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深房价暴涨、一二线城市地王数量再创新高、全球最大房企万科陷入股权争夺,看起来,2016注定是房地产行业不平凡的一年。而随着稍早前保利地产和中航 地产双双停牌公告双方大股东之间筹划关于所属地产相关业务资产的重组整合方案,地产央企整合议题再次成为近期舆论关注的焦点。地产央企作为上半年屡造地王 的重要推手,其内部的整合亦很难不吸睛。
过去一年,与此相关的案例接踵而至,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引起市场侧目。年初,招商地产完成对蛇口 工业区的吸收合并。3月,中信股份在对旗下地产业务整合多年未果的情况下,宣布将旗下不同平台的地产业务统一整合打包出售给另一家央企——中海地产,涉及 的并购资产高达千亿规模。6月,央企五矿与中冶正式合并,两者合并后其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其中亦涉及地产业务整合。7月,除了尚未正式公布方案的保 利与中航“联姻”外,水电系央企鲁能集团计划对旗下地产业务进行整合,并涉及借壳上市。
此外,中房地产和中交系地产重组折戟沉沙,中粮地产频频被传将被整合完毕的招商蛇口收购,也是发生在过去半年间的事。甚至,华润对万科的不放手和整合之意,也被外界理解为傅育宁希望抓住将华润旗下地产业务做大做强的最好时机。
应 该说,整合是所有行业常态,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集中度提高是大势所趋,兼并重组是主旋律。在政府鼓励企业间并购重组的背景下,每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都不 会放过做强做大的机会。数据显示,国企改革深化和行业整合急剧加速,今年以来,21家被国资委允许从事房地产主业的央企表现异常活跃,至少有10家已启动 内外部重组和并购。
然而,这一系列地产央企间的并购重组却有着耐人寻味的行政意义,与上层的推动密切相关。或许正是由于非市场化的因素 夹杂其中,当下舆论对地产央企整合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影响持有一定的保留意见。同时,这些意见和观点也值得负责国企改革顶层设 计的政府管理部门重视。
这其中,以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雷振华指出的若干问题最具有代表性。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地产央企整合能否摆脱旧的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的枷锁?
他 的观点是,为了确保地产央企重组不再受到上述问题的困扰,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方面,切不可一味地考虑兼并重组对象的人员安排、管理层平调式实职与虚职配 比、利益均衡分配等旧问题;另一方面,要从行业精细分类入手,遵循好“行业精细整合”原则,打破不同地域、不同主管部门的制约,实施按同行业、同质化产 品、同类型业务以及相关联类别经营进行以一对一的精细化整合,杜绝停留于形式上粗浅笼统式整合,实现从本源上克服重复投资和同质化发展带来的弊病。
同时,推进央企地产兼并重组要以市场化经营为前提,全方位剔除任何形式的行政化经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央企地产兼并重组中优胜劣汰的本源作用,实现让央企地产按照市场化经营的目标来做大做强做精。
无 独有偶,安邦咨询研究团队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着类似的担忧。在他们看来,即使合并重组大范围推进,也只是央企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初级半成品”,远远没有实现 央企改革的目标。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央企合并重组只是企业数量归堆,不代表机制调整,更不代表企业效益提升;二是合并重组需要解决很多衍生问题,如裁员、 减负、就业保障等;三是合并重组不代表市场竞争力增强,也不等于市场化程度提高。在完成央企数量减少的浅层任务之后,央企改革还是要走到市场化和打破垄断 的关键阶段。
此外,地产央企整合对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影响也是外界最为关注的。上半年地王潮的涌现普遍被外界理解为地产央企为了保住房地产牌照而大规模拿地做大规模导致。故而,舆论面对该轮整合会很自然地发问“地产央企的重组能治得了‘地王癌吗’?”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虽然不认为是央企为保牌照大规模拿地引发了此次地王潮,但他也承认,地王潮中央企拿地占比不断快速提升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这可能对民间投资有着显著的挤出效应,或对整个投资结构的改善和投资效率的提升有所影响。
《新京报》在评论中抛出担忧:在市场竞争中,“大鱼吃小鱼”的事情也会发生,但如今发生在地产央企间的资源整合,却是一种强强联合。这种大型房企的横向合并, 并非由市场主导,而是由权力作为媒介。有必要提醒有关方面的是,两家地产央企的整合,应成为遏制大城市高房价的中坚力量而非推手;只有做到了这一点,这样 的合并才是值得期待的。
相关知识
地产央企整合加速 非市场化因素引质疑
地产央企加速整合逻辑
地产央企整合:后规模时代的资源争夺战
并购中信地产业务 中海乘势分享央企整合红利
大象的游戏:地产央企内部整合快于外部并购
大象的游戏:地产央企并购暗涌
一半地产央企加速重组 多名高管遭免职
地产央企上演“百变大咖秀”
华润等地产央企改革提速 亮出混改等“新玩法”
地产央企改革上演百变大咖秀 离不开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