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一角下巨大的隐匿
万丈资本-小荷才露尖尖角:瑞安资产收购计划
2015年7月14日,万科牵头的财团出价35.7亿元,邀约对瑞安房地产持有的一处位于上海的超甲级写字楼Corporate Avenue 3进行收购,万科在此次收购中占有50%的权益,而其收购合作方为太盟投资集团(PAG Real Estate Partners LP)和铁狮门。其中,万科方面的运作实体,为当时成立不足一月的万丈资本。(收购是否成功,本文按下不表)
事件本身平淡无奇,但事件发起方的运作实体-万丈资本,一时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虽然万科给出的官方说法是“主要业务是金融和城市存量资产的收购改造”,但结合万科的“轻”思维和行业进入的发展阶段,可以大胆猜测,房地产金融极有可能成为万科转型的重量级法宝。而万丈资本只是蓝图中阶段性出现的最闪亮的星,隐隐勾勒了万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脉络。
万丈资本,恰逢其势,恰逢其时:
先了解一下万丈资本:
从表面上来看,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投入方向,本身都不足以为奇。BUT,他是处在转型风口浪尖、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龙头老大万科做出来的。
大致分析一下万丈资本出现的原因/基本条件:
1、万科利润下滑(不争的事实,但这也不是万科一家面临的问题)
2、万科商业存量过大,但换个角度,资源丰富(基本上大张旗鼓动过商业的开发商,现在应该都存在这个问题)
万丈资本,万科发展蓝图上最闪亮的星:
2015年,万科积极探索转型,走轻资产之路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变成为其新阶段的选择。
“轻”字诀体现在其探索的各个环节。(来来来,我们看看典型的“五轻”)
愿景“轻”
从“赞美生命,共筑城市”的开发先导、重资产思路转向侧重运营、服务的“城市配套服务商”
组织架构“轻”:
构架调整,集团去非核心成本部门,扁平化构架,为业务探索提供便利(万科总部保留的职能基本上都是能实现“以小博大”作用的职能,试想一下,管理杠杆、资金杠杆、品牌杠杆……)
人员“轻”:
隐蔽裁员,重新储备,低机会成本进行补充业务筛选(其实也不好说,说不定就出来个战略型业务)
通过更为灵活的方式将裁员与人才储备目的合并,借助“市场之手”进行低成本的业务筛选,活下来并能够发展的那个,势必会成为万科未来竞争优势的补充。
同时,在新的人员结构中,核心位置人员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历也有所指向,比如,万科北京公司的负责人。
业务选择“轻”:
尽量弱化资金沉淀,强化运营服务内容,强化“客户核心”围绕“物业升值”在产业链上积极拓展(千万业主,本身就是宝藏)
动力支点“轻”:
金融端点发力,金融的逻辑逐渐清晰
万科的金融思路,最早在社区物业中闪现,比如,战略入主徽商银行,联姻渣打中国。
而从2014年8月开始,商业项目频频试水金融,万丈资本只是其中一点,但却具备相当的战略意义,那就是,万!科!开!始!自!己!玩!金!融!了!
在整个链条中,最能跨越业务属性、实现价值在时间和空间方面交换的就是金融,这有助于万科在形成各业务优势竞争力的同时,打通自身的业务链条,形成可以有机循环的生态圈。
同时,通过金融背后的资本逻辑之手,万科会在共享经济时代通过自身前期的资源积累形成新的带有范围经济色彩的规模经济。
万科的蓝图,定会是依借地产开发,形成网状扩张,并通过房地产金融进行贯通。
只是,好事多磨,慢慢等咯~
PS,不过要记得,不是所有的发展模式都适合自己,所以看归看,千万别被迷晕了。
相关知识
万丈资本—万科发展蓝图隐现
万科联手中民投并购“捡漏” 上置浮现资本猎人
万科拟“试水”社区商业 探索社区商业资本化
前海人寿投资万科解读:基石投资 共赢发展
潘石屹:王石跟万科发展到这一步我也很纳闷
万科安邦深夜宣布联手 宝能系幕后资本疑似浮出水面
万科之争:情怀与资本的对决
万科地产拟“试水”社区商业
万科总裁郁亮去年年薪基本买成万科股票
丁祖昱:万科合伙人计划对中国楼市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