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朗朗乾坤,秩序井然……在川滇这片无忧的巴蜀乐土上,看起来,似乎不曾有过悲伤。但是,记忆却往往不那么让人向往,十年前,一场地动山摇的“末日浩劫”洗劫了这片巴蜀乐土,那一瞬间,无助、恐惧、绝望,是经历过“5?12”灾难的人最真实的生死写照。然而希望永存,那一年的5月,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全国上下义无反顾,携手同心,共向灾区,亿万人都在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积极参与汶川地震的灾后救援及重建工作,帮助千千万万的灾民走出困境与绝望。
2008年,汶川牵动着全中国人的心,也深深牵动着杭萧人的心,那一年,作为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企业,杭萧钢构在得知地震消息后,第一时间展开灾后援建工作,百余名杭萧人奔赴灾区,四所学校的绿色抗震钢结构建筑在灾后的废墟中拔地而起,至今屹立……作为当年杭萧援建汶川地震灾区的一线领导人之一,罗晓军回忆起当年他援建汶川时的所见所闻仍唏嘘不已。
援建灾区刻不容缓杭萧首发捐建公告
2008年5月12日下午,罗晓军从朋友和媒体报道中得知了汶川地震的消息,其中都江堰聚源中学教学楼坍塌,损失惨重。“我们杭萧人,尤其是董事长单银木很同情学生们的遭遇,当天晚上就召开了紧急会议,第二天就商议决定捐建聚源中学的教学楼,第三天就发布公告,审议通过了捐建钢结构教学楼的议案,”罗晓军说道,“杭萧钢构是第一家发布捐建公告的上市公司。”
当年,内心焦急的罗晓军第二天就想尽快前往四川商谈捐建事宜,并查看仁恒广场等施工建设项目是否能经受住地震的考验,但震后灾区的交通几乎全部中断,无法成行。第三天,当接通电话后得知项目钢结构建筑基本没任何损伤时,罗晓军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我们的钢结构建筑经历了一次重大考验,业主们的反应让我们对钢结构建筑充满了信心,很想快点建设好新教学楼,让孩子们能够早点回到学校,安心读书。”
半年蹲守灾后重建第一线
地震发生后的一周内,罗晓军和公司同事以及浙江大学专家等匆匆赶往成都,并立刻前往地震灾区,与当地教育部门洽谈援建事宜。经过长达三个月十多所中小学的考察、调研和论证,最终确定捐建广元中学和沙河镇小学的教学楼。
“两所学校都是年底开始施工的,2009年7月两所学校落成了,在保障抗震性的基础上,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美丽校园,”罗晓军补充道,“建成后,为保证工程质量,杭萧钢构组织了多次回访活动,了解援建校舍的使用情况以及学校存在的其他困难,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汶川的日子里,罗晓军所在的团队还协助参与房屋结构灾害评估,在彭山等地区搭建一万多套板房,建设都江堰上海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等。2008年下半年,罗晓军一直蹲守广元,“最忙的时候,早上6多出门,晚上11点多回到临时办公地点。”
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实地考察
考察期间,罗晓军和同事每天冒着余震、落石的危险,开车前往庆元、青川等地的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有一回,大概是5月25日,一辆在我们前方行驶的货车被山上滚落的石头砸到驾驶室和车厢,”罗晓军表示当时很侥幸,“我们的车赶紧掉头开往平缓的地方,等待余震结束。”在考察过程中,罗晓军和同事们多次遇到4级余震,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让罗晓军最受感触的还是当地政府和居民对援建工作的支持与帮助,“滚落的山石经常会阻挡了运输道路,路政部门及时清理路障为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还有一次,罗晓军和同事在一个小学实地考察,“一整天没吃饭,就到附近老乡家要热水,泡泡面凑活吃,老乡很热情地摘黑桃给我们吃,让我们很感动。”
再次回顾起当年的那次不同寻常的援建经历时,杭萧人依旧唏嘘感慨,那是杭萧人冒着余震危险奔走在灾后援建第一线的身影,是杭萧人担起社会责任要把钢结构建筑向社会大面积推广的决心,更是杭萧人砥砺前行的坚定企业信念。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钢构大企,杭萧钢构对钢结构建筑的探索发现从未停止,实践传播钢结构建筑重要性的步伐也不会停歇。2008-2018,十年间,地震的余威早已离我们远去,缅怀逝去的同胞,生者不断向前,十年间,杭萧钢构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未来杭萧仍将不遗余力的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地震频发地区大力推广抗震性能优秀的钢结构,希望能够为震区群众带去更多绿色、安全、舒适的“抗震生命方舟”。
网易刊登此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网易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知识
汶川十年追昔 杭萧用钢结构构建“绿色抗震家园”
蓝天保卫战仍刻不容缓 杭萧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以技术践行
入川十年之约 7.22红星美凯龙群星演唱会礼献全城
十年追梦,设计人生 河南独立品牌设计师张峰用爱与热情拥抱创意
杭萧钢构 用安全抗震的“绿色”钢结构住宅助推百姓安居梦
杭萧钢构温馨样板房亮相第十六届中国住博会
杭萧钢构官司缠身 政府”补血”陡增176%
杭萧钢构和唐钢中厚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杭萧钢构五大产业板块联动 助力绿色建筑发展
杭萧钢构:绿色住宅新时代 钢结构得房率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