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一早,田野和他的小伙伴们就开着面包车,带着一车的板材和器械,朝西城区园宏胡同赶去——今天,他们将对一间平房进行适老化改造,让居住在其中的一位失明老人和一位老年痴呆老人更加舒适地生活在其中。
适老化,顾名思义,使设施或环境适合老人,国内对此的研究从2010年左右开始。随着老龄化社会特征的凸显、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适老化逐渐成为养老领域的热词——要居家养老,家就必须适合老人养老。
那么,什么样的家是一个适合老人生活、养老的家呢?田野和他的小伙伴正在进行通过一次次的改造进行探索。
“每家需求都不一样”
西城平房区,园宏胡同,大杂院里拐四次弯儿,狭窄的通道最终抵达一间低矮的平房——这里就是失明老人薛风义的家。
房内灯光昏暗,使用的还是白炽灯泡和节能灯管;里外屋共20平方米的空间里摆了三张床、三个衣柜、两个矮柜和一堆杂物,非常拥挤。此次需要改造的就是12平方米的里屋。
“他们家基本就是脏乱小,站不开人,而且家外的小胡同很窄,老人出行不便,出去上个公共厕所安全也没有保障。”
田野告诉北京晚报记者,西城区从2016年10月起向中重度失能老人发放居家照护服务补贴,失能老人及家属可以用这份补贴购买居家照护服务,简单的如理发、洗澡、修脚,复杂一点的如健康咨询、家庭医生、无障碍设备安装等。
薛大爷今年已经87岁,因为青光眼治疗不及时导致双目失明。他的老伴儿今年也77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二人都属于西城区的中、重度失能老年人。
早些时候,他们的儿女通过区民政局发放的指导手册找到了提供无障碍设备安装服务的北京京福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福安则委托北京健租宝科技有限公司对薛风义老人家进行适老化改造。田野正是这次改造的负责人,他的职责是拿出设计方案并带队进行实施。其中第一步就是了解老人的需求。
“因为我退休了,所以工作日是我来照顾老爸老妈。到了周末,弟弟妹妹们来换班。”薛大姐告诉田野,因为家里地板太滑,父亲曾经滑过一跤;而母亲喜欢出去走走,但通往院外的小道狭窄,两侧都是高高的砖墙,缺少能扶手的地方。
而家里的空间利用也缺乏效率,太多杂物和家具几乎将屋子摆满,轮椅难以进门,在屋里打个转也很困难。“每个家里的老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得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去拿出个性化的方案对房屋进行适老化改造。”田野说。
“所有这些高度都有讲究”
适老化改造,安全为先。因此田野首先要解决地板打滑与出门不便的问题。
老人家目前的地板是老式的光面地砖,进行铲除工程量会很大、花费也较高,所以最终田野选择了在现有地板上铺上一层防滑地胶,12平方米只需要120元就能解决。
“这种地胶现在很多医院和养老机构都在用,首先它可以防滑,其次万一老人滑倒了,它还有一个减震的作用,减少老人所受的伤害。”田野解释道,这种地胶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通过胶水与原有地板紧密贴合,胶水会有一些气味,但会很快散去。
在工人铺地胶的同时,改造小队里的邢海军师傅正在入户过道里安装扶手。
这条入户的过道很窄,老太太习惯左手拄拐,出门可以扶右侧的窗台,但回屋时过道右手边堆着杂物,老太太够不到墙,所以扶手就显得很必要了。
“门口和洗澡间的扶手也是他们以前给安的。”薛大姐正扶着母亲在墙边体验扶手高度是否合适,老太太已患老年痴呆,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简单地点头摇头。
“扶手高度在0.85米到0.9米之间,高一点低一点都会扶着不得劲,所以必须老人亲自来感受。”邢师傅说道。
高度确定好之后,邢师傅用电钻在砖墙上钻好扶手两端的孔,又摆好扶手,每头各用三颗螺丝将扶手上紧,以保证抓握的安全。
这边,地胶已经铺好,田野首先带人把新沙发搬了进来。老人家原有的沙发太低,坐下去费劲不说,因为冲力太大,沙发的一个铁质脚已经坏掉,更是失去了稳定性。
而新沙发高度在53厘米左右,正适合老人坐下;底部贴地也更近、更稳定。“所有这些高度都是有讲究的,少一点都会不舒服。”
空间讲究宽敞明亮实用
地胶铺完了,田野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12平方米里屋的空间利用问题:让可用面积变大,并且看起来也更大。
薛大爷祖籍山西大同,1953年来京工作,近些年老家的亲属多已不在,失明后他的活动范围更是大大缩小,几乎不出门,因此他的回忆只能通过物件来承载,一把蒲扇、一顶帽子、一件衣服,哪怕再旧再无用,他也非要留下。
“老人他就是什么东西都不舍得扔,我爸有些东西他就非得搁在他床头,要随时能摸着才行。”薛大姐说,“但床就那么长,放了东西他腿就伸展不了,就一直这么凑合着。”
除了床头,还有更多的杂物放在三个大衣柜里头与顶上,而这三个衣柜就占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空间。
针对此,田野希望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空间:将薛大爷所睡的普通床替换为上下床,下铺仍旧睡人,上铺可用来摆放薛大爷宝贝的东西;原来的三个大衣柜扔掉两个,替换成兼具收纳与挂衣功能的推拉门组合柜,一方面腾出了开门的空间,另一方面提高了收纳的效率。
“空间变换的目的就是腾出一个直径一米五的空间,供轮椅旋转。”田野将轮椅从门外推入,在屋子中央打了个转,“这样老人就可以坐轮椅进出了。”
田野在上下铺的梯子上贴上了呼叫器,按动按钮,拿着接收器的人就能马上得知;而梯子更是能起到支撑作用,薛大爷借助它和拐杖就可以自主起身
这些结束后,小队开始调整里屋的光照条件:原有照明是老式白炽灯,照不到房屋的角落,使得原本就局促的空间显得更为狭小。而薛大爷虽然失明,但有一只眼睛仍有微弱光感,对照明并非没有需求。
因此田野购置了一个LED吸顶灯,用更小的耗电量换取了好得多的照明效果。并且这个吸顶灯配备两个无线开关,一个贴在了床边,薛大爷伸手就能够到,另一个贴在薛大姐所睡的外屋,不用走动就可以帮老人打开。
老人起居晚年千万别凑合
“十年前我就跟爸妈商量说,给家里重新装一下让他俩住得舒服点儿,我爸就说别折腾了,还不知道能活几年,凑合着过吧。”薛大姐说,“结果这么一凑合就是十年。”
薛大爷这样的心理在老人中很常见。根据北京市提出的“9064”养老模式,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显然,大规模的“凑合”并非长久之计。
田野毕业于北京市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持有高级养老护理员证书,通过适老化改造让老人能够舒适的居家养老是他的目标。
上学时清华大学周燕珉教授在老年住宅设计方面的论述田野一直记在心中:老年住宅应该保障老人居住安全,降低住宅中的事故发生率(如设置防滑地胶);应能支撑老人独立生活,延长老人自理生活时间(如安装扶手);应提高老人与外界的联系能力,可及时得到外界救助(如安装报警器)。
往细了说,老人视觉衰退,则应合理布置光源、设置夜灯;老人的运动能力下降,则应布置洗澡椅、坐便椅;老人喜欢把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触的地方,则应在床头附近增加收纳空间;老人爱追忆过去,则应在家中布置相框、纪念品、奖励品等。
薛风义老人家是田野操作的第二个适老化改造项目,田野自认是在有限的空间和预算里做出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床的高度稍微低了点,加一个垫子坐的时候会更舒服。而且老人家的家具还是偏多,希望他们在后续整理的时候能够充分利用新柜子的收纳空间,把多余的家具处理掉,给老人省出更多的空间来。”
田野认为,在接下来的10年中,适老化改造会进入每一个家庭,“到那时适老化改造就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儿,一切都会更加成熟。”(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知识
怎样的家适合老人养老?所有高度都有讲究
《生活改造家》| 适宜视障人士独居的家要如何改造?
墙纸胶行业标准颁布 怎样的糯米胶才环保?
养老专家汇聚居然福康幸福小镇 共促中国养老发展
小木匠怎样创造大奇迹—大国品牌?所有民族企业都要琢磨这八个字!
你的家智能了吗?智能家居产品消费调查报告
怎样才算户型方正?怎样的户型是好户型?
设计师眼中未来的家会是什么样?
未来你的家会是什么样?
智能家居趋势下 未来你的家会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