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送走2011年的时候,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现在国内外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明年的日子是不是好过?不仅中国人关心国内的日子好不好过,现在欧美人也在关心中国明年房地产的走势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如何进行调整,2012年的货币政策会不会比2011年更加严厉,或者是适度地放松。与家具行业密切相关的是国内的房地产政策究竟如何走势。2011年12月27日,国家商务部聘任经济学家曲建,在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会员大会 上对上述问题做了精彩的分析,其观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站在深圳看一下未来特别是明年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走势,再看一下我们国内经济走势的预测。第二,重点谈一下我们的制造业。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呈现整体下跌走势
2011年,全球的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将会达到3.8%,是金融危机以后一个比较正常的运行年,其中有几个国家交出的成绩单格外地靓丽,主要是指“金 砖四国”。金砖四国GDP增长速度平均达到7.5%,其 中包括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另外,新兴经济体 包括南非和金砖四国在内,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是发达国家的4倍,比欧美日平均增长速度高出4倍之多。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2011年的经济增长走势呈现一个下降的通道,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发达经济体增长速度低过新兴经济体,第二是下半年的增长速度低过上半年。两个“低于”,这是在 2011年表现出来的整个经济走势。根据一些国际主要的研究机构对世界主要经济国家增长速度进行的预测 表示,2012年新预测值普遍比原预测值下调。也就是说经济在明年继续走探底这样的一条道路,这是多数研究机构对于2012年的一个总体判断。
具体讲国际经济形势分区域而言,美国第三季度 GDP环比增长年均值只有1.8%,比其今年预测的最 低2%的目标值都达不到,又下调了0.2%。欧盟以 及欧元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仅有1.4%, 其中最高的是爱沙尼亚,实现了8%,其次是立陶宛和德国。但是在欧元区内部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差异,例如希腊跌幅为4.8%、葡萄牙跌幅为0.7%。
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中国今年前三季度增长了9.4%,但是其中仍然有值得担忧的地方。其中第三季度只增长了9.1%,而二季度增长了9.5%,这说明第三季度的经济下滑的速度非常之快;其次,印度今年前三季度的同比增长为6.9%,是过去五个季度里面增速最低的一个季度,说明过去的五个季度里其 趋势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走势;另外,巴西今年GDP前三季度增长4.7%,三季度跟二季度相比却萎缩了0.17%,同时巴西也是自09年以来首次出现了环比负增长,说明巴西也呈现出下跌的走势;而俄罗斯也同样呈现这样的态势,前三季度是4.1%,一季度的时候达到4.5%。上述数据说明了新兴经济体虽然总体上保持了正增长,并且增幅比较乐观,但是仍然呈现出下跌的趋势。
经济学“癌症”――滞胀将是毁灭性的
2011年,中国人民应该感受到了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蓝领工人感觉压力十分明显。但是 总结全球的情况时,似乎让中国人心里“平衡”了很 多。这一轮的通货膨胀不是仅仅表现在中国、印度: 巴西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6.9%;俄罗斯5月份的通货膨胀高达9.6%;印度6月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9.4%;而中国前三季度CPI的环比只有5.7%。总体上来讲,中国在此次通货膨胀之中并非最明显的领头羊角色,因为其他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比中国还要高。
其次,欧元区和美国通货膨胀率也是一路在攀升,欧元区今年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到2.5%,连续8个月高于2%的最高估值上限。
就欧元区的通货膨胀,曲建解释说:“大家可能对欧元区这个 概念不是很清楚,欧洲的通货膨胀以及币值稳定的问题是由央行说了算的,而充分就业问题是由政府说了算,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制;而在中国是国务院统一说了算,这就造成央行在欧洲是不论失业率多 么高,它只要全力以赴将通货膨胀控制在2%以下,这是欧盟的央行最基本的职责。”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美国,201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3.6%,今天的美国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借以拉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由于美国国内自身通 膨胀率已经高启,所以美国的QE3难以启动,其通过发行货币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见效。
经济发展走势呈下滑的趋势,并且通货膨胀呈高位运行态势,这两项就组成了经济学上所说的“癌症”――滞胀,而这一症状很可能 在明年更会有所抬头。那个时候我们既治理不住通货膨胀又保证不了经济增长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果说滞胀的问题发生在一 个国家是可怕的,那么未来如果发生全球性的滞胀则将是毁灭性的。
欧美的又一个顽疾――债务危机仍未找到答案
曲建提供了一组数据:以希腊为例,希腊的政府公共债务在2010年占到GDP的140%以上,尽管欧元区建议其紧缩开支启动经济,但现实是按照最近所的方案认真执行的话,希腊到2013年公共 债务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60%。如此紧缩的情况下,希腊的公共 债务开支量仍然呈比例地上升,这个国家究竟发生了什么?曲建阐述 说:“因为前期的债务连息带本滚动在一起,使这个国家已经难受其 重了,而解决欧洲债务问题要有一个前提条件――究竟这些债务是谁欠下来的?”
但是遗憾的是欧洲人自己都无法给出答案,并且希腊人在解释这个债务究竟该谁负责时,出现了针锋相对的两种答案:答案一,希 腊公众认为,现在社会上特别是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由于希腊执行了一个高福利政策,所以才产生了今天的高负债率,希腊公众认为这是错误的,并举出了一系列例证,例如新婚夫妻和大学毕业生完全买不 起房子、找不到工作、没有政府救济等。希腊民众试图证明希腊的福利过高,并不是国际社会认为的导致债务问题的直接原因;第二,另 有一大部分欧洲民众认为,希腊的债务问题是由于政府的腐败而导致的,在国际社会打算对希腊施救的时候,这样的论点让很多欧洲以外 的国家止步,而这也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欧元区内部的问题。
可以说欧洲债务危机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了,到目前为止,欧 元区仍然无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办法,虽然东拼西凑拿出了1万亿欧元,但是这1万亿欧元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仅能够暂时延缓欧洲即将爆发的债务危机。因为还债的期限马上要到了,只能先拿这1万亿欧元临时周转一下。
另外,美国的债务情况也十分严峻,美国虽然可以通过发行美 元来解决其整个债务的问题,但是美联储也有一个要求,美国的议会 有权利要求和限制美国联邦政府借债的金额,并且允许范围内的额度 是有限的,所以现在奥巴马政府跟国会之间叫板的核心就是借债额度 的问题。美国的债务最终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增加印钞量来解决,同时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但是美国通货膨胀高企,而2012年又适逢美 国大选之年,如果奥巴马政府现阶段明确地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也存在 一定的风险。
预示着过去沿海地区依靠沿海优势的时代,将会被内陆地区处在中心位置这样的优势所取代;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做家具的,如果要是产品出口,很显然沿海地区比中国的内陆地区物流成本要低,竞争的优势更明显,但是如果市场的中心从沿海,特别是从海外市场位移进了中国内陆地区,大家想像一下,沿海还是不是具有优势?”
深圳制造的未来――转型、升级、转移
经过了上述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深圳的企业应该干些 什么呢?曲建给深圳企业提出了四点建议,特别是针对制造企业,总 体概括而言就是“转型升级”:
1.向上游发展,提高品牌和研发设计能力。这是非常关键的,也正 是深圳“本部经济”未来发展的核心和中心――研发设计、品牌建设。
2.在中游精选,截取加工制造链增值大环节。把相当一部分的 制造环节搬迁出去,特别是终端的加工组装应该向贴近市场的地区靠 拢,而把核心部分放在本部。
3.向下游延伸,积极进入生产性性服务业,特别是物流配送服务。 这是深圳“本部企业”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业务拓展。关于这一建议, 曲建进一步介绍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IBM是一个 很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我们很多日常使用的电脑和服务器基本上都是 他们生产的;但是今天的IBM不生产产品了,转而提供技术解决方 案,成为一个纯服务型的公司;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制造企业有可能变 成一个投资性公司,有可能变成物流配送公司,有可能涉及服务性行 业的方方面面。”
4.向配套拓展,进入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制造领域。富士 康现在正着力进入机器人时代,并日渐发现了过去代工做OEM难以 为继,因此富士康开始向上游拓展,亲自拓展制造机器设备的业务, 来拓展自己的市场。
对中国企业而言,特别是沿海的制造企业,过去的2011年是非 常艰难的一年,但是展望一下2012年,不利好的经济发展形势让企 业感觉到压力更大,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必将有所下滑,另一方面产 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明显在提升。与此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的制造业面临着去寻找新的市场,开拓国内市场这样的新领域。
最后,曲建希望沿海的制造企业,特别是深圳的企业,要未雨绸缪及早安排,就像当年很多企业是承接了香港企业到珠三角来投资 设厂一样,今天也需要企业主转变思路,利用深圳这个平台走到全国 其他的地区去,以谋求把自己做得更大、更强。如果企业主的思维没有跟上,就像当年的港资企业留在香港始终不肯搬离,到今天,港资 制造业已经所剩无几。再过十年,相信深圳的制造业如果不转变,也 将会步其后尘。这次产业的转移既给深圳企业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相关知识
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家具业今年日子好过与否
利润持续下降 中小纺织企业面临出局风险
我国木材进出口步入良性循环
义乌中高端灯具制造异军突起
二套房政策五年来遭遇四改 曾引发假离婚等现象
二套房政策五年来遭四改 曾引发假离婚房价大跌
“二套房”政策五年来遭遇四改 引发假离婚潮
“二套房”政策五年来遭四改 曾引发假离婚等现象
借道合作开发首创置业携手澳洲巨头发力海外市场
佛山出“史上最严治理方案”“煤改气”大限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