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家居业兴起之初,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模仿对象,那时候由于设计能力薄弱,而且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还没有形成交流,一些得风气之先的企业大胆实施“拿来主义”,一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拿来主义”相沿成习,造就了今天的仿冒风。但所谓“偷来的锣敲不得”,孔雀王的行为终于激怒了“失主”,这才有了现场“踢馆”一幕的发生。
国内家居业应以此为耻!家居企业中,鲜有视创新为生命的企业,多的是仿冒、抄袭,企业都在这么做,大哥不说二哥,也就都没事。尽管国家的《知识产权法》颁行多年,尽管别人的外观设计已经申请了专利,这些统统不在自己的视野之内,企业家眼睛里看到的只有钱。改革开放以来,D VD专利权让国内DV D生产厂家付出了巨额赔偿费;微软公司对中国用户升级限制……这样的事件,在国内已经司空见惯。这里不禁要问一句,国内家居行业难道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需要从别人那里吸取营养?国家的法律法规只能是一纸空文,对企业没有约束?显然,依靠抄袭就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局面,也难以做大做强。家居业是该警醒的时候了。
模仿抄袭成风,成本低是主因
中国家居企业几乎全是民营的,而且大多数企业是从小作坊做起来的,再加上“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让一些家居企业无法在产品上署名,只能在幕后默默奉献,这些原因导致根本没有人去重视产品设计。
按国内家居设计现状来分类,一部分企业既不需要设计,也不需要研发,一样做得红红火火,因为他们是别人的贴牌工厂,只赚取加工费用。也有一部分企业有设计部门,有研发人员,但这些人员的研发工作就是仿造人家的产品。在展会看到好的产品,这里修修,那里改改,一款新产品就出炉了,再往卖场一摆,整个一个“李鬼”,与原产品看不出多大的差异。
这样的企业还很多,大家都愿意这样做,因为“李鬼”好卖,款式新颖,没有了产品的研发费用,与正版产品的用料、工艺又有着天壤之别,成本降下来了,产品价格自然不高,经销商乐意卖,消费者乐意买,销量真不错。还有少部分企业非常重视产品研发,花重金找第三方设计公司合作出产品方案,一套产品下来需要一年半载,花费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费用。自然他们做好了产品一出来就被别人仿造的准备。
所以,国内家居企业在设计上基本可以归入四类,一类是没有设计的,一类是伪设计的,一类是真设计的,还有10%的名牌企业,他们有研发部门,有专项资金,有长远计划,能够进行原创设计。
“李鬼”打到“李逵”,劣币驱逐良币,目前市场占有率,50%以上的份额掌握在不设计和伪设计家居企业手中,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一旦将口子收紧,那些靠仿冒、抄袭生存的企业,就将面临着法律的制裁。未来家居企业的走势将会是做设计的企业能发展成更大的企业,靠设计的企业会发展成中型企业,伪设计企业会“关停并转,不设计的企业将成为炮灰。
其实不管企业大小,老板都会去考虑产品有多大利润空间,有没有新的利润增长点,产品生命力如何……这些归根结底都要与产品设计联系起来。
十多年前,乐从有一家企业做得很大,基本能和当年的皇朝一比高下,但到今天,皇朝已经在国内做到了基本全覆盖,而这家企业还在原地踏步。虽然这当中不乏营销、人才、战略等方面的因素,但是这家企业的产品“十几年如一日”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联系起来看,企业发展的步伐跟不上时代和市场的发展,自然就留不住人才;没有人才,渠道就得不到落实。如此恶性循环,企业也只有慢慢地衰落下去。民营企业在设计方面有着先天缺陷,但这并不等于无法改变。重视产品设计的关键是企业老板的态度,老板如果能够充分意识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能够在产品设计方面招揽专业人才,加大资金投入,那么这样的企业一定能兴旺发达。企业重视营销、重视人才、重视战略,但决不能轻视产品,企业所有的理念、所有的发展都有赖于产品这个载体得以实施。用产品质量说话的企业才是有前途的企业,老板重视设计的企业才是未来的大企业。
设计人才有待培养
每年的米兰展会,都不乏有中国人的身影,这些参展者大多是中国家居企业的老板,不能说他们都是去看设计,但看设计肯定是他们的一个出发点。这里不妨“善意”的猜想一下:不久的将来,米兰六大设计趋势将会在中国家居市场蔓延开来。这是米兰的骄傲,是国人的无奈。
老板能亲自去米兰参加展会,应该算是十分重视设计了,但设计终归要靠专业人才来完成,所以,人才才是产品设计的关键。笔者前几天采访家具业界一位资深设计师,据他了解,中国家居行业顶尖设计大师不足300人。有一点值得欣慰,那就是现在整个设计界都在向中国倾斜,因为未来的中国是世界的消费大国。
八年前,奔驰从中国挖走了当时还在学校的设计师张帆,仅仅因为他的作品融入的中国元素恰到好处。一年前张帆回到了广汽丰田,给所在的企业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高端设计人才的培养,像张帆这样通过国际顶级品牌公司熏陶后,再加入国内企业,这样的事例非常典型,也是未来设计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一。
家居行业设计人才稀缺,重视设计的老板,会借助第三方机构去完成产品的设计,这种做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弥补企业设计力量的不足。对家居企业来说,这种设计方案外包的做法,也非常划算,要知道在国外聘请一个知名设计团队,出一套产品方案,好一点的要上百万元,而国内的设计机构,出一个方案需要的费用不到50万元,有的甚至更低,这里虽然有市场崇洋媚外因素的影响,但总体来说,设计方案的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中国是制造大国,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制造大国的地位非常不相称。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企业重视设计,给设计人员提供良好的舞台,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政府、行业协会等的支持,从政策层面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引导。有了富饶的人才土壤,人才才能不断涌现出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距离有多远?不是时间的距离,更不是产品方向的距离。当企业的掌舵人开始重视产品设计,重点开发研发新产品;当家具的设计师不再依靠去米兰、去科隆找灵感,中国家居业就离中国“智”造不远了。到那时,米兰展不再是世界设计的风向标,中国设计将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名牌,更需要“民”牌!只有“民”牌成为名牌的时候,中国的家居业才能傲视天下。
相关知识
衣柜业靠模仿抄袭难做大 原创设计成亮点
我国整体衣柜企业为什么势头猛却难做大
反思中国陶瓷卫浴行业为什么难做大?
经销商免息资本催火家具业 先天不足难做大(图)
木门老板总结:2012年木门行业很难做大
拒绝跟风模仿现象 橱柜企业加强原创设计水平
马太效应: 衣柜业发展背后贫富差距将拉大
深圳整体衣柜业发展分析 应打通“北面”通道
建材同质化严重 衣柜业发展遇困境
同质化阻碍衣柜业发展 行业格局未成熟先遇挑战