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未来京津冀生活变化大:北京二三环房价不再飞涨

未来京津冀生活变化大:北京二三环房价不再飞涨

https://m.biud.com.cn 2015年08月24日06:11 家居装修知识网  

未来,住在京津冀生活咋改变?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北京大学(房价 户型 二手房 租房)人口学教授乔晓春等多位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猜想。

  空气

  “阅兵蓝”越来越多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污染防治是主要诉求,目前已经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对区域空气质量进行达标管理,明确了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治理目标。

在这过程中,北京将与周边的天津、石家庄等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实施空间用途管控,对PM2.5年均浓度等主要污染物划定大气环境红线,相信会对空气污染治理起到关键作用。

  服务

  买早点、请保洁仍很方便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说,北京对周边的最大的辐射就是服务业的辐射。

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乔晓春认为,与北京的常住人口相适应的,必然有一定比例的服务人口。因此,如卖早点的、保洁等服务业并不会萎缩。

房价

  二三环房价不再飞涨

中国房地产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认为,房价本身就是地段,过去在北京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而未来伴随北京周边建设多个卫星城,各卫星城如果能“自给自足”,人们不再职住分离,那么就可以从容地选择距离各自工作单位近、房价又相对便宜点的郊区。

朱中一说,卫星城房子可能被炒热,但价钱不会高到离谱。中年人多数已经在城区有房;有刚需的年轻人本身经济实力适合郊区买房,因此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教育

  名校不再高不可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非首都功能疏解,整个城市被重新打散,其中就包括教育投入,因此传统名校的资源势必会被引导到周边区域,名校不再高不可攀。但名校、老学校还有一些文化遗产是不可移动的,比如老的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所在地)一栋老楼都可能是遗迹,这时就要注意照顾原来的传统,避免忽略文化价值和共同记忆。

 市内交通

  各枢纽之间搭建轨道交通

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中表示,过去北京中心城(价格 动态 户型图 论坛)用不到10%的面积承载了70%的城市功能。未来疏解之后,几个机场之间、长途枢纽之间,可能会像在日本东京一样,都是靠轨道交通连接起来,人们穿梭在地下,既方便又快捷。

 市外交通

  去卫星城坐市郊铁路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房价 户型 二手房 租房)副院长赵弘认为,未来通过建设周边几个功能性微中心疏解这种压力,那么从北京城(房价 户型 二手房 租房)前往微中心就会效仿欧美国家,建设1小时抵达、大容量、高速化、一站式、低票价的市郊铁路。

相关新闻

  “廊坊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新京报讯 (记者龚小锋)23日,新京报传媒和《房地产世界》举办“聚势·启航——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论坛”召开,相关政府官员及学者智囊齐聚一堂纵论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道。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未来京津冀或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形成一个分散化、多中心的增长和发展的格局。除了京津两大地标城市外,廊坊等城市将成为其中一个区域型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称,廊坊处在京津中间,类似东莞(广州和深港之间)与嘉兴(上海和杭州之间)。廊坊比嘉兴和东莞还要好,因为除了处在中间以外,还多了一个元素,就是门户,新机场作用巨大,廊坊会成为“中间加门户”。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张占斌说,廊坊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里面(价格 动态 户型图 论坛)最大的受益者。重大的产业和人口转移,很多可能会到廊坊,“怎么在人口的转移当中争夺一些高端人口,以及一些跟服务业大发展有关的人口,对廊坊而言很重要。”

“廊坊要想办法维持相对低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和房价,高品质的城市环境。这样对创业和创新人群有吸引力。”杨保军说。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媛 龚晓峰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吴江

(原标题:住在京津冀生活咋改变)

相关知识

未来京津冀生活变化大:北京二三环房价不再飞涨
京津冀变化猜想:北京二三环房价不再飞涨
北京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吗?房价会涨多少?
京津冀一体化概念被狂炒 规划未定房价先涨
上海9家银行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 北京二套房贷未现收紧
实录:北京商报家居产业(北京)景气报告发布盛典
京津冀一体化来袭 短期内对石家庄房价影响较小
京津冀功能定位确定 北京淡化经济中心
直播:北京家具行业协会七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传北京五环内不再出让商业用地 京津冀板块集体大涨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未来京津冀生活变化大:北京二三环房价不再飞涨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58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