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食品安全事件永远尘埃难落,一次次被各类添加剂触动神经,大众直呼“伤不起”。
经常被食品安全事件普及化学名词,使人们下意识觉得只要和化学相关仿佛就是害人的东西。
一位业内人士曾讲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位记者到一家食品企业去采访,看到配料表上的“氯化钠”,神经立马紧张起来,张口便问氯化钠加量多少,是什么添加剂云云。如果这位记者想到所谓“氯化钠”就是常吃的盐,恐怕不会有此过激反应了。对添加剂缺乏基本的认知,使得人们对媒体上有关食品安全和添加剂危害的报道抱以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
“牛肉膏”事件表现尤其突出。回顾各类媒体关于牛肉膏的报道,无非都是各地市场上发现有牛肉膏在售,牛肉膏可以用来把猪肉变成“牛肉”,一些地方工商部门以至“激情执法”把牛肉膏撤架。但是并没有看到哪里市场上发现有用牛肉膏变的假牛肉的相关报道。
18日,广州市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处负责人称“牛肉膏存在合法可放心运用”。此话抛出之后,赶紧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传播风暴,该负责人赶紧被大众视为“为虎作伥”。对食品安全已成惊弓之鸟的大众已经没有耐心去追究牛肉膏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也丝毫不会质疑媒体对牛肉膏的报道。
19日,合肥市新闻办发布消息称,合肥市场没有发现非法消费、销售、运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的情况,是记者自行买回牛肉膏,将猪肉变成牛肉味写了“奇特‘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的报道,该报道是假新闻。
在天涯社区,有网友评论此事:“牛肉膏是无良媒体给已对食品安全成惊弓之鸟的大众狠狠一弹弓”。
类似牛肉膏报道自摆乌龙并非个例,这对广大媒体工作者应当是个警醒:行使舆论监督权是权利更意味着责任,面对自己未知的报道领域,首先需要弄清现实,补补科学功课,而不能“以其昏昏欲使人昭昭”。否则不但造成社会无谓的恐慌,也损失了媒体的公信力,严重者以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公众同样需要从此类事件中汲取经验与教训。面对未知世界,人会有本能的恐慌,对待添加剂也是如此,因为无知,所以误解。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添加剂本无错,错在非法滥用行为,这与“刀无罪,用刀杀人才有罪”是一样的道理。
在食品安全方面,公众只有多一些了解,才能增强自身的分辨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一次又一次盲目被动地陷入惊弓之鸟的窘境。
去年,就有政协委员建议媒体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让消费者明白他们毕竟吃了些什么,然后自己对食品作出选择。
但无论食品添加剂本身多么无辜,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确是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这是不争的现实。在监管部门严打之外,希望多一些对食品添加剂的知识普及,使公众对食品安全多一点判断力,对食品添加剂运用的监督也能多一份社会力量。
相关知识
食品添加剂长期超量食用可致癌 选购注意小窍门(图)
专家:别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
四维卫浴告诉您:卫浴选购的小窍门
涂料小贴士:选购涂料小窍门
购买吊顶注意事项 选购吊顶小窍门
家装地板砖多少钱一平 选购地板砖小窍门
百姓也能成专家 洗衣机选购维修小窍门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小知识
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监管及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