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https://m.biud.com.cn 2015年10月13日17:39 家居装修知识网  

重构建筑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想把《细部文化》这本书推荐给中国读者?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不断加快,物质的极大丰富促使“人”的精神需求也不断的提高。 人对物质世界的需求首先体现在“衣食住行”。单就这个“住”字来说,是与建筑学密不可分的。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开始趋向多元化,且不再仅仅是针对功能性方面的要求。 另外,现今世界更加丰富的信息方式传播,让国内的建筑师眼界开阔起来,也明确了自身专业素质与国际建筑水平存在的差距。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仓促和误解……

有人认为中国建筑师内在的人文修养和责任感的缺乏,导致建筑设计本身的逻辑偏移,我不能苟同。不可否认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亦不可否认国内 设计师的水平增长很快,从当代各大设计奖项获奖的名单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建筑师的姓名正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但同时这也折射出当今中国建筑设计界的一种浮躁——当你真正接触过国外同一领域的从业人员,深入了解过他们的状态,也许就不得不更冷静面对自己的建筑设计产业的未来了。

CBC-UED编辑团队
CBC-UED编辑团队

学习始终是由里及外的

在海外事务所工作过的人应该知道,他们的设计过程与我们是不尽相同的。从工作方式上来说,他们更注重学术论证,理论扎实、数据严密、工序复杂、审查严苛。而结果上,单就效果图来说,可能与我们并没有很大区别,甚至在图面表现上时常还会“稍逊一筹”。可是项目完成之后的区别就往往显而易见了。我们有些事务所习惯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在打磨效果图上,而境外事务所更习惯于在做效果图之前,先把所有设计细节完善到位,甚至选料都已完备。所以,他们的效果图的目的只是完全客观地让未竞的项目可视化。很显然,由于制作过程的不同,最后的结果呈现一定也会有所差距。一个好的项目,是完成后10年、20年,再看人们如何评价它们。这就像镀金与真金的区别。

所以现阶段,我们更应该讨论的,可能是如何向人家去学习。但如果“学习”只是追求表相,其结果可能就是走不长远。我们已经割裂了对自己传统的传 承,所以对西方模式的学习成为一种必然手段,学习、吸收、糅合、创新,这是一个必经的漫长过程,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味追求功利,也许是当前急速发展的中国面临的最根源问题。我们现在给与更多关注的往往只是表面,这种意识本位下的思考往往却忽略了建筑的本质是什么!

推介人: 彭礼孝《城市环境设计》杂志(UED)创办人、CBC集团董事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毕玺智库发起人
推介人: 彭礼孝《城市环境设计》杂志(UED)创办人、CBC集团董事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毕玺智库发起人

建筑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个挺封讽刺的问题,凭直观来说我们会回答:细部。因为设计是需要从整体出发,进行局部处理和整体联结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它并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简单处理。建筑细部设计不但要符合建筑自身的需要,同时为人提供尺度感知和审美感受,又使它成为联结人和建筑的桥梁。细部依附于建筑,又独立于建筑之外,在建筑整体上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等问题,在细部设计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是无论在风格上、精神上还是形式上,若想使得建筑细部设计同建筑整体步调保持一致,就要充分了解建筑细部设计中的概念及技术因素,包括不同城市、不同文化、不同环境背景下,人们对细部设计的主观选择,以及不同功能不同风格的建筑本体对细部的情感要求等等。

这种情形在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大剧院(剧院装修效果图)”,以及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的“成都来福士广场”都出现过,这些方案从细部开始自成一体。以本书为框架,读者也许能透彻地研究妹岛(Kazuyo Sejima)和世与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的“矿业同盟设计管理学院”,并且提出该方案是否只能在德国实行的疑问。雷蒙德·阿伯拉罕(Raimund Abraham)又是如何将他的建筑理念从位于纽约的“奥地利文化广场大楼”引至位于德国霍姆布洛依的“音乐家之屋”?瑞士山脉的雄浑是否在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的“瓦尔斯温泉”的细部中得到了体现,或者是否有其他反映在细部里的因素,将其影响扩展或延深到了更大的文化范畴?莱比斯·伍兹与匡孔明“时光阁”所展现的,是细部在方案的不同尺度上,乃至最小的构件都展现了相对的城市性……

细部成了占据某种构思,甚至是占据某座建筑物的特殊模式。通过详细的、由下而上地从最小到最大可能构件来分析13项建造完成的案例研究,本书能让读者充分了解其包含的每一栋建筑。该系统以一系列“透镜”(Lenses)和短评为工具,来解析所选的案例;先从设计整体入手,再通过特殊矩阵专注探讨方案的不同部位。这种结构与组织模式的意义在于发展和确立以下论点:通过结合建造环境中的某些特定条件,就能创造出接近“完美”建筑作品。在此论点下,解读某一细部时,建筑本质上是不完整的;然而把建筑作为概念构想的实施来理解,则通过实际建造的手段,使得它变完整了。理解与比较建筑和建造环境的最好办法,是通过细部这个焦点、这个想法兼建造的神器。也是每一面“透镜”的意图。

为一本上千页的书做你自己的出版人

分享出版

做一本上千页的书,在出版圈是个难题,也是个诱惑,尤其在建筑学领域,开这个先河的应该是Ram Koolhass, 当年他那本S, M, L XL, 难住了众多出版社,在无数次的辗转反复后,纽约一家小出版社扛下了这个项目,最后这本书成为一个传奇和建筑学领域的经典。 2008年,我为美国建筑大师Eric Owen Moss运作出版了他那本1600页的Moss Construction Manual (莫斯建造手册),那是一本充满解构和后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气息的书,在复古伪装下的诡异装帧极具建筑感,当时中英文同步出版和发行,国内的合作出版社很激动,信心满满想大赚一笔。但国内的发行版本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了低成本纸张和封面材料,并且与Moss设计理念相契合的装帧形式上的所有细节都省略了,同一本书在中国变成了另外的一个说不出来味道的东西,至少直观上是这个样子(感觉很Low),最后高码洋的定价(980元,据说这是为了防范盗版的风险和让利给所谓的第二销售渠道)好像让这本书掉黑沟里了。我都不知道在中国有多少人见过这本书。但这本书在欧美获得了行业主流圈的认同,基本所有国际主流媒体都报道和介绍了,很多圈里的大腕为这本书写了书评,当年Domus杂志第935期用了8页的篇幅来介绍这本书。这本书为AADCU的出版项目在国际建筑圈带来了某些虚荣,意大利的Abitare杂志甚至把我们描述成一个前卫的出版人。其实把一个出版项目推向市场和读者的过程一点都不前卫,甚至时时伴随着沮丧感。

这些年,AADCU为中国读者奉献的全球同步首版书,有多少你们见过,不会全掉沟了吧?
这些年,AADCU为中国读者奉献的全球同步首版书,有多少你们见过,不会全掉沟了吧?

做你自己的出版人

2012年岁末,Christoph Kumpusch通过Moss联络我,把一本1030页的专著抛了过来,这就是Detail Kultur (细部文化)。Kumpusch当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明星教授,同时他正在与StevenHoll合作成都的来福士广场项目,也许当时他沉浸在初识中国的那种激动中,他请我们为这本书做中英文版的同步出版。

我看了Detail Kultur的样稿,高处不胜寒,宏大的结构和丰满的细节,纵横皆有深度,无疑这又是一本金字塔尖上的项目。从10个角度研究与建筑学息息相关的细部文化,并把这10个节点层层交互往返在13位建筑大师的建成项目上。

为了追踪这些项目,Kumpusch的脚步踏及了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时间跨度长达六年之久。当时Ram Koolhass也看了这本书的样稿,并希望Kumpusch能把这本书带到2014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做首秀(Koolkass担任2014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但总总原因,主要是中文版的翻译延误了2014年的出版。

2013年,这本书获得了美国著名的Graham基金的资助,接下来的将近两年里,针对中文版的需求,组建了一个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华人建筑师团队承担翻译任务。

2015年的初夏,Christoph Kumpusch把最终完成稿交付给我,我想,Kumpusch的工作完成了,对我而言,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开始呢?对中国读者而言,这部结构复杂的学术著作,连装帧的翻口上都有108个索引切口的书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历程呢?

推介和发起人:蓝青(Bruce Q. Lan),独立出版人,AADCU执行总监,中国项目主任
推介和发起人:蓝青(Bruce Q. Lan),独立出版人,AADCU执行总监,中国项目主任

读你自己想读的书

做为一个国际建筑学的研究者,我没有太多国内学习建筑学的经验,所以我也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但我相信中国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诸多节点上沉湎于伪建筑学模式,尤其在建构和细部上。在这一点上,我相信他山之玉可以攻石。记得2012年末,清华建筑学院邀请Eric Owen Moss来京讲座,演讲之后,我送Moss去机场,他老先生给我讲:演讲前他用一个小时转悠了清华的学生工作室,但老先生表示困惑,他弄不明白学生们在干什么。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紧接着他问我对Foster设计的T3航站楼的观感,我回了一句:“It’s just so big, but empty at everything”。老先生笑了笑说:“detail…yeah…but toChina, big never enough…”。是的,一栋没有细部的建筑也许无伤大雅。但或许,没有太多细节的建筑学教育是更可怕的。Detail Kultur (细部文化)这本书的价值对中国读者而言,门徒也许近在咫尺,或也在千里之外。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既然我把这本书带到了中国读者面前,首先,我必须相信中国建筑业读者的鉴别力,同时我还得对大家还有坐下来认真读一本好书的欲望充满信心。那么在2015年,我们要面临这个信息爆炸后时代,以及资讯传播方式急剧变革的时代,当然这也是一个分享的时代,有好东西自然要大家分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我们的分享创建了平台和可能性。在中国,没买过盗版图书的建筑师肯定不是中国建筑师,这是一个出版圈朋友说的笑话,过去十年,我的确见证了这个领域道德沦丧后的疯狂,中国的建筑出版人和读者其实在某种意义上都丧失了阅读的尊严。我想把 Detail Kultur (细部文化)这本书分享给所有本领域内的从业者和学习者,让大家都来体会和拥有作为出版人和读者的尊严,分享出版让每一位读者都是潜在的联合出版人。让所有那些污七糟八的中间地带都见鬼去吧,从现在开始,做你自己的出版人,读你自己想读的书。

项目介绍: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建筑宛如由概念及技术所交织构成的光谱,人们对细部的误解也在这二者间循环波动,本书旨在通过对世界级建筑大家的特定建造案例研究,比例图示,面谈对话,文字分析,系统地修正种种误解,重新宣告细部的根本重要性。真正能读懂细部的建筑师有多少呢?对当下的大多中国建筑师而言,研究细部是奢侈的,或许是形而上的。如何回归真正的建筑学?匡孔明的细部文化研究将为你打开一扇门……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似乎信息离我们越来越近,但一本有深度,有份量,有质感,有气息的纸质图书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么,有没有一种模式,既能降低出版人的风险成本,又能将价格合理的图书精准推送给真正需要的你?我们选择了“众筹”,也许我们应更好的理解这不是一次单纯的筹集资金行为,而是一次“分享出版”。

本书纲要

建筑细部是什么?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细部文化与发展中的当代建筑学的关系又是什么?它在与工程的关联性之外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是什么?建筑学的入口和出口都涉及细部文化,它蕴含的脉络节点是否是建筑的DNA?而随着建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是否会产生变异?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本书通过1030页内文;细部文化的10面透镜;12个经典案例以及细得不能再细的解析;更有12位建筑大师(包括:访谈:扎哈·哈迪德/ 妹岛和世/ 艾里克·欧文·莫斯/ 莱比斯·伍兹/卡尔梅·皮诺斯/ 彼得·库克/ 汤姆·梅恩/ 彼得·卒姆托/ 尼尔·德纳里/ 查尔斯·伦夫洛/ 斯蒂文·霍尔/ 朱塞佩·利加诺和埃达·托拉)的一对一访谈为你解答有关建筑细部的所有疑惑。并传达出一个有关建筑之美的本源,非传统理论逻辑进程下的主题。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本书作者

来自维也纳,生活在纽约的建筑学博士Christopha.Kumpusch 给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匡孔明,他是多领域事务所(Forward-slash)的联合创始人、曾被授予“莱奥纳多·达·芬奇”荣誉学者、鲁道夫·M·辛德勒学者、USAA学者荣誉称号。他导Backslash研究小组并,与莱比斯·伍兹,安东尼·维德勒 (AnthonyVidler) 以及IDEA的编辑曼纽尔·德兰达(ManuelDeLanda)共同创建了维也纳系统。作为建筑学教授,他曾经任教于库柏联盟学院建筑系、康奈尔大学建筑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Pratt艺术学院、南加州建筑学院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设计规划与遗产保护学院。在建筑细部领域的研究,当世鲜有人能出其右。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本书序言作者:

K·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当代著名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国际建筑评论家协会前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文物保护研究生院教授。著有《现代建筑一一部批判的历史》《构造文化研究》等多部论著。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截至活动结束,如果参与者总数未足500人,您所支付的订金将予以全额原路退回。

相关知识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争论一年,论普通断桥和双断桥的安全性
中国设计有态度之任清泉:做有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的设计
品格卢斌峰:一屋一空间 生活美学与实用是相融合的
原木门和实木门的区别
《等一个人咖啡》 与你追寻纯真浪漫的爱情
复合木地板和实木地板的区别 哪个才是你的最爱
人造大理石和天然大理石的区别在哪里
空调变频和定频的区别 空调变频和定频哪个好
台湾康樸乐 迎国庆 庆十一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一起来做本与时间和大师同行的建筑学典籍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60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