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孵化器的进化史,与金融创新的重合,演绎出一曲“双创与金融”的二重奏。
1959年,约瑟夫·曼库索在美国的纽约创建了“贝特维亚工业中心”,由于曼库索将其中的厂房出租给一家养鸡公司,结果被脑洞大开的“歪果仁”冠以“incubator”(人工孵化禽蛋的专业设备),从此“孵化器”成为了扶持创业型企业机构或园区的专用名词。
根据MBA智库百科的资料,二战之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全球龙头,但随着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这种优势受到了来自西欧和日本等国经济崛起的冲击。面对这种变化,大企业适应缓慢,小企业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表现相当活跃。然而,小企业的成功率很低,发展极其困难。研究表明,小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和管理不善,这说明小企业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孵化器正是适应这种社会需求而诞生的组织,企业孵化器的目的正是为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处于初创状态的小企业提供全面的发展支持,为企业提供可租用的场地、商业服务设施等。企业孵化器是一个创造成功的创新型企业的综合系统,旨在创造一批充满活力的企业,并有组织地适时为企业提供其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其中新兴科技的研发与运用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孵化器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资料显示,从1987年第一家孵化器在武汉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呈现出健康、蓬勃、规范、有序的发展势头。
尽管中国孵化器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趋势,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特别是伴随着中国两次房地产大开发的浪潮,有一些企业甚至是地方政府,以孵化器为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在某些时段和区域内,孵化器发展暴露出了同质化与地产化的问题,使得孵化器与各类产业园区,成为了中央调控中的重点对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孵化器的正常发展。
进入新世纪的新十年,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兴起,特别是当中央提出“双创”的方针之后,中国孵化器的发展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
在本期《中国房地产金融》对孵化器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与以前的孵化器相比,新时代孵化器的运营者,不仅抓住了“双创”的机遇,更是将孵化器的开发与运营和金融改革创新结合在了一起,让金融成为孵化器发展的强劲助力,同时反过来孵化器又成为了金融创新的载体,两者的有机结合正在演绎着一曲“双创与金融”的二重奏。
可以说孵化器在中国的进化史,也是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其中爆发出来的新思维、新模式整理盘点以飨读者,不仅希望能为整个金融行业的创新转型提供一种新视角,更希望投资者能从中寻找到创新与发展的契机。
相关知识
孵化器的中国式进化
中国房地产金融2016年第5期目录
2012寒潮来袭 欧美系家电的中国式生存调查
“进口家居”的中国式发展之路
静憩之月影青竹 极致典雅的中国式家(图)
摩登的中国式精品酒店
商品众筹的中国式发展:众筹买房究竟是不是营销手段
大有容园154平新中式 精致的中国式韵味(图)
厨电领域的“中国式创新”:用科技改变生活
大有容园154平新中式 精致的中国式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