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管理微变
央行在时隔半年之后,重启14天期逆回购,让市场颇感意外,利率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出现明显反应,资金成本出现上升,如24日Shibor多个期限利率均上 涨,ROO1(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1天期)24日上午报价一度高达2.7076%,下午3点后则回落至2.1%附近。央行这一行为的目的主要是减少资 金面的波动,平稳资金面,同时,增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避免在流动性紧张时被动下调法定准备金率从而释放政策宽松的信号。业内人士分析,不排除未 来央行在操作中将逆回购期限继续拉长至28日,那么资金成本(货币市场加权平均价)将进一步上升。
导读
有不愿具名的交易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排除未来央行在操作中将逆回购期限继续拉长至28日,那么资金成本(货币市场加权平均价)将进一步上升。
时隔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8月24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500亿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4%,与上次持平。央行上一次进行14天期逆回购操作是今年2月6日。
“14天期逆回购期限稍长,央行投放的目的主要是减少资金面的波动,平稳资金面。”一位曾在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工作过的市场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7天期期限短,到期面临续作及续作多少的问题,容易引起波动。”
有不愿具名的交易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排除未来央行在操作中将逆回购期限继续拉长至28日,那么资金成本(货币市场加权平均价)将进一步上升。
14天期逆回购的启动或将对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的操作形成影响。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寒飞称,央行增加14天逆回购操作,显然是为了增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避免在流动性紧张时被动下调法定准备金率从而释放政策宽松的信号。
资金成本上升
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其主要分为逆回购和正回购。央行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操作期限涵盖7天、14天、1月、3月、6月等多个期限。
其中央行使用最多的工具是7天期逆回购。央行最近使用14天逆回购这一工具在今年春节前后(2月2日至2月6日),5天共投放3400亿流动性。当时央行出于稳定汇率的考虑,并未采取降准的措施向市场提供流动性,而是采用MLF及加大逆回购的方式。
8月24日,央行重启14天期操作。当日,央行进行900亿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500亿14天期逆回购,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4%,与上次持平。另外,当日公开市场有1000亿7天期逆回购到期,因此24日净投放流动性400亿。
中信固收团队分析称,从量上看,14天逆回购操作的投放对7天逆回购操作有替代作用,其操作使到期期限拉长,有助于缓解公开市场短期频繁操作的压力。
中信固收团队还解读称,7天和14天两种操作可相互搭配,有效熨平短期流动性波动。例如,通过7天滚动投放满足每周流动性需求,而通过14天操作应对季末或税期等相对较长的因素,提高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中信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14天期逆回购操作可能会间断出现,7天期逆回购操作量相对下降。受此影响,资金成本(货币市场加权平均价)显然会有所上升。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14天逆回购只是一个引子,并非问题的关键;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未来资金面是否长期紧平衡,特别是隔夜资金的可得性、波动性、利率变化。
资金面“上午紧下午松”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方面,24日各个期限的利率全面上扬,短期资金涨幅更高。中国货币网的信息显示,24日隔夜、一周、两周、1月、 3月期Shibor报价2.043%、2.362%、2.641%、2.6976%,分别相比上日上涨1、1、0.9、0.9个BP。
“24日资金面紧张主要因为央行23日公开市场操作进行14天逆回购询量,银行缩减隔夜资金供给,出钱的少,借钱的多,因此引发资金面大幅收紧。”一位券商交易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明明解读称,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并不不是紧缩性的,相反有利于流动性平稳。但市场此前过度透支宽松预期和对杠杆过分依赖,这才是导致最近两天大幅调整的主要原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交易员了解到,24日上午很多机构都发布借入资金的信息,甚至有交易员称“跪求隔夜资金”。
“上午资金面比较紧张,下午三点有大行出钱,资金面顿时松了,很多机构在借隔夜资金。”一位国有大行交易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Wind数据显示,ROO1(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1天期)上午报价一度高达2.7076%,下午3点后则回落至2.1%附近。
DM金融同业报价平台点评称,从24日资金面的表现看,线上资金面紧张情绪暂时消退,线下资金业务由于流动性传导的延迟性,资金供不应求的态势暂未得到缓解。
该平台预测称,从各大行纷纷上调同业存款资金融入指导价看,短期限资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偏紧状态。但从央行加入14天逆回购操作看,短期资金面紧张的局面不会维持太久。
降准概率下降
招商证券固收团队认为,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询量,从稳增长的角度,或意在增加基础货币的平均期限,提高基础货币投放的稳定性,最终目的在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同时也进一步降低未来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央行的数据显示,1-7月间的基础货币余额分别为29.04万亿、29.05万亿、28.33万亿、27.95万亿、27.92万亿、28.90万亿、 28.41万亿,有所波动。这主要因为上半年央行通过MLF及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存在到期因素,基础货币呈现周期性波动。
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中央银行流动性供给方式出现变化。具体而言,2015年上半年主要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供给流动性,2016年上半年则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操作供给流动性。
报告还称,若频繁降准会大量投放流动性,促使市场利率下行,加上其信号意义较强,容易强化对政策放松的预期,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储备下降。市场则解读称,货币政策短期内难现宽松。
中信固收团队认为,央行短期操作工具愈加丰富、管理短期流动性缺口的能力愈强。在汇率和国内去杠杆约束下,降准已然不在政策考虑之内,而通过7天和14天搭配管理流动性是更有效的政策组合。
相关知识
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 熨平短期流动性波动 降准概率下降
央行连续实施逆回购 春节期间流动性基本充足
央行或将慎用降准降息工具
央行开展2700亿巨量逆回购缓解跨季压力
央行逆回购再放1000亿流动性 社科院预计降准将成常态
央行千亿逆回购 结束连续三日净回笼
央行逆回购缩量 短期内降准概率上升
逆回购引发货币宽松担忧 人民币中间价大跌182个基点
央行正回购利率再降20基点 再度引导利率向下
央行半年末加大资金投放 逆回购创近两月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