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绿城中国”)的加入,改 变了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交集团”)地产板块原有的格局。可以肯定,整合必将是其未来的方向。随着整合速度的加快,有人预言,在不久的 将来宋卫平可能会逐渐淡出绿城的日常运营,转为被动持股。棋至中局,即便是一个残局也会有希望和失望之分。
资本入局
7月20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正透过电子方式征求票据持有人同意修订规管各份票据的契约。
建议修订包括对各份票据的契约内若干的契诺及其他条文作出修订,其中涉及控制权变更、债务、受限制付款、留置权、资产销售、与股东及联属公司的交易、违约事件及发行受限制附属公司的资本(如适用)等方面的变动。
上述票据分别为2016年到期的25亿元5.625%的优先票据、2018年到期的7亿美元8.5%的优先票据以及于2019年到期的5亿美元8%的优先票据。
谈及建议修订契约的目的,绿城方面表示,建议修订契约旨在引入中交集团作为契约中的“中交集团获许可持有人”及“合资格相关实体”,修改并使绿城中国及 其受限制附属公司于契约的契诺及其他条文下享有较佳灵活性。同时,有助公司及其受限制附属公司拓展原本可能无法获得的业务机遇(包括与中交集团及其联属公 司合作者),切合绿城中国的业务需要,同时使票据条款更贴近市场上可比发行人发行的优先票据条款。
据悉,绿城中国将分别就各持有人于同意届满日期或之前有效交付的同意支付同意款项,金额如下:按人民币票据本金额每人民币10,000元向各人民币票据 持有人支付人民币25元;按2018年美元票据本金额每1,000美元向各2018年美元票据持有人支付2.5美元;按2019年美元票据本金额每 1,000美元向各2019年美元票据持有人支付2.5美元。
“此次修订债务契约,除了在绿城内部做调整之外,也显示了中交集团整合绿城的资本布局。一直以来,绿城饱受长期债务的困扰。由于连年的负债率居高不下,致使资本市场对其的信任程度不高,严重影响其融资规模。”招商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告诉《地产》记者。
根据绿城中国2012年-2014年的财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4.48%、73.83%、72.59%,连续三年超过70%的警戒线。其负债的 规模更是逐年上升,分别为802.19亿元、903.25亿元、922.99亿元,而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则为-88.63亿元、82.37亿元、 -4.42亿元。
因此,绿城方面也表示,通过修改债券契约,能把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机遇进行债务展期,也可规避未来可能的市场波动为再融资带来的不确定性。
早在2014年12月,中交集团接盘后,绿城中国就表示希望借助央企中交集团的融资能力,大幅降低绿城的融资成本。彼时,德银发布报告指出,绿城引入中 交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由于后者的国有背景,绿城将能接触到更为有利的融资环境,融资成本较低将有助于提振未来的盈利水平。过往由于融资成本控制相对较 差,绿城的盈利能力一直较市场平均水平要低。
“目前国企与民企背景的内房股在资本市场接受的可信任度相去甚远,绿城把国企背景的中交集团引入债券契约,正是为其背书。”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而在中交集团入主绿城的过程中,其整合的步伐同样审慎,但其野心也逐渐凸显。早在今年6月底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其董事会执行董事席位由4个扩充为6个,其中中交集团派驻执行董事3人。非执行董事席位则在2名九龙仓人士的基础上,增加了另1名中交集团人士。
7月6日,九龙仓从绿城董事会中系数退出,仍保留股份,即九龙仓副主席周安桥辞任绿城董事会副主席及董事会旗下薪酬委员会成员职务,九龙仓主要股东徐耀祥亦辞任绿城董事会旗下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一职。
在九龙仓退出之前,绿城中国董事会由6位执行董事、3位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除外)组成,共9个席位。其中,第一大股东中交集团已占4席,分别为执行董事朱碧新、孙国强、李青岸,非执行董事刘文生;绿城方面占3席,分别为宋卫平、寿柏年、曹舟南。
而最新的绿城董事会构成为7人(独立非执行董事除外),其中原绿城团队为宋卫平、寿柏年、曹舟南3人,另外的4席则属于中交集团。
在股权层面,2014年年底,中交集团用60.15亿港元,收购宋卫平、行政总裁寿柏年以及夏一波合共24.288%的股权,和九龙仓持股比例相当。今年5月份,中交集团又低调收购绿城中国小股东罗钊明股份,将股份增至29%,超越九龙仓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
由此可知,中交集团通过资本手段,在入主绿城后步步为营加深对其的掌控。而早些时候在股权层面的举动可视为相同的谋划。为此,中交集团董事长刘起涛曾在 公开场合表示,以后需要绿城去助力中交的房地产发展战略,同时,“中交会带来央企特有的、方方面面的、能够贡献给绿城的、所能做到的一切。”
整合进行时
除了资本入局,绿城中国品牌方面的整合也开始加速。8月3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旗下主体公司绿城房产已完成收购绿城鼎益100%股权、绿城时代92%股权,这两宗交易出资分别为6.25亿元和2.94亿元。
这两个挂着绿城旗帜的平台公司均为绿城中国现任高管的个人创业公司。绿城鼎益于2012年3月注册,绿城中国执行董事曹舟南持有其56%的股份,绿城房 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封晓康持股12%,绿城服务董事长李海荣持股5%。绿城时代则由绿城房产执行总经理应国永个人持股87%。
收购杭州鼎益、绿城时代,拉开了绿城中国上市公司梳理兼并大绿城旗下资产的序幕。据媒体报道绿城2015年年中会议纪要显示,绿城上市平台将在今年组建新的代建公司,绿城表外的蓝城及其他借助绿城品牌运作的代建平台,都将陆续并入这个新公司。
而中交集团正是此轮品牌资产梳理的重要参与方。作为绿城中国的第一大股东,中交集团显然不愿意看到绿城品牌资产流出上市平台外。在7月份举行的绿城 2015年年中会议上,中交集团派驻绿城的高管李永前(现为绿城房产执行总经理)提到,要整合、规范绿城品牌利用,整合代建品牌,即“在原有基础上,整体 强化轻资产运营,加快形成统一完整的绿城代建品牌”。
此前,就有市场分析人士明确对《地产》记者表示,中交集团在收购绿城并获得控制权之后,中交旗下将同时拥有中房地产和绿城中国两个地产上市平台。而中交集团未来也将极力打造由A股中房地产、港股绿城中国和海外业务三个平台组成的大地产板块。
实际上,中交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在收购绿城之后也进行了战略重组,地产板块的业务包括中房地产、中交地产、联合置业、绿城,将启动成立中交集团房地产集团。
“由于中房集团背负着巨大历史包袱,近年来发展乏力,旗下主要平台中房地产2013年营业收入不到10亿元。而中交集团近几年重点打造的新公司中交地产 仍处在扶持期,中交系迫切需要将既定的五大板块中房产业务做强做大,因此,房产业务整合迫在眉睫。”一位接近中交集团的人士坦言。
中交集团总经济师兼中交建董事会秘书刘文生也指出,收购绿城之后,我们确实有着进一步的考虑。中交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已经找到感觉,可以利用绿城超强的营造能力,借助央企独有的资源优势,以及海外地产的优势,形成合力。
7月9日晚间,中房地产公告称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收到中交集团有关批复,将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持有的中住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划转完成后,中房地产控股股东中住地产成为中交房地产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据悉,本次划转以中住地产2014年12月31日的审计报告为依据。本次划转不涉及债权、债务处置和职工分流安置,划转双方的权利、义务等事项以最终签订的划转协议为准。资料显示,中住地产持有中房地产1.58亿股,占比53.32%,为上市公司绝对控股股东。
这意味着中住地产将成为中交地产的全资子公司。为此,中交集团新闻发言人杜胜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集团方面没有公开的消息,具体战略安排还需要与集团领导了解”。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房地产和中交地产的合并已经开始行动,中交集团的思路是让中交地产通过A股上市平台来控制整个地产板块。就在今年5月28日,中房地 产曾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了公司与中交地产合并已经启动,中交地产拟通过A股上市公司平台来控制整个地产板块的传闻。公司表示,除上述股权划转事宜外,中住 地产及中交集团没有计划对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及其他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并承诺未来3个月不筹划上述事项。
一些分析师曾经表示,中交集团旗下已有两个地产分支,即中交地产和中房集团。未来,中交集团可能会对绿城进行资产注入,或安排旗下两家地产公司与绿城共同开发一些合营项目。
相关知识
中交掌控下的绿城强势整合开始加速
中交60亿港元“娶”绿城 宋卫平甘当职业经理人
衣柜企业怎样才能赢得掌控市场的话语权
百变蓝的大咖秀 10图掌控家的主打色
地产并购整合各探路径 中交系改革对标中建系
中交主导绿城重构:打造地产、管理、资产、小镇四大平台
日日顺车小微以场景化配送模式全面掌控“物的ID”
新模式下的万达速度 首富宝座王健林能坐多久
中交系地产重组终止内有蹊跷 遭深交所问询
唯美简约灯具 掌控时尚的个性灯饰(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