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分散、低端竞争、高耗能、高污染……早在五六年前,这些问题是困扰建材行业的“软肋”,也卡住了中国建材集团的脖子。而今通过持续创新和产研合作,中国建材集团不仅创造了企业的效益“神话”,也让建材行业真正的“硬”了起来。
让中国建材业“硬”起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建材集团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918亿元,利润141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87%、84%。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让企业得益的五条重要经验之一便是“坚持持续创新,抢占发展先机”。“联合重组让企业实现了规模效益,科技创新让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中国建材总院院长姚燕介绍说,作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建材集团将“科技创新”置于集团三大战略之首,依托以建材总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平台,通过有效集成科技资源,大力推进产研结合,构建科研成果产业化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平台,探索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发展新模式,不仅让建材集团成功的转型,也带动了行业技术创新和业内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
姚燕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如今在建材集团,科研成果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壁垒已经成功打破。几年前,建材集团和建材总院重组,总院的科研成果借助集团的产业平台,得到了更有效、更直接的转化,科技从成果库走出来转化为生产力,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难的瓶颈,并为集团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建材集团也给予建材总院科研、资金、装备、制造基地等多方位的支持,为市场格局下的转制院所科研开发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使之有实力、有经验为整个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2011年建材集团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产研协同,新落实国家十二五科技项目38项,科研转化成效显著,多项技术应用在“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截至当年11月,建材集团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550项,其中发明专利265项,超六成产业化,前沿技术储备专利数十项;形成包括T300碳纤维原丝及碳丝、年产1亿标块粉煤灰煤矸石新型墙体材料、大型碳纤维复合结构材料、3兆瓦风力发电叶片等一大批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与装备;石膏板全国占有率突破50%、碳纤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新兴材料成为企业增长的引擎。
这些“产自中国建材”的技术对行业带来的实惠显而易见。过去由于大部分核心设备依靠进口,从德国引进一条干法水泥生产线需要投资8亿元,在建材集团所属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的不懈努力攻关下,立窑、辊压机、提升机等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带动投资额的全面下降,一条线的投资只需2亿元;同样,由于玻璃窑炉、锡槽和冷端设备的国产化,过去从日本引进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12亿元,现在国产线仅需2―3亿元。与此同时,这些设备还依靠优异的性价比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打破了国外同行的垄断。
相关知识
让中国建材业“硬”起来
科技创新让中国建材“硬”起来
未来风•家具设计创意展:让中国家具"飞"起来
未来风家具设计创意展:让中国家具"飞"起来
晚安家居深睡版床垫让你“硬”起来
中国建材业激烈竞争下的品牌博弈
大叶黄花梨让你成为隐藏起来的富豪
汇泰龙新CIS战略发布会——让生活五金智能起来!
刘易省:中国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是要让非遗“活”起来
南昌月星家居—世界VR产业大会让南昌“酷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