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家居知识 意考古学家三大证据称马可-波罗从未来过中国

意考古学家三大证据称马可-波罗从未来过中国 2011-08-21

https://m.biud.com.cn 2011年08月21日17:38 家居装修知识网  

  意大利考古学家发现三大新证据 证明《马可·波罗游记》关于中国的描述是道听途说

  马可·波罗 从未来过中国?

  马可·波罗原来从没有来过中国?他深受读者喜爱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中国的描述原来只是记录了他在波斯(古伊朗)经商时的“道听途说”?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日报道,由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丹尼尔教授带领的考古小组近日表示,该小组在对比了游记中的描述和史料后发现,有三大新证据可以证明,马可·波罗从未到过中国,游记中关于中国的描述并非其亲身经历。

  英国大英图书馆中文馆馆长弗朗西斯·伍德教授一直对马可·波罗的中国行表示怀疑,他今晨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肯定了意大利考古学者的新证据,并称《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太多让人怀疑的地方。

  “根据马可·波罗在书中的描述,他旅行的范围没有超出黑海,只是在中亚一带的波斯国家听当地商人讲了中国的故事。”伍德教授说,“与其说马可·波罗是伟大的探险家,不如说他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

  “假说”新证

  1

  忽必烈入侵日本遇台风 工夫错位

  马可·波罗对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入侵日本的记载,和史实严重不符。

  那不勒斯大学考古小组负责人丹尼尔说:“马可·波罗把两次入侵的细节搞混淆了。根据他的描述,在1274年第一次入侵期间,忽必烈的军队在离开韩国到达日本海岸前遭受了台风袭击。但据最新发现的史料记载,忽必烈的军队是在1281年第二次入侵日本时遭遇台风的,第一次并未遇到。”

  “马可·波罗自己宣称是事件的目击证人,如果他的说法是真的,怎么可能把事情发生的工夫记错到7年之前?一个真正到过中国的人,怎么可能将这两件相隔7年工夫的事情混淆?”

  权威解读

  马可·波罗对元朝舰队的描述与一些考古学家的发现存在太多的出入,比如他在书中写到元朝的船只有五条桅杆,但考古学家发现,存留在日本的船只残骸上只有三条桅杆。

  伍德教授分析称,马可·波罗可能只是听波斯的商人讲述,然后再进行加工把这件事写成了自己的“中国经历”。或许他的支持者会认为这只是他在写作时的笔误,但如果笔误太多,那就不是旅行记录了,而是小说创作了。

  “假说”新证

  2

  不用中国名而用波斯名 不合常规

  马可·波罗在描写元世祖忽必烈的舰队时,他提到工匠们运用“chunam”来增强船只的防水性。

  “chunam”在波斯语中指的是近似于“沥青”的东西,这个词语在中文和蒙古文中完全没任何意义。

  丹尼尔表示,《马可·波罗游记》中用了大量波斯术语来指代蒙古和中国的地名,如果他来过中国,他怎么会不明白中国名称?这真实有些不合常规。

  权威解读

  “很难想象中国的造船者会运用波斯语来向马可·波罗介绍船只的性能和用途”。伍德教授说,马可·波罗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还不止这一个。

  当时中国有个词语叫“沙鸡”,是指北方荒漠中的一种鸟,但是马可·波罗在书中用的却是波斯的“bagherllac”(中亚一种体型较大的鸟的名字)。

  对此,伍德教授称,马可·波罗很可能是看了当时波斯商人所写的类似“中国指南”的书后,再编造成自己来到中国的经历。否则,“中亚的鸟不大可能出现在中国”。

  “假说”新证

  3

  曾在忽必烈朝廷中为官

  无据可循

  丹尼尔及其他考古小组成员还发现,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曾宣称自己在忽必烈时期的朝廷中做过官,但在现存的关于元朝朝廷官员的蒙古文或中文历史记载中,他的名字从来没出现过。

  丹尼尔说,考古小组查阅了大量关于元朝朝廷官员的历史记录,史料特别完备,但就是找不到关于马可·波罗的只言片语。因此,马可·波罗获忽必烈封官之说只能是个假说。

  权威解读

  “除非历史和马可·波罗开了个玩笑,否则他的做官一说只能是自己杜撰的。”伍德教授认为考古小组的调查和研究特别严谨,不大可能出现史料有记载而他们漏掉的情况。此外,之前多位学者也曾进行了大量考究,都没有找到关于马可·波罗在元朝朝廷做官的任何历史记录。因此,所谓“做官”应当是马可·波罗的又一个谎言。

  背景点击

  传世之作

  1254年,马可·波罗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威尼斯商人。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游历中东并经商。据他自己描述,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很多古城。

  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口述旅行经历,由他人代笔写出传世之作《马可·波罗游记》。1299年该书问世几个月后,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

  《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如今,《马可·波罗游记》在全球广为流传,共有中文、英文、法文、德文等119种各种文字的版本,并被翻拍成电影、动画片和舞台剧等多种形式。

  早有争议

  自《马可·波罗游记》一书1299年问世以来,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到中国的争议从未停止。近些年来,伴着更多的史料被发现,《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疑点和破绽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在书中只字未提,如长城、筷子、茶叶、针灸、汉字、妇女缠足等;

  2.马可·波罗回国时没有携带任何中国特有的东西,而他带回的一些宝石倒是波斯的特产;

  3.1999年美国组成一个科学考察队,用现代交通工具代步,重走当年马可·波罗走过的道路。考察结束后,考察队员一致认为,马可·波罗当年根本不可能来过中国。

  文/记者 程磊 实习生 蒋伊晋

相关知识

意考古学家三大证据称马可-波罗从未来过中国
意考古学家称马可波罗从未到过中国(图)
马可波罗瓷砖 扫动中国 总裁发红包
CCTV国家品牌故事 |马可波罗瓷砖:让中国陶瓷重返世界之巅
李铁映再次来到唯美集团赞誉马可波罗文化创新
马可波罗
“精英生活”马可波罗瓷砖精品馆3月26日暮春绽放
实录:马可波罗2010新品“地理石”探索之旅郑州站
大连马可波罗2010“石尚中国”地理石探索之旅
建陶航母马可波罗磁砖 国庆促销全国大抢购!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意考古学家三大证据称马可-波罗从未来过中国 https://m.biud.com.cn/zhidao-view-id-9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