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家居知识 你了解蛇的分类吗?

你了解蛇的分类吗? 2011-04-24

https://m.biud.com.cn 2011年04月24日07:44 家居装修知识网  


  

图片 1图片 1

岛蚺(圆岛蚺)Casarea dussumieri 

  蛇目Serpentiformes已知约3000种。世界性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约有200种。体形瘦长,无四肢,也绝无前肢带。最小长100毫米,最大如南美的水蟒长达10米以上。低等种类往往有后肢带,少数体外还有后肢的残迹。无耳孔,也无鼓膜、鼓室和耳咽管。除一些穴居种类的眼隐于鳞片下面外,眼外均罩1层由上、下眼睑愈合形成的透明薄膜。舌瘦长,分叉,可以伸缩。颈部一般不明显。躯干与尾之间以1个呈横裂的泄殖肛孔分界。身体构造的特点主如果与体形变细变长和吞吃大型食物有关。体形变长不是靠脊椎骨的延长,而是靠脊椎骨数目的增多,多达141~435枚,除前2枚背椎外,从第三背椎起每一背椎连有1对长的肋骨。内脏器官增长,成对的器官往往前后配置或者一侧退化。倒钩样牙齿在吞食时有攫握食物的作用。上颌骨、腭骨与翼骨疏松地联结于脑颅上,可交替移动,将食物向口内挪;下颌骨左右两半由韧带相连,并借方骨连于胸颅上,所以口可以张得很大,又兼下颌部皮肤松弛,没有胸骨,腹部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可使吞下咽部的整体大型食物移向胃内。雄蛇尾基部两侧有1对交接器,交配时自内向外经泄殖肛孔两侧翻出,每次交配只用其一。卵生或卵胎生。可分为3亚目。

盲蛇亚目 Scolecophidia 
原蛇亚目 Henophidia 
新蛇亚目 Caenophidia

盲蛇亚目 Scolecophidia


  

   为最原始的蛇类多具后肢带。多具后肢带。全身均匀覆盖覆瓦状圆鳞,无腹鳞分化,眼隐于眼鳞之下。 分布于世界各暖和地区。身体粗细一致,头尾均短,形状略似蚯蚓,多营穴居生活,食蚯蚓、白蚁等各种地下无脊椎动物。包括3科。 
 
 细盲蛇科 Leptotyphlopidae 
有2属93种,分布于美国南部西印度群岛中美非洲及巴基斯坦。仅下颔具齿。

异盾盲蛇科 Anomalepidae 
有4属约20种,分布于中美洲南部及南美洲北部。上下颌均具齿。包括Anomalepis属、Helminthophis属、Liotyphlops属、Typhlophis属。

 盲蛇科 Typhlopidae 
约6属约229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及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少部份分部于中美洲。小型蛇类,形似蚯蚓,头小尾短,圆柱形,从头至尾粗细一致。最小种类全长仅95毫米,如小盲蛇Typhlops reuter;最大种类为非洲的巨盲蛇Typhlops hambo,全长可达775毫米。一般全长150~毫米。仅上颔具齿。口小,位于头端腹面;眼小,不明显,隐于半透明的眼鳞下;背鳞、腹鳞分化不明显,通身被鳞为大小一致的圆鳞。头骨连结牢固,适于掘土穴居。体内有骨片状残余的腰带(后肢附着骨)。多数种类穴居土中,或隐栖于砖石下或缸钵底下,夜晚或雨后至地面活动。食昆虫、虫卵和幼虫,如白蚁、白蚁和幼虫;也吃蚯蚓和多足类。卵生,少数卵胎生。我国有2属4种,包括钩盲蛇属Ramphotyphlops两种和盲蛇属Typhlops两种,常见如钩盲蛇R.braminus。

图片 1图片 1

西部细盲蛇 Leptotyphlops humilis

图片 2图片 2

钩盲蛇 Ramphotyphlops braminus 

原蛇亚目 Henophidia


  


   大中型的原始蛇类,多有后肢带残余。有9科。 

 蟒蚺科 Boidae 
有20余属约60种。分布于热带地区。为较原始的低等无毒蛇类。通身被鳞较小,但已分化出腹鳞。泄殖肛孔两侧有爪状后肢残余,体内尚有后肢带残余。最长者可达11米以上,如南美的绿水蟒Eunectes murinus,为最大的蛇类;最小者沙蟒Eryx仅长30余厘米。树栖、水栖或栖沙土中。食各种脊椎动物,大型种类可吞食较大偶蹄类。捕得猎物即缠绕,待窒息后吞食。卵生或卵胎生。卵生者产卵最多可达100枚以上,一般几十枚;母蛇有伏蜷卵上习性。分为3亚科:蚺亚科Boinae(胎生,有7属27种)、沙蟒亚科Erycinae(胎生,有4属14种)、蟒亚科Pythoninae(卵生,有8属33种,仅分布于旧大陆)。我国仅2属3种,包括沙蟒Eryx miliaris、鞑靼沙蟒Eryx tataricus和蟒蛇Python molurus。 


 岛蚺科 Bolyeridae 
仅2属2种,包括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北部马斯克林群岛(Mascarene)的圆岛上的岛蚺(圆岛蚺)Casarea dussumieri和已灭亡的雷蛇Bolyeria multicarinata。卵生。由于人为的栖地破坏和带来的猪的竞争,圆岛蚺分布越来越局限。

 林蚺科 Tropidophiidae 
有4属24种。分布于墨西哥到南美洲北部以及加勒比海诸岛。体型很小,最小者身长仅32厘米,大者也不过1米。地栖。卵胎生。

图片 3图片 3


翡翠树蚺 Corallus caninus 

图片 4图片 4

岛蚺(圆岛蚺)Casarea dussumieri 

图片 5图片 5

格氏林蚺 Tropidophis greenwayi 


  亚洲筒蛇科 Cylindropheidae 
有1属8种。分布于东南亚。头小,背腹扁平,吻端宽而圆。无鼻间鳞、颊鳞和眶前鳞,腹鳞略大于背鳞;尾短。生活于稻田或花园等泥土疏松处,穴居,捕食时才到地面活动。捕食其他蛇类、鳗类。受到威胁时,将尾竖起,如膨颈的眼镜蛇头部,以恐吓敌害;与此同时,另一端真正的头则伺机钻入岩缝或木片之下,尾亦随后入内。卵胎生,产仔蛇3~13条。我国仅1种,即红尾筒蛇Cylindrophis ruffus,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但在我国数量稀少,仅福建厦门、海南和香港采到过标本。

 
 筒蛇科(管蛇科)Aniliidae 
 
仅1属1种,即筒蛇Anilius scytale。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具后肢带残余。全长不到1米,体色鲜艳,但无毒。 


倭管蛇科 Anomochilidae 
 
仅1属2种。分布于苏门答腊和马来西亚。穴居。如李氏倭管蛇Anomochilus leonardi,为濒危物种。 


 针尾蛇科 Uropeltidae 
有8属47种。分布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中型穴居蛇类,与管蛇相似但无后肢残余。尾端具大型鳞片,有辅助掘土作用。

图片 6图片 6

红尾筒蛇 Cylindrophis ruffus 

图片 7图片 7

筒蛇 Anilius scytale 

图片 8图片 8

锉尾蛇 Rhinophis philippinus


  美洲闪鳞蛇科 Loxocemidae 
仅1属1种,即美洲闪鳞蛇(墨西哥穴蟒)Loxocemus bicolor。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到哥斯达黎加。穴居。

 闪鳞蛇科 Xenopeltidae 
仅1属2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因鳞片在阳光下可闪耀虹彩光泽而得名。全长近1米,体圆柱形。头和眼均小,尾短。腹鳞较窄,其宽度不到相邻背鳞的3倍。穴居,栖息于树林或田野泥土松软处,多躲藏于朽木、石块下。捕食蚯蚓、蛙和小型哺乳动物。性驯善,不主动咬人,如受激惹可飞快颤动其尾部。卵生,产卵6~17枚。闪鳞蛇Xenopeltis unicolor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我国见于云南西双版纳、孟连和广东;海南闪鳞蛇Xenopeltis hainanensis为我国特有种,可分2亚种,指名亚种仅分布于海南省,大陆亚种分布于南方各省,数量稀少。

图片 9图片 9

美洲闪鳞蛇(墨西哥穴蟒)Loxocemus bicolor 

图片 10图片 10

闪鳞蛇 Xenopeltis unicolor 

新蛇亚目 Caenophidia


  


   


    进步的蛇类,肢带已经完全消失,一些种类还进化出了毒牙和毒腺,成为高效率的捕食者。包括现存的全部毒蛇和大多数无毒蛇,分布特别广泛,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均能见到。有6科。 
  
 瘰鳞蛇科 Acrochordidae 
有1属2种。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及大洋洲沿海。头钝圆,眼小,体粗壮,尾短且侧扁。通体皮肤松弛,覆以细小的瘰粒状鳞;无腹鳞,腹中线有1个皮肤纵褶。生活于大陆或海岛沿岸河口地带,几乎不能在陆地正常生活,以鱼为食。在有的地方数量极多,常成群集队,渔民捕鱼经常被捕入网中。卵胎生,每次产27仔左右。我国极少见,仅在海南省三亚沿海捕获过1条瘰鳞蛇Acrochordus granulatus。本科是界于原蛇与新蛇之间的类群,既可属原蛇亚目也可属于新蛇亚目。

图片 11图片 11


瘰鳞蛇 Acrochordus granulatus 


  游蛇科 Colubridae 
有近300属约1400种,包括2/3现存蛇类,是蛇目最大科,可分为多个亚科。头背面覆盖大而对称的鳞片,背鳞覆瓦状排列成行;腹鳞横展宽大。上颌骨不能直立,其上生有细齿;少数种类为后沟牙类毒蛇,即最后2~4个细齿形成较大而有纵沟的沟牙。形态和习性多样性丰富,树栖、穴居、水栖或半水栖。卵生。我国有36属141种,分隶于闪皮蛇亚科Xenodermatinae、钝头蛇亚科Pareatinae、游蛇亚科Natricinae和水游蛇亚科Homalopsinae。

图片 12图片 12

环颈蛇 Diadophis punctatus 


  穴蝰科 Atractaspididae 
有11属66种。分布于非洲及中东。分为2亚科:穴蝰亚科Atractaspidinae(1属18种)和食蚣蝰亚科Aparallactinae(10属48种)。有毒。是从游蛇科独立出的一科。

图片 13图片 13

以色列穴蝰 Atractaspis engaddensis 


  
眼镜蛇科 Elapidae 
有44属186种,可分为环蛇亚科Bungarinae、眼镜蛇亚科Elapinae和虎蛇亚科Notechinae。广布于欧洲以外的各大洲。陆栖。上颌骨较短,水平位,不能竖起;前沟牙类毒蛇,主要为神经毒,也有混合毒者。包括很多剧毒蛇种,如内陆泰攀蛇(细鳞泰攀蛇)Oxyuranus microlepidotus、黑曼巴蛇Dendroaspis polylepis等,其一次排毒量可以杀死25万只老鼠。我国有4属8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如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丽纹蛇Calliophis macclellandi、眼镜蛇Naja naja、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其中眼镜王蛇全长可达6米,为最大毒蛇。

图片 14图片 14

孟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 


  海蛇科 Hydrophiidae 
有16属约50种,可分为海蛇亚科Hydrophiinae和扁尾海蛇亚科Laticaudinae。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海疆中。前沟牙类毒蛇,为神经毒,但主要作用于横纹肌,故又称肌肉毒,毒性极强,属于最强的动物毒。体后部及尾侧扁,适于游泳;鼻孔开口于吻背,有可开关的瓣膜。腹鳞退化或消失。肺发达,从头延伸至尾;也可用皮肤呼吸。舌下有盐腺,可排出随食物进入体内的过量盐分。栖息于沿岸近海,食鱼。多数卵胎生。我国有10属16种,常见如蓝灰扁尾蛇Laticauda colubrina、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常归于眼镜蛇科。

图片 15图片 15


长吻海蛇 Pelamis platurus 


  蝰蛇科 Viperidae 
有16属188种,可分为蝰亚科Viperinae、白头蝰亚科Azemiopinae和蝮亚科(响尾蛇亚科)Crotalinae(鼻眼间有颊窝)。头大,三角形,略扁,颈细而明显;蝮蛇鼻眼间有颊窝,是热能的敏捷感受器,可测知周围温血动物的准确位置,蝰蛇无;上颌短而略高,前端着生一对长而弯曲的管状毒牙和几对后备毒牙,张口时能直立,闭口时倒卧于口腔背部,为血液循环毒蛇。头被为大而对称鳞片或全为小细鳞。体粗壮或粗细适中。尾短;响尾蛇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遇敌或急剧活动时飞快摆动,每秒达40~60次,能长工夫发出响声。我国有5属21种,如白头蝰属Azemiops、蝰属Vipera、蝮属Agkistrodon、尖吻蝮属Deinagkistrodon、烙铁头属Trimeresurus(如竹叶青)。 

图片 16图片 16

墨脱竹叶青 Trimeresurus medoensis 

相关知识

你了解蛇的分类吗?
欢乐颂2强势回归,22楼的家还是你印象中的风格吗?
你们的商友会成为你们真正的朋友吗?
“福娃”去世,你了解装修对儿童的危害吗?
你是“乱室佳人”吗?还你整洁的居室空间
分类调控是房地产市场的灵药吗?
箭牌橱柜:心系原色梦想 你还记得厨房最初的模样吗?
前天我买了多乐士木器漆,有了解的朋友吗?介绍一下
涂料商家促销三大手段 你被“漆”骗了吗?
安安静静干干净净 这样的家你喜欢吗?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你了解蛇的分类吗? https://m.biud.com.cn/zhidao-view-id-1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