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木地板卖点暗藏消费误区专家点拨走出误区(图)

木地板卖点暗藏消费误区专家点拨走出误区(图)

https://m.biud.com.cn 2011年04月26日15:57 家居装修知识网  

从“全钻”到“多锁扣”,从“绿芯”到“纳米抗菌”,从“水晶面”到“浮雕面”……强化木地板花哨的卖点宣传,倒让许多消费者常常一头雾水。专家提醒——走出木地板消费误区。

  曾购买过强化木地板的消费者大概都记得,第一次走进建材市场销售厅时,多数人立刻就会感到眼花缭乱,上百个地板品牌的销售人员使出浑身解数,从质量、规格、价格到服务,宣传促销喋喋不休,一轮接一轮。再看看商家们的宣传资料,创新求异更是成了卖点,你“单锁扣”我就“双锁扣”,你“双锁扣”我就“三锁扣”;你“绿色”我“绿芯”,你推“小尺寸”我就以“宽”制胜,你推“光面”我就推“雕花”……这种不断“推陈出新”的卖点宣传,却让消费者感到一头雾水,到底哪些真的是技术改进、流行趋势,哪种又是借机炒作呢?


  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高志华教授并不认同这些所谓的“卖点”,他提醒消费者,购买强化木地板时一定要理性,品名并非越新鲜、越奇特越好,市场上被厂家及经销商们宣传得天花乱坠的几大“卖点”,其实暗藏了很多消费误区。


  误区一“个头”大的地板效果好


  有些商家经常鼓吹,木地板板面越宽,铺装效果越好;进口板比国产板的“个头”大,当然价格也高得合理。但实际上,宽幅地板的生产工艺并不比窄板高,甚至有的会更低,价格高显然不合理。而且由于采用拼装铺设,宽幅地板容易因地面的平整度不够而产生噪音问题,遇有热胀冷缩时,大块木地板更容易离缝、反弹等,因此家庭使用宽幅木地板并不明智,通常的最佳尺寸是长度600毫米以下,宽度75毫米以下,厚度12-18毫米左右。


  误区二 厚实的地板脚感好


  木地板的厚度并不影响其质感和噪音。目前,不少厂家推出加厚型地板,往往以木地板越厚越能增加质感、越能降低噪音为“噱头”来吸引消费者。但从专业角度讲,这种宣传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对于强化木地板来说,厚度并不是其质感和噪音的决定因素,关键是垫层、龙骨和加工工艺等。


  误区三 “绿芯”是绿色环保


  市场上有不少木地板都以“绿芯”做宣传,借此打出“环保”的旗号。其实,这种所谓的“绿芯”板不过是企业在地板的中间部分加上了“绿颜色”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绿色环保”产品。国家对木地板的环保性能有不少硬性指标,同时也有专门的认证机构,只有通过权威专业机构认证的产品才能称为“绿色环保”。


  误区四 “浮雕面”更耐磨


  对于市场上热销的“大浮雕”、“小浮雕”、“浮雕专家”及“浮雕面”等木地板,高教授指出,这多数是中看不中用。因为耐磨度是木地板最重要的使用指标,在其表面进行各种雕花,势必会大大降低地板的耐磨度,减少加工精度,而且容易藏污纳垢,令其使用质量大打折扣。消费者购买时不要单纯追求表面效果,忽略商品的使用寿命及维护的麻烦。


  误区五 锁扣多的地板缝隙小


  以前,木地板通常是单锁扣,后来发展到双锁扣、三锁扣,现在甚至还出现了锁扣越来越多的趋势,商家的误导让消费者认为锁扣越多级数越高、质量越好。但实际上,木地板的锁扣结合处要承受抗拉、抗挤等三种力的破坏,锁扣越多地板的强度越小。木地板连接得是否牢固,不在锁扣级数多少,一般来说,单锁扣或双锁扣就足够了。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木地板的宣传诸如“纳米抗菌”、“全钻”系列、“貂皮面”、“丝绸面”、“羽绒面”等,各种花样翻新的促销手段难免令消费者无所适从。专家提醒消费者,以上这些误区更多的是商家的炒作和夸大宣传,并不表示木地板质量真好。消费者在选择木地板时,要注意看清产品的说明书或检测报告,比较产品的性能价格比,还要参照以下四个因素:首先是基材质量,它直接决定了木地板的理学性能、抗冲击性和变形概率,选择密度适当的基材才能保证地板的使用寿命;其次是耐磨强度,耐磨层厚度越大耐磨性越好;然后是防潮性能,这是用吸水厚度膨胀率指标反映的,指标越高防潮性能越差;最后是甲醛释放量,对强化木地板而言,释放量不允许超过1.5毫克/升。


消费者在挑选木地板

相关知识

木地板卖点暗藏消费误区专家点拨走出误区(图)
圣象科普:以厚度论质量和价值是强化木地板消费误区
圣象科普:以厚度论质量 木地板消费误区
新装修房屋空气质量存隐忧 市民多消费误区
专家解析实木地板的六大选购“误区”
二次装修猫腻多 专家提醒警惕消费误区
坑爹的装修 专家带你走出装修的心理误区
选购实木地板要注意哪些消费误区?
实木地板消费误区详解之厚度篇
圣象地板走出实木地板保养误区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木地板卖点暗藏消费误区专家点拨走出误区(图)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