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普利兹克奖得主克里斯蒂·德·包赞巴

普利兹克奖得主克里斯蒂·德·包赞巴

https://m.biud.com.cn 2015年10月09日18:29 家居装修知识网  

普利兹克奖得主克里斯蒂·德·包赞巴

普利兹克奖得主克里斯蒂·德·包赞巴

9月26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中国建筑中心(CBC)、《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为城市而设计”国际建筑高峰论坛在中华世纪坛剧场开幕。

当代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步伐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国际与本土并存,创意与争议同行。在此背景下,“为城市而设计”国际建筑高峰论坛邀请参与中国建筑实践的国内外著名建筑是围绕城市的可持续、气候与地域、文化基因等方面,聚焦于中国首都——北京展开讨论,建筑既改变着城市,又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此次论坛将是一次对中国城市发展的驻足与反思。论坛邀请来自各地的城市建设领导、开发商、建筑师300余人参与,力求让讨论不仅停留在学术的层面,而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从实践层面推动中国城市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普利兹克奖得主克里斯蒂·德·包赞巴

国内外大咖共议——为城市而设计

国际嘉宾:

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包赞巴克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首尔市总建筑师、履露斋建筑设计事务所首席代表 承丞相

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教授 克里斯蒂安·科雷兹

新加坡WOHA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 黄文森

国际知名建筑师、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 斯特凡·胥茨

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总监 罗伯特·博努拉

国内嘉宾: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愷

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齐欣

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王辉

城域建筑(北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城市研究者 梁井宇

北京市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吴晨

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人之一、主设计师、董事总经理 吴钢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中国建设中心(CBC)主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 彭礼孝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 柳青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包赞巴克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包赞巴克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生平简介

1944年5月5日 出生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1970年 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

1980年 创立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事务所

1983年-1985年 任教于法国巴黎南特尔国立建筑学院

荣誉&奖项

法国巴黎建筑大奖 1990年

法国建筑师学会银牌奖 1992年

法国国家建筑大奖 1993年

普立兹克建筑大奖 1994年

欧洲城市规划大奖2004年

法国城市规划大奖

国际房地产投资展览会大奖 2005年

法国荣誉功勋勋章

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

法国国家荣誉勋章

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

【演讲实录】

大都市的发展

巴黎
巴黎

大家下午好!我们这次的论坛它的一个核心就是讲大都市的发展,实际上大都市都是从相互连接的网络开始的,不是说物质上这样一个网络,而是虚拟相互交际一方面,我们今天说的是物理上的空间,这是我们工作所在。从物理上来说这些大都市都是不断来成长,这些城市也在不断成长,市中心有资源游客等,在这样的中心基础上不断来增长,增长5-10倍。在欧洲不少这些国家都是如此,有些国家还不只增长这么多倍。这就是这些大城市的尺度,大家可以看巴黎它就是一个重要的中心,而柏林它也是建筑的一个中心,有很多这样一些自然的景观围绕,还有花园公园等等,还有纽约这样。北京和巴黎都是非常中心式的,也就是有一个大的这种中心,像蜘蛛网那样发散出去,这也是巴黎面临的一个问题,它离中心越远越穷,在东京也是有组织体系,包括交通道路的环路,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城市,比如说里约它就沿山而建的这种城市。也像一个大环路一样,它的西部在过去的三四十年当中也得到了发展,因为国家比起它50年来说进步还是非常大的,这些城市发展非常快,成都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非常卓越的这样一个典范,而它发展速度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北京
北京

乘直升飞机在圣保罗上空看的话,除了建筑还是建筑。这样的一些大城市他们有一个垂直的楼宇,或者是横向的,怎么样才能够更大限度容纳人,这是大都市的通病问题。有时候还是一个长长的,平行的一个结构。而在圣保罗你可以看到高高矮矮的建筑在期间。如果我们回溯历史,看一下城市发展历史,我们并不是唯一这样建造房子的,人类也不是唯一的,我们并不是唯一把自己集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群体,比如说还有蜜蜂。我们要意识到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去哪里的问题。在城市的原型是什么样的,在街道被发明之前,我们的城市是在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就像一个个的细胞一样,有许许多多的房子,还有院落的聚和,而这些不同细胞当中,中间的走廊,如果他们要搬运什么东西,让他们从这样一个走廊进行搬运,就需要有很多房屋的分布。就像这样一个分布,我们有同样发展的方式,有不同的案例都显示了这一点,像一个个细胞一样,人们慢慢在一起聚集

东京
东京

中国历史非常悠久,在希腊,大概在公元前500年的时候,我们从建筑上可以看到,当时街道分开了居住区,还有公共的区域,街道就开始出现了。因为这是很自然的过程,自然而然它就出现了。当一个人问到什么是更好的城市,好的城市就是要更大更宽的街道,对他来说城市就是街道,可以想象没有街道的城市。20世纪有一些城市没有街道。中国很久以前,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私人领地和公共空间的分割,这样一个图片它告诉我们,这里面分割成了不同社会空间,他们竟然治理有序,可以很好管理土地等等。在北京现在已经不见了,找不到了,在很多北京的区域你还可以看到这些老街,有一些地方可能没有了,他们都是历史很悠久了,包括一些大街等等,这就是很好见证了这点。

圣保罗
圣保罗

我们需要时间理解环境

美国在2008年出现一本书,引言说的是两条鱼在水里尖叫,另外一条鱼问他今天水怎么样,其中一个小鱼他说,你知道什么是水吧?大家明白了吗?就是我们的元素是什么,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我们已经没有感觉了。这两条鱼的对话对我们生活环境没有感觉,这就是整个建筑和城市规划师所面对的问题。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时间理解环境,有时候我的学生说我知道什么是空间,我只是没有思考过空间,我们专注过物体,专注过车等这些个体,我们所作为建筑师的问题,具体在哪,我们如何进一步来管理这些密度,哪种采光,哪种质量,哪种设施。在这样空间当中我们会进行设计,这些城市我们把它叫做空虚城市。曼谷是这样,北京是如此,这些街道都是宽大的,每个街道像特殊动物,有自己不同个性,有的街道很丑,有的街道很宽,有的街道很长。街道是一种我们居住的曲线和动线。

城市也是这样两种结合体,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要去哪,在哪买东西,找到东西。街道就相当于一种实体的互联网,在20世纪的时候,我们看到产业得到发展,我们都面临数字型的问题,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时代,我把它称为第二代的城市阶段。两三千年之后我们看到街道,我们进入到新一代的城市,首先整个产业都存在,我们把它进一步实现向更高层位的发展,首先从英国,从美国等等,出现了大规模城市的生产和所有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之后,人口不断增加,之后城市也在不断发展。管理方式对于我们所有的城市和空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创造美,也可以创造一种舒适的便宜度。在欧洲是这样一种演变方式,我们在整个产业内部如何对待数字是非常重视的,它是一种参数,进入到新的方式,互联网时代,数字时代,他们又开始蔓延到整个生活方方面面,相当于每一个人都是存在一种个体,它是一种绝佳体验。

50年 巴黎的演变

现在我要给大家展示是20世纪初发生什么。1922年,巴黎有200多万的人口,他们把城市称为“没有空间的城市”,这个城市同治化发展。整个模式更加重要,我们爱采纳各种各样的项目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但是我们现在就确实面临着之前城市出现的问题,这相当于一个模型,相当于一种非常疯狂的,但是也是非常完美一个模型。让很多其他的都市主义者来追随。在1928年1963年,所有的城市规划师都知道这些,当时我们达成一个协议来进一步产生新的理念,他们进一步追随工业化方式发展城市。

比如说在1955年的巴黎,之后在很多地方我们都看到类似的城市。中国的城市发展,很多国家都看到城市大规模发展。左边的图片非常棒,这是新的建筑不断拔地而起。当我小孩的时候我已经见证城市的发展,这是新的建筑模式,没有街道,它是独立的一些建筑项目。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这些建筑师他们决定了一点,就是我们要让街道进一步灭亡,我们看一下这是一个新的城市模型,我们在旧的模式上翻新新城,我们要抹去旧城,让城市融入到全新时代当中,我们要有新的产业,要使用一些高科技节能,进一步创造一种和谐发展,其实这并不是荒谬的理论,每个人当时都非常相信这个理念。所以现在我们有很多讨论,这个也是被视为一个新的美,在这些图片当中我们看到黑色的网络是巴黎的组成部分,相当于是街道,我们看到大部分街道都不是特别规则的,比如说奥斯曼,在稍后融入整个街道的概念。右面我们看到是其他一些决定因素,或者是大的空间、网络,这个我们当时进一步促使整个街道灭亡。在街道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

这是1971年的时候做的一个设计,当时我刚刚完成我的研究,当时我研究的是设计,是针对街道的设计,我们在新的巴黎场景当中会看到什么样的设计元素和景象,这是非常大的项目没有街道都是墙,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功能性。在右面我们看到有很多的街区,有很多设计元素,相当于我们进一步扭转了整个设计原理,是对整个概念的扭转,我们必须思考这一点,因为这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街道在街区,在城市扩展区,我们看到这些独立的项目,有些时候需要一些密度,提高密度,也必须要注意这不仅仅是统计方面的数据,也需要一些理论依据,必须要了解空间的比例,必须了解哪种空间,是在建筑中间,建筑是分离开来的,因为我们看到户外,我们需要看到蓝天。

在这个规划当中我们看到了柏林的社区,这个是在二战之前一个设计和规划,有公园三、四层的建筑下面有一个大的公园花园,这个黑色的巨型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右面放大图片,这个建筑主要用于展览展示。它也有住宅项目,有个花园,城市花园,这是一个快乐之城,它有花园有居住区,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区。我们也可以种植树木,还有草木,在1956年,这个密度更好了,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要用这种设计理念,在整个巴黎阶段,他们当时采用了这些设计理念。

还有很多空间,有政府无法维护的空间,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经费,城市是非常综合的一个区域,是和其他设计部门共同设计,有很多住房,有很多失业人口,造成了很大社会问题,当时我们无法设想这个项目,但是很快我们把这些进行了调整,左面是巴黎这些新街区,他们和右边这些街区离得非常近。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全新的建筑理念,和整个建筑所造成的影响。在右手边我们的理念主要是要确保所有人有共同区间。这是一个非常社会主义的理念。

在右手边我们可以看到街区、道路,在左边还有街道和街区,是同样尺度,巴黎的中心。还有这些社区,30年前开发的一系列公寓楼,我们还有一些安保。结果是什么呢?街道的灭亡,非常棒的项目,聚集了很多功能,有住房、有各种活动,我们还有一些商业区,我们看到树木、照明,我们有不同的公司地址,我们还有自行车、小轿车,还有住房等等,集合了多功能区,我们还有电器设施。街道综合了这些所有功能,包括连接地铁和其他方面,我们看到所有功能都需要单独把这些地方开发起来,包括商业功能,包括它的居住功能、分区等等。刚才说街道不存在了。分区是重要一部分,不能是说一个大区域只是一个功能,有一些是工业区,有的是居住区,有的是办公区,这样分割开,会把这个城市分得七零八散。把所有这些网络,把所有这些管道都这样切分开来,灭掉了街道,也灭掉了街区,灭掉了这样一个聚集地。

包括我们说的这种高速列车经过这个区域,这是大概离巴黎中心是7公里,但是这块的地,人们觉得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决定废弃不用,我们应该在这个地方上把它开发,而且做个20年规划。因为原有设计破坏了它这种发展。他们想到街道的功能就只是交通,他们实际上是一个街面街道连社区,当然有交通的功能,它同时也能够有很多其他功能,这点被人们遗忘了。

普利兹克奖得主克里斯蒂·德·包赞巴

巴黎“音乐城”,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鲍赞巴克,项目地点:法国巴黎,项目时间:1990年

这些大的街道,我们把它建立起了这座城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在30年之内发展起来的区域。有一系列这种区域,如果说必须都封闭起来了,必须要拿卡才能进去。是的,你有了安全保障你就觉得舒服了。你要是出去的话,你也得打卡,程序也非常复杂。所以在中国,在巴西一些地方都是采纳了这种小区的管理方式。我们也在改造大的公寓。是不是把这些不同人的阶级分割开来,集中成中产,还有一些穷人?我想说在巴黎不断壮大的情况来看,我们看到有一些高速路它的建立,整个的城市也变得非常的复杂。

巴黎在50年间的一种演变,可能我不能一一给大家看,大家看这种不同的线,在中间是老城区,老市中心,还有一些列车、高铁等不是在城里,它是在这些环路之外的,所以市区是没有这样一些设备的,这样就把城市切分成不同的区域了,所以就变成这样一些构造。在20世纪初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在郊区也开始运输的发展,交通的发展,然后就发展得越来越大,然后在本世纪中期的时候,高铁动车,大家可以看火车的区域,这样一个区域,包括这块的住房都是一些中产阶级,还有比较穷一些人,这块还有一些商业区。当然我们对大城市来说物流这块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大家在图上也可以看到。大家看到新的城市,在新的城市和中心之间,这块几乎是全部填满的,非常复杂一个图景,需要管理也是很困难的,上千英里。所以要实施一个统一计划或者是规划,做一个决定是非常困难的,它可能花费时间非常长,做决定的时候,受到国家空间规划的时候,我们都需要进行相互讨论。

普利兹克奖得主克里斯蒂·德·包赞巴

巴黎文艺复兴万豪酒店(Renaissance Marriot Hotel in Paris),建筑师:Atelier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建筑事务所,项目地点:法国,巴黎,项目面积:8,500㎡,项目时间:2003-2009年

未来城市有什么意义?

实际上有很多的这些大城市都在不断发展,在近年来得到发展,其中在圣保罗我看到这种发展,我们也看到了网络发展,因特网的发展,还有在上世纪也都得到了蓬勃发展的这些领域。我们是网络时代的居民,我们现在也有手机,智能手机,我们有了火车、飞机、有了汽车,但是我们还是要行走的人。我们要感官,我们视觉,我们也需要吃,我们也需要去见其他的人,跟他们交往。这还是城市要解决的问题,尽管有了快速发展。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些基本的功能,到底未来的城市有什么意义呢?未来的城市不仅仅是为网络所设计的。它不是完全虚拟的空间。所以我们现在这些不同地区,他们已经建立起这种围墙,包括大家知道欧洲的难民问题,我们看得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有难民?为什么要来?看得见的空间在起作用,不是你们虚拟网络空间。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家,需要安稳的环境,他们也需要和其他人打交道。所以说怎么样我们才能够为我们城市发展建立一个未来,我认为我们需要改变第二代城市模型,刚才跟大家提到的没有街道的这样一个模型。

Cidade Das Artes艺术馆(Cidade Das Artes),建筑师: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建筑事务所,项目地点:巴西,里约热内卢,项目面积:46000.0㎡,项目时间:2013年
Cidade Das Artes艺术馆(Cidade Das Artes),建筑师: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建筑事务所,项目地点:巴西,里约热内卢,项目面积:46000.0㎡,项目时间:2013年

在40年代,50年代,上世纪的时候,我们都面临一个问题,房屋很紧俏,大量修盖房屋非常疯狂,看到这张图片照片,你看到了几座楼?我被邀请改造这三座60年代建造的楼,我已经做了这么多年改造已经忘记了。因为已经做了好多好多事情,都没有意识到做了什么,原来二代设计师但是并不是很在意一些细节对以后的影响,所以这就是一个问题。这块现在很糟糕,可能有很多穷人晚上无地可去,就聚集在这里。这是巴黎中心,没有私人的区域,显然就成为一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图景,红色就是二代城市,黑色是一代城市。这些城市它想要变得更现代化,所以我就做了一些决定,这些每一栋楼,他们都要遵照两个方向发展。不是说没有街道的房屋是好的,我们不能够把房屋正好放在街道边和街道并行,这是不运行的。

大家可以看到,在黄色这部分,他们要求我改造的就是这三栋楼,没有空间剩余,这是糟糕的设计,我在左边这块做一点改动,又做了三个周边小建筑,一个是学校,同时建立起公众空间,同时还把一个私人的花园和一个公共的街道分割开来,也就很好把它原来的构造做了一些调整。实际上在左边和右边,右边是改造后的情景,我们又做了一个阳台,做了小小的隔离,人们不会像过去被隔离在家里,他们有了一定公众活动的空间,还有商业区这块也做了一些改变。

在这个照片上面,有这样一个工作室,我们建立了新的阳台,还有新的花园,把阳台面积增加了一倍,把外立面重新进行打造,建立起了新窗户给它造了新窗户,使它的采光更好,同时我们也把入口处进行了改造,在同样这一块社区,在十年前我也在这块做一些设计,当时第一个项目是在中间区域。这个项目的开发商冒了一些风险,他们把地买下来,不是联系在一起的两栋楼,两个楼在一起给人一种很好的内部存在感。而且30年前就在这里一些家庭,不用拆迁,他们就在中间这个区域里面居住,当时他们采纳了这样一个意见,也是做了一些隔断等等。这个项目让我意识到对于未来是很重要的,未来当中我们对街区必须有新的想法,怎么管理街区,能很好理解街道的功能,不是说再像一代房屋走廊式的单纯设计,如果说我建立一个城市,比如说如果有个10米宽这种街道,有的人说不可能,但是在巴黎是可能,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些尝试。融入现代元素,我们还是希望可持续下去。在街区上做的打造,这是我在多年前一个工作,包括有开放街区的概念,我也把它融入了进去。

在80、90年代,在日本当时,我把这些不好的设计打了叉,我们要在这些项目上做哪些改善呢?二代城市又把这些设计分割开来,也不理想。在法国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形了,我们把街道怎么样真正的打开?把建筑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也是我现在极力提倡的概念,我们需要做这样的改变和适应。

Cidade Das Artes艺术馆
Cidade Das Artes艺术馆

城市也需要面临时效性

1988年一个项目,也是一个新城市的项目,包括有这些产业区,商业区,还有学校园区。这一块自然风景也是很美的,我们极力保护,可以看到它的图象。这些机构,这些人他们其实都非常想要参与到法国西部的项目当中,他们都贡献了非常多的计划、规划和设计,我当时来看这些他们的设计,计划是怎么样适应当时街道的。这是90年时候一个社区,我就是在这个街区采纳了一些计划,最开始的时候,在这个现代的运动进行之后,人们认为在很多的城市当中,欧洲的城市当中,有种回归的意识。我们慢慢看到在1994年,巴黎河畔项目看到这种元素,继续开始社区构建,我当时也提出一个理念,在竞赛当中我告诉他们,有些不同的计算机图片和模型,如何让街道开放不是封锁的,这是公共的范围,希望有开放的街区和街道。建筑师可以使用参照这种原则,来进一步来开放街道,有自然采光,这个建筑也可以有幕墙,十几二十年以后我们要把它改造成住宅项目的时候,我们可以进一步翻新成新的项目。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使用这个计划,有不同的考虑观点,我当时冒了风险说我不能够设计这个建筑,我不能够建设一个天花板,在我们举办这期研讨会的时候我们也选择同样一个街道,需要彼此协调思考一下我们要使用哪种街道,我们能够把这种开放的街道模式进一步的融入进来,比如说私有的花园等等,一层如何设计,街道如何设计。

我们当时经过一年的讨论,要采用25米维度的街道,在这个高度的建筑也要相应协调,就会让整个周边的开放街区看起来非常的不好,所以这个问题就是维度的问题,关于层高的问题。这就是当时我面临那些问题,在有些社区这些开放的空间我们要让所有的项目都遵循同样一个项目,相当于在一个动物园里的不同动物一样,我们能够继续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就太疯狂了,我当时告诉他们,我们能不能看一下,考虑一下多元性,让街道的墙能够融入到一种一体化多元化当中,这是我需要尝试的一种元素和方法。我不想进一步加强,我希望这个开放的街区可以使用灰色、白色的颜色,当时也就咨询了其他一席建筑师,说这种设计方式,有些建筑师都很好,有些建筑师一般,我本人也不是特别喜欢。在整个城市规划当中必须要考虑这几种理念。所有的建筑可能不是特别好,但是他们必须要有很好的功用性。

Musée Hergé博物馆(Musée Hergé),建筑师: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建筑事务所,项目地点:比利时 项目时间:2007-2009年
Musée Hergé博物馆(Musée Hergé),建筑师: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建筑事务所,项目地点:比利时 项目时间:2007-2009年

我们看有采光,有公寓,有很多的日照,也有他们之间的沟通衔接。对于大学这种大的街区,要接受和整个周边社区的共融,我们期望像巴黎中央其他小的建筑一样,一个学校,还有很多商业区。此外,还有5个大的街区,他们和街面联系到一起,这也是办公区,这个开放街区概念也是非常重要。这是在圣保罗,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大的区域,看到汽车工厂,看到很多不同的景象,有一些汽车工厂,这个城市的市长期望融入一些流行元素,让一个大的公司,另外一个大的独立工作区,在所有的区域当中进行更好的设计。他说我的这个城市有一些研讨会,研究会,他们希望打造巴塞罗那,我们和很多年轻的规划师通力合作,我当年的理念是要打造开放的街区,我说这个街道它只是个共建区间,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建筑更好的共融,最开始可以非常低成本的变革改造,这种模型是现有的这些建筑,我们可以做一些街区让他们开放,保证这种高质性,这是合情合理的,在很多城市都可以这样做。我们看到很多街道设计非常丑陋,我们通过开放街区让它更加有生机。有些建筑设计非常的可笑,有些非常的大。这就相当于人们彼此沟通知道他们在哪,我们在通过50年的街道设计,无法实现很好的互动。50年前我们用很高的建筑,这个街道是长期存在的街道,所以我们一定要专注街道的设计,街道是一种开放的元素,它可以在那里长久使用,长期使用。我们可以进行改造,让它更加开放,成为一种互动的工具。我觉得这是一种全新的开放设计理念,在所有的城市,比如说在欧洲美国的城市,有些50年之久的城市,需要进一步改善,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时代变迁非常快速,城市需要有一些空间,城市也需要面临时效性。

相关知识

普利兹克奖得主克里斯蒂·德·包赞巴
为城市而设计| 克里斯蒂·德·包赞巴克:讲大都市的发展
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2012普利兹克奖颁奖 王澍批评中国"千城一面"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获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日本建筑师坂茂获得2014普利兹克建筑奖
全球设计大奖研究之普利兹克奖:战胜百年大佬的“小鲜肉”
普利兹克奖中国得主王澍会呼吸的建筑
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角逐2013艾特奖
华太设计迎来普利兹克奖大师理查德•罗杰斯专题演讲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普利兹克奖得主克里斯蒂·德·包赞巴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60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