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荣,建筑师、设计师、雕塑家 DIMENSIONE CHI WING LO 及 1ness「一方」品牌创始人 。
卢志荣的丰富创作涵盖了建筑、雕塑、室内与家具设计 等领域,他一直以对理念的净化、诗意的诠释、细节的关 注,备受意大利及国际设计界推崇。
卢志荣创办的 DIMENSIONE CHI WING LO 是在他密切监督下于意大利生产的家具品牌。 他活跃于意大利设计领域二十多年;一直以来,他是意大利当代设计圈及国际设计界推崇的华裔设计师。
卢志荣曾为中国统一香港十周年献上设计作品。他曾任意大利家具名牌 Giorgetti艺术总监及圣彼得堡设计双年展评委会主席。他在雅典命名为「塔」的家获密斯凡德罗建筑奖提名。
卢志荣:我眼中的设计
1、我们现在是更聪明了吗?
2、设计的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我们怎么去构造一个很平静、很舒服的一个世界。
3、设计跟建筑其实就是一个设计过程,去决定让多少光进去,或者不让它进去。
4、设计是一个内心窥探的一个过程,就是想一想究竟我们需要为外界,为这个世界贡献点什么呢?
5、这就真正是设计的力量,影响了其他人,然后让其他人继续去传承,继续去延伸
6、不要害怕留白
7、中国设计的一个概念,怎么样去借景,怎么去把外面的景借进来,变成一个内在的东西
8、我常常说,水跟石头是相爱的,因为一个是比较阳刚的,一个是比较阴柔的,所以当两个相遇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9、在这个创作上,我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考古学家,我也在想,它们是干嘛使的呢?
10、人类智慧应该是永恒的一个不变的,好像牛顿定律,是一个定律,不会被扭曲,也不会被破坏的。
首先要谢谢基金会的十位理事,这个创基金是很有影响力的,因为有十位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著名的设计师,他们很了解整个设计界的目标与需求,这个基金对于整个设计的教育意义非常重大。
我离开香港已经有几十年,也过去美国,现在基本上就住在欧洲,今天我会跟大家分享几个问题,分享一下我是怎么样去看设计这件事情。
第一个问题我想问大家的就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下来,大家觉得我们现在是更聪明了吗?在图上大家可以看到,这边的木像已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右边的这个就是现在的一个形象,经过这么五千多年,我不太确定,现在我们是更笨呢,还是更聪明了呢?如果我们是已经变得更聪明的话,那我们还会做这个吗?
这张照片就是去表明人类是怎么解决纷争的。现在我们技术很发达,我们就按着按着,这个世界就可以完蛋了。那也就是说,如果有问题,就站着远远的去看,但是得多远呢?这几百万年以来,整个宇宙还是一样的,就是我们的地心引力是一样的,整个系统其实还是没有变的。其实就是这个平衡让我们变得更好,这个平衡其实是不存在的,基本上都是处在一个混乱的情况当中,真正的平静就是像我们现在这样。
设计的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我们怎么去构造一个很平静、很舒服的一个世界。这是一个传统,但是又常常会有很新的一个想法,就是四合院,基本上四合院就是构造一个自己的空间,雨是下着自己的雨,雪是下着自己的雪,阳光也是自己的,就是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设计,尤其是室内,我觉得基本上就是要构造这样一个空间,一个跟外面不一样的世界,就是设计让光怎么样进来,这可以说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你去过滤,有什么东西你想让它进来,有什么东西是将它摒弃在外的。
比如说一个白色的世界,所有的物质,厨房(厨房装修效果图)、地板、所有的细节都是白色的,所以我们要很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在一个空间之内产生一个什么样的一个互动,一个对话。如果是一个空的空间,就把水补进去,就变成一个游泳池。这是一个室内,你得去设计怎么把外界的东西引进来,这是一个梦想的项目,这个客户给了我五年的时间,从建筑到室内到家具,到整个所有的事情,让我慢慢来做。在伊斯坦堡的一个地方,就是在欧洲跟亚洲之间,就是一个平台,很有私密性的,外面没有人能看到这个房子里面。整个地方我可以从景观都开始设计,哪里放一棵树,哪里放草地,哪里放植被,我都可以设计。
这基本上是一个玻璃房,就可以让外界所有的氛围都可以容纳进去,就是一个从室内也可以,从外面看到里面很清楚,设计跟建筑其实就是一个设计过程,你去决定让多少光进去,或者不让它进去。光线是重要的,但是私密性也很需要考虑。透过空间的设计,人家一进来就会走到怎么样的一个过程。这个就是一个房间中间的一个房间的概念,就是室内里面又有一层,房间里面的房间。每一个物件都应该有它一个所属的地方,就是站在那里很安稳,静静的,在那里的一个地方。我是不喝酒的,但是我可以做一个酒架出来。
这是一个房子,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我的任务就是要设计这个阳光怎么进去,或者怎么不让它进去,就是控制这个光线,塑造所需要的世界,你看到这个房间就是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虽然外面是用金属的,但是透过光从外面慢慢渗进来,就是给整个房间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在一个很窄的街道上,我要把这个空间圈起来,也是用一些金属还有木,怎么去保护它,不让它经历天气的变化,这个也是一个对比,就是在这个空间之内是一个很安静的空间,但是在外面就是一个市中心的大街道。
这是它主要客厅的一个空间,把整个不同的功能很好地连接起来,这个透明性有点像我们中国的水墨画,好像我们画画儿里面的远近有不同的层次,去表现这个透明度,让那个灯光很柔和、很安稳的,然后大家互相产生这种特别的关系,你们看到这图中有一个那个膜,可以隔一下那个阳光,让那些阳光进入到室内的时候可以变得很柔和的。这个也是我对一个设计关系的处理,你怎么去创造一个距离,但是又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这个就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风景,但是我为一个客户设计,就是不想要这样的风景,因为这个冲突性太厉害了,他处在这么一个空间里,因为他本身就在一个岛上面,他不能控制整个空间的感觉,所以他要去创造另外一个空间,另外一个景观。因为他本身要去看这样的景观的话他很容易就能看到,他要缔造一个不一样的空间。这是一个房子,你去看的时候,不光是看这个房子,就是看你自己的内心,你的内在。很荣幸为这个作家设计这样一个空间。
这个是工作的空间,做累了就在旁边歇一会儿。每个空间里面的每个家具都好像很安静的,大家在对话,但是是那种低语,不是在旁边互相吵着大家的感觉。
这是休息的地方,累了就可以睡个觉,旁边还有一些书,这些对他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个对设计很重要,大家应该都很同意,设计是需要充满美感、充满诗意的,想象如果老师是在这儿写诗的时候,他觉得什么是重要的呢?我觉得的其他的都不重要,就是用什么,就不管他是用电脑写还是在海滩写,怎么写根本一点儿都不重要。但是在外界其实不是这么看事情的,可能这个是一个误解,因为大家都会觉得科技会让我们生活的越来越好,然后就有这么一个误区,就是说如果科技越来越好了,我们写的诗应该也越来越好,但是事实上又好像不是这样的。
这个其实我们是缺少什么,是不是浪费了很多资源,在一些不应该投放资源的地方呢?其实设计是一个内心窥探的一个过程,就是想一想究竟我们需要为外界,为这个世界贡献点什么呢?
这是有人在弹一个古琴,古琴跟现在的当然不一样,你是演奏是给别人听的,但是弹古琴往往是一个很内在的,就是弹给自己听的这么一个事情。当我被香港设计中心邀请去设计一个物件,去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个古琴。从一个物件体现我看到的,我后来设计的这个作品跟古琴有很相似的地方,你看到这个扬声器,你不会觉得它是音乐,你不会看到音乐,但是你看到古琴,你会感觉到你是看得见这个音乐的。
我们看古代的物件的时候就会想,它真正的精神在哪里呢?这个古琴给了我很大的一个灵感,就是怎么去表达这个音乐,刚才这个就是不一样的,我会想设计到是没有弦的,但是在功能上是很现代的,你会看到五个扬声器,左右有两个,下面还有三个,然后还有,那个时候就是2007年,已经可以接iPad,接不同的电子设备。我设计这个也是有一个象征意义的,就好像香港回归中国,好像有一个桥梁这样,有一个共鸣。我设计的时候往往其实设计没有花很多时间,可能两个星期就完成了,比如这个。但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找合适的材料、物料,往往我设计的时候看到很多物件都是有这个情况,就是设计往往不是花很多时间的,但是去把它实现就会要用很大的力气去做。
这个就是一个限量的,只有十个,拍卖完了之后,拍卖所得的这些资金就可以用做教育的这些工作,出来以后也会影响到其他一些品牌做的一些音响系统,大家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这就真正是设计的力量,影响了其他人,然后让其他人继续去传承,继续去延伸,你从图上看到两个新的影响,从很多地方都跟我设计的这个没弦乐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这个人估计在杭州大家都可能认识她,她除了是一个音乐人以外,现在从事文化工作,并在传承传统工艺上做了很大的贡献,这位就是朱哲琴老师,她带领我也看到了很多中国一些传统的工艺,其中一个是苏绣,我去看到这些苏州姑娘去绣这些东西的时候,每天她们只能绣这样一公分左右的地方,但是摆在面前的整幅作品大概是一米多,算下来得10年或者是12年才绣完一幅作品。
如果你细看的话,我看到这个针脚得做得很细,一个小地方要绣很多很多活儿,要做很多很多工作才能达到。那么我第一个问题就会问,怎么样帮助她们的生活不用这么悲惨呢?然后我就觉得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是资源化,不能说这样一个人永远都一辈子干这么一件事,就是在绣东西吗?我就用了中国一个很著名的手法留白,利用它,去用一个很现代的手法去表现这个苏绣。同时除了绣上去以外,其实也可以做丝网的印刷,在一个这么大的空间里面,一个白色的背景,就是两只小蟹,这两只蟹就是当代很著名的画家齐白石的蟹,他一般画就是只画了蟹的背面,很少画蟹的肚子。所以我就按照这个思路,自己创作了一把,右边是我自己画的。因为苏绣是双面绣,所以得要画那个备,画那个蟹还得把肚子画出来,就是两面的,有更意境的效果,最后这个屏风(屏风装修效果图)就被选为去年年底APCE会议的一个背景。
大家普通的时候看到花,我还会去思想、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花跟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花是怎么样去吸水的呢?从这个花跟水的关系里面,我看到无限的可能性,怎么去表现这个光,普通你看到一个烛光,不会感觉到它很珍贵,但是如果放在刚才的这样一个架子上面,那么你就会觉得这个光是很珍贵的一个东西,就是去设计这个物件,怎么样让它在整个空间里面觉得很珍贵。同时我想要强调一个空间的关系,就是物件在整个室内里面的角色,这个是我创作的一个小盒子,一个小空间,让其他的物件能放进去,去表现它的珍贵性。
我常常跟设计师说,不要害怕留白,有空白的部分,因为在背后跟之前往往都会有别的东西,所以不用担心。
这是中国的一个概念,怎么样去借景,怎么去把外面的景借进来,变成一个内在的东西,这个我们最近做了很多关于石头的创作,就是怎么去把外面的世界,外面的物质采纳到室内去采用。这是一个时计,就是看着滴水,大概7秒钟滴一滴,因为不同的环境不一样,是一个时计,可以计时的。基本上大概你会看到一个潮,就是完成,如果里面放满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就滴完,这个对我来说,它的创作概念就是因为时间是很有趣的,然后我就把这个趣味赋予到刚才的那个水景上,你的水滴完了,时间、空间就停顿了,但是你又可以再往里面蓄水,然后把这个时间延。
我常常说,水跟石头是相爱的,因为一个是比较阳刚的,一个是比较阴柔的,所以当两个相遇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不同的可能性。简单比如到一个镜子,怎么去做一个镜子?可以有无限的可能性,你怎么去调这个镜子,可以放在架子上,因为每个人的高度也不一样,怎么去调到一个适应你的角度呢?上面也有一个小托盘,把你的耳环啊,一些东西可以放到上面去。这个就是可以看到前面跟后面很重要,前面这个镜子就好像一个阳面,很阳光的,背面就是好像一个月亮的感觉。我整个的分享当中,从最初的一个建筑,到室内,到现在最小的一个物件,我觉得在座的应该也很同意我的一个想法,越小就越困难。
这个涟漪怎么出来呢?我在工作坊的时候,做这个竹子的容器的时候,刚巧看到那个光映到这个竹子上面,形成了这样的图案,然后我就觉得这个很好,所以就是这么来做的。所以我觉得实际动手去做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过程当中会发现很多新的可能性,是我之前没有想过的。
我们回到建筑方面的,这是一个塔,塔上的塔,空间里的空间,塔上的塔。这个塔是干吗的呢?也没干啥,就是跟天空对话。慢慢随着时间的转移,就变得越来越脏,越来越有风化的现象,有光进来的时候,就会显示出一个城市的一个方向,也是刚才我提到的,怎么去控制这个光进到这个空间里面,这也是一个很中国的哲学,就是说虚实之间的一个关系,我怎么去利用这个实体把光引进来,这个就是我一生基本上都在追求的一个很主要的主题。往往其实都是一个循环,你创作一个东西,它消失了,然后你再创作,然后它又消失了。
这是一张二战时候一个很出名的照片,拍摄地点在柏林,就是希特勒去巡逻这个地方,看那些建筑物损坏的情况是怎么样的,然后那个建筑师就说,他不是做很好看的废墟的,设计东西的人会想,当它变成一堆东西的时候,就是垮塌了以后,它还会好看吗?你会这么想吗?除了经济的崩溃,其实建筑也会由于种种原因崩塌的。但是往往它倒下的时候,你就能发现人类的智慧在里面是有不同的体现的。我不是从一个很浪漫的角度去说这件事,而是从一个考古学家的角度,东西塌下来以后,会显示出很多古人的智慧,究竟以前古人为什么要这么去建造这个建筑物呢?其实现在慢慢发现他们这么做是很简单的,就是有不同的面,主要是为了考虑到光的缘故。
那些方形是用来去找到它居中的一个位置,你想想如果这座建筑物倒塌以后,它会好看吗?这个也是我一生在寻找的一个命题,就是永恒性。一方面时间是很残酷的,那你怎么去创作一样东西,是能够跟过去、现在、未来都能连上的呢?这个是我25年前在德国的时候创作的构思,人家问我,你为什么做这个雕塑呢?二十几年前的时候,我只有上面左上角的那个图,这是我画的,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就是对材质没有现在这么熟悉,对木头、金属,怎么去把它变成现在的雕塑呢?我没有把握,别问我这是什么,你看到它是什么就是什么。
在这个创作上,我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考古学家,我也在想,它们是干嘛使的呢?可能它是属于未来的,或者是它过去的,或者是它是被遗忘的,这个说起来比较悬,大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但是大家可以好好想一下。多谢梁志天老师的帮忙,因为他把这个项目实现了。这些物件都跟地心引力有关,这个好像是属于另外一个世界的文明的,我把这个命名为文明的愿景,我在想,怎么去研究它、学习它。
最后一部分我想讲一下比较实际的情况,回到刚才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是更聪明了吗?五千多年前,我们用石头就可以建一个很高的建筑物,我们现在用玻璃跟金属去做一些更高的建筑物,人类智慧应该是永恒的一个不变的,好像牛顿定律,是一个定律,不会给扭曲,也不会给破坏的。
谢谢大家!
相关知识
网易实录 | 卢志荣:我们今天更聪明了吗?
网易直播 | 卢志荣清华美院讲座——情怀糊口立足
对话卢志荣:诗意生活从来不止一种定义
造就 | 卢志荣:像演员投入在自己的角色一般 用心投入设计
卢志荣:汲取东西方文化精髓 用心发现设计
首映 | 卢志荣:世界诗词之方舟
华人设计师卢志荣:我的作品有中国文化的安静和谦逊
居然顶层设计讲堂 卢志荣:我心里的中国风
预告 | 听说卢志荣要来清华开讲啦!
卢志荣高校行 中国美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