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转型打大牌
继花样年在2014年成功分拆旗下物业公司——彩生活在香港上市成功后,今年万科和中海等一线房企也开始对旗下物业启动不小的动作:不仅与开发走向分拆开始独立运作的路子;同时还在同业之间相继开启并购、合作等合作模式。巧合的是,在楼市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时下买房人在考虑价格、配套等传统项目外,也逐渐开始关注考查社区物业管理的详细情况。物业,要成为房企转型要打的一张“大牌”?
讲故事
物业成房子增值“良药”
当人们阶梯置业发现物业在房产附加值的重要地位时,其实开发商早在20年前就已经意识到。很多开发商为了快周转销售房子,在过去很长时间内规避了这点。微利时代的开启,早有准备的开发商二度出招抢占市场,打出了“物业牌”。其实,物业成为房子保值、增值的良药,已经不再是秘密。
“入住万科·蓝山有4年的时间了,感受最大的就是无论什么时间回家,都不会被小区保安拦挡。一是原本这里出现新面孔的保安就少,二是即便出现了,也发现物业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方式,让新人快速熟悉起来。”说这话的,其实是在另一家房企公司上班的地产人肖客(化名)。作为业主也是同行,肖客细心地观察发现,小区里四层高的机械升降车位,保安都会准确地讲出每辆车的固定停靠位置。“物业无大事,都是小事,而常年如一日地能坚持下来,才能形成品牌,这一点不是每家开发商都能做到的。”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在《道路与梦想》这本自传中,万科董事长王石也回顾到当时进北京时开发的第一个住宅项目——万科青青家园,在物业上的投入就给了万科进军上海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样本。“即便抬头能听到飞机划过声,也不想搬出小区。”王石自述:“当时连夜排队,如买大白菜似的上海买房人,看中位于机场附近的房子,是连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事实上,因物业品质而追随买房的人不在少数。今年被评为“2015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服务质量第一”的龙湖地产负责人,曾向北京晨报记者透露,“有40%以上的新房销售都是老业主推荐过来的。”但也有部分买房人认为目前物业费和物业服务品质还不匹配,“物业费还贵!”工程师出身的小刘刚刚贷款买了万科在山东的一个楼盘,直呼“物业费太贵了!”小刘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自己买的这个万科的项目,物业费高达每平方米6.5元,比同区位价格相当的楼盘物业费贵出一大截。同样在香河区域,北京晨报记者踩盘时发现,相邻的纯住宅类楼盘中,五矿万科城的物业费每平方米超过3元,紧挨着五矿万科城的富力新城物业费为每平方米1.7元,看房人普遍认为五矿万科城物业费偏高。
持“物业”房企脱颖而出
现在人们买房更多的是买一种生活。“买房是大事,其中关键有四要素,放心、省心、舒心和开心。”业内专家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好的物业管理可以带动小区房价的上涨,虽然不好说具体数字,但也占了一定比例。
某资深房产经纪人解释:“今天看来,稀缺的房子是花钱也买不到的房子,越是出房率低的小区,房价越坚挺。”这种状况不分地域和城市。位于福州的三盛·果岭是三盛地产11年前开发的项目,“如今因小区翻新及时、引入公益和物业拓展7大业主服务功能”,并将门禁卡变为积分打折卡的举措,“引发‘门禁卡’在周边小区也受捧的案例”。三盛集团营销管理部总经理朱黎民认为,“很多企业此前一直在播种,现在才迎来真正收获期,三盛集团和旗下伯恩物业正是这样的企业。”
“物业服务好的同时,还能提升房子的价值。”据悉,万科第三方公司抽查了全国100多个开发入住多年的小区。得出结论,在二手房市场上,万科小区的房产平均比周围房产高20-30%。买主们认为万科的房子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物业管理有口皆碑,让房子升值快。
北京晨报记者 王丽娅
实习生 曹晓晨
(下转B10版)
相关知识
房企转型打大牌 物业成房子增值“良药”
上市房企转型忙 资本市场成突围主战场
房企转型升级探路:从开发商向服务商转变
中国楼市下行压力难解 房企转型或成就自救之路
互联网+“风口”上 房企转型趟出“平凡之路”
评:房企若为圈钱而分拆上市恐错失转型良机
房企若为圈钱而分拆上市恐错失转型良机
上市房企转型发展成常态
房企转型保利润 自住房销售并非高枕无忧
绿色地产蕴藏万亿商机 房企转型现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