和鸡蛋同时飞来。
十年里,经历了顺驰的折戟沉沙和融创的东山再起,孙宏斌的野心依旧十分鲜明。或者说,在一种悲情的笼罩中,他的野心更盛了——他仍旧梦想成为行业中的“执牛耳者”,而不仅仅是搅局的“鲶鱼”。
对于产品线相对单一的融创而言,它的战线太短。扩张仍是当即要务,并购是第一选择。这一次,融创成为“路劲”,轮到孙宏斌去寻觅和捕获行业中的“顺驰”了。
中国华南有最适合房企成长的土壤。前有“招保万金”A股房企四大标杆,后有恒大、富力、碧桂园等“华南五虎”,都在广深区域树立大旗,并迅速席卷全国,成为行业中最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至今,万科、保利、恒大、碧桂园等仍牢牢占据着销售排行榜的前列。
与他们相比,融创在华南的存在感实在太低。华南是孙宏斌不能缺席的检验场,但在土地市场拼刺刀显然并不明智,依靠整体并购,在获取土地储备的同时,获得一个资本平台、一个成熟的品牌、架构和团队,是更现实的选择。这个时候,一个虚弱的佳兆业出现了,在孙宏斌看来,为什么不呢?
与其说是收购,不如说是兼并——获得目标公司整体的控制权,保留其主体身份、资产和负债情况,独立展开经营,但可以将业绩并入融创的报表中。这是用较少的钱实现规模倍增的最佳路径。除去上海项目的收购代价不算,融创获得佳兆业控股权的代价仅45.5亿港元(约合36.40亿元人民币)。这个代价,只够在一线城市买一块地。
虽然无功而返,但融创和孙宏斌的野心仍在。这位个性鲜明的地产大佬,不会就此止步。
值得一提的是,融创在行业中制造了太大的响动,无形之中,让融创的品牌在杭州和深圳落了地,甚至有不少项目在联系融创洽谈合作了。孙宏斌说,他甚至把杭州和深圳的饭馆吃了个遍,现在他对这两座城市可能比不少当地人都熟悉。
一位记者问他会不会继续寻求并购机会,孙宏斌眼睛一亮:“你知道哪家企业想卖吗?我现在正愁有钱没处花呢。”
相关知识
野心无处安放的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进则果断 退则洒脱
绿城融创“协议离婚”:孙宏斌得融绿 宋卫平抢回黄浦湾
高聚焦、高周转、高增长:融创中国的孙式打法
融创中国半年现金增加近70亿 有望熊市再抄底
融创中国的新版图 高速扩张下的隐忧
“融创中国”拟收购“绿城中国”最高30%股权 宋卫平重新出发
融创中国发布公告 宣布收购绿城24%股份
融创中国前6月销售金额298亿 完成年目标45.85%
融创中国上半年揽金298亿 全国排名首进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