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家居安全唱主角,斑点猫物联网指纹锁成科博会新亮点

家居安全唱主角,斑点猫物联网指纹锁成科博会新亮点

https://m.biud.com.cn 2017年04月19日17:47 家居装修知识网  

(原标题:家居安全唱主角,斑点猫物联网指纹锁成科博会新亮点)

在2017中国成都国际智&安科博会上,物联网 家居 安全产品成为本届科博会当之无愧的主角。漫步在科博会展厅,智能指纹锁、电子猫眼、摄像头等产品在各大展位上频繁露出,让人明显感觉到 家居 安全产品的火爆。仅智能指纹锁”开锁”功能一项,各大品牌就打出了“微信开锁”、“蓝牙开锁”、“WEB开锁”等让人眼花缭乱的功能牌。

集体跟风炒作,真正解决痛点仍待考验

早在去年的成都科博会上,智能指纹锁就成为了当时智能 家居 的一大风口,今年从展厅数目来看,智能指纹锁的热度有增无减。并且经过一年的发展,智能指纹锁正从一个新兴的风口,变成各大品牌集体跟风的大趋势。

不过,笔者在亲身体验后,却发现各大品牌对智能锁功能的描绘着实有些夸张。在一家大品牌的展厅中,笔者尝试着各种新奇的指纹锁功能,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摇一摇打开门锁,或通过手机蓝牙来打开门锁,有意思的是笔者体验之后在脑海中写下问号,为何我要通过这些复杂的程序开门,而不通过一个指纹直接进入?莫非只是为了新鲜和好奇吗?展会现场,一位来自三线城市的代理商在体验这些所谓高科技的产品后,认为这不过是品牌为赶时髦造的噱头,“技术是很酷炫,可是消费者使用了之后,真的愿意花这样的时间去开门,愿意签单?在我看来,还不如用机械钥匙来的快呢。”

概念背后,沉下心攻克技术难关才是关键

尽管在本届科博会上有不少噱头大于产品的企业,但依然有亮点产品出现,一家深圳品牌斑点猫所主打的物联网指纹锁就吸引了不少专业参展观众驻足体验。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斑点猫是一家专注于物联网 家居 安全细分领域的企业,他们推出的这款物联网概念的指纹锁是全球首款可以像手机系统一样进行在线升级的智能门锁,除了通过不断升级提高门锁的安全性能外,还会根据社会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用户需求不断增加全新的功能。

笔者发现许多观展者拿出手机远程操控这把物联网指纹锁,原来该物联网指纹锁和普通指纹锁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就是联网。斑点猫通过自主研发的APP,可以对门锁进行远程控制与管理,例如:客人临时来访,远程开门或授权临时密码,输错报警、防撬报警、胁迫隐蔽报警等都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管理和控制。

从斑点猫展区看,斑点猫拥有一条十分丰富的产品线,有物联网开关、物联网猫眼、物联网高清摄像机等,工作人员称,这些产品都能够在斑点猫APP内进行添加,可与物联网指纹锁互相联动,从而形成一整套物联网 家居 安全解决方案,让用户真正的享受安全的智慧 家居 生活。

智能指纹锁最终究竟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用户体验,还是沦为昙花一现的炒作噱头,概念的背后是企业实力的较量。“在风口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做一把能让用户真正感到安全,方便又智能的指纹锁,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到,这不仅要求卓越的硬件支持,同时也必须具备高精尖的软件实力。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指纹锁企业,“软”实力一直是一块空白,无形中指纹锁和物联网指纹锁之间就出现了一道分水岭。斑点猫背靠母公司万兴科技强大的“软”实力,又整合了国际安防巨头KABA、ASSABLOY的制造资源,打造“软硬结合、强化数据加密”的核心竞争力,制订以“安全”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积累大数据、云平台、智能数据挖掘等核心技术,历经3年投入过亿资金,才有了今天的物联网指纹锁。时间的沉淀会慢慢告诉大家,那些没有实力支撑自身实现信息化和标准化的企业,仅仅依靠噱头和炒作,就如同一顿破铜烂铁,在智能 家居 大战中毫无胜算。”斑点猫展区的负责人如是说。

物联网 家居 安全产品层出不穷的新奇功能虽然酷炫,但也是对企业实力的一大考验,在技术尚未成熟之前,与其跟风炒作,不如沉下心攻克技术难关,让消费者提前享受安全智慧便捷的 家居 生活。

相关知识

家居安全唱主角,斑点猫物联网指纹锁成科博会新亮点
800小时盐雾测试!斑点猫物联网指纹锁耐腐蚀性8倍于行业标准
重磅!斑点猫物联网高清摄像机C300全线上市!
广州建博会,斑点猫家的物联网黑科技让我路转粉了
20年不掉色!从外观看斑点猫物联网猫眼M100的“颠覆力”
行业竞争加剧,斑点猫智能指纹锁新品冲击市场
小黑盒3秒破解智能锁?在斑点猫这,不存在的
人脸识别准确率≥99.6%!斑点猫“超级猫眼”即将面世,打造猫眼界“iPhone X”
斑点猫W500上市,为何年轻人都偏爱这把智能锁?
买智能门锁你会跳哪个坑? 斑点猫教你选购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家居安全唱主角,斑点猫物联网指纹锁成科博会新亮点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66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