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江南民居也独有特色。一位摄影师回到自己童年生活的高淳,用相机捕捉江南老居的独特魅力和岁月的味道,不像现今大城市的高楼这般轻易坍塌,江南老居稳稳屹立了千年!这些老居到底有些什么特点,让其能够如此经久耐用呢?
猴年正月初一,我驱车从南京到高淳老街一日游。之所以选择大年初一去高淳老街,是因为想去老街看看那里的民风民居,感受一下城里人早已淡忘的过年习俗。
记得儿时在老家的乡下过年时,大年初一早上起来,长辈们会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圆子。这种用糯米粉搓起来的小圆子,不同元宵,是实心的,圆子里没有馅。
条件好的家庭,会用红曲粉或大麦汁做成颜色,再放入几片糖水年糕,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年年高升。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高淳老街上还有这样的年糕圆子卖否?
高淳从前也是个“鱼米之乡”,高淳旁的固城湖相当有名,现今每年的秋季,高淳固城湖螃蟹也是市民餐桌上的必备食品。自然,高淳最出名的,还要数那条已经有900余年历史的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也叫淳溪老街,其得名源于这里曾被称作为“淳溪镇”。大约在殷商时期,先民就在这片紧挨固城湖的地区定居生活,此后逐渐形成村落和集镇。
到了明代,明政府设立了“高淳县”,其衙所就设在淳溪镇上。
明清时期,随着徽商崛起,淳溪成为安徽的粮食、茶叶、纸张、竹木、桐油和江苏的色布绸缎、日用百货等物资的主要集散地,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八大行”,淳溪镇老街也渐渐形成。
整个高淳老街,是按“一”字型建造的,老街的东西全长不足千米,宽度大概在四、五米左右。
老街上的石板路,中间采用粉红色的胭脂石横向铺设,胭脂石的两边再用青条石纵向围绕,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人行车压,如今依然坚固耐用。
石板路的两旁,是鳞次栉比的老式建筑。大概深受徽商的影响,这些房屋都有鲜明的“徽派”建筑风格。
均为双层砖木结构,上下二层,挑檐、斗拱、垛、墙、横桁、楼窗,风姿古朴。
每间房屋都是前店后宅设计,店面房多为三开间,与厢房相连接处是个小小的院落,也称作为“天井”,是一家人洗刷、休闲喝茶的地方。
老街上所有的临街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门楣上往往采用木结构斜撑,这些斜撑件上雕有“五路财神”、“连年有余”、“麻姑献寿”等花纹,体现了老街居民的传统信仰。
为了防止砖木结构的房屋因不慎着火而殃及左邻右舍,每户人家都会砌上高高的“马头墙”,以便能够在失火时做到隔断作用。
在高淳老街的西边,有一条叫“井巷”的狭窄支巷,因“井巷”里有口古井而得名。这口古井以前叫“大成井”,大约开挖于明朝时期,是老街百姓的一口公用井。
传说清朝的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过高淳老街时,三度饮用过此古井的水,因而被当地人奉为“乾隆古井”。如今,这口古井依旧在正常使用,只是再也见不到“万岁爷”了。
我到高淳老街时,并没有见到那记忆中的“年糕圆子”,到是整条街上挂满了“蟹黄汤包”的旗幡,以及满大街兜售高淳豆腐干的小贩。
自然也少不了农家自酿的米酒、固城湖螃蟹、羽毛宫扇、大众布鞋和高淳的香鹅,只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高淳老街还是一处革命圣地。抗战时期,陈毅司令员于1938年6月亲率新四军一支队东征路过高淳,并在位于高淳老街中段的“吴氏宗祠”内设立了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
陈毅在高淳逗留期间,做了大量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并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的诗篇。诗中曾这样描写过当时的高淳:“堤柳低垂晚照斜,农家夜膳话桑麻。”
正月初一游高淳老街,自然也是人满为患。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春节长假,高速又免费,于是开着私家车,浩浩荡荡来到了高淳老街。
或许很多人跟我有着同样的心情,就是想到高淳老街找回过年的滋味,找回哪怕是一碗“年糕圆子”的美好记忆。只是对不起,这或许很难了。
其实,没有了“年糕圆子”,我们还在过大年,就像眼下很多地方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一样,习惯了,也能年复一年。
其实,没有了“年糕圆子”,我们还在过大年,就像眼下很多地方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一样,习惯了,也能年复一年。
我之所以去高淳老街,只是想要沿着胭脂石铺就的石板路走一走,摸一把已经光斑陆离的白墙黛瓦。
想象着让岁月的印记再次闯入自己的心头,就已经够了。
毕竟这里刻着我童年的回忆,和我记忆深处永远的老家!
相关知识
江南老居千年仍坚固屹立 双层砖木配马头墙防火
周末不宅家!沙湾古镇探千年历史品岭南文化
千年花梨木 百年明清居
千年瓷都“去陶瓷化” 破解景德镇衰败之谜
周庄季香院精品酒店 演绎千年烟雨的温婉神韵
大自然•木香居惊情600年 缘起千年古树
人信•千年美丽首创武汉别墅“日光“传奇
天宁寺内建楼房被令停工 距千年古塔仅20多米
易居中国丁祖昱:房地产未来五年仍将高位运行
2015中国房企500强榜单出炉 万科连居七年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