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被上升为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稳步推进。2016年迈入深入推进新阶段。经过几年的探索、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未来撬动我国内需,乃至整个中国发展的最大的潜力所在。但在此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房价水涨船高、农民工买不起房、无法就近就业等问题逐渐凸显。
“十三五”新开局,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将如何深推?发展如何提质?新动力如何发现?维稳就业是否是关键?户籍改革又是否是突破口?这些都是接下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备受考验的焦点,也是本期“城镇化深耕”专题报道中我们试图解答的问题。
“十三五”:拿什么降低2.7亿农民工进城门槛?
两会前夕,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部分三四线城市楼市出现涨价热潮。一边是国家在大力推进,一边是基本门槛水涨船高。目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正在热议农民工市民化。
研究农民工进城问题的专家直言,单就居高不下的房价,就让部分收入有限的农民工的进城步伐滞缓不前。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农民工,一辈子辛辛苦苦挣的钱或许都进不了城里的一道“房”门槛。两会上“打破农民工进城门槛,降低房价,让农民工买得起好房”的声音更是备受关注。
新篇章:深耕新型城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并强调,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业内共识,经济新常态下,寻找新的驱动,调整投资结构已经迫在眉睫,而新型城镇化被寄予厚望。十八大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之后,新型城镇化更是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高度。继2013年首次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2015年底又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
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月6日中央发文《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明确深耕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深入发展的新纪元。
日前中国经济网报道,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国家正在抓紧制定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方案,将重点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镇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体制机制创新保障。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高国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次高层会议和相关政策出台,预示着“十三五”期间的城镇化要推行集约、高效的城镇化模式,注重在不同地区的均衡推进,让东部提质,西部加速就业。同时推进绿色城镇化政策进一步落地。
新动力:改革创新从户改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两会上表示:“应从制度改革入手,打破农民工进城门槛,让他们自由迁徙。同时改变房产市场游戏规则,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降低房价,让农民工买得起城里的好房。”
上述《意见》指出,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加快实施“一融双新”工程,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为核心,以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发展和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瞄准短板,加快突破,优化政策组合,弥补供需缺口,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入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问题应率先破题,举家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是使农民走进城市,促进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有力突破口。
据了解,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7.5%,其中2.6亿被统计为非户籍城镇常住人口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距离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以及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两会召开前几日,春节刚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部分三四线城市出现节后楼市涨价潮。
居高不下的房价,让收入有限的农民工进城的步伐滞缓不前。
来自山东的范娟有购房意愿,但据其介绍,她没工作没收入,平时在家照顾孩子,丈夫一个人在济南市里打工,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如果算上衣食住行、养家糊口的开销,以丈夫一个人的收入负担三四线城市普通住宅还是很困难。“得攒几年钱才能买”,范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说。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
肖金成指出,目前存在农民进城缓慢、不愿进城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在有限的经济能力下,城里的房子买不起,生活成本高,相反在农村可以过得很舒坦。同时受限于户籍问题,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受阻。这促使新型城镇化进展缺乏动力。换言之,破除这些基本的制度壁垒,也会是新型城镇化深入进行的有力动力。
高国力称,下一步关键是如何创造条件。据不同地方、需求,分门别类制定办法和举措来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工进城,同时消化一部分城镇库存。
据悉,目前,河北、山西、山东、甘肃等相关省市已明确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农民进城购房。
此外,就业问题也是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一大因素。
2015年夏,来自河南的60后许桂莲帮助儿子在县城买了一套20万元婚房。婚后不久,儿子便去了广东打工。许桂莲告诉本报记者:“在县城没有合适的工作,而且工资太低了,两千多元的工资有什么用。”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他们只能过着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在两会期间表示,人的城镇化即稳定就业是关键。并建议将东部传统产业转移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让两亿多的务工人员回家乡打工。一方面企业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降低成本,同时农民工可在当地就业生活,安居乐业,加速实现城镇化。
高国力认为,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创新。围绕新型城镇化的需求,围绕制约城镇化的一些环节,来推行一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的举措。
《意见》强调,坚持纵横联动、协同推进。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推动户籍、土地、财政、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加强部门与地方政策联动,推动地方加快出台一批配套政策,确保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地生根。
老问题:有钱盖广场大楼没钱建学校医院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专门提到要建立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模式,鼓励引导各地方大胆探索和尝试。据了解,目前国家启动了100多个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其中试点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探索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模式。
高国力表示,资金是城镇化很关键的问题。资金来源应首先鼓励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PPT的模式。此外还可以利用国际机构的优惠贷款、通过BOT的模式来吸引社会各类投资、适量举债等多种模式、多种资金的组合,保证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
对于资金问题,肖金成则认为,融资难、缺钱发展确实是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的现实问题,但有些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有钱盖广场、盖办公楼、修马路,就是缺钱建学校、医院。
“农民工进城,需要买房租房、社会保障金、各种消费等资金的支出有利于当地财政提高,举家进城,老人养老、子女上学,当地政府的现有财力应以需出财,把钱花在刀刃上,建设医院、学校等确切需要的公共服务,这是以人为本、城镇化建设提高质量的关键。”
“城镇化的质量不是建筑的质量,不是建多少房子,房子建得有多高。”肖金成指出,由于此前的粗放式发展和各地方对中央新型城镇化发展精神的曲解,一些地方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摊大饼”、追求数量和速度,资金用在修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导致“鬼城”、空城。
公开材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 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 2173个增加到20113个。
1996~2012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724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357万亩;2010~2012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953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515万亩。2000~2011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远高于城镇人口50.5%的增长速度。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等财政金融风险。
《意见》强调,统筹规划、总体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城镇化问题,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谈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时指出,城市发展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曾表示:过去曾认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现代化,在苦心打造城市时,只学到了国外城市发展的表象,而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建设的归结点。
相关知识
十三五拿什么降低2.7亿农民工进城门槛
湖南攸县政府大楼造价2.7亿 买办公家具花500万
湖南县政府楼占地182亩花2.7亿买家具砸500万
又见“短命工程”:耗资2.7亿元 完工3年就要拆
2.7亿元“长廊”建成3年被拆迁 官方:为改造提升
“2.7亿建3亿拆”如何“捡了便宜”
楼市观察:“2.7亿建3亿拆”如何“捡了便宜”
项目耗资2.7亿建成3年即拆迁 被指“乱拆乱建”
云南短命工程完工3年就要拆 耗资2.7亿元
云南河口回应2.7亿长廊3亿拆除: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