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冠雄
继情怀牌、爱国牌、黑科技牌之后,国际设计奖项又成为家电厂商展示影响力的新舞台。
不少家电企业把获得国际设计大奖当成了一种营销手段,更多地是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老实说,获奖产品中能成功上市的还算是实至名归,而很多几乎不具备商用可能的概念机也要靠国际设计大奖来博眼球,这就有点尴尬了。
在这种主办方渴望赞助、企业渴望曝光的诡异气氛中,产品创新的真实价值被掩盖了。在此我想不合时宜地说一句:家电产业正在像高科技领域转型升级,需要通过技术和商业的双轮驱动,让家电创新改变用户生活。
然而,现状却是一个个争说创新,但扒开所谓的奖项一看,能够转化为上市产品的几率太低了。
有实力要上,没有实力假装有实力也要上,本来就是许多家电厂商面对国际设计大奖时讳莫如深的常规套路。最近恰逢2018年iF、红点两项国际顶级设计大奖评选结束,有个家电厂商却用高达90%的获奖转化率,直接秒杀全场了!它就是海尔。
【数量与质量双重压制:海尔完爆行业大奖转化率】
刚刚结束的2018年德国IF国际设计奖、红点奖,成了家电圈都在热议的一个话题。中国军团表现亮眼,海尔、美的、小狗、老板等知名品牌悉数上榜。其中,仅海尔就拿下了20个奖项,而纵观海尔最近几年的获奖纪录,还包含了一项红点奖最高荣誉至尊奖“best of the best”!
说到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奖项。
iF 设计奖是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iF Industrie Forum Design)每年定期举办的。以“独立、严谨、可靠”的评奖理念闻名于世,每年都会有奔驰、宝马、IBM、LG、三星、索尼、华硕等国际巨头齐聚iF,展示最新的设计产品。据说今年的iF设计奖更是汇聚了全球54个国家的6402件设计产品,创历史新高。
红点奖,则是与IF设计奖齐名的一个工业设计大奖,至今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堪称世界知名设计竞赛中最有影响力的竞赛,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每年吸引上万作品参选。
当然,奖项含金量如此之高,自然有某些“聪明”的厂商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开始混淆视听,以模糊名称的方式来蹭知名度。
比如,红点奖就是一个复杂的奖项系统,奖励内容和含金量差别很大。以“设计概念奖”为例,就分为四个不同档次。参选的可以是未投产甚至是纸面上的设计,因此每年参与者最多、颁发奖项也最多。但像顶级奖项“best of the best”,则是面向突破性设计,只有组别中最优秀的产品才能荣获这一奖项,每年的平均获奖率仅有1.5%,可见甄别标准之严格。
需要强调的是,海尔的获奖产品,不仅在总数上达到了137项这一行业纪录,成为白电行业获奖数量最高的品牌,而且还多次拿到顶级大奖,含金量很高,起到了家电设计领域的导航灯作用。
与此同时,海尔获奖产品的转化率也很高,有近90%的产品实现了上市,比如卡萨帝自由嵌入式法式四门冰箱、顶开式免清洗洗衣机等,在市场化后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用户反响和口碑。
大家都知道,获得设计奖项以后,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成功推向市场,还可能因为设计理念无法落地、难以规模化生产、设计与市场需求错位、消费者见到真实产品后不满意等意外情况。这种情况在其他厂商作品中的比例是多少,目前还未能得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海尔90%的转化率已经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差距不低。
更值一提的是,海尔此次所获的iF设计奖,将冰、洗、空、厨电、冷柜和热水器六大产业实现一一覆盖,在行业内尚属首家,全面展现了其整体工业设计能力。
【获奖产品普遍落地难,海尔表示无所畏惧】
家电厂商扎堆评奖,这种对国际大奖或盲目、或激进的追求,其实反映出了一种恐慌,那就是当革命性技术未能实现工业化(比如人工智能)之前,家电产品在技术发展上其实早已达到了阈值,此时大家只能通过拼奖项等方式来引导舆论话语权。
这些所谓的奖项,要么是作秀的空中楼阁,要么本身市场化价值就很小。获奖产品不上市、不推广,透支消费者的信任和国际大奖的公信力,同时也让有实力的得奖者共同买单。
如何将设计和产业链结合、如何将创新打入市场,才是厂商应该不断摸索的正道。
显然,这就是海尔与跟风式获奖企业之间的本质区别。高达90%的产品转化率说明,海尔的产品不仅具备极高的设计价值,而且真实地将这种创新能力惠及到用户,追求的是奖项的质量而非数量。
比如2015年的红点奖卡萨帝意式冰箱,就创新采用直开型抽屉式设计,一经问世就被多国消费者所热捧,目前已经实现了18%的市场份额,目前欧洲用户一想到多门冰箱,第一联想到的就是海尔。
除此之外,获得2016年度iF设计奖的海尔分区免清洗洗衣机,也因充分考虑到了家庭用户成人小孩、内外衣等分洗的需求,而深得用户喜爱。
此次2018iF设计奖,海尔参选的卡萨帝自由嵌入式法式四门冰箱,也已经过市场的检验,在2017年正式上市并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绩。
现在追求国际大奖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潮流,不拿点大奖似乎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可惜也出现了猛做PR猛吹牛、结果产品不落地的尴尬场景,让人不忍直视。
说白了,争夺国际大奖最终还是要看疗效,也就是商业价值,否则所谓的设计只能沦为空谈。除了提供吹牛的资本和宣传的噱头,对企业无法产生长期可持续的商业动能,这算哪门子的创新?
【市场检验是第一真理,海尔高转化率从何而来?】
说到底,获奖产品是否真正实现对技术创新的突破,关键还要看产品的广泛使用以及市场的长期反映。
海尔F+冰箱、卡萨帝复式滚筒、海尔天樽空调等,就是海尔落地上市的优秀获奖作品代表。2018年获奖的几大新品,如海尔致简空调已列入上市计划,统帅轻时尚家电L.ONE已经在天猫正式首发,目测会又会对行业产生强大冲击。
那么问题来了,海尔如此高的获奖转化率,背后的底气何在?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海尔的全球研发生态体系牛逼、产业链根基深厚等等,但这些都是“表”,而非“里”。要我看,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海尔的创新始终遵循着用户需求第一的原则。无论是工业设计,还是科技研发,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为了能够快速而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海尔建立了全球最短的用户-研发连接路径——“10+N”研发体系:全球最大的开放式交互创新资源平台HOPE+海尔10大全球研发中心+80万顺逛微店主构成的“用户传感器”,从点到面到立体式生态,全面实现了“需求在哪里研发就在哪里”。
对用户需求近乎像素级的感知,帮助海尔迅速优化及创新,从而在市场层面大获成功;而更卓越的产品则帮其一次次问鼎世界顶级设计大奖。看似要用力攀登的行业高峰,于海尔而言其实是水到渠成。
【结束语】
不可否认,现在是一个营销白热化的时代,消费者对很多营销概念已经免疫。国际设计大奖从一个突破式创新才有资格喊的顶级荣誉,成了一个普通的营销说法,委实让人失望。那能说国际大奖是鸡肋吗?显然也不是。作为消费级产品,“用得上”就是设计创新的最重要指标,只存在于设计图上的创新一定是低价值的创新。
总的来说,家电厂商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拼奖项,而是以用户使用方式、产品功能为导向,突破现有产品范式,以惠及消费者的方式实现对产品的革新,进而触动行业格局。
在这一片看似热闹的“奖项大比拼”背后,摈弃浮躁者赢。就海尔137项获奖数量和90%的转化率而言,担得起实力登顶的光环。
相关知识
家电业多把工业设计奖颁回企业 海尔颁到用户家里
“中国工业设计金奖”出炉 海尔水晶洗衣机家电业唯一获奖
互联网工业变革之路的海尔实践
2019智能制造企业:海尔智家、航天科工、浪潮位列前三
获评工业互联网平台活力首位 海尔COSMOPlat活力来自哪?
西班牙媒体:企业海尔成长为全球品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表彰节能企业 海尔空调成“绿色节能先锋”
西班牙媒体:中国企业海尔成长为全球品牌
1秒多进一人,世园海尔馆单日入馆人数破3万
直播3000多场次次都带货,海尔冰箱:这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