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中华世纪坛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亮相,以传统东方美学完美诠释当代中国设计。据悉,本届设计周智慧城市版块,设计广场将以“筑梦竹迹”为主题,在世纪坛南广场营造出曲径通幽的竹林胜景。
筑梦竹迹
竹子有节,中空,四季常青,具有鲜明的东方性格,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每一位中国人内心都有深厚的民族情结与中国梦想,本届设计周邀请到国内十位顶尖建筑师,通过“竹钢积木”与创意材料的联合创作,表达建筑初心与城市寄语。设计广场在时间维度上以青铜甬道象征的历史年份为脉络,在空间维度上以古今材料对话为骨骼,观众届时将在竹林中循迹而寻,通过设计广场一步一景的巡游,完成一场本土文化与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发现之旅。
联合策展人
彭礼孝中国建筑中心(CBC)主任
《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社主编
王刚都市元素(北京)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
照明设计
荣浩磊 北京清城同衡照明设计院有限公司 院长
作品:《廊桥竹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通向自己理想的彼岸,我们用竹复合材,依托于竹林的环境,形成我们心中通往未来的桥梁。
这是一座展示馆。CBC毕玺智库作为建设行业的第一民间高端智库、纽带与桥梁,一直致力于促进建设行业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与沟通协调,“桥”恰好表达了这样一个先锋机构的毅力与决心。我们的竹林广场,不仅是一个环境与背景,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一种寄托与期待,是一个有关于竹的美丽之梦。
“廊桥竹梦——我们希望用这座“桥”来寄托我们的竹思、竹梦!”
王刚 都市元素(北京)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
作品:《斗四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与书法和绘画类似,以“线”的技巧形成全景式的构图,这种对“线”的依赖和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从每一个建筑构件、以及构件的组合都可能看到“线”的存在,也由此形成鲜明的空间图案。比如“斗四”藻井,是官式建筑中比较常见的天花图案,藻井底层构件为方井,上一层构件在方井各边中点上面相连形成新的方井,以此重复构成一个个更小的方井。
从传统建筑抽离出来的“线”的元素与竹钢杆件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因为竹钢是目前可以隐喻“线”的意向的最好材料。由厂家提供的竹钢线材组成的立方框架代表了抽象思维的构成体,但几个立方体叠落在一起,却呈现出传统意义的图像。
这恰恰是我想表达的对传统和当代、时间和空间的关联性。
朱小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作品:《Tranquility 平静》
装置作品《平静 . Tranquility》试图用建筑的空间语言在现有的公共空间-世纪坛广场切分出一个“私有领域”,在喧闹的和极其缺乏个体存在感的广场中创建一个可以面朝个体的空间和体验过程。
作品由四个2.5米长宽高的方框在地面呈九宫格的排列方式,中间由第5个方框构成第二层悬置的空间。四角的方框和他们之间的五个虚像方框共同构成作品的内和外空间,即私有和公共空间的模糊和穿插关系,并由推拉门象征性地区分出内和外、私有和公共。四个角的方框内各有“一颗诗的树”,参观者可以在“诗歌树”下休息和阅读诗歌,同时可以写下自己的诗歌并做成在中间方框内的公共“诗歌树”上的一片叶子,通过观众的互动,作品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强烈情感的“诗歌树林”。
马晓威 MASAA马斯特优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作品:《与谁同坐》
公共空间是陌生人聚集的场所,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装置是陌生人聚会的媒介。2.5Mx2.5M的立方体亭子,是个瞬间的时空,给陌生人一次不可预知的邂逅机会。而在日常的这种亭子中,这种不可预知由于没有空间的暧昧性和互动性,不能激发出可预知的事件。“与谁同坐”通过将这种静态的空间转化为翘翘板式的动态空间,让不相识的人有互动的可能。同时,通过私人空间的界定,又让彼此有各自的领域感。在公共广场中,布置多个这种意图的装置,将会有蝴蝶效应,激活人际之间的交流。
王辉 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
作品:《游园镜梦》
在北京设计周一个空旷的广场上,我们要设计一个竹钢的装置,在我看来,装置並不是建筑,而是一种空间的体验。如何利用竹钢的框架去营造一个场所是设计的起点,游园镜梦利用可移动的镜框去表达竹子无常亦无形的一面。
游:可游- 可移动的风景框
园:微园- 四个连环的庭院
镜:竹影- 八面玲珑的光镜
梦:冥想- 与谁同坐的缘分
游园镜梦更是一个流连忘返的场所。
冯国安深圳间外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兼任助理教授
作品:《屏影》
“屏影”这件作品是“光”与“影”的游戏。四个竹钢框被搭成利于感受光影的大空间体型,再将“可回收城市垃圾”塑料鸡蛋托编织成塑造光影效果的屏风。日间, 室内体验的是随时间而变的阳光光影;夜间,室外欣赏的是照明灯光从屏风后渗出的光影。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展品于中秋开幕,倒也应景。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作品:《秘密的寄存屋》
每个人都拥有显现的外在和隐匿的内心两个世界。在城市与自然影像围绕的可变空间内,“秘密的寄存屋”希望成为一处可以寄存和分享都市人“秘密”和“愿望”的构筑物。
装置通过对框体的固定与旋转两种状态,呈现类似于“俄罗斯方块”的四种组合方式,外表皮包含六块正方形画面,形成多种可能的组合。空间核心有一片秘密寄存墙,可以插入存放了秘密的空矿泉水瓶。参观者可以将自己的秘密或愿望写在纸条上,卷成筒塞进瓶内,共同参与了作品的发展过程。
每个立方体框被整齐排布的细绳分为两部分空间:供参观者行走那部分空间代表可达的“外在世界”;而另一部分可以观看和触摸,却不能够到达,暗喻“内心世界”。
褚冬竹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Lab.C.[architecture]工作室主持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
作品:《曲空》
作品的概念是在给定的四个框架内,通过内部生成的曲面,建构出无始无尽的空间,与框架所具有的虚化空间感形成曲与直的对话,为城市提供一个小小的人造洞喻空间。曲线的面由双层错位彩线编织而成,产生莫尔效应,在视觉上形成不确定的影像,演绎四维空间的感觉。作品试图通过理性的几何生成模式建构,由游览者自身发现空间的有趣之处,而不过多的给予意义的导示。
周宇舫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 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
作品:《合十院》
《合十院》装置作品由四个对称体组和而成,象征四季,中央置围棋棋盘、现代生态家居,当人们走进装置内部,可一边下棋,一边感知宇宙星空的浩渺无边及神秘莫测。
装置立面介质均以薄如蝉翼的丝织物构成。契合围棋对垒中化虚为实的制胜策略。而宇宙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中:“无”蕴含着“有”, “虚”蕴含着“实”混沌蕴含着清晰的辩证关系。而小小的自我体征莫不如此。装置色彩取自围棋黑白二色,象征了世间阴阳两全,正反相衬的意味,两种既相互抗衡又循环相依的矛盾美学。
刘均 北京清水爱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持设计
作品:《竹方》
在“筑梦竹迹”主题之下,我们理解该设计是一次本土化材料的呈现和空间多样性的探索:竹钢作为新型本土化材料塑造了四个立方空间原型,柔性的麻绳在其中编织出连续的三维曲面。这是一次相对纯粹的材料表达和几何探索,色系相近的两种材料刚柔共生,曲直并存。
穆威 华科优建(武汉)工程信息发展有限公司(ACID)总建筑师/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建筑实验室(AaL)主持建筑师
相关知识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筑梦竹迹”设计广场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主体活动落幕
月华竹影 创意缤纷——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智慧城市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智慧城市公布三大主题展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之旅——DRC创億梦工厂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之旅——设计之旅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项目推介会顺利举办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召开新闻发布会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启动仪式在751盛大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