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刘晓蓝
英国食品标准局经过研究,发现"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在营养方面没有差异";美国农业部也一直公开表明态度:不对有机产品是否更有营养和更安全发表评论,也不答应宣传有机产品对常规产品的优势。
有机营养神话破灭
在上海,为了未来孩子健康而选择有机食品的准妈妈们越来越多。远的不必说,近期的像鱼浮灵,添了水玻璃的碱水面,醋精勾兑的食用醋等等,餐桌上人们的心情惴惴不安。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后代,每个家庭都在探寻着吃饭这个看似最为简朴其实如今却最复杂的问题。于是,他们将眼光转向了有机蔬菜。如今这个诉求在上海的发展极为高亢。
说起有机蔬菜,它不同于化学上的定义,在农业中指的是完全不运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运用基因控制技术等进行种植。比方说,蔬菜病虫害决不能运用化学农药而是利用天敌灭害、灯光捕虫或者中草药制剂来进行维护,运用亲力亲为的自然农法来耕作,从而代替如今风行的大规模化农业消费。但是这样下来,有机种植的成本自然随之提高,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普通有机蔬菜的平均每市斤价格在20元左右,是普通蔬菜的5到10倍。
上海食品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马志英表示,对于蔬菜等食品,我们无非期待三点:营养、安全和口味。如今仍有不少人下意识地认为有机蔬菜更营养,殊不知这其实是一个早已破灭的神话。
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云无心博士指出,英国食品标准局此前经过研究显示的结果是,“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在营养方面没有差异”,同时英国食品标准局也明确指出,发布这项研究结论并不是要大家别吃有机产品,而是保证公众获得准确的信息。
同样,美国农业部也一直公开表明态度:不对有机产品是否更有营养和更安全发表评论,也不答应宣传有机产品对常规产品的优势。
第三方有机绿色平台机构智耕农的创始人孙学音告诉记者,大家讲有机,很多没有讲到点子上。虽然,土地农业应当是农业部的事情,有机行业的说法却是1994年从国家环保部开始的。
“因为,一旦环境出现问题,种植作物就必然会有问题。工业污染是点污染,农业污染却是片污染,环境是特别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今大家轮子都转错了,把环境搞坏,才会造成目前农业诸多问题。”
关于环境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学会理事罗云波也曾对媒体表示,农药的过量运用导致我国环境问题恶化。我国如今是农药运用第一大国,据国家官方统计显示,每年的农药运用量是130万吨。而这其中,只有一成农药是在杀虫治病,而八成以上进入到我们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有机蔬菜的消费标准特别高。”马志英说,“能够达到真正有机标准是特别难的。很多市场里打出‘有机食品’的产品是否真能达到有机产品标准,还是要打个问号。”
而对于上海本地的有机种植,马志英则认为,水源其实是有机产品种植最大的困难:土壤可以进行翻新,大棚里面的蔬菜种植空气相对比较稳定,但是水质方面却是难以持续保障的。
水源,在有机种植标准中,属于很重要的指标之一。而如今,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作为客观存在的局限,给有机农业的消费造成了更大的不便。
蔬菜中也有“达芬奇”!
“达芬奇”的欺诈行为之所以潜伏13年,是因为质检部门由于抽查成本昂贵而没有进行过检查。然而,对于有机食品行业,国内检测部门的常规检测可能也并没有完全到位。
中国最大的网络有机健康超市和乐康,其董事长兼CEO吴敏春告诉记者,目前有机食品的认证只是对农场基地进行检测,包括运用的有机肥料、何种物理除草除虫方法、隔离带的处理、土壤取样和产品采样等。这些都是对农场本身进行的检测,但是,对于进入市场的有机食品,检验并不全面。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如此,岂不是有机行业也可以像“达芬奇”一样,消费出来10件,而往外销售100件?
吴博士的回答是:“其实,并不排除有这种现象发生。目前这还是一个很大的漏洞,主如果利益驱使。毕竟按照有机的价格售卖,差价还是很大的。”吴敏春连续说,“就算市面上会对有机蔬菜做检测,也只是检验剧毒农药以期达到无公害标准。但这和有机的标准还是有肯定差距”。
吴敏春告诉记者,她曾经去过一个草莓基地,一切看起来都很环保和有机,但在这个农场的农具储藏间,她却发现了一袋化肥,“对于这样的现象,虽然没有充足证据说明运用了(化肥),但是有肯定的嫌疑。”有机蔬菜,乃至很多有机食品的检测,难点就在于:标准体现在“过程”上。
针对这一点,云无心就曾表示,尽管有主管部门的监管,但是有机消费的关键是过程的管理,并没有方法进行产品的检测。即使一个消费基地获得了有机产品的认证,它也可以随时违反标准进行一些“非有机”的操作。
同时,孙学音也从侧面印证:如今,认证机构最多二三十个人,人手不够。对同一个农场,每年需要进行两到三次检测。“因此,检测只能做一时的,良心的种植更重要。”
“中国的有机种植被‘围攻’很多年了,遭到了来自媒体和专家的太多质疑。”孙学音表示。在记者说起据了解市场上六七成有机食品都不合格时,孙学音干脆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大家推翻有机,也没关系,只要能找到更好的、合适的东西,可以。但问题在于,找到没有?如果现阶段没有的话,我们是不是应当再回过头来看,有机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她进一步说道,“我也看到很多良心种植方,他们在努力地坚持责任,维护这一份土地。而如果消费者又需要这一份产品的话,为什么不呢?”孙学音经常带领专家和消费者去有机农场观察,“我们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希望找到良心种植者。”孙学音再次强调。
作为唯一获得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认可的认证机构,国环有机认证机构总工程师周泽江向记者介绍,目前有国家认监委批准的国内认证机构有21家,5家外国认证机构。就目前全国范围来说,大约已有取得认证的农场与机构4000多家,而近千家农场也有意向获得有机认证。
周泽江教授2005年当选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发展委员会委员,是目前我国唯一在国际有机组织机构中担任职务的专家。周教授指出,有机认证机构通过随时抽查,加上地方质检等监管部门不定期、不定时的现场与文件检查来进行认证。
安全考虑VS品质生活
在中国,选择有机,到底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崇尚一种优质环保生活?这个问题看起来仿佛差别不大,但是,在如今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尖锐的中国,有机食品自身的定位,与其行业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
有机种植,在国外来讲,更多是出于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低碳、环保、健康。而在中国,马志英则认为,人们追求安全的因素可能更多。“由于国内食品安全问题比国外要尖锐些,所以很多人运用有机产品还是出于安全考虑。虽然,这种安全并不是绝对的”,马志英表示。
而对于这个观点,孙学音并不认同,她坚持认为食用有机是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而且我从来也不认为它和奢侈品沾边。”她讲到,有一次进行有机大米户外宣传活动,很多白领只是观望,却不购买。而临近活动结束的时分,有个扫地的阿姨,向他们买了160块钱的杂粮。孙学音说她当时特别感动,“阿姨当时跟我说,‘听你说话,我就明白你懂种地的。我相信你的东西’。本以为目标消费者的白领没有买,但是阿姨买了。我就觉得有机并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看你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记者针对身边有机食品的消费者进行了一些询问,他们大多数表示是出于安全考虑,而非生活方式,毕竟其中差价太大。无论如何,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是品质生活方式的追求,安全也是最起码的底线。
相关知识
有机营养神话破灭:安全考虑VS品质生活
神话破灭:日本“家电王国”衰败启示录
吉博力乔辉:品牌价值在于品质生活
城建万科城:三好住宅引领品质生活新时代
家具榜样:柏森沙发•品质生活•优质享受
氧宜多硅藻泥罗冲:倡导“清新品质生活”
宏耐时尚发布惠:与时尚开启品质生活
兰和科技CEO曾勇:安全是智能指纹锁设计首要的考虑因素
室内装修三要素:安全环保合理
均衡小站有机营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