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帝都胡同公厕密布成老外噩梦:蹲着如厕像劈叉 

帝都胡同公厕密布成老外噩梦:蹲着如厕像劈叉 

https://m.biud.com.cn 2016年03月08日06:17 家居装修知识网  

蹲和坐着上厕所对于我们国人来说仅意味着哪个更舒服或更洁净,但是对于我在北京的外国朋友们,蹲厕成了他们来到中国后需要克服的头等难题。特别是北京胡同附近密布的公厕,简直成了这些或是旅游观光或是常住的歪果仁的噩梦!



俗话讲“人有三急”,这上厕所就是个急茬儿。说起厕所在咱老北京也是很有历史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每个院里都有厕所。那时的厕所大小便都存在厕坑里,但每隔一天专有清洁队的掏粪工人来掏粪。所用工具是一个象茶杯似的大木桶,胳膊从桶的大木把穿过,挎在肩背在背上,就像士兵背步抢的姿势。



然后手中握着一把长勺。他们隔天准时来,把两天积存的粪便一勺一勺地掏进大木桶,然后从院里背到胡同,再把粪便到进拉粪车里。就这样一院一院地把整条胡同的粪便都要拉走。说起掏粪,其中有位叫时传祥的老工人还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他有句名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渐渐地,院儿里的厕所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胡同里的几个公共厕所。狭长的胡同儿巷子里,公厕坐落在胡同儿的深处,离得近的上起来方便,离着远的要是闹起了肚子可有的受喽!



想起这个公厕,打小儿就对这公厕怵头!上公厕每天早上是一景。起个大早儿,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从各院儿出来,手里端着夜里用的便盆,来到公厕汇合。



坑少人多,于是男女两条龙排了出来。更让人犯怵的就是这冬天上厕所了。前边儿也说了,人有三急,不能说寒冬腊月的日子咱不上厕所了不是?昏黄的路灯下,走在窄窄的胡同里,虽说是自个儿的家门口儿吧,北风一吹,檐儿上的雪花儿直灌脖子,甭说是冷吧,吓都能吓死个人。老年人,蹲着不方便,自己还要拎着恭櫈来。



您还别不承认,这公厕就是咱老北京的胡同儿的特色,没有了这么个景儿也显得乏味。今儿个的公共厕所修得好了,瓷砖白璧,自动的冲水马桶,还有移动的、固定的,想怎么高级怎么有,是方便了大家伙儿,也少了那么份儿乐趣不是。



可是您知道吗?在胡同上公共厕所,是老外在中国的首要难题!



在1978年圣诞前几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被报道患上了严重的痔疮,疼痛难忍,甚至不得不“旷工”一天。几周后,《时代周刊》杂志采访了一位名叫迈克·费雷利奇的直肠病学家,他对总统的病痛进行解释:“其实我们在盥洗室中排便时不应该是坐着,而是应该蹲着。”



蹲着和坐着上厕所对于我们国人来说仅意味着哪个更舒服或更洁净,而从未想过身体上对此会有什么反应。先不讨论这位专家的诊断是否正确,但是对于我在北京的外国朋友们,蹲厕成了他们来到中国后需要克服的头等难题。



北京的公厕数量居全中国之首,而北京胡同中的厕所尤其密集,在某些地段每二十米就有一个室外公厕。



在没有现代化的下水道系统的胡同房,若要在室内安装可冲刷的厕所需要花费很大一笔改造费,很多居民宁愿用尿盆,也不肯自掏腰包升级厕所。



因此政府为了防止人们“随地大小便”,在胡同区设置了许多公共厕所。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室外公厕基本都是蹲厕,即易清理又节省空间。



然而对于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蹲着上厕所,几乎是他们一生中不会去触碰也不可能完成的一个动作。



每每在胡同酒吧和朋友聊天畅饮时,他们总要时刻面临着用最不擅长的姿势来上厕所的现实问题,给快乐周末平添了几分哭笑不得。



曾有一位来自荷兰的朋友在室外如厕后回到酒吧,向我们抱怨这短短的几分钟的“公厕之旅”是如何闹心:当她竭尽全力不靠任何外力、在便坑上方把双腿弯过小于90度的“蹲姿”并保持身体平衡时。



旁边一名40多岁的“大妈”一边悠闲地蹲着“方便”,一边偷偷地拿出手机打算拍下这位朋友的如厕窘态。好在朋友眼疾手快,发现后立即用中文大喝一声“你干嘛”,用手挡住了这个好奇心略重的镜头。



这位大妈的行为的确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北京胡同区居住着许多初次来大城市、很少近距离接触外国人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没有隔间的公厕中,看到与平时大街上衣冠楚楚不一样的“老外”时,他们免不了因为新奇要多瞅几眼。所以,北京胡同里的公厕,成为了西方人的“眼中钉”。



我的一位来自英国的朋友Ceinwen初到北京时,每次遇到没有隔间的公厕,都要等到里面没有人后才敢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过经过几次“厚脸皮”的训练后,她也慢慢习惯了和他人同上厕所,也能忽视旁边飘过来的窥视目光。



之所以“蹲”对于西方人来说如此困难,还要从身体结构说起。当我们深蹲时,用到的部位是小腿肌肉和跟腱(足跟与小腿之间的连接肌腱),而对于大多数生活在高度自动化社会的西方人,一生中很少用到“蹲”这个动作。



他们不用蹲着在盆里洗衣服,不用蹲着用抹布擦地,尤其不用每天蹲着上厕所。所以他们的这部分的肌肉是僵硬未开化的。这与舞蹈中的劈叉是一个道理。



若要像中国人那样能够轻松地蹲下并使大腿贴到胸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他们需要长期忍受筋骨撕扯的痛感并不断坚持练习。而对于肥胖者来说,让厚重的腿部对折,更是难上加难。



另外一位英国朋友在两年前刚来中国时,在北京的一个俄罗斯酒吧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蹲厕。



内急催生智慧,他把皮带从裤子上解下来,绑在厕所门把上,两只手各拉着皮带的一端,然后靠着皮带的拉力慢慢蹲下,才能确保身体稳定而不向后倒。



即便如此,分泌物也没能完全准确入坑。后来经过几次练习后,终于可以不靠任何外力、惦着脚尖蹲下使臀部最大程度地接近厕坑,然而,若保持此姿势超过10分钟,膝盖还是会变得酸痛难忍。



对于很多来中国短途旅游的西方游客来说,他们并没有时间和心情去逐步适应蹲厕,所以上厕所时,有的人索性脱下裤子,以防出现分泌物弄脏弄臭衣服的尴尬局面。



如果在高速路边碰到一间无人清理的公厕,污物手纸到处洒落,恶臭冲天,甚至还用蹲坑作为淋浴的下水道,可以想象一下在他们眼中,上厕所将是一场多么巨大的灾难。



虽然有人如此厌恶蹲厕,但是在科学界有一种说法,蹲着上厕所其实有助于排泄,对便秘者尤其有帮助。因为蹲式排便可以减少肌肉紧张和腹压,使直肠完全张开,排便变得容易,也使肠子中的致命细菌排除得更彻底,进而减少痔疮的患病率。有资料显示,与来自以蹲便式为主的国家的人相比,发达国家的人们患肠疾的几率要高很多。



无论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蹲便式厕所肯定将会继续存在,来中国的外国游客还是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相关知识

帝都胡同公厕密布成老外噩梦:蹲着如厕像劈叉 
【太吓人了】为什么说马桶是家里的夺命杀手
维卫卫浴李丛委:树立健康如厕意识 让智能马桶走进千家万户
贴心如厕小管家 在寒冬如厕不再是噩梦
老美疯狂吐槽中国:蹲着上厕所令人瞠目结舌
家里厨房设计成这样 老公抢着下厨做饭!
真相系列:让您看完感到脸红心跳的九大浴事
为什么中国蹲坑多过马桶 前朝卫浴你知多少
洁利来智能坐便盖:关注老年人如厕安全
安华卫浴:智能改变如厕方式!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帝都胡同公厕密布成老外噩梦:蹲着如厕像劈叉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63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