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diànchí
[cell;battery] 传统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伴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
[编辑本段]电池简介
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电动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负极通过电池内部移到正极时,电池非静电力(化学力)所做的功。电动势取决于电极材料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电池所能输出的总电荷量为电池的容量,通常用安培小时作单位。在电池反应中,1千克反应物质所产生的电能称为电池的理论比能量。电池的实际比能量要比理论比能量小。因为电池中的反应物并不全按电池反应进行,同时电池内阻也要引起电动势降,因此常把比能量高的电池称做高能电池。电池的面积越大,其内阻越小。
电池的能量储存有限,电池所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叫做它的容量,通常用安培小时作单位,它也是电池的一个性能参数。电池的容量与电极物质的数量有关,即与电极的体积有关。
适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成两个基本类型:原电池与蓄电池。原电池制成后即可以产生电流,但在放电完毕即被废弃。蓄电池又称为二次电池,运用前须先进行充电,充电后可放电运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充电再用。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换成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
电池材料比表面积研究是特别重要的, 电池材料的比表面积检测数据只有采用BET方法检测出来的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国内目前有很多仪器只能做直接对比法的检测,现在国内也被淘汰了。目前国内外比表面积测试统一采用多点BET法,国内外制定出来的比表面积测定标准都是以BET测试方法为基础的,请参看我国国家标准(GB/T 19587-2004)-气体吸附BET原理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的方法。比表面积检测其实是比较耗费工夫的工作,由于样品吸附能力的不同,有些样品的测试可能需要耗费一成天的工夫,如果测试过程没有完成完全自动化,那测试人员就时辰都不能离开,并且要高度集中,观察仪表盘,操控旋钮,稍不留神就会导致测试过程的失利,这会浪费测试人员很多的宝贵工夫。真正完全自动化智能化比表面积测试仪产品,才符合测试仪器行业的国际标准,同类国际产品全部是完全自动化的,人工操作的仪器国外早已经淘汰。真正完全自动化智能化比表面积分析仪产品,将测试人员从重复的机械式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培训简朴,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完全自动化智能化比表面积测定仪产品,大大降低了人为操作导致的误差,提高测试精度。F-Sorb 2400比表面积测定仪是真正能够完成BET法检测功能的仪器(兼备直接对比法),更重要的F-Sorb 2400比表面积测定仪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完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比表面积检测装备,其测试结果与国际一致性很高,稳定性也很好,同时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测试结果精确性。
[编辑本段]电池的发展史
在古代,人类有可能已经不断地在研究和测试“电”这种东西了。一个被认为有数千年历史的粘土瓶在1932年于伊拉克的巴格达附近被发现。它有一根插在铜制圆筒里的铁条-可能是用来储存静电用的,然而瓶子的秘密可能永远无法被揭晓。
不管制造这个粘土瓶的祖先是否明白有关静电的事情,但可以确定的是古希腊人绝对明白。他们晓得如果摩擦一块琥珀,就能吸引轻的物体。亚里斯多德(Aristotle)也明白有磁石这种东西,它是一种具有强盛磁力能吸引铁和金属的矿石。
1780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时,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无意中同时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赶紧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而只用一种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却并无此种反就。伽伐尼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动物躯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电,他称之为“生物电”。伽伐尼于1791年将此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公布于学术界。
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家们极大爱好,他们竞相重复枷伐尼的实验,企图找到一种产生电流的方法,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在多次实验后认为:伽伐尼的“生物电”之说并不准确,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产生电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种液体在起作用。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伏特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浸在各种溶液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这两种金属片中,只要有一种与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片之间就能够产生电流。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联结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很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烈的电流刺激。伏特用这种方法成功的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这个“伏特电堆”实际上就是串联的电池组。它成为早期电学实验,电报机的电力来源。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就多次重复了伽伐尼的实验。作为物理学家,他的注意点主要集中在那两根金属上,而不在青蛙的神经上。对于伽伐尼发现的蛙腿抽搐的现象,他想这可能与电有关,但是他认为青蛙的肌肉和神经中是不存在电的,他推想电的流淌可能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相互接触产生的,与金属是否接触活动的或死的动物无关。实验证明,只要在两种金属片中间隔以用盐水或碱水浸过的(以至只如果湿和)硬纸、麻布、皮革或其它海绵状的东西(他认为这是使实验成功所必须的),并用金属线把两个金属片联结起来,不管有没有青蛙的肌肉,都会有电流通过。这就说明电并不是从蛙的组织中产生的,蛙腿的作用只不过相当于一个特别敏捷的验电器而已。
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打电堆”进行了改良。他运用稀硫酸作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化问题,制造出第一个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流的锌─铜电池,又称“丹尼尔电池”。此后,又陆续有去极化效果更好的“本生电池”和“格罗夫电池”等问世。但是,这些电池都存在电压随运用工夫延长而下降的问题。
1860年,法国的普朗泰发明出用铅做电极的电池。这种电池的独特之处是,当电池运用一段使电压下降时,可以给它通以反向电流,使电池电压回升。因为这种电池能充电,可以反复运用,所以称它为“蓄电池”。
然而,无论哪种电池都需在两个金属板之间灌装液体,因此搬运很不方便,特别是蓄电池所用液体是硫酸,在挪动时很危险。
也是在1860年,法国的雷克兰士(GeorgeLeclanche)还发明了世界广受运用的电池(碳锌电池)的前身。它的负极是锌和汞的合金棒(锌-伏特原型电池的负极,经证明是作为负极材料的最佳金属之一),而它的正极是以一个多孔的杯子盛装着碾碎的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插有一根碳棒作为电流搜集器。负极棒和正极杯都被浸在作为电解液的氯化铵溶液中。此系统被称为“湿电池”。雷克兰士制造的电池虽然简陋但却便宜,所以一直到1880 年才被改进的“干电池”取代。负极被改进成锌罐(即电池的外壳),电解液变为糊状而非液体,基本上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碳锌电池。
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最早的干电池。干电池的电解液为糊状,不会溢漏,便于携带,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
1890年Thomas Edison 发明可充电的铁镍电池
1896年在美国批量消费干电池
1896年发明D型电池.
1899年Waldmar Jungner 发明镍镉电池.
1910年可充电的铁镍电池商业化消费
1911年我国建厂消费干电池和铅酸蓄电池(上海交通部电池厂)
1914年Thomas Edison 发明碱性电池.
1934年Schlecht and Akermann 发明镍镉电池烧结极板.
1947年Neumann 开发出密封镍镉电池.
1949年Lew Urry (Energizer) 开发出小型碱性电池.
1954年Gerald Pearson, Calvin Fuller and Daryl Chapin 开发出太阳能电池.
1956年Energizer.制造第一个9伏电池
1956年我国建设第一个镍镉电池工厂(风云器材厂(755厂))
1960前后Union Carbide.商业化消费碱性电池,我国开始研究碱性电池(西安庆华厂等三 家合作研发)
1970前后出现免维护铅酸电池.
1970前后一次锂电池适用化.
1976年Philips Research的科学家发明镍氢电池.
1980前后开发出稳定的用于镍氢电池的合金.
1983年我国开始研究镍氢电池(南开大学)
1987年我国改进镍镉电池工艺,采用发泡镍,电池容量提升40%
1987前我国商业化消费一次锂电池
1989年我国镍氢电池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1990前出现角型(口香糖型)电池,
1990前后镍氢电池商业化消费.
1991年Sony.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商业化消费
1992年Karl Kordesch, Josef Gsellmann and Klaus Tomantschger 取得碱性充电电池 专利
1992年Battery Technologies, Inc.消费碱性充电电池
1995年我国镍氢电池商业化消费初具规模
1999年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商业化消费
200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商业化消费
2000后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新能源发展问题的焦点
相关知识
电池简介和发展史
科勒:超能动电池系统和一体超感座便器
丰蓝1号燃气灶电池引领品类向前发展
低碳环保世博来临 捷奥比锂电池电动车风行
罗纳尔多代言“金霸王”电池
和成卫浴公司简介和发展历程
东鹏洁具助力禅城区废旧电池回收活动
钟馨稼:中国在清洁能源产业革命道路上必将成为世界汽车强国
营改增:房地产和金融业两大“硬骨头”待突破
王国彬:十年创业 我明白了什么是正确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